蘇丹(蘇丹共和國)

蘇丹(蘇丹共和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簡稱蘇丹(Sudan),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國土面積1882000平方千米,為非洲面積第3大國,世界面積第15大國。首都喀土穆,全國共設18個州,人口約4668萬(2022年),主要人種包括阿拉伯人、貝賈人、富爾人、努巴人及黑人等,其中阿拉伯人占70%。

蘇丹歷史悠久,是努比亞人的世代居住地。公元前2800年—前1000年曾為古埃及的一部分,約公元前950年擺脫埃及統治獨立,建立庫施王國,並在最強盛時期曾經統治過埃及。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大量移入,15世紀出現芬吉王國,17世紀富爾人建科爾多凡王國和達爾富爾蘇丹國。19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自埃及向蘇丹擴張。1899年由英埃共管蘇丹。1951年廢除共管。1956年1月1日獨立為蘇丹共和國。1969年改名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再次改稱蘇丹共和國。

蘇丹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薄弱,工業落後,對自然環境及外援依賴性強。2022年,蘇丹國內生產總值(GDP)467億美元,人均GDP592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丹共和國 
  • 外文名: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阿拉伯語)
    Republic of the Sudan(英語) 
    Sudan
  • 簡稱:蘇丹
  • 所屬洲非洲
  • 首都喀土穆 
  • 主要城市蘇丹港北喀土穆恩圖曼等 
  • 國慶日:1956年1月1日
  • 國歌:《我們是真主和我們土地的軍隊》
  • 國家代碼:SDN
  •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 貨幣蘇丹鎊 
  • 時區:UTC+2
  • 政治體制:總統制共和制
  • 國家領袖阿卜杜勒·法塔赫·阿卜杜勒拉赫曼·布爾漢(蘇丹共和國最高權力機構主權委員會主席) 
  • 人口數量:4668 萬(2022年) 
  • 人口密度:24.8 人/平方公里(2022年) 
  • 主要民族努比亞人阿拉伯人 
  •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遜尼派) 
  • 國土面積:1882000 km
  • GDP總計:467 億美元(2022年)
  • 人均GDP:592 美元(2022年)
  • 國際電話區號:249
  • 國際域名縮寫:sd
  •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 主要學府喀土穆大學
歷史沿革,古代時期,近代時期,現代時期,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分布,自然資源,行政區劃,國家象徵,國名,國旗,國徽,國歌,首都,人口民族,政治,政局,憲法,議會,政府,政黨,司法,經濟,綜述,農牧業,工業,礦業,財政金融,對外貿易,外資,文化,語言,宗教,禮儀,飲食,禁忌,節日,軍事,軍力,軍校,交通運輸,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運輸,社會,科技,教育,媒體,醫療,電力,通訊,民生,外交,外交政策,對外關係,旅遊,

歷史沿革

古代時期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在蘇丹居住。
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為古埃及的一部分。
公元前750年,努比亞人在蘇丹建立了庫施王國
1世紀左右,麥羅埃王國繁榮昌盛起來。麥羅埃地處東非的交通要衝和貿易樞紐,同埃及、衣索比亞印度西亞等地都有貿易來往。在麥羅埃出土的中國銅鼎,說明當時麥羅埃王國同中國也有文化交流。
4世紀,麥羅埃的統治者們發生內訌,削弱了國家的防衛力量,曾一度被強大起來的阿克蘇姆國家所征服。
6世紀中葉,基督教從埃及傳入,並成為麥羅埃國家的正式宗教。不久以後,麥羅埃分裂為兩個基督教國家:穆庫拉和阿羅亞。前者以棟古拉為都,故又稱棟古拉王國;後者建都索巴。後來,穆庫拉國併入埃及,阿羅亞暫時保持獨立。
早在公元前後,就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從衣索比亞進入努比亞,建立殖民點。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後,在8世紀中葉曾侵入努比亞,直到13世紀時才最終征服努比亞全境。從此,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在努比亞廣為流行;伊斯蘭教逐漸排斥了基督教。努比亞日益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
13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蘇丹,伊斯蘭教得以迅速傳播
15世紀,出現了芬吉和富爾伊斯蘭王國。
16世紀,被併入地跨昔日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勢力範圍。

近代時期

19世紀70年代,英國於開始向蘇丹擴張。
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民眾開展反英鬥爭。
1885年,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建立了馬赫迪(即“救世主”)王國。
1899年,蘇丹成為英國和埃及的共管國。

現代時期

1953年,蘇丹建立起自治政府。
1956年1月1日,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
1969年5月25日,尼邁里由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
1985年4月6日,達哈卜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共和國。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成立。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東臨紅海、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南鄰南蘇丹、中非,西部與查德、利比亞接壤,北鄰埃及,全國面積188.2萬平方千米。
蘇丹

地形地貌

蘇丹境內四周高,中間低,東北面有紅海山脈,西部有穆爾山區,南部為努巴山區。

氣候特徵

蘇丹位於北緯8.45度和北回歸線之間,全境受太陽直射,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乾旱而炎熱是這個國家氣候的基本特點。蘇丹國土廣袤,氣溫差異很大。全國可分為2個氣候區:南部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乾燥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北部則是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乾燥,多風沙。
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爐”之稱,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4—7月為最熱的季節,一般日間氣溫40℃以上,酷熱季節氣溫可達50℃,地表溫度最高可達70℃。但在個別高海拔地區,氣溫亦可低至0℃左右。

水系分布

蘇丹的主要河流是尼羅河,自南向北穿過全境。

自然資源

蘇丹地域遼闊,資源豐富。2011年5月,蘇丹探明可採石油儲量約45億桶,但7月南北分裂後75%劃歸南方。據估算,當前蘇丹石油年產量約2400萬桶,儲量約13億噸。蘇丹還擁有金、銀、鐵、鉻、銅、錳、鉛、鋅等礦產資源,已發現金礦礦床150多個,探明黃金儲量970噸,探明鐵礦儲量12.5億噸,鉻礦儲量1億多噸。蘇丹畜牧業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中位列第一,在非洲國家中位列第二。據蘇丹農業和林業部估計,牛、羊、駱駝等各類牲畜存欄量超過1億頭/只,家禽近5000萬隻。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

國名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國家的名字源自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

國旗

蘇丹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綠色等腰三角形,右側為三個平行且寬度相等的寬條,自上而下依次為紅、白、黑三色。紅色象徵革命與進步,白色象徵和平,黑色象徵屬非洲黑色人種的南方居民(註:南部地區已於2011年7月9日獨立,成立南蘇丹共和國),綠色象徵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以及繁榮、幸福。
蘇丹(蘇丹共和國)
蘇丹共和國國旗

