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樂器圖鑑
- 作者:劉東升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7月1日
- 定價:600.0 元
- ISBN:9787532811007
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這個博物館還珍藏著一件朝鮮製作的胡琴。琴身全長73厘米,琴筒用帶節毛竹製成,筒長13厘米,筒前口蒙以桐木面板,面徑10厘米,筒後敞口,竹節在面板與琴桿之間,中央開有圓孔作為風口。琴桿色木製,呈圓柱形,琴頭呈彎月形朝後彎曲。張兩條粗絲弦,馬尾弓長69厘米。這...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有幾十面鋩,最小者面徑15厘米、邊寬3厘米;最大者面徑67厘米、邊寬11厘米。其中兩面鋩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20世紀50年代 ,在雲南省蒙自縣的壯族和彝族民間,曾發現凹乳式異型鋩,即中心的乳臍向內凹陷,敲擊方向也隨之改變。鋩的質量以圓度...
工藝較為精細,琴箱背板上鑲嵌有黑白相間的骨製圖案花紋,通體髹以棕色油漆。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贈予的藏品。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近代名人 近現代著名薩塔爾演奏家有吐爾迪阿洪、吾買爾阿洪等,其主要獨奏曲目為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各部木卡姆中各首敘誦曲和敘事歌曲的邁爾乎里。
此琴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演奏 演奏天琴時可採取坐奏或立奏兩種姿勢。坐姿彈奏時,將琴桿斜橫於胸前,琴筒置於右腿上或外側,琴頭斜向左上方,成45°角;立姿彈奏時,將背帶掛於頸項,琴桿斜橫胸前,琴筒置於右腹前,琴頭斜向左上方。左手扶琴按弦,右手常以拇指、中指和無名指構成三點按住...
其中有一副清代三聯檀板,紅木製,三板厚度略有不同,蓋板最薄,板面中間隆起呈脊狀,板的上端呈弧形,下端齊平。另一副滿族六聯鐵檀板,上端弧形,下端齊平,六板為一副。還有一副南音五聯檀板,荔木製。在這些藏品里,清代三聯木檀板和南音五聯檀板,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
5厘米,軸柄呈尖錐形。琴桿中部設絲弦千斤,皮面中央置竹製長橋形琴馬。張三條絲弦,細竹拴兩束白馬尾為琴弓。這支三胡是1984年製品,選料和工藝均較精細,皮面上繪有紅色五星圖案,周圍皮邊塗以蘭色漆飾。系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學家赴雲南調查採風時購自路南民間,已被載入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
在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載有一張現代製作的伽倻琴。傳承與改革 金震是朝鮮族伽倻琴藝術的第一代傳承人,於1955年由國家公派到朝鮮平壤留學。他跟隨安基玉,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學習伽倻琴散調。他將安基玉的散調記譜帶回延邊地區並流傳至今。而在中韓建交後金震所掌握的伽倻琴散調又傳播到了韓國,他為安基玉...
蘇州民族樂器一廠在1980年製成雁柱箜篌的基礎上,1982年又先後研製成功兩種造型不同的小箜篌。其一是由王湘設計、蔣柏松製作的手撥式轉調小箜篌,琴頭雕飾鳳首。此琴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其二是由張子銳設計、蔣柏松製作的小箜篌,吸收古代豎箜篌的造型。這兩架小箜篌,均為框架式,設有琴柱,通高115...
樂器造型古樸、工藝細緻,出自南疆民間藝人之手,為195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贈品。此琴已被載入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另一件核桃木製多朗熱瓦普,全長75.5厘米,共鳴箱瓢形,正面蒙以山羊皮,面徑21厘米,琴頭在弦槽處後彎,上置五個T形弦軸,左三右二,張五條鋼絲主奏弦。琴桿窄而長,左側置有...
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楊大鈞先生珍藏有一面傳世火不思精品:通體用硬木製成,全長80厘米、腹寬10.8厘米,共鳴箱蒙以蟒皮,上方嵌有骨花和螺鈿花紋,琴首平頂,正面鑲嵌螺鈿梅花,弦槽後開,左側橫置四個瓜棱形琴軫,琴頸細長,共鳴箱背部雕刻有精美紋飾,此琴約為清代初期製品,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其中有一副清代三聯檀板,紅木製,三板厚度略有不同,蓋板最薄,板面中間隆起呈脊狀,板的上端呈弧形,下端齊平。另一副滿族六聯鐵檀板,上端弧形,下端齊平,六板為一副。還有一副南音五聯檀板,荔木製。在這些藏品里,清代三聯木檀板和南音五聯檀板,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此琴為經過改革的侗族中琵琶,製作精細,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樂器演奏 演奏侗族大琵琶,多採用坐姿,將琴箱置於右腿之上,琴頭斜向左上方。左手扶持琴桿按弦取音,右手執撥片彈撥琴弦發音。撥片用老竹片、牛角片或牛骨片製成。侗族大琵琶的定弦,三弦者每弦一音;四弦者中間兩弦同音;五弦者中...
此琴來自藏族民間,已被載入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另一件扎木聶又稱藏族五弦琴,琴身用一整塊核桃木製作,全長64厘米。 共鳴箱呈扁圓形,是在整木下部挖鑿出腹腔,正面蒙以山羊皮,皮面四周由兩圈銅泡釘固定,琴箱長18.5厘米、面徑17厘米、厚4.2厘米。琴頭上部雕刻羚羊頭為飾, 線條粗獷 、造型...
這種四胡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之中。蒙語說書,曲調豐富、純樸健康,富有草原特色,深受蒙古族人民所喜愛。低音四胡長期在蒙古族民間流傳,湧現出許多技藝精湛的演奏家,如蘇瑪、阿拉坦倉等。被稱為民間藝術家的蘇瑪,是蒙古族人民的驕傲,他九歲學琴,在老師哈斯瑪的指導下,琴藝進步很快,到十八歲已是...
通體無漆飾。演奏時,左手托置,右手彈弦發音,多用於古代儀仗樂隊中。此琴約為明代製品。原為著名琴家鄭穎蓀珍藏,1958年國家購自鄭氏之處,現為音樂研究所藏品。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另一架小箜篌,紅木製,通高83.5厘米、底長24.5厘米、寬3.5厘米。形制與前者有所不同,角形下方的橫木已...
已被載入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在展品中還有一件現代大三弦製品,通體用色木製成,全長121厘米,琴鼓橢圓形,鼓框四周坡 口鑲有骨飾,兩面蒙以青花白地大蟒皮,鼓面長23厘米、寬20厘米、厚8.5厘米,琴頭扁鏟形,上端鑲有骨飾,下開弦槽,兩側置三軸,軸體外表刻麻花形條紋,軸頂鑲有骨花,琴桿為...
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裡,陳列著一個來自雲南民間的煙盒,做工細緻,小巧玲瓏,盒邊鑲銅箍、飾銅鈴。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中。《煙盒舞》伴奏 演奏煙盒與舞蹈相結合,也即為《煙盒舞》伴奏。《煙盒舞》又稱《跳弦》,即使用彝族四弦作為舞蹈的伴奏樂器。煙盒舞既可男女二人模擬動物...
這兩架古代豎箜篌的仿製品,製作精細,外表裝飾美觀,儘管它們沒有登上音樂舞台,但卻系中國民族樂器製作精品,是後人賴以學習、借鑑的無價之寶。已被載入大型畫冊《中國樂器圖鑑》中。世紀30年代以來,中國音樂界、樂器界的有識之士開始了箜篌的復興工作。中國著名的民族音樂社團上海大同樂會,集中了當時頗有名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