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藝術

民族藝術

《民族藝術》是200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出版的刊物,由《民族藝術》編輯部編著。內容是關於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研究的文章,尤其歡迎選題獨特、材料豐富、方法新穎、視野開闊的文稿,提倡立體性跨學科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民族藝術
  • 外文名稱:Ethnic Arts Quarterly
  • 語言:中文
  • 類別:出版,藝術期刊
  • 主管單位:廣西區文化廳
  • 主辦單位: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
  • 編輯單位:《民族藝術》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5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CN: 45-1052/J
  • 國際刊號:ISSN: 1003-2568
  • 郵發代號:48-58
  • 定價:15.00元/期;90.00元/年
  • 出版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內容簡介,期刊簡介,欄目,收錄,投稿須知,藝術分類,造型藝術,音樂藝術,舞蹈藝術,戲劇藝術,主要特色,時代色彩,鄉風族情,

內容簡介

在一個民族、國家產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藝術形式、藝術傳統,這些形式和傳統是這個民族、國家總體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這個民族、國家歷史與文化的特色,這類藝術即民族藝術。
民族藝術通常用於國家性的概念,指構成國家的那個單一民族或多個民族的藝術而言。例如中華民族藝術,即指中國漢族和各個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一體的藝術形式及其傳統而言。
民族藝術通常包括“土生土長”藝術或稱之為自創藝術的一面(這是主要的);也包括吸收外來因素而後將其“化”人本國(族)藝術形式與傳統, 從而變成本民族、本國藝術的一面。
少數民族藝術指存在於少數民族居住地域內,為少數民族創造、保存、運用或衍繹發展的各種藝術門類與形式,包括傳統的與現代的兩個方面。
在研究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藝術的時候,不能忽視各少數民族藝術的存在,她是構成五彩繽紛燦爛奪目的中華民族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藝術是論的重點。
研究少數民族藝術的意義主要在於:
(1)藝術是觀念形態亦即精神文化的重要方面,往往貫穿於各民族演變、發展歷史的全過程。了解其藝術,才能了解、掌握各民族歷史文化的全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證、透現歷史,為我們提供今所不知的有關前人的許多東西。
(2)由於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相互頻繁往來和相互依存的親密關係久已存在,經濟上如此,文化上亦然。傳統藝術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滿民族間(包括少數民族之間,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相互交流和影響的痕跡。了解、研究少數民族藝術,有助於對各民族關係史的研究,對加強民族團結亦有現實意義。
(3)就藝術本身來說,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的輕視與偏見,古籍中有關少數民族的記載較少且較零散,有些民族的藝術情況僅留錄著隻言片語甚至沒有一字提及,這給今人探索各民族藝術的歷史面貌造成很大的困難。我國至今尚無一本全面、系統的關於少數民族藝術史的專著,這不能不算一件憾事。
古今少數民族藝術的基本狀貌,有待我們去探究。此外,如何發揚各民族文化藝術的優良傳統,創造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新的民族藝術。是當前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大課題,不了解少數民族藝術,要完成這項任務是不可能的。
(4)少數民族文物包含著大量藝術品或藝術成分。前者可稱之為藝術文物或文物藝術品,約有二類,一類是用於藝術活動的製品如樂器、演藝服裝、道具等;另一類是從造型到製作工藝完全具有獨立藝術品的特徵,其中有些還同時是用於藝術活動的。後者(即含藝術成分者)多見於實用器物、工具,其所含的藝術成分—是指它的造型原理可能同藝術品有某些相同或相近點,二是指器物上可能有附加的起裝飾作用的藝術性陪襯和點綴—此類隱約的或較清晰的審美意識痕跡,往往會對文物的功用、價值產生一定的甚至較大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說,少數民族文物不但普遍流動著藝術韻律,而且還是少數民族藝術中令人矚目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正確審視和透析各民族文物的基本面貌,不懂藝術或忽略藝術都是難以達到目的的。
(5)少數民族地區普遍保存著獨特、豐富、古老的傳統藝術,其中不少為漢族地區欠缺或已消失者,它使中華傳統藝術保持著絢麗多形異彩交輝的燦爛容姿,意義非凡,價重無比。為了保護和發揚優秀文化藝術傳統,須對這個“資源”家底了如指掌,因而進人少數民族廣闊無垠的藝術原野是異常必要和不可或缺的。
(6)從現實或長遠看,少數民族藝術“資源”的保護與科學、合理利用,將對當地經濟文化的持續發展產生較直接的積極的影響。
諸如,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資源的開發,有的能取得快且大的經濟效益;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表演藝術資源的開發,對文化事業及旅遊業的發展,有可能產生推進性的作用。各少數民族的斑斕奇美、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藝術的獨特個性和魅力,以及由此而生髮的社會效益,是長期客觀存在並且是無法取代的。為充分利用各民族地區現成存在著的加快四化建設步伐的有利條件,關心、了解和研究一下當地少數民族(包括漢族)的藝術,揮其所長,有可能使經濟、文化發展收到意外的效果。
少數民族藝術是一門涉及寬廣的科學。加強對它的研究保護和重視對它的開發與發展,對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勵各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從而加速各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期刊簡介