國徽

蘇丹國徽圖案簡潔,線條明快,中心圖案是一隻左望的蘇丹特有的沙漠鷺鷹。雄鷹的雙翅與身體,正好化作蘇丹的六大行政區。國徽上下各繪有一條白色飾帶,分別用阿拉伯文寫著“勝利屬於我們”以及“蘇丹民主共和國”字樣(1985年4月,尼邁里政權被推翻後,國名再次改為“蘇丹共和國”)。甘於忍受一切艱苦,為了榮譽,不惜生命的蘇丹人,定將以雙手、勇氣和信心,使國家千秋萬代長久興盛。
蘇丹(蘇丹共和國)
蘇丹共和國國徽

國歌

《我們是真主和我們土地的軍隊》
艾赫默德·穆罕默德·薩利赫作詞,穆爾譜曲。
我們是真主的兵,祖國的兵,我們無所畏懼,勇於犧牲。樂於忍受一切艱苦,為了榮譽,不惜生命。祝願祖國蘇丹,千秋萬歲永興盛,向各國示以周行。蘇丹兒女,挺身而起,肩負保衛祖國的使命。

首都

喀土穆,位於白尼羅河青尼羅河交匯處,由喀土穆、北喀土穆恩圖曼三個鎮組成喀土穆省,形成於15世紀,是蘇丹的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截至2022年,人口700萬。

人口民族

2022年,蘇丹全國人口約4668萬人。
蘇丹是多種族交匯的地區,主要人種包括阿拉伯人、貝賈人、富爾人、努巴人及黑人等,其中阿拉伯人占70%。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蘇丹中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在蘇丹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占主導地位,貝賈人主要生活在蘇丹東部地區,富爾人生活在達爾富爾地區,而黑人主要生活在蘇丹南部和部分西北地區。

政治

政局

1989年6月巴希爾上台後,解散議會、內閣及地方政府;取締一切政黨,停止一切非官方新聞機構的活動;1991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南方部分省除外)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聖訓》作為制定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針和政策的準則。1996年3月,蘇丹舉行首次總統和議會選舉,巴希爾當選總統,原全國伊斯蘭陣線領導人圖拉比當選議長。1998年6月,蘇頒布新憲法,明確規定言論、結社自由和政治協商等原則,承認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確立了獨立、開放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並通過《政治結社組織法》,約30個黨派註冊成為合法政黨。1999年底,巴希爾總統宣布解散議會,圖拉比隨後宣布退出執政的全國大會黨,另組建反對黨人民大會黨。
2004年後,蘇丹奉行全國和解政策,積極尋求與北方反對派和解與對話、與南方反政府武裝和談。在美國和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的直接參與下,蘇政府與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的和平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雙方於2005年1月9日在奈洛比簽署《全面和平協定》。至此,長達22年之久的蘇丹內戰宣告結束。蘇丹於7月9日起進入為期6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由北南雙方聯合執政,巴希爾繼續任總統,SPLM主席加朗就任蘇第一副總統(加於7月31日墜機身亡,其副手基爾繼任)。9月,民族團結政府成立。10月,南方成立以SPLM為主的自治政府,基爾任主席。
2010年4月,蘇丹舉行全國大選。巴希爾和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基爾分別當選連任。2011年1月,蘇丹南方就是否獨立問題舉行公投。2月7日,蘇丹南方公投委員會公布公投最終結果,在有效投票中,98.83%的選民選擇分離,1.17%選擇統一。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獨立建國,蘇丹即予承認。2015年4月,蘇舉行大選,巴希爾以94.05%的得票率成功連任,第四次連任總統。2016年3月、8月,蘇丹政府及國內主要反對派和武裝組織先後簽署非盟提出的旨在實現國內和平穩定的“路線圖”協定。4月,達爾富爾地區順利舉行行政地位公投,保持達爾富爾地區現有5個州的行政劃分。2018年12月,蘇丹持續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2019年2月,巴希爾總統宣布國家緊急狀態。4月,軍方解除巴希爾總統職務,成立軍事過渡委員會接管政權。7月,軍方同反對派“自由與變革力量”就聯合開展政治過渡及有關權力分配達成共識。8月,成立過渡期最高權力機構主權委員會,原軍事過渡委員會主席布爾漢任主席。9月,蘇過渡政府成立。2020年10月,蘇丹過渡政府同主要反對派武裝聯盟“蘇丹革命陣線”在南蘇丹首都朱巴正式簽署全面和平協定。
2021年10月25日,蘇丹軍方扣押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等反對黨派官員,解散政治過渡權力機構。10月27日,哈姆杜克獲釋。11月1日,軍方宣布成立新主權委員會,布爾漢繼續擔任主席。11月21日,布爾漢同哈姆杜克簽署政治協定,恢復哈總理職務,並由哈組建技術官僚政府。2022年1月2日,哈姆杜克組閣未果,宣布辭職。1月20日,布爾漢任命外長等15名部長,總理及部分部長職位暫空缺。4月,聯合國、非盟、伊加特成立三方機制,推動蘇國內對話。5月,布爾漢宣布解除全國緊急狀態。6月,蘇丹軍方同有關政黨在三方機制下開展直接對話。7月,蘇丹軍方宣布退出三方機制有關對話。12月,蘇丹軍方同部分反對黨派簽署《框架政治協定》。2023年1月,蘇丹各方啟動框架政治協定待決問題談判。4月,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在首都喀土穆、達爾富爾地區等地爆發武裝衝突。5月,在沙特、美國推動下,蘇衝突雙方在吉達舉行談判並簽署《吉達聲明》和停火協定,但未有效落實,雙方仍在蘇多地持續交火。12月,快速支援部隊攻占蘇中部傑濟拉州首府邁達尼。

憲法

1973年4月實行首部憲法,1985年4月廢止。同年10月頒布過渡憲法,1989年6月30日廢止。1998年6月30日,蘇頒布並實行新憲法,規定蘇丹是多種族、多文化、多宗教國家,國家實行建立在聯邦制基礎上的非中央集權制;總統是國家主權的最高代表,軍隊最高統帥,擁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決權,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屆;議會為立法機構;司法獨立;確立言論、結社自由原則和政治協商原則;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平等相處,南北方公民與義務平等。2002年4月,全國大會黨協商會議就修憲問題作出決定,取消總統任期兩屆的規定,可連選連任。2005年7月,巴希爾總統簽署了成立蘇丹民族團結政府的過渡期憲法。過渡期為6年,過渡期內蘇丹保持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建立南北兩套立法系統。南方成立自治政府,北方保持建立在伊斯蘭法基礎上的政府機構,過渡期後南方可行使民族自決權。2011年,南蘇丹獨立建國後,蘇丹沿用過渡期憲法,並研究制定新憲法。2019年4月,軍方宣布解除巴希爾總統職務,成立軍事過渡委員會接管政權,中止憲法。

