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脈法研究》是王占璽編著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傷寒論》脈法研究
- 作者:王占璽
- 類別:傷寒金匱類
- 出版時間:1980年
- ISBN:9787572501197
-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傷寒論>脈法研究》是王占璽編著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
《<傷寒論>脈法研究》是王占璽編著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內容簡介全書共二十五篇。將《傷寒論》中脈象類分為浮、沉、遲、數等二十五種。每種又分本脈與兼脈,按原文予以定義,圖示現代脈搏器描繪脈象特徵。並將原文按...
《傷寒論脈法》是2020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切脈是中醫四診之一,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傷寒論》中涉及脈法眾多,該書對《傷寒論》中的脈法進行歸納總結,詳細介紹了24種脈象的基本感覺、所主病機、臨證思考等。書中有針對脈象描述的插圖,有助於讀者對《傷寒論》中脈法的理解。《脈...
《傷寒論脈證式》是漢代張機原撰、日本川越正淑編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一卷,約成書於日本文化元年(1804)。內容簡介 按六經編次,太陽經分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中、下三篇,其餘每經一篇。並刪去傷寒例、平脈法、辨脈法,以及可與不可諸篇。篇中諸條首列原文,次為闡論、釋義,撰述較為詳明,並對...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中醫經典著作,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2卷。現今遺存10卷22篇。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為《金匱要略方論》。書名 傷寒是中國古人對外感熱病的通稱,並不是某一疾病...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傷寒論》是2022年4月1日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仲景。內容簡介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是現存最早的中醫臨床經典著作,它所確立的六經辨證論治體系,開拓了中醫臨證醫學的新紀元,成為後世中醫診治疾病的準繩。全書以理、法、方、藥相結合的方式闡述了多種外感病和許多雜病的辨證論治,涉及中醫方劑學、...
據許氏《傷寒發微論》中記載:“余嘗撰《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故知治傷寒當以仲景脈法為本。”《傷寒百證歌》也有類似記載。已佚。許叔微(1079~1154),字知可,宋代真州(今江蘇儀征縣)人,幼年家貧,11歲時其父母於百日內相繼病逝,紹興三年(1133)考中進士。以曾任集賢院學士,故又被稱為許學士。許氏...
《傷寒論辨脈法平脈法講義》是2011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大冢敬節。作者簡介 大冢敬節(1900—1980),日本著名漢方醫學家, 一生以復興漢方醫學為己任不懈地工作。一九三四年妻與創立日本漢方醫學會, 一九五。年與同道們 起創立日本東洋醫學會,歷任理事、評漢員、會長、理事長等職務。五十年漢方一...
依次為脈學源流、脈搏的生理、三部脈法與橈動脈、橈動脈分主臟腑的不合理、不合理的機械脈法論、脈搏的性類、切脈法、張仲景脈法、切脈在臨床上的合理套用等。主要闡述脈學的源流、生理,強調脈學為中醫診斷學中四個組成部分之一,當與望、聞、問三診密切結合,不能分割單用,並以《傷寒論》為典範,闡明平脈和...
《傷寒論後條辨整理與研究》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傷寒論後條辨敘 序 自序 禮集 《傷寒論》自序 傷寒論後條辨跋 辨《傷寒論》一 辨《傷寒論》二 辨《傷寒論》三 辨《傷寒論》四 辨《傷寒論》五 王叔和傷寒序例貶偽 樂集 傷寒論後條辨卷之一 辨脈法 傷寒論後條辨卷之二 平脈法 傷寒論後...
《經方脈法》是2023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倡導中醫重視脈診,對《傷寒論》之綱目“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等等所列,以“辨…病脈”為綱。進行從脈診為切入點的解讀,回歸《傷寒論》之原點。以臨床實踐為依據,總結“八綱六經脈法”解讀《傷寒論》之“六經辨證”。創立“八綱六經脈法”...
郝印卿氏認為“《素問》、《靈樞》尋不出天六氣和人六氣相應與同構的確證,傷寒六經氣化學說就一定是產生於《傷寒論》研究過程中。談論六經氣化,拘泥其出諸《素問》運氣七篇大論,張仲景創立《傷寒論》三陰三陽病脈證並治體系承襲沿用了它等論點,顯然是道在邇而求諸遠了 。4.4 與《內經》氣化學說的關係 ...
《劉渡舟先生《傷寒論》講解實錄·中醫師承學堂》是201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渡舟。內容簡介 本書為劉渡舟先生1985年在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全國傷寒師資班時的《傷寒論》講解實錄,內容包括《辨脈法》《平脈法》《傷寒例》《辨痙濕暍脈證》四篇。其內容翔實,語言樸素,具有很高...
《傷寒總病論》6卷,約成書於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是龐安時多年潛心研究《傷寒論》的結晶。書中前三卷論述傷寒六經證,後三卷論述暑病等熱病。作者於書中正式提出寒溫分治的觀點,認為傷寒與溫病是性質不同的兩類外感熱病,對後世溫病學說的創立和發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內容簡介 《傷寒總病論》共6卷,卷一...
《傷寒論》六經下篇 傷寒提綱上篇 傷寒提綱下篇 卷二 用藥之討論 卷三 中醫病理互證之難處 傷寒類西國病理略並論 傷寒西說 潛伏期可以證明中說不即病之謬 傷寒病型與傳經 治療法之討論 對於病型之商榷 合併證存疑 流行性脊髓炎與痙病 卷四 附列醫案之所由 溫病忌表說之誤事 治太陽不傳經之證據 脈短必死...
本書以明·趙開美刻本為底本,全書共十卷,卷一為平脈、辨脈法;卷二為傷寒例、辨痙濕喝病脈證並治、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經病脈證;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亂、陰陽易及汗吐下諸可諸不可脈證並治。 《傷寒論》為白文本,不載歷代注文,讀者可直接領悟張仲景原著的風貌,適合有一定中醫...
