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6卷,約成書於宋鹹平三年(公元1100年)是龐安時多年潛心研究《傷寒論》的結晶。書中前三卷論述傷寒六經證,後三卷論述暑病等熱病。作者於書中正式提出寒溫分治的觀點,認為傷寒與溫病是性質不同的兩類外感熱病,對後世溫病學說的創立和發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傷寒總病論》
- 成書年代:北宋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傷寒總病論》6卷,約成書於宋鹹平三年(公元1100年)是龐安時多年潛心研究《傷寒論》的結晶。書中前三卷論述傷寒六經證,後三卷論述暑病等熱病。作者於書中正式提出寒溫分治的觀點,認為傷寒與溫病是性質不同的兩類外感熱病,對後世溫病學說的創立和發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傷寒總病論》6卷,約成書於宋鹹平三年(公元1100年)是龐安時多年潛心研究《傷寒論》的結晶。書中前三卷論述傷寒六經證,後三卷論述暑病等熱病。作者於書中正式...
《傷寒總病論釋評》是浠水縣衛生局、湖北中醫學院編寫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 《傷寒總病論釋評》是浠水縣衛生局、湖北中醫學院編寫的一本傷寒金匱類...
知母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五。具有昇陽散火,益氣養陰之功效。主治①風溫,因發汗後,身熱不惡寒,而反惡熱,無下證者。②表寒里熱、氣陰兩...
《傷寒總病論札記》是清代黃丕烈撰寫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不分卷,初刊於清道光三年(1823),系其所刊《傷寒總病論》之附錄。...
附子鱉甲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五。主治天行病經七日以上,熱勢彌固,大便秘澀,心腹痞滿,食飲不下,精神昏亂恍惚,狂言譫語,其脈沉細者。...
瓜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三。主治①《傷寒總病論》:病未平復後勞動,致熱氣攻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風狀。②《醫學入門》:瘥後勞復,陰陽易病...
大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三。主治吐血百治不愈。...... 大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三。主治吐血百治不愈。名稱 大黃散 出處...
黃柏升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三。具有瀉火散熱之功效。主治天行口瘡。...
苦葶藶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三。主治傷寒七八日,熱盛不解。...... 《傷寒總病論》:“七八日熱盛不解。苦葶藶湯。苦酒一升半、苦葶藶一合...
苦參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五。主治黑骨溫證。...... 苦參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五。主治黑骨溫證。名稱 苦參石膏湯《...
以研究或闡發張仲景的《傷寒論》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為主要課題的醫學流派。歷史上對《傷寒論》進行探討研究的醫家極多,留下上千種論著,影響很大。...
《傷寒補亡論》是宋代醫家郭雍編撰的醫學著作。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該書的影印點校本。本書作者鑒於當時所見《傷寒論》已有殘缺,遂取《千金方》、《...
《傷寒論集注》,《傷寒論》注本,10卷。清代徐赤(五成)撰於清雍正五年(1727年)。本書《傷寒論》原文按王叔和編次之序予以詮釋。作者選集成無己、方有執、...
《傷寒·金匱·溫病卷(合訂本)》包括傷寒論、傷寒總病論、金匱要略、溫疫論、溫熱論、濕熱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時病論9種。先按傷寒、金匱、溫病分類,再按...
葛根蔥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三。主治《傷寒總病論》:傷寒,服蔥白湯後,頭痛未解者。《醫學入門》:陽明頭痛,鼻乾無汗。...
中藥學術語。即炮製。宋·龐安時,《傷寒總病論》內有“修治藥法。...... 中藥學術語。即炮製。 宋·龐安時,《傷寒總病論》內有“修治藥法。中文名 修治 意思...
撰成《傷寒總病論》6卷,對仲景思想做了補充和發揮。其突出特點是著意闡發溫熱病,主張把溫病和傷寒區分開來,這對外感病學是一大發展。...
其中有數人曾參與其醫籍校勘工作,經刻印書籍有《武昌醫學館叢書》8種:《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大觀本草札記》、《本草衍義》、《傷寒論》、《傷寒總病論》、...
《武昌醫學館叢書八種》,醫學叢書。清·柯逢時輯。刊於1904-1911年。包括《經史證類大觀本草》、《本草衍義》、《活幼心書》、《傷寒論》、《傷寒總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