議會

根據1998年頒布實施的憲法,國民議會為蘇丹國家立法機構,75%的議員由直選產生,25%由社團、組織間接選舉產生,議長由第一次議員大會選舉產生,每屆議會任期4年。2019年4月,蘇丹軍事過渡委員會接管政權,解散議會。

政府

2019年4月,蘇丹軍事過渡委員會接管政權,解散原政府。8月,阿卜杜拉·哈姆杜克就任過渡政府總理。9月,哈姆杜克宣布過渡政府部長名單,過渡政府成立。2020年7月、2021年2月,蘇過渡政府兩次進行改組。2022年1月20日,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任命外交部長阿里·薩迪克(Ali Al-Saddiq)等15名部長,總理及部分部長職位至今空缺。2023年11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更換內政、司法等多名部長。

政黨

截至2023年10月,蘇丹全國約有30餘個註冊政黨。主要有:
(1)人民大會黨(Popular Congress Party):蘇丹最大反對黨。由哈桑·阿卜杜拉·圖拉比(Hassan Abdullah Al-Turabi)博士於2000年6月創立。圖拉比博士曾任蘇丹國民議會議長(1996-1999)。1999年圖拉比與總統巴希爾矛盾激化,巴宣布解散議會,圖隨後宣布退出執政的全國大會黨,另組建反對黨人民大會黨。2001年2月,人民大會黨與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軍在日內瓦簽署了共同推翻巴希爾政權的協定,蘇政府迅速做出反應,禁止該黨活動,查封其黨部。2004年3月,圖拉比因涉嫌政變被捕入獄。2007年8月,人民大會黨宣布正式恢復與全國大對話。2016年3月,圖拉比逝世。2017年3月,人民大會黨召開年會,選舉原副書記阿里·哈吉(Ali Al-Haji)為新任總書記,審議並通過有條件參加蘇丹民族和解政府決議,成為第一個參加政治對話的反對黨。2017年5月,人民大會黨入閣參政,前總書記塞努西被任命為總統助理。2019年4月後,人民大會黨未再入閣參政。
(2)烏瑪黨(Umma Party):由蘇丹伊斯蘭安薩教派第二任教長阿卜杜拉赫曼·馬赫迪於1945年1月創立。1956年同人民民主黨聯合執政。該黨領袖薩迪克·馬赫迪 (Sadig Al Mahdi) 曾任總理(1985-1989)。1989年,前任總統巴希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烏瑪黨主導的政府。1996年12月,薩迪克帶領部分烏瑪黨領導人逃亡厄利垂亞,後轉至埃及。2000年11月,薩迪克結束流亡返蘇,並開始參與蘇政治事務。2011年底,其子阿卜杜拉赫曼·馬赫迪被任命為總統助理。2014年5月,薩迪克被蘇當局逮捕,獲釋後宣布退出全國對話,重返反對黨聯盟陣營。2020年11月,薩迪克因感染新冠肺炎逝世,法德勒拉·布爾瑪·納賽爾(Fadlallah Burma Nasser)擔任代理黨主席,瓦希格·貝萊爾(Al-Wathig Al-Berair)擔任總書記職務。
(3)民主聯盟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成立於1967年,由民族聯合黨和人民民主黨合併組成。現任黨主席為穆罕默德·奧斯曼·米爾加尼(Mohamed Othman Al-Mirghani)。2011年底,民聯黨入閣參政,米爾加尼之子穆罕默德被任命為第一總統助理。2019年4月後,民主聯盟黨未再入閣參政。

司法

蘇丹全國設高級司法委員會。下設最高法院和總檢察院。首席法官空缺,代理總檢察長哈利法·艾哈邁德·哈利法(Khalifa Ahmed Khalifa)。

經濟

綜述

蘇丹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薄弱,工業落後,對自然環境及外援依賴性強。受益於石油大量出口及藉助高油價的拉動,蘇丹經濟曾一度成為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11年南蘇丹獨立對蘇丹經濟產生衝擊。近年來,蘇丹國內物價上漲,貨幣貶值,財政收入銳減。為消除消極影響,蘇丹政府一方面逐步加大對水利、道路、鐵路、電站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衛生等民生項目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努力改變財政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情況,將發展農業作為長期戰略。
主要經濟數據(2022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467億美元
人均GDP:592美元
貨幣名稱:蘇丹鎊(Sudanese Pound,SDG)
官方匯率:1美元≈565蘇丹鎊
通貨膨脹率:72%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農牧業

農業是蘇經濟的主要支柱。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0%。糧食作物主要有高粱、穀子、玉米和小麥。經濟作物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占農產品出口額的66%,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膠,大多數供出口。長絨棉產量僅次於埃及,居世界第二;花生產量居阿拉伯國家之首,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印度和阿根廷;芝麻產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占第一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阿拉伯膠種植面積504萬公頃,年均產量約6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80%。
蘇丹的畜產品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中名列第一,在非洲國家中名列第二。據統計,蘇丹牛、羊、駱駝等存欄量約1.08億頭,近幾年向埃及和沙特等海灣國家出口牛羊活畜年均達500萬頭,生產原皮年均約2200萬張。

工業

蘇丹工業基礎薄弱,主要工業有紡織、製糖、製革、食品加工、制麻、菸草和水泥等。近年來蘇政府積極調整工業結構,重點發展石油、紡織、製糖等工業。1999年,蘇石油開發取得較大進展,成為石油出口國。2011年南蘇丹獨立後,原蘇丹75%石油儲量被劃歸南方,蘇石油產量大幅減少。

礦業

礦產資源是蘇丹經濟的支柱。1995年蘇丹正式大規模開採石油,1999年蘇丹成為石油出口國,2010年蘇丹原油生產約1.6億桶,石油煉化能力超過500萬噸。南北分裂後,蘇丹石油產量銳減,金、銀、鉻、鐵等資源作為石油替代品引起高度重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引資措施。近年來,蘇丹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優惠的引資政策吸引了世界關注,法國、加拿大、沙特、摩洛哥、印度等國企業競相湧入,在蘇丹礦業企業已達460家,大部分從事金礦勘探和開採。據不完全統計,蘇丹前期勘察已探明黃金超過1000噸。