欄目

民族藝術設有:藝術名家、學界名家、宗教-藝術、神話-圖像、巫樂探究、學術訪談、藝術探索、文化研究等欄目。

收錄

2012-2013南大cssci來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民族藝術

投稿須知

來稿請注意以下幾點:
1. 稿件務必字跡清晰,並請儘量提供與文章內容相符的圖片資料, 歡迎提供列印件或軟碟。提供軟碟者,請同時提供一份列印件。
2. 來稿請提供內容摘要、關鍵字, 作者的姓名、職務或職稱、工作單位、詳細通訊地址、聯繫電話、郵政編碼。
3. 本刊對決定採用的稿件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時申明。
4. 由於受人力所限,來稿一律不退,敬請作者自留底稿。在六個月內未接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處理。
5. 《民族藝術》對來稿實行匿名評審。
6. 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 光碟版) 》和“中國期刊網”。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給。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該資料庫,請在來稿時申明,本刊將做出適當處理。

藝術分類

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是燦爛奪目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異彩閃爍的一粒明珠。它的產生、形成、演變、發展,經歷了深長而複雜的過程。
我國少數民族藝術繁花似錦,種類極多。舉要簡列如下:

造型藝術

1、繪畫
(1)岩畫
在岩壁或野外石上作的畫叫做岩畫,包括塗繪和刻磨畫二類。全國現知岩畫點多在現今少數民族地區和古代少數民族地區。諸如內蒙古陰山和烏蘭察布,寧夏賀蘭口,甘肅黑山、祁連山,新疆天山南北,青海青海湖,西藏,黑龍江牡丹江流域,廣西左江流域貴州盤江流域,雲南滄源、耿馬、元江、漾澳,四川琪縣,福建華安汰內,江蘇連雲港等岩畫。
(2)壁畫
在立面牆壁(包括寺廟建築、墳墓洞窟立壁)上繪製的畫叫壁畫。少數民族地區寺廟壁畫以藏系佛教寺院壁畫最為典型;洞窟壁畫著名者有甘肅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新疆克孜爾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克孜爾孕哈千佛洞,雲南晉寧觀音洞等;墓葬壁畫有內蒙古和準格爾漢墓、赤峰玉皇元墓,雲南昭通東晉霍承嗣墓壁畫等。
(3)布卷(紙卷)畫
繪於布面或紙面可供懸掛和卷藏的畫,分短卷與長卷二類。最有代表性的短卷畫為藏畫唐卡。長卷畫分寬幅與窄幅二種。最寬長的當數藏系佛教曬佛用的巨型佛像畫。窄l5《民族藝術研究》2(XX)年第1期長幅的畫著名者有雲南唐代《南詔圖傳》、宋代(大理國畫卷》,納西族東巴神路圖、傣族布蟠畫“棟”和舍族祖圖等。
2、雕塑
包括石窟、摩崖、泥塑、鑄塑及其他雕刻。
