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本傷寒論

康平本傷寒論

系《傷寒論》流傳在日本的古傳本。因康平三年(1060年)由侍醫丹波雅忠抄錄,故後人稱為《康平本傷寒論》,是據其抄錄時代而命名。全書共1卷,12篇。《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雜病治療規律的專著。東漢末年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

基本介紹

  • 書名:康平本傷寒論
  • 又名古本康平傷寒論
  • 作者:東漢張仲景
  • 出版社:上海千傾堂,湖南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47年,1954年,1986年
  • 抄錄人:侍醫丹波雅忠
  • 抄錄時間:康平三年(1060年)
名稱溯源,發現經過,主要特點,學術價值,評價,

名稱溯源

該本《傷寒論》系流傳在日本的古傳本,因由侍醫丹波雅忠抄錄於康平三年二月十七日,康平系日本後冷泉天皇年號(1058-1164年),康平三年即1060年,故後人稱為《康平本傷寒論》,是據其抄錄時代而命名。

發現經過

《康平本傷寒論》的發現經過,及其承嗣關係,因文獻資料匱乏而不甚清楚,僅從大冢敬節先生為印行《康平本傷寒論》的凡例及該書的跋中獲知。《康平本傷寒論》系由日本侍醫丹波雅忠先生於康平三年二月十七日(1060年)抄錄,全書共1卷,12篇。和氣朝臣嗣成先生於貞和二年十二月是五日(1346年)又抄錄一本,全書共2卷。丹波雅忠的抄錄本後被高野山隱士山秋五徂收藏,再轉入川越市利根川尚方先生收藏,和氣朝臣嗣重的抄錄本由和氣氏自家收藏。其時還有其他幾種抄本,但都限於收藏而未刊行。直至昭和丁丑年,(1937年),日本現代漢方醫學家大冢敬節先生,在利根川尚方家藏遺書中發現丹波雅忠的抄錄本,參校和氣氏家藏抄錄本,又對照《宋本傷寒論》和《註解傷寒論》,對其進行了校勘,並加以眉注,由日本漢方醫學會刊行。1946年,我國中醫藥學家葉橘泉先生與大冢敬節先生互相交換著作而獲得《康平本傷寒論》排印本,葉先生如獲至寶,並準備在國內重印而函告大冢敬節先生,嗣後大冢敬節先生將《康平本傷寒論》原抄本贈葉橘泉先生。葉橘泉先生親自校勘,並請陸淵雷、范行準、李疇人等名家作序,請余岩、洪貫之名人作跋,於1947年由上海千傾堂刊印發行。1954年上海千傾堂又再版印刷刊行,1986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根據1947年上海千傾堂版,重新排版印發,至此《康平本傷寒論》得以在國內廣泛流傳,而研究者日益增多。

主要特點

1、《康平本傷寒論》為一卷十二篇,不分卷,與《宋本傷寒論》相對照,缺少《辨脈法》、《平脈法》兩篇及“可”與“不可”諸篇等,兩者的條文順序和內容及數目也基本相同。(《康平本傷寒論》中的59條、60條、61條置於80條下)。《康平本傷寒論》的體例是“方證同條”,與《宋本傷寒論》相同,不同於《金匱玉函經》和《高繼沖本傷寒論》的“前論後方”體例。《康平本傷寒論》無“可”與“不可”諸篇,說明《康平本傷寒論》更接近《傷寒論》的原型版本,因為“可”與“不可”諸篇皆為王叔和重新歸納排列、整理的《傷寒論》條文。
2、《康平本傷寒論》的另一重要特點是他在排版格式上與《傷寒論》其他版本顯著不同而獨樹一幟,《康平本傷寒論》的排版有每行15字,每行14字,每行13字三種格式,即頂格式、降一字格式、降二字格式。頂格式和降一字格式似乎應看作為《傷寒論》原有的內容,而降二字格式內容似乎可看作王叔和所寫。這種排版格式,在校勘《宋本傷寒論》時,有些問題可以解釋學者們的一些疑問和異議。

學術價值

1、由於《康平本傷寒論》的排版格式與諸《傷寒論》版本不同,作為校勘本能冰釋許多疑問,例如:《傷寒論·自序》中的文風前後不一致,許多注家認為非出仲景之手,但苦於證據不足。今觀《康平本傷寒論·自序》自“余每覽……”至“思過半矣”為頂格排,自“夫天布五行……請事斯語”為低二字格排,可見此段非出仲景之手,是後人添加的。錢超塵先生又依據《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引用《傷寒論·自序》的不同語氣,也斷定《自序》中後半段亦非仲景原文。林億等人校正《宋本傷寒論》時,將此段作原文排印,而造成後世注家的疑竇,現讀《康平本傷寒論·自序》則煥然冰釋。
2、《宋本傷寒論》第23條,在服法後云:“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並為六合,頓服”。第40條在服用加減法最後云:“……疑非仲景意”。第107條在服法後云:“本云:柴胡湯今加龍骨等”。第173條云:“晝三夜二,疑非仲景方”。第233條在服法後云:“疑非仲景意”。以上所引三條文字句在《宋本傷寒論》中皆為正文,觀其語氣,不應該為正文,而在《康平本傷寒論》中,這些字句皆為腳註或旁註,非為正文,《康平本傷寒論》為是。如此之類的文字句被《宋本傷寒論》竄入正文的頗多,不勝枚舉。

評價

《康平本》是最古最善本。任何學術,要求徹底了解其來龍去脈及探求其精神實質,必須重視蒐集第一手材料。《傷寒論》為中醫經典著作,但由於年代久遠,更經輾轉傳抄,錯雜失序,殘閥頗多,仲景原著既不可復睹。故探求最古最善之版本,乃世人之夙願。該傳抄本之後有康平三年(適我國北宋嘉枯五年)之跋,故題《古本康平傷寒論》。本書傳至日本,在晉或隋雖不可確考,然其襲藏傳寫,及至康平之時,依然存古態式,嵌注、旁書極其分明。
又,現按日人真柳誠發現宋人把大量方書中的‘桂心’ (藥名) 改成 ‘桂枝’,而康平本所採用的藥名是‘桂枝’,而不是其他宋以前版本的‘桂心’。所以基本否定康平本是宋以前的版本。而不是最善本,錢超塵先生在講座上也否定康平本是宋前版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