王叔和距張仲景去時未遠,他所編次的《傷寒論》應基本符合歷史原貌。其後,又經東晉、南北朝,該書仍然流傳於民間。自晉代以降,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傷寒論》,稱其“啟萬世之法程,誠醫門之聖書”。至唐代,名醫孫思邈撰寫《千金要方》時,由於未能窺見此書的全貌,故僅徵引了該書的部分內容,並有“江南...
《傷寒論》的理論核心與實用價值 論六經病辨證論治方法與臨證意義 六經病傳變途徑與臨證意義 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的關係 《傷寒論》病、證、症的結構與臨床意義 《傷寒雜病論》脈法探要 《傷寒論》的治則與治法 《傷寒論》治療八法綱目 《傷寒論》之“和法”《傷寒雜病論》的組方特色 《傷寒雜病論》方藥...
其於傷寒病證治法多宗張仲景,但亦汲取後世溫熱病證治的方法,而受朱肱《南陽活人書》的影響較大。但其6種著作,內容頗多重複,對某些傷寒證候之辨證尚欠清晰,所選方藥或有雜亂之弊。成書背景 本書為陶氏研究《傷寒論》《南陽活人書》《傷寒明理論》等書後,據前人之說並參合己見而撰成。流傳版本 現存明萬曆...
脈法指要(第二版)是2011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湯敏、孫仁平。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積數十年研習《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今脈學經典著乍之體會,結合多年臨床實踐經驗而撰寫的脈學專著,對於怎樣結合臨床運用脈診、怎樣辨證論治等有—定的啟發和指導意義。全面論述了脈學的整體觀,...
《傷寒論》是仲景對古代臨床經驗的總結,具有很強的規律性。這些經驗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機理。認識這些機理,是掌握這些臨床經驗及其規律,並推廣到其他醫學領域的關鍵。《傷寒論機理》正是關於研究《傷寒論》的專著,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目錄 前言 仲景原序 卷一上辨太陽病脈證篇 卷一中辨太陽病...
第二章 《傷寒論》的診法特點 第一節 望診特色 一、望面色 二、望舌 三、望形體 第二節 聞診特色 一、聞聲音 二、嗅氣味 第三節 問診特色 一、問病因 二、問病史 三、問現症 第四節 切診特色 一、三部診脈 二、寸口脈法 三、運用模式 第三章 《傷寒論》的辨證方法 第一節 《傷寒論》的六經辨證 ...
1954年上海千傾堂又再版印刷刊行,1988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根據1947年上海千傾堂版,重新排版印發,至此《康平本傷寒論》得以在國內廣泛流傳,而研究者日益增多。主要特點 1、《康平本傷寒論》為一卷十二篇,不分卷,與《宋本傷寒論》相對照,缺少《辨脈法》、《平脈法》兩篇及“可”與“不可”諸篇等,兩者的條...
先後擔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記者、《網路新周刊》總編輯,具有豐富的選題策劃經驗和宣傳推廣能力。其專著被列為“新聞專業碩士研究生閱讀書目”。現供職於某中央級中醫藥學術出版機構。圖書目錄 《傷寒論》序原文譯文傷寒論第一卷辨脈法 原文譯文方劑趣記圖解——龍膽瀉肝腸平脈法 原文譯文方劑趣記圖解——導赤...
卷七載厥陰病六章,計五十五則;霍亂病一章,計十一則;陰陽易差後勞復二章,計七則;不可發汗對發汗脈二章,計二十則。卷八載發汗後病等計四章,四十一則及傷寒例一章,計七十五則。共一百四十四章,六百三十五則。本書反映了張氏早年研究《傷寒論》之學術思想。版本信息 1.清康熙問刻本。2.清末抄本。作者...
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難經》並將古代廣泛的三部九候法,完全分配於寸口。又《史記·倉公傳》記倉公的脈位有“弦出左口”、“脈氣口至小緊”等,倉公名淳于意,乃秦、漢時人,所以大致可以肯定:由遍診法演變為獨取寸口法是自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的,後漢張仲景於其所著的《傷寒論·自序》中云:“...
作者在寫法上,充分發揮了虛實反正,含蓄吐納,對比互明,言簡義永的文法與布局,從而把辨證論治方法表達無遺。研究《傷寒論》,首先要領會條文的組織排列意義,要在每一內容中,看出作者的布局和寫作目的,能學到條文以外的東西,要與作者的思想共鳴,才能體驗出書中的精神實質。例如《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30...
”《診宗三昧》中載:“傷寒以尺寸俱弦,為少陽受病。少陽為樞,為陰陽之交界。如弦而兼浮兼細,為少陽之本脈,……若弦而兼之以沉、澀、微弱,得不謂之陰乎。”陳修園說:“弦從肝化,可陰可陽。”這些都說明弦脈在辨別虛實寒熱上,還要根據病情與所兼脈象而決定。主痛病。《傷寒論》中載:“……脈弦...
《史記》記載的另一位名醫淳于意(又叫倉公,約前205—?)就曾跟從他的老師公乘陽慶學習脈法達三年之久,並且接受了公乘陽慶傳給他的《扁鵲脈書》。從《史記》記載的淳于意看病的“診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當時看病必先診脈。在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可以看出脈診已經廣泛用於臨床,並且有...
《史記》記載的另一位名醫淳于意(又叫倉公,約前205—?)就曾跟從他的老師公乘陽慶學習脈法達三年之久,並且接受了公乘陽慶傳給他的《扁鵲脈書》。從《史記》記載的淳于意看病的“診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當時看病必先診脈。在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可以看出脈診已經廣泛用於臨床,並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