古代少數民族地區的雕塑遺蹟很多,著名者如,一、石窟—山西大同雲岡古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四川大足石窟安岳石窟,雲南劍川石寶山石窟等。二、摩崖—西藏拉薩河流域摩崖石佛,雲南劍川沙登管及祿勸密打拉大黑天神和北方多聞天王摩崖等。三、泥塑—敦煌彩塑,西藏、青海藏系佛教寺院彩塑等。四、其他,如石雕—新疆古代突厥墓雕石人等;鑄塑—大理三塔唐代菩薩、大黑天神金屬鑄像等。
3、工藝美術
有實用性並帶著明顯工技製作特色的美術作品如工具器皿、織染刺繡、服裝、飾品等。僅服飾而言,全國56個民族有難以備述的種類、制式、質地、色彩及製作工藝,猶如萬花伏野,璀燦無比。
4、建築藝術
包括實用建築(民居、橋樑等)文化性建築(寺廟、塔、幢等)和紀念性建築(紀念碑等).的藝術造型與藝術裝飾。千姿百態,豐富異常。大量精美絕倫的作品堪稱文化藝術的標徽。
5、肌體美術
以人的肌體為地創作的藝術,也可叫人體裝飾藝術,人體美術,主要有畫身、紋身(紋面)染齒、鑿齒、鑲齒等。源遠流長的文身藝風至今仍盛行在傣、布朗、阿昌、德昂、侃等少數民族地區
6、演藝美術
面具面具古稱代面、大面、假面、臉子。是繪畫與塑制(包括雕刻)相結合的一種美術類型。分別用紙、布、皮革、氈、木、金屬等材料製作。紙、布質的用糊塑法製作;金屬質的用鑄塑法或捶壓法製作;木質的用雕刻法製作;l6皮革與氈毛質的多作剪刻法其次用模壓法製作。面具主要用於宗教、玩樂、舞蹈、戲劇等演藝、祭禮、娛樂諸場合。藏戲面具、藏系佛教跳神面具、攤戲面具、巫師面具、壯族跳嶺頭面具、彝族火把節面具等極有特色。
7、書法
各民族書法藝術多姿多彩,自古名品頗多。除漢文書法外,還有藏、蒙、維、傣、彝、阿、東巴文等書法,書寫方法、用具各異,藝術欣賞性強,風格各不相同。

音樂藝術

古代稱音樂為“樂”,說“樂者,樂也”,凡使人快樂的均可稱之為“樂”,內容包括很廣,幾乎等於藝術的總稱。較狹義一點說也涵蓋著音樂、詩歌、舞蹈三項,即所謂樂、歌、舞三位一體。後來講音樂主要涉及聲樂(歌唱)與器樂(樂器及其演奏)兩大部分。
周朝以少數民族居住在東南西北四方,把少數民族音樂統稱為“四夷樂”、“四夷樂舞”:東夷(住在東方的少數民族)之樂叫昧,南夷(住在南方的少數民族)之樂叫任,西夷(住在西方的少數民族)之樂叫株離,北夷(住在北方的少數民族)之樂叫禁。宮廷設管四夷樂的官叫輕鞍氏,規定表演四夷樂持的道具分別是矛、弓、錐、盾—它們分別代表一定的意義。“四夷樂”之名一直持續到明清。
可能由於民族情況的變化及人們認識、觀點、興趣的影響,周以後對四夷樂的具體叫法和道具使用的類型均產生了不少移易,和周朝有了許多差別。
古代少數民族音樂發展最有代表性的時期是唐代:宮廷對四域少數民族音樂興趣濃厚,樂於以樂交往,把若干“外國樂”(包括大量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列為宮廷正式音樂,名“十四國樂”,其中,著名的新疆龜茲樂、雲南南詔樂等在皇宮內外備受歡迎。
現存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主要可分為聲樂、器樂二類或加上歌舞戲劇、說唱曲藝而成四類。聲樂即歌唱,一般包括山歌、勞動歌、敘事歌、風俗歌(婚喪喜儀、節日、尋偶等唱的歌)祭禮歌、頌讚歌等。器樂是用樂器演奏的曲調,我國少數民族樂器數不勝數,器樂豐富無比。新疆傳統套曲十二木卡姆》和雲南納西族古樂《白沙細樂》套曲等堪稱此類的代表。