財政金融

蘇丹共有銀行26家。蘇丹銀行建於1959年,為蘇中央銀行。其它均為商業銀行,其中雙尼羅河工業發展銀行和喀土穆銀行屬於國有。
蘇丹當地保險公司共有11家,其中壽險公司4家,非壽險公司7家,可提供壽險、財產險、農業和畜牧業險等,較大的有蘇丹伊斯蘭保險公司、Shiekan保險和再保險公司。

對外貿易

外貿在蘇丹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蘇丹對外貿易總額為154.4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43.5億美元,進口額為110.9億美元。阿聯、中國、沙特、印度、埃及等國家以及歐盟是其主要貿易夥伴。

外資

蘇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外資。據《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蘇丹吸收外資流量為7.17億美元;截至2020年底,蘇丹吸收外資存量為292.11億美元。

文化

語言

蘇丹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使用者占總人口的75%。除此之外,英語為蘇丹通用語言,局部地區使用努比亞語、富爾語等。

宗教

蘇丹國教為伊斯蘭教,8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少數人信奉基督教。

禮儀

蘇丹人熱情好客,為人直爽、善良,社交場合衣著整齊、得體。見面時行拍肩禮或擁抱,女士之間相互擁抱,男女之間一般沒有身體接觸。握手或遞物時套用右手,用左手被視為不禮貌。
蘇丹(蘇丹共和國)
蘇丹婦女
接到參加婚禮等活動的請柬,一定要出席,因故不能出席,一定要在事前告知主人,否則,會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上門拜訪,一定要事先約定,徵得主人同意後,方可進門。蘇丹人的時間觀念不是很強。

飲食

蘇丹的阿拉伯人以高梁、玉米、小麥、牛羊肉為主要食品,他們保持著自己伊斯蘭的傳統,忌吃豬肉,不吃怪形食物,不喜歡吃紅燴帶汁的菜,不飲酒。
蘇丹的努比亞人喜歡吃在鐵板上烙成的高梁麵餅。副食主要是秋葵葉、藥豆以及牛羊肉。他們愛飲用高梁、麥子或椰棗釀製的啤酒。
南方黑人以高梁、花生、秋葵莢、藥豆、薯類為主食,還吃牛肉、羊肉、野味、魚、蜂蜜。黑人的家常便飯是高梁面稀粥,裡面摻上牛奶、肉汁或熟肉塊。他們愛喝用高梁釀製的啤酒和燒酒。
蘇丹貝賈人愛喝鮮奶或煉乳與高梁面混合而成的“奶粥”,也愛吃煮肉和烤肉,但不喜歡吃蔬菜,也不吃魚、蛋和飛禽之類的食物。牛奶和高梁釀製的啤酒是他們的主要飲料。

禁忌

蘇丹是一個忌諱頗多的國家,外來人須儘量熟悉和尊重。貝魯族人忌諱直呼女性的姓名。這個民族婦女的地位比男人高,如果有人當著一位貝魯族男子直呼他家中女眷的姓名,他會當場大發雷霆,造成賓主雙方都很不愉快。蘇丹的貝賈族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日常生活中,忌諱打罵兒童。
男孩不得提及母親和姐姐的名字;7歲以上的兒童不得與母親同宿,女孩必須與外祖母一起住;已婚男子為了迴避岳母,白天不得待在家中;夫妻二人的枕頭不得放錯位置,否則,就意味著夫婦二人感情不和。
外國人在蘇丹,男性著裝短褲不可短過膝蓋,女性著裝不應過度暴露,要穿帶袖的衣服和長裙。在公共場所不允許婦女與男士一起活動(大學除外),遇到紅白喜事等聚會,男女要分開坐。
蘇丹人禁酒,不吃豬肉,也不食用狗、驢等動物,不吃無鱗魚類,不食生蔥、生蒜等有異味的東西。吃飯時用刀叉,或用右手抓食。

節日

節日
序號
節假日名稱
假期
公曆
伊歷
放假天數
1
伊斯蘭教曆新年
-
1月1日
1
2
聖紀
-
3月12日
1
3
登霄節
-
7月27日
1
4
開齋節
-
10月1日
3
5
宰牲節
-
12月10日
3
6
獨立日
1月1日
-
1
7-
復活節
4月22日
-
1
8
惠風節
4月24日
-
1
9
救國革命日
6月30日
-
1
10
聖誕節
12月25日
-
1
參考資料:

軍事

軍力

武裝部隊建立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獨立後,軍隊實行蘇丹化。8月14日為建軍節。實行義務兵役制,規定18–30歲的蘇丹人必須有兩年服役期。武裝部隊總兵力約為20萬人,由陸、海、空3個軍種組成。快速支援部隊是獨立於武裝部隊的軍事力量,兵力約10萬人。

軍校

蘇丹軍事院校主要有最高軍事學院、參謀指揮學院和軍事學院。

交通運輸

鐵路

蘇丹鐵路全長7300千米(截至2022年)。是非洲國家鐵路里程第二長的國家,鐵路覆蓋蘇丹全境。由於戰爭破壞和洪水沖刷,鐵路損毀嚴重,已經形成不了網路,只能供區間使用。阿特巴拉是蘇丹的鐵路樞紐,向北通往埃及邊境的瓦迪哈勒法,向東到達蘇丹港,向南經過喀土穆、森納爾,可通向達爾富爾和青尼羅河州。南科爾多凡州的巴巴努薩有鐵路通往南蘇丹的瓦烏。

公路

蘇丹全國的物資和人員的流動大部分依靠公路運輸,全國公路里程達3.1萬千米(截至2022年)。主要城市之間基本形成公路網,但是公路等級較低,以瀝青路和土石路為主。蘇丹首都有公路直接連通南蘇丹首都朱巴,正在建設的西部救國路西段竣工,但尚未連線查德邊境。

水運

蘇丹有2個主要港口:蘇丹港和薩瓦金港,均位於蘇丹東部紅海州。蘇丹港是第一大港口,始建於1905年,共有21個泊位和1個10萬噸級的石油碼頭,水深12—16米,年貨物吞吐量在850萬噸左右,占全國港口吞吐量的95%。蘇丹港地理位置優越,與沙特吉達港間距離僅為158海里,有客貨運船舶穿梭其間。
由於尼羅河貫穿南北,蘇丹河運資源豐富,但經過幾十年的內戰,損毀嚴重,通航里程為1723千米,運輸量較小,主要分布在尼羅河區段上。南北分裂前,內河運輸將蘇丹南北雙方聯繫起來,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空運

