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1·28中資公司蘇丹遇襲事件
- 時間:2012年1月28日
- 地點:蘇丹南科爾多凡州
- 性質:反政府武裝襲擊
事件全紀錄,1月28日,1月30日,1月31日,2月1日,2月2日,2月3日,2月6日,2月7日,2月9日,遺體移交,全力營救,蘇丹方面,官方提醒,事件反思,
事件全紀錄
1月28日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在蘇丹南科爾多凡州的公路項目工地遭當地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襲擊,工地47位中國工人中有29位遭劫持。當天,蘇丹南科爾多凡州州長艾哈邁德·哈倫譴責反政府武裝的襲擊。
1月30日
中國外交部表示,外交部與駐蘇丹大使館已啟動應急機制,中方敦促蘇方積極開展搜救。蘇丹反政府武裝發言人宣稱,他們抓獲了29位中國工人和9個蘇丹武裝部隊的成員,中國工人無人受傷。17位中國工人脫險,1人被流彈擊中,下落不明。
1月31日
蘇丹反政府武裝秘書長說,組織絕不會反對中國和中國人,將保證中國工人的安全並釋放他們。17位脫險的中國工人轉移到安全地點。中國駐蘇丹大使館派出4人工作小組協助蘇丹政府營救被劫持工人。
2月1日
脫險的17位中國工人安全抵達蘇丹首都喀土穆。蘇丹政府軍繼續搜尋失蹤中國工人的下落。中方工作組抵達喀土穆。遇襲營地副營地留守的最後10名員工,也於當日平安撤離到喀土穆。至此,除29人仍然被武裝人員劫持外,主營地安全脫險的17人和副營地主動撤出的29人全部平安轉移。
2月2日
2月3日
2月6日
《蘇丹人報》援引蘇丹議會人權委員會主席阿法夫·陶爾的話說,確定被流彈擊中頭部遇難的中方人員遺體位於馬格拉哈地區,但蘇方暫時無法進入該區。蘇丹政府發言人阿卜杜勒阿提說,蘇丹政府軍正在圍攻南科爾多凡州努巴的山區,據信人質被關押在那裡。
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稱,我國駐外人員已與被劫持人員通了電話,29名被劫持人員身體狀況良好。
2月7日
29名中國工人於2月7日上午離開反政府武裝控制區域,搭乘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一架飛機從蘇丹飛往肯亞。在全部29名中國工人中,有1人踝關節輕微受傷,已被送往當地醫院,其餘28名工人身體狀況良好。
2月9日
搭乘29名在蘇丹獲救中國工人的航班抵達首都國際機場,航班停靠在T3航站樓的507號機位,現場將有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隨後,這些中國工人將返回四川和山東的老家。
遺體移交
全力營救
中方人員被劫持事件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分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千方百計安全營救我被劫持人員。連日來,外交部等有關部門、中國駐蘇丹、肯亞、南蘇丹等相關國家使館與有關國家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有關方面保持密切聯繫,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各種渠道,全力開展營救工作,使中方被劫持人員安全獲救。中方對有關各方通力合作,使事件得到解決表示欣慰,對蘇丹、南蘇丹等有關國家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有關各方為和平、安全解救中方人員付出的不懈努力表示高度讚賞和誠摯謝意,並向肯亞、聯合國和其他所有對此予以支持、協助和關心的國家、機構和人士致謝。
蘇丹方面
實施這次綁架行動的是“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部分支。該組織在蘇丹與新獨立的南蘇丹邊境地區活動。這個反政府組織傳統上歷來與南蘇丹的立場保持一致。自去年6月以來,蘇丹政府軍和這個反政府武裝一直在努巴山區作戰,導致數千人流亡。蘇丹外交部的聲明中還向中國政府和人民承諾會“尋求對中國投資和工人”在蘇丹的利益進行保護。蘇丹外交部中國司司長阿瓦德·穆塔瓦里昨天表示,蘇丹政府和人民對29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到反政府武裝劫持表示遺憾。他強調,“中國是蘇丹的朋友,兩國在各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一直在持續發展。蘇丹方面將加強對在蘇中資企業和人員的安全保護,不讓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官方提醒
官方提醒在蘇丹企業和人員做好防範
商務部30日在其網站發布訊息,提醒在蘇丹有關企業和人員密切關注當地安全形勢的變化,確保生命和財產安全。
事件反思
中國工人遭劫持的事件表明,非傳統安全問題正逐漸成為中國公民與法人在海外生存發展的重要威脅,也表明中國應當更加重視對這類新的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應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郭憲綱稱,隨著中國國力上升,中國出境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在境外工作的中國工人在變多,安全風險的機率在加大,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一些涉外企業,一定要對項目所在地區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如果項目的安全風險過高,就儘量不去,因為那樣的話,企業本身在員工安保問題的上的投入也很高,對企業自身並無益處,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一旦出現危險事件,所付出的成本會更大”。
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經商參贊郝宏社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內涵需要調整,今後發展的趨勢,應該是人員走出去的並不多,大量的是技術的走出去,機械設備走出去,觀念走出去。
雖然,相繼兩起中國海外工人遇襲事件如今都得到解決,但是對中國海外工人安全保護工作還任重道遠。對於未來中國該如何加強措施,確保中國駐外工人的人身安全,郭憲綱認為應該有政府、企業和工人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郭憲綱說:“包括外交部、商務部在內的政府部門要加強協調,健全對於此類危機事件處理的應急機制。中國涉外企業要加強對涉外項目的風險評估,強化對駐外工人的安全培訓,加強項目安保投入。另一方面,就中國駐外工人自身來說,在外工作生活期間儘量避免單獨行動,儘量不要離開工區所在地,要認真了解當地安全情況,加強對自身安全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