舞蹈藝術

古代,舞蹈常常容於“樂”內,既是廣義的大“樂”的一部分,又是“樂”中具有專指性的獨立的一個重要藝類。人們說舞是樂欲盡興的必然發展,所謂“歌之不足”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只有舞蹈才能使人的歡樂情興達到頂點。因而我國少數民族同歌舞的關係十分密切,許多民族可以說喜怒哀樂皆離不開舞,南方一些民族(土家、苗、彝、瑤、傣、布依、水、倫佬、舍、高山、納西、景頗、侃、阿昌、普米、哈尼、獨龍、羌族)從古代至近世甚至流傳著以舞治喪寄哀的習俗。
歷史上稱少數民族之舞為“四夷之樂”、“四夷之舞”,與前述音樂情形相同。音樂中的昧、任、株離、禁四樂,表演時手執道具,動作皆是舞蹈化的。周以下直到明清,“四夷之舞”作為宮廷正式儀式舞蹈,一直獨具風采。
一些少數民族舞蹈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四力}少數民族舞蹈巴渝舞,從周朝流傳至唐代,對中原歌舞影響很深。新疆“胡舞”,雲南南詔羽舞、字舞,西南夷蘆笙舞,西藏吐蕃使者之舞,以及西北、西南民族的樂舞幻人、百戲等,在古代均是引人注目的絕唱。
自古以來,少數民族舞蹈的面貌可以用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八個字來加以形容。岩畫、彩陶及各類文物記錄的不同時代的各民族形象,錯綜變化,生動異常。文獻對少數民族舞蹈的記載雖有較多遺漏,但是資料亦頗豐富,許多精采絕奇的舞蹈產生的歷史文化效應似乎至今仍可感到。五千年前馬家窯型的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彩陶盆上描繪的集體舞蹈,使人清晰地窺見彩陶盆主人們的生活情景。周武王伐商時在隊伍中組織善舞的四川少數民族責人跳巴渝舞,鼓舞士氣,“以凌殷人”(在精神上壓倒殷商士兵),在歷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漢代,西北、西南少數民族的歌舞百戲、幻人在中原名噪一時,隋朝至唐宋,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舞蹈常在皇宮表演,新疆龜茲舞、雲南南詔舞等頗受朝野歡迎。每每邊地使者前往朝廷,皇帝在接見時常令他們當場表演土風舞蹈,西南夷蘆笙舞、西藏吐蕃舞蹈都曾由使臣們在宮中表演過並傳為千古佳話。
值得特別提及的是古代少數民族發明的記錄舞蹈的科學舞譜一一納西族東巴舞譜,它是納西族舞蹈繁榮燦爛達於高峰的結晶,是我國古代舞蹈藝術和舞譜科學的一項傑出發明。它記舞方法形象、具體、系統、規則,比之於宋代德壽宮文字舞譜、明代朱載消字圖舞譜和尚未完全解譯的唐代敦煌舞譜更具有科學特徵。除此而外,藏族喇嘛跳神經典、北方地區的查瑪跳神經等,也多寡不一地帶著一些舞蹈早期記錄方法和舞譜初階的成分。
近現代,各少數民族舞蹈如漫山遍野的鮮花,爭奇鬥妍,依然在各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舞蹈文化遺產無比豐厚。
僅以雲南為例,25個少數民族無一不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據不完全統計,保存至今的傳統舞蹈約有數百個舞種,近兩千種舞蹈跳法,按綜合分法可分為跳鼓跳弦、跳燈、雜跳四個大類。不僅節日和喜慶時全族歡舞,而且日常生活中亦常有舞蹈活動。有些民族堪稱舞蹈節。一些民族連喪葬禮儀也離不開跳舞。天南海北從事創作表演和相關領域研究的人常來這裡採風,把雲南視為歌舞文化繁富、燦爛、古今藝脈連線完整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地區。