空運在蘇丹運輸中占據重要地位,蘇國內90%的運輸系通過空運進行。蘇丹民航局有大型噴氣客機10多架,全國共有67個機場,喀土穆、蘇丹港、卡薩拉、朱奈納機場為國際機場。

管道運輸

蘇丹港至喀土穆建有輸油管道,全長815公里,年輸油能力80萬噸。1999年,蘇中南部油田經喀土穆至蘇丹港長1640公里的輸油管道開始投入使用。南蘇丹獨立後,南北雙方就管輸費等石油利益分配問題分歧較大,南於2012年1月關井停產,南方輸油管道暫停使用。經過北南蘇丹間的艱苦談判,南蘇丹石油於2013年4月復產,管道恢復運營。輸油管道協定已於2022年3月到期,蘇丹和南蘇丹正就新的石油運輸協定進行談判。

社會

科技

蘇丹科技水平較低,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較弱。其農業生產主要是“靠天吃飯”,僅少量現代化農場開始使用大型噴灌設備;製造業技術落後,主要生產初級產品,工業製成品、電氣產品、運輸設備主要依靠進口;採礦業方面,大型開採設備與民眾坑采、淘金並存,資源浪費嚴重;通訊行業發展較快,手機信號、無線網路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

教育

蘇丹曾經長期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88年6月,蘇丹教育部決定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費的規定,國小仍為免費教育。全國有中國小校13000餘所,綜合大學6所,獨立的高等學院14所,專科院校23所。在校學生約500萬人,其中大學生約25萬人,教師約13萬人。喀土穆大學建於1902年,是蘇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恩圖曼伊斯蘭大學建於1912年。

媒體

主要報刊有《關注報》、《蘇丹人報》等,為阿文日報。《褐色大地報》為英文周報。
官方通訊社為蘇丹通訊社,1971年5月成立,在奈洛比、摩加迪沙、恩賈梅納、開羅、吉布地設有分社。現已同法、德、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摩洛哥、敘利亞等國的通訊社以及中東通訊社、塔斯社、新華社等建立了業務聯繫。在印度、美國和聯合國派有記者。
蘇丹國家廣播電台,設在喀土穆以北的恩圖曼,建於1940年,用阿、英、法、索馬里等語言對國內外播音。在國內共有9個發射台,每日除用阿語播放19個小時的節目外,還用英、法等語言廣播3個半小時。
蘇丹國家電視台,設在喀土穆以北的恩圖曼,建於1963年12月,每天用阿、英文播送節目約15個小時,同各阿拉伯國家和一些外國電視台有業務交流關係,收視觀眾約1000萬。

醫療

蘇丹醫療基礎設施落後,缺醫少藥情況嚴重,醫護資源匱乏且分布極不平衡,公共衛生系統脆弱(偏遠地區尤甚),在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面臨巨大壓力。蘇丹實行分散的衛生系統管理模式,主要由聯邦衛生部、州衛生部和地方政府三級組成,公共衛生防控體系也採取了三級管理模式。從總體上看,蘇丹已制定了長期的國家衛生部門戰略和分級化的衛生保健方案,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但受資源短缺、人才不足和技術落後等因素制約,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上仍處於較低水平。此外,蘇丹沿襲英國的醫療管理制度,對藥品的註冊、進口、審批和監管等均有嚴格的規定,主要參考英國、美國和歐洲藥典,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相關管理辦法實施管理,藥品和醫療器械大量依賴進口,傳統草藥頗受普通民眾青睞。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9年蘇丹新生兒死亡率達31.7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高達68.21‰。2016年蘇丹全國經常性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7.2%,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經常性醫療衛生支出152美元;蘇丹新生兒出生時預期壽命為63—67歲。根據2016年蘇丹衛生統計報告,全國共有醫院503家、床位3.03萬張、醫生9175人,平均每十萬人擁有醫院1.3家、病床76.5張、醫生23人。蘇丹主要傳染病包括瘧疾、結核、麻疹、麻風病、霍亂、黃熱病和愛滋病等。
中國是與蘇丹在醫療衛生領域開展合作最早的國家。中蘇醫療合作發軔於1971年4月中國政府向蘇丹派遣第一支援蘇醫療隊,截至2021年已累計向蘇丹派遣了36批醫療隊共1065人次。2021年1月,第36批援蘇醫療隊抵達蘇丹,共有內科、外科、神經外科、泌尿科、眼科、婦科、骨科、中醫科、麻醉科、口腔科、康復醫學科和超聲科等多個專業的42名隊員,全部來自陝西省三級甲等醫院。

電力

蘇丹曾經電力緊張,但經過多年發展,尤其是中資企業參與建設的麥羅維大壩、羅塞雷斯大壩、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投入使用後,用電緊張的局面得到極大改善。全國總裝機容量約350萬千瓦,電力供應依然不能滿足全國工農業發展需求。2019年底,蘇丹分階段接入埃及電網,並與埃塞探討電力合作。

通訊

截至2021年,蘇丹固定電話裝機數量2萬部,手機用戶3300萬,網際網路用戶1500萬。主要的電信運營商有:Zain、Sudatel、MTN等,手機信號幾乎可以覆蓋全部有人區域,三家主要運營商都已提供4G網路服務。固定寬頻用戶較少(0.077用戶/百人),大部分集中在首都喀土穆地區。

民生

蘇丹人口增長率2.4%,人均壽命約66歲,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0%。一般家庭基本生活費用占工資的66.52%,住房占12.36%。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外交

外交政策

蘇丹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反對西方強權政治,主張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密切同非洲國家的合作,重視同中國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蘇同世界上近100個國家建有外交關係。

