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拼音:lǚ)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眾人聚集在旗下,本義指軍隊。引申指軍隊編制單位,五百人為一旅。《說文·㫃部》:“軍之五百人為旅”。也有說兩千人的,《國語·齊語》:“故二千人為旅”。也指“旅”的將官。“旅”還引申出眾多、駐紮、軍令等與軍隊有關的義項。由於軍隊經常出征,所以又引申出路途、旅遊、旅行、旅人等義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
- 拼音:lǚ
- 部首:方
- 五筆:YTEY
- 倉頡:YSOHV
- 鄭碼:SYMR
- 筆順:點、橫、橫折鉤、撇、撇、橫、撇、豎提、撇、捺
- 字級:一級(編號:2046)
- 平水韻:上聲六語
- 注音字母:ㄌㄩˇ
- 筆畫數:4+6(部首+部首外)
- 統一碼:65C5
- 四角號碼:08232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異體字:𣥐、𣥏、𢬜、𢰈、𣃨、𣄆
字源解說
詳細釋義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lǚ | 名詞 | 指軍隊。 | troop;army | 軍旅;勁旅 | |
軍隊編制單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為旅,齊制二千人為旅。現代指師以下的單位。 | brigade | 《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 | 旅長;一成一旅 | ||
離家在外的人;旅行的人。 | traveller | 行旅;商旅 | |||
〈文言〉眾;眾人。 | disciples | 《左傳·昭公三年》:“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 漢·劉向《九嘆·離世》:“去郢東遷,余誰慕兮?讒夫黨旅,其以茲故兮?” | 旅力;旅見 | ||
〈文言〉道路。 | 《尚書·禹貢》:“蔡、蒙旅平(蔡、蒙:山名)。” | ||||
〈文言〉次序。 | order | 《儀禮·燕禮》:“賓以旅酬於西階上。”鄭玄註:“旅,序也。以次序勸卿大夫飲酒。” | |||
〈文言〉旅館,旅舍。 | hotel | 《詩經·大雅·公劉》:“止旅迺密,芮鞫之即。” | |||
〈文言〉官名。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 | ||||
〈文言〉同“膂”。脊骨 | backbone | 《詩經·小雅·北山》:“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周禮·考工記·函人》:“權其上旅與其下旅。” | |||
〈文言〉通“侶”。同伴;伴侶。 | 《詩經·周頌·有客》:“敦琢其旅。” | ||||
動詞 | 在外地做客;旅行。 | travel; journey | 晉·潘岳《西征賦》:“歲次玄枵,月旅蕤賓。” | 旅途;旅客;旅居;旅遊;旅行;寄旅 | |
〈文言〉寄居外地,旅居。 | travel |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羈旅之臣,幸若獲宥……君之惠也。” | 旅骨;旅冢;旅寄 | ||
〈文言〉陳列。 |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籩豆有楚,餚核維旅。”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及旅,而召公鉏”。(公鉏:人名) | ||||
〈文言〉陳列祭品祭祀。 | 《周禮·春官·大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 | ||||
〈文言〉陳述。 | 《尚書·召誥》:“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幣,乃復入,錫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 | ||||
〈文言〉不種而生,野生。 | wild | ||||
〈文言〉奉養。 | 《漢書·武帝紀》:“故旅耆老,復孝敬。” | ||||
〈文言〉通“侶”。結為伴侶。 |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恐邊遠州郡,過聽而給與,彊寇弱主,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 | ||||
〈文言〉通“莒”。地名。 | 《詩經·大雅·皇矣》:“以按徂旅。” | ||||
副詞 | 〈文言〉俱,共同。 | together; completely | 《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 |
古籍訓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廣韻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ɡl | i̯o | |
王力系統 | 魚 | l | ǐa | |
董同龢系統 | 魚 | l | jaɡ | |
周法高系統 | 魚 | l | iaɣ | |
李方桂系統 | 魚 | gl | jagx | |
西漢 | 魚 | |||
東漢 | 魚 | |||
魏 | 魚 | jo | ||
晉 | 魚 | jo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魚虞模 | jo | |
北魏後期北齊 | 魚虞模 | jo | ||
齊梁陳北周隋 | 魚 | jwo | ||
隋唐 | 高本漢系統 | l | i̯wo | |
王力系統 | l | ǐo | ||
董同龢系統 | l | jo | ||
周法高系統 | l | io | ||
李方桂系統 | l | jwo |
韻書集成
字頭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旅 | 呂 | 遇 | 上聲 | 八語 | 來 | 開口呼 | 三 | 次濁 | 力舉切 | ljo |
集韻 | 臚 | 遇 | 平聲 | 上平九魚 | 來 | 合口呼 | 三 | 次濁 | 淩如切 | liɔ | |
呂 | 遇 | 上聲 | 八語 | 來 | 合口呼 | 三 | 次濁 | 兩舉切 | liɔ | ||
禮部韻略 | 上聲 | 語 | 兩舉切 | ||||||||
增韻 | 上聲 | 語 | 兩舉切 | ||||||||
中原音韻 | 呂 | 上聲 | 魚模 | 來 | 撮口呼 | 次濁 | liu | ||||
中州音韻 | 上聲 | 魚模 | 郎矩切 | ||||||||
洪武正韻 | 呂 | 上聲 | 四語 | 來 | 次濁 | 兩與切 | ly | ||||
分韻撮要 | 呂 | 陽上 | 第四諸主著 | 來 |
方音集成
方言類別 | 方言點 | 聲母及韻母 | 調值 | 調類 | 備註 |
---|---|---|---|---|---|
官話(北京官話) | 北京 | ly | 214 | 上聲 | |
官話(冀魯官話) | ly | 55 | 上聲 | ||
官話(中原官話) | 西安 | ly | 53 | 上聲 | |
官話(西南官話) | 武漢 | ny | 42 | 上聲 | 文讀 |
ni | 42 | 上聲 | 白讀 | ||
官話(西南官話) | 成都 | ny | 53 | 上聲 | |
官話(江淮官話) | 合肥 | ly | 24 | 上聲 | |
官話(江淮官話) | 揚州 | ly | 42 | 上聲 | |
晉語 | 太原 | ly | 53 | 上聲 | |
吳語 | 蘇州 | li | 31 | 陽去 | |
吳語 | 溫州 | løy | 34 | 陽上 | |
湘語 | 長沙 | li | 41 | 上聲 | |
湘語 | 雙峰 | ly | 31 | 上聲 | |
贛語 | 南昌 | li | 213 | 上聲 | |
客家話 | 梅縣 | li | 31 | 上聲 | |
粵語 | 廣州 | løy | 23 | 陽上 | |
粵語 | 陽江 | lei | 21 | 上聲 | |
閩語(閩南片) | 廈門 | lu | 51 | 上聲 | |
閩語(閩南片) | 潮州 | li | 35 | 陽上 | |
閩語(閩東片) | 福州 | ly | 31 | 上聲 | |
閩語(閩北片) | 建甌 | ly | 21 | 上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