戲劇藝術

文學與歌舞曲藝相結合是各民族戲劇的共同特徵。少數民族戲劇種類較多,有些產生於古代,有的產生於近世,有些則是新中國誕生以後逐漸形成的。
新疆發現的《彌勒會見記》焉奢文古劇本,是當地少數民族戲劇古老的佐證。
藏戲是著名的古老劇種,起源較早,大致分為藍面具藏戲和白面具藏戲兩個流派。劇目豐富,享有盛譽的是“八大戲”即《卓瓦桑姆》《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朗莎唯蚌》《蘇’吉尼瑪》《諾桑法王》《白馬文巴》《頓月頓珠》《赤美滾丹》等八個劇目。每年雪頓節是演出藏戲的佳期,盛況空前。藏戲面具、服裝多姿多彩,別具一格。
白劇又名吹吹腔,流行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劇目較多,行當齊備,臉譜多種,表演形式生動活潑,有較久的歷史。
維吾爾劇、壯劇傣劇侗戲、布依花燈劇、彝劇等頗有特色,深受民眾歡迎。
少數民族戲劇普遍用本民族語言表演,連歌帶舞,且說且唱,各有相宜的表演程式,音樂獨特,風格自成一體,藝術性與鄉土味較濃厚。
同人們的衣、食、住、行、生活環境等聯繫在一起,滲透於人活動的各個領域,因而使它必不可免地帶有民族性、社會性、地方性,灌注著鄉風土味與人意族情,充滿強烈的個性魅力和浪漫主義色彩。
由於各民族通常比鄰分布或交錯而居,相互文化交流久已存在且十分頻繁,故爾藝術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極多。某些影響大的有代表性的藝術品種,雖然現在被人們分別公認是某個民族的,但是只要略加溯源探析,就不難發現其內往往程度不等地滲雜著非本民族原作的藝術成分,可能保留著曾蹤及這個品種發源地和流傳地的其他民族共同參與創造的痕跡。因此,不少優秀的少數民族藝術,能體現所在地各個民族的心理、願望、感情,能成為縮連各民族使其和睦相處的紐帶,就實質說,它們可以算得上是多民族的智慧、感情、特有文化和審美方式的合成與結晶。這種藝術上的自然交融發展不僅長期客觀存在,而且具有互納互促及共進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主要特色

時代色彩

近代,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除沿海以外的邊疆省份和地理複雜、交通阻隔的部分內地省區。由於諸多原因,至解放前,若干少數民族地區尚不同程度地保留著資本主義前諸社會形態或其殘餘,保存著大量原始藝術和各社會階段的藝術遺痕,仿佛客觀、自然地存在著一部活的民族藝術演變發展史。源遠流長,傳統濃厚,種類豐富,各具異色,是她的一個重要特點。

鄉風族情

民族藝術是各民族意識和心理素質的外在表現,各種藝術都同人們的思想緊密相連,同人們的衣、食、住、行、生活環境等聯繫在一起, 滲透於人活動的各個領域, 因而使它必不可免地帶有民族性、社會性、地方性, 灌注著鄉風土味與人意族情, 充滿強烈的個性魅力和浪漫主義色彩。3 、異彩同輝由於各民族通常比鄰分布或交錯而居,相互文化交流久已存在且十分頻繁, 故爾藝術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極多。某些影響大的有代表性的藝術品種, 雖然現在被人們分別公認是某個民族的, 但是只要略加溯源探析, 就不難發現其內往往程度不等地滲雜著非本民族原作的藝術成分,可能保留著曾蹤及這個品種發源地和流傳地的其他民族共同參與創造的痕跡。因此, 不少優秀的少數民族藝術, 能體現所在地各個民族的心理、願望、感情, 能成為縮連各民族使其和睦相處的紐帶, 就實質說, 它們可以算得上是多民族的智慧、感情、特有文化和審美方式的合成與結晶。這種藝術上的自然交融發展不僅長期客觀存在, 而且具有互納互促及共進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