對外關係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當今世界在政治、戰略、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均處於失衡狀態。新的矛盾和衝突此起彼伏,世界局勢很不安寧,世人無安全感。世界經濟正向大型經濟集團化的方向發展,主張阿拉伯和非洲地區集中自己的資源,建立牢固的地區經濟聯盟和共同市場,走一體化的道路。
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主張在國際大家庭廣泛參與的基礎上,以聯合國憲章為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以維護世界的安全與穩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經濟關係。
關於反對恐怖主義:拒絕並譴責恐怖主義,認為國際社會必須對恐怖主義採取統一立場。呼籲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概念做出明確界定,反對將恐怖主義與某一特定的文明掛鈎,以及在反恐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強調國際反恐戰爭應以國際法為基礎。
關於安理會改革:支持安理會改革,認為安理會改革應在聯合國改革的大框架內進行,應通過協商一致作出決定。蘇原則上支持非盟統一立場,主張吸收非洲國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理會的工作應增加透明度和民主,奉行公正、客觀的原則,批評動輒以制裁解決爭端的做法,反對雙重標準。
關於人權問題:主張各國應通過合作客觀地探討解決人權問題,反對在人權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的做法。強調各國有權選擇各自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反對某些國家以人權為藉口向別國施壓,干涉別國內政。
關於中東問題:承認巴勒斯坦國,認為巴人民享有自決權和建國權。堅決反對以色列建立隔離牆,主張以色列應撤出所有阿拉伯被占領土。要求國際社會和安理會向以施壓,敦促以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實現地區安寧和穩定。
關於伊拉克問題:反對美英對伊動武,強調國際法的權威性,主張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和平途徑解決當前伊拉克問題。呼籲保證伊領土完整,儘快解決伊國內安全和人道狀況惡化問題並恢復其行使主權。
同中國的關係
中國同蘇丹於1959年2月4日建交,兩國長期友好。蘇丹政府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堅定支持中國。兩國經貿關係發展順利。自1970年以來,中國向蘇提供一定數量的經濟援助。近年來,中蘇經貿關係穩步發展,兩國經濟技術合作涉及範圍較廣,包括石油、地礦勘探、建築、路橋、農業、紡織、醫療和教育等。受新冠疫情和蘇局勢動盪影響,2021年雙邊貿易額為26億美元,同比減少20.8%。2022年雙邊貿易額為29.1億美元,同比增長12.4%。
中蘇石油合作始於1995年,中方合作者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業務集油氣勘探、開發、生產、管道、煉油化工和銷售於一體,涵蓋了石油工業的全部產業鏈。目前,中石油在蘇丹共有1個上游投資項目,2箇中下游項目。蘇武裝衝突後,相關項目暫時中止。
中蘇政府間成立有中蘇合作協調工作組,迄今召開過3次會議。
兩國文化交往歷史悠久。上世紀70年代,中國武漢雜技團幫助蘇培養出一大批雜技藝術人才,並協助組建蘇丹雜技團。該藝術團被蘇丹人民稱為“蘇中友誼之花”,在非洲具有較大影響。1970年8月,兩國簽訂了《中蘇科學、技術、文化合作協定》,此後連續簽署了10個文化協定執行計畫。中國從1971年開始向蘇丹派遣醫療隊,迄今已派出37批。近年來,中蘇教育合作穩步發展,中方每年接收一定數量的蘇丹獎學金留學生。2008年10月,國家漢辦與喀土穆大學簽署合作建設孔子學院正式協定,2009年11月舉行揭牌儀式。
同美國的關係
1952年,美在喀土穆設聯絡處,蘇獨立後升為大使館。1967年,蘇為抗議美支持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同美斷交。1972年復交。1989年巴希爾政變上台後,兩國關係急劇惡化。1993年,美將蘇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並於1996年推動安理會通過決議,對蘇進行外交和航空制裁。1997年,美單方面對蘇實施經濟制裁。1998年8月,美指責蘇捲入美駐坦尚尼亞和肯亞使館爆炸案,並以蘇丹希法製藥廠生產違禁化學武器為由,炸毀該藥廠,蘇美關係嚴重惡化。“9·11”事件後,蘇政府在反恐問題上配合美,兩國關係較前有所緩和。2007—2008年,蘇外交官員與美方多次接觸,表示願與美改善關係,但美堅持將改善美蘇關係與蘇落實北南《全面和平協定》和解決達爾富爾問題掛鈎。2009年10月,美公布對蘇新政策,由過去一味施壓轉為保持壓力與進行接觸並重,表示將與蘇保持對話,並根據蘇方表現予以獎懲。2011年2月,蘇外長庫爾提訪美,美表示如蘇承認南方獨立,將啟動把蘇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進程。但南蘇丹獨立後,美仍未將蘇從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同時維持對蘇制裁。2015年以來,蘇美關係逐漸有所改善。2017年10月,美宣布解除對蘇經濟制裁。此後,雙方在政治、經貿、石油、教育等領域交流增多。2019年9月,蘇過渡政府成立後,美國第一時間向蘇表示祝賀。12月,美宣布將蘇從“違反宗教自由國家名單”除名。2020年8月,美國務卿蓬佩奧訪蘇,重點討論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蘇民主過渡進程及和平談判等問題。10月,美蘇以三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宣布蘇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美隨後將蘇從支恐名單除名,並於12月完成有關除名行政和立法程式。2021年2月,美國務卿布林肯分別同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通電話。3月,美國向蘇提供11.5億美元臨時貸款幫助蘇償還對世界銀行欠款。6月,美國政府決定全面恢復美蘇外交關係正常化。6月、8月,美國務卿布林肯兩度同蘇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通電話。10月25日,蘇局勢發生變化後,美國務卿布林肯多次同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通電話,敦促蘇軍方恢復過渡政府。2022年1月,美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莫莉·菲、非洲之角特使薩特菲爾德聯合訪蘇,會見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2月,美國非洲之角特使薩特菲爾德訪蘇。6月,美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莫莉·菲訪蘇,推動蘇國內各方參加聯合國—非盟—伊加特三方機制對話。8月,美駐蘇大使戈弗雷抵蘇履職,戈系25年來首位美駐蘇大使。2023年5月,美同沙特推動蘇衝突雙方在吉達舉行談判並簽署《吉達聲明》和停火協定。
同埃及的關係
蘇丹與埃及互為鄰國,兩國關係歷史悠久,埃及曾占領或同英國共管蘇丹近百年。1956年蘇獨立後,兩國關係時緊時緩,在邊境哈萊伊卜地區存在領土爭端。穆巴拉克任埃總統時期,蘇支持埃穆兄會,兩國關係陷入低谷。2016年10月初,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尼羅河水資源問題上,蘇態度一度相對中立,但作為上游國家,同埃在尼羅河水資源分配上亦存在分歧。2017年以來,兩國摩擦不斷。5月,蘇指責埃對達爾富爾地區北部和東部的叛軍提供支持,雙方關係緊張。蘇宣布禁止進口埃及農畜產品。6—8月,兩國外長互訪,關係有所緩和。11月以來,兩國在復興大壩建設、哈萊伊卜地區領土爭端等問題上分歧加劇。2018年1月,蘇緊急召回蘇駐埃大使。1月底,巴希爾總統同塞西總統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晤,商定妥善解決兩國分歧。2019年,蘇局勢發生變化後,埃發表聲明支持蘇軍方領導推進政治過渡。4月,埃總統塞西以非盟輪值主席身份召開特別會議,推動非盟放寬蘇過渡委員會向文官政府交權期限。5月,蘇軍事過渡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訪埃。2020年10月,埃總理馬德布利出席蘇過渡政府同主要反對派武裝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簽署《朱巴和平協定》儀式。自2020年7月埃塞完成復興大壩第一階段蓄水後,蘇方對復興大壩問題關切上升,2021年2月,蘇方提出成立由非盟、歐盟、美國、聯合國組成的四方機制解決該問題,得到埃方支持。3月,埃總統塞西訪蘇,蘇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訪埃。6月,蘇、埃兩國外長分别致函聯合國安理會,堅決反對埃塞單方面蓄水,並要求安理會儘快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該問題。同月,兩國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有關立場。9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復興大壩問題主席聲明,敦促蘇丹、埃及和衣索比亞在非盟主導下恢復談判。2022年3月、9月、12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三次訪埃,會見埃總統塞西,就兩國關係及復興大壩等問題交換意見。2023年7月,埃主辦蘇丹鄰國峰會,討論解決蘇衝突。8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訪埃,同埃總統塞西舉行會談。
同衣索比亞的關係
蘇丹與衣索比亞曾因相互支持對方反對派而長期交惡。1996年7月非統組織第32屆首腦會議期間,巴希爾總統與埃塞總統梅萊斯舉行會晤,雙方均表示願意和平共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2017年下半年以來,兩國元首互動頻繁,實現互訪。2018年1月,蘇總統巴希爾、埃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埃及總統塞西在出席非盟峰會期間舉行會晤,決定成立由三國外長和情報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委員會,就三國關係保持溝通。成立由三國水利部長組成的技術委員會商討解決復興大壩建設中面臨的問題。2020年10月,埃塞總統薩赫勒-沃克出席蘇過渡政府同主要反對派武裝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簽署《朱巴和平協定》儀式。11月,埃塞政府對提格雷州採取執法行動,蘇趁機占領蘇埃邊境爭議地區法什卡,兩國爆發邊境衝突。2021年5月,衣索比亞民兵在政府軍配合下在法什卡發動軍事行動,蘇丹軍隊予以反擊。9月,兩國在法什卡地區再次發生交火。2022年6月,埃塞民兵突襲法什卡,造成蘇士兵、平民傷亡。7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同埃塞總理阿比在伊加特特別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同意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問題。8月,埃塞空軍宣稱擊落一架來自蘇領空、搭載供應“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武器的飛機。10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同埃塞總理阿比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見,雙方同意妥善解決兩國邊境爭端等問題。2023年1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會見到訪的埃塞總理阿比,雙方一致同意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復興大壩、邊境爭端等問題。7月,伊加特蘇丹問題四國機制(肯亞、南蘇丹、衣索比亞、吉布地)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高級別會議,討論解決蘇衝突。同月,蘇主權委員會副主席阿加爾訪埃塞。11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訪埃塞,會見埃塞總理阿比、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
同厄利垂亞的關係
蘇曾長期支持厄的獨立運動,但1993年厄獨立後,兩國反目成仇,時常發生邊界衝突。
1994年,厄宣布與蘇斷交。
1999年,巴希爾總統同厄總統伊薩亞斯兩次舉行會晤,並簽署和解協定,決定恢復兩國外交關係。蘇丹和厄利垂亞相互指責對方支持各自反政府武裝,兩國關係持續緊張。
2005年5月,蘇丹總統巴希爾和厄利垂亞總統伊薩亞斯在的黎波里舉行了會晤。10月,厄特代外長歐麥爾訪蘇,提議改善兩國關係。12月,蘇第一副總統基爾、外長阿賈維尼、蘇總統顧問薩拉丁相繼訪問厄特,兩國關係出現積極改善勢頭。
同烏干達的關係
蘇烏雙方曾因相互支持對方反政府武裝而長期交惡,並導致1995年斷交。
1999年,巴希爾總統與穆塞韋尼總統在奈洛比會晤,簽署關於恢復兩國外交關係、不以武力解決爭端和停止支持對方反政府武裝的協定。
2000年9月,經埃及、利比亞調解,蘇烏關係基本實現正常化。
2005年5月,烏國防部長訪蘇。
同肯亞的關係
蘇與肯之間有領土爭端,肯長期同情與支持蘇南方反政府武裝。
巴希爾執政後,與肯就兩國邊境地區現狀達成諒解,簽署了安全協定,兩國關係得到顯著改善。肯與埃塞、厄、烏干達組成“伊加特”四國調解委員會斡旋解決蘇南方問題。
在肯的積極斡旋下,自2003年9月起,蘇第一副總統塔哈與SPLA領導人加朗在肯舉行了多輪政治談判,並與2005年1月在肯簽署了《全面和平協定》。
2005年5月,蘇丹和肯亞簽署兩國武裝部隊關係協定。
同利比亞的關係
尼邁里時期,兩國關係緊張。
1975年和1976年,蘇丹發生兩起有利比亞背景的未遂政變,蘇同利斷交。
1978年,兩國復交。
1981年,因查德問題,蘇再次與利斷交。
1985年,蘇發生政變,利率先承認蘇丹新政權。
1989年,巴希爾執政後,兩國正式簽署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安全和思想等方面實現全面統一的一體化協定但無實質性進展。蘇反對美借洛克比事件對利的制裁。
1997年後,利積極調解蘇與埃及、烏干達和厄利垂亞等國關係,還在蘇政府與反對派之間進行斡旋。
2001年5月,利領導人卡扎菲訪蘇。利積極支持蘇政府為實現蘇和平所作的努力。兩國外長互訪頻繁。
2002年3月,巴希爾總統赴利參加薩赫勒-撒哈拉國家聯合體首腦會議。10月,蘇總統助理穆巴拉克赴利出席兩國一體化最高委員會會議,以加強雙邊經貿合作。
2004年11月,巴希爾總統訪利。達爾富爾問題發生後,利積極斡旋並於2004年10月和2005年5月就達問題主持召開了兩次小型非洲首腦會議。
2006年2月,在利召開了解決蘇丹、查德問題的小型非洲首腦會議。
同沙特的關係
尼邁里執政時,兩國關係密切,沙特是阿拉伯國家中對蘇援助最多的國家。薩迪克執政期間,沙對蘇同利比亞、伊朗發展關係不滿,凍結了對蘇的經援。
1989年後,巴希爾為改善和發展與沙關係,兩次訪沙。在海灣戰爭中,蘇因支持伊拉克,得罪了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另外由於蘇曾一度支持沙特反對派分子賓·拉登,沙斷絕對蘇的一切援助。
1995年後,蘇主動修復與沙關係。
1996年起,沙開始恢復向蘇提供少量經援。
2000年,巴希爾總統訪沙,蘇沙關係恢復正常。
2002年,沙提出中東和平新倡議後,蘇表示支持。6月,巴希爾總統訪沙。6月、12月,蘇、沙兩國外長實現互訪,成立部長級混委會,並簽署了政治、經貿合作框架協定,沙支持蘇政府的和平努力並積極在蘇投資,沙特發展基金會向蘇麥羅維大壩項目提供貸款1.5億美元,
2005年3月,沙內政部長阿卜杜·阿齊茲訪蘇,兩國在反毒品走私和安全合作簽署了協定。9月,巴希爾總統訪問沙特,與沙國王阿卜杜拉舉行會談,雙邊關係得到進一步加強。
同南蘇丹的關係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獨立建國,蘇丹和平分裂。但是,由於雙方在邊界劃分、石油利益分配、阿布耶伊歸屬等重大問題上分歧嚴重,有關談判進展緩慢,兩國齟齬不斷,並曾爆發激烈的邊境衝突。2012年4月,非盟提出解決兩蘇問題“路線圖”。其後,兩蘇在非盟主持下進行多輪談判。9月27日,兩蘇元首在亞的斯亞貝巴就雙邊合作以及邊境安全、經濟、公民地位等問題簽署一系列協定。但雙方在邊界劃分及阿布耶伊地區歸屬問題上仍存分歧。在非盟的積極斡旋下,2013年3月,兩蘇在亞的斯亞貝巴就執行邊界安全協定和非盟提出的執行已達成協定的時間表達成一致。4月,南石油復產,9月和10月,南總統基爾和蘇前總統巴希爾互訪,兩蘇關係趨於緩和。2013年底南爆發衝突後,蘇積極參加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的斡旋努力。2014年以來,兩國元首多次互訪,雙方關係總體緩和,但在部分未決問題上仍有分歧。2017年以來,兩蘇關係出現改善勢頭,兩國就石油過境費問題達成共識。蘇開闢多條陸路、水路通道,運送聯合國機構向南提供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2018年,巴希爾親自斡旋,促成南簽署全面和平協定。2019年4月巴希爾下台後,蘇方延續在南問題上積極斡旋姿態。9月,蘇主權委員會成員哈馬達尼同南主要反對派領導人馬夏爾以及南總統基爾商談落實和平進程。2020年10月,南總統基爾出席蘇過渡政府同主要反對派武裝在南首都朱巴簽署《朱巴和平協定》儀式。2021年3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訪南,感謝基爾總統主持蘇政府同各武裝派別的和平談判並促成《朱巴和平協定》。8月,蘇丹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訪問南蘇丹。2022年3和8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兩度訪南。2023年1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訪南,同南總統基爾重申支持彼此發展。2023年2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赴南首都朱巴參加《朱巴和平協定》(升級版)簽署儀式,並同南總統基爾舉行會談。5月,蘇主權委員會副主席阿加爾訪南,會見南總統基爾,雙方就蘇國內衝突交換意見。9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訪南,同南總統基爾舉行會談。
同查德的關係
蘇丹與查德的關係曾數次因達爾富爾問題緊張。2008年5月,蘇達爾富爾地區反政府武裝“正義與平等運動”(JEM)襲擊蘇首都喀土穆,蘇指責乍參與策劃和實施了這一襲擊行動,遂宣布與乍斷交。8月,在利比亞斡旋下,蘇乍同意恢復外交關係。2009年5月,在卡達和利比亞等國努力下,蘇乍雙方在卡達首都多哈簽署和平協定。此後,乍指責蘇支持乍反政府武裝,同時多次空襲達區,並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蘇境內追捕叛軍。蘇對此予以否認並保持克制。其後雙方均有意改善關係,承諾不再支持對方叛軍。2010年兩國總統互訪,雙方關係實現正常化。2014年以來,兩國總統多次互訪,雙邊關係逐步改善,兩國在經濟、安全、邊境貿易等領域開展多項合作。2019年,蘇局勢發生變化後,查德總統代比向蘇軍事過渡委員會表示支持。2020年10月,乍總統代比出席蘇過渡政府同主要反對派武裝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簽署《朱巴和平協定》儀式。2021年4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出席乍總統代比葬禮。2023年1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訪乍,同乍總統穆罕默德舉行會見,雙方一致同意深化兩國關係,攜手應對邊境安全挑戰。6月,蘇主權委員會主席布爾漢同乍總統穆罕默德通電話,雙方就邊境安全問題交換意見。8月,查德舉辦首次蘇問題鄰國外長會。12月,查德政府宣布驅逐4名蘇駐乍使館外交人員。
同伊朗的關係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9日,伊朗外交部發表一份伊朗和蘇丹的聯合聲明。聲明表示,幾個月以來,在伊朗和蘇丹高級官員的會晤和接觸後,雙方決定恢復外交關係,以服務兩國共同利益。
同非洲聯盟關係
2024年2月,非洲聯盟第37屆首腦會議召開,非盟官員在峰會上重申,非盟對非洲國家的違憲政府更迭零容忍。蘇丹被非盟暫停成員國資格。

旅遊

蘇丹是非洲野生物,鳥和尼羅自然風景等具有旅遊投資價值方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蘇丹的氣候呈現各種各樣的氣候條件,紅海地區氣候成年適中,尤其是在類似Erkwiet夏季旅遊地的高地,氣候適宜。
蘇丹有連綿700多千米的紅海海岸,尤其以小船—划船、划水、潛水、水下攝影等許多旅遊項目為代表。
蘇丹也享有古文明遺產,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客。這些遺產集中在北部地區,包括Al-Nag的Al-Musawarat,Karima,Merowie,Al-Berkal,Dongola和其他地方。這些地區和其他一些地方仍在出土金字塔和廟宇的遺蹟,也證明了這裡的古代文明。
蘇丹中部包括:Sennar and Sinja,這裡有古代Al-Funj王遺址。在首都,東部和西部的Mahdi洲擁有許多古代遺物。了其它地區的值得國外遊客了解這個國家歷史的古代遺蹟,這些古代遺蹟反映了蘇丹人民的光輝和歷史。東部Sawakin地區,紅海,存在大量古代遺蹟,顯示蘇丹重大歷史階段的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