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論戰中,潘東周、王學文的文章宣傳了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思想,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起了推動作用。
在這場論戰中,潘東周、王學文的文章宣傳了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思想,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起了推動作用。
中國社會性質論戰是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高潮的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論辯。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的發展道路問題亟待重新認識、正確解決,...
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從對於古代社會性質的討論開始。當時流亡在日本的郭沫若(1892~1978)於1930年發表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批駁了“中國國情特殊”論者對...
中國思想理論界 20世紀 30年代初圍繞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民族資本主義這三種社會勢力的相互關係及農村經濟性質問題而展開的一場論戰。主要參與人是潘東周、王學文...
中國農村社會性質論戰是中國農村社會性質的論戰發生於1934—1935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共產黨堅持反帝反封建革命,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領導農民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史論戰》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狀況和論戰背景、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關於中國社會史的論戰、關於中國農村社會性質的論戰、歷史,政治與...
是關於中國古代史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期問題。對此,史學界產生2個派別,分別為”無奴派“和”有奴派“,而有奴派中又衍生出來”三論五說。“...
一 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大論戰 二 關於中國農村社會性質的大論戰 第三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革命 的進步的經濟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和 新民主主義經...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以政治思潮為主線,以專題形式闡述近百餘年來,中國主要的社會政治思潮起伏、交替、碰撞,及其對中國社會進程發生作用的歷史。在寫作上我們力...
1840~1949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的哲學;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產生、發展、演變,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併取得勝利的...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是革命派與保...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
一、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中國和亞非拉國家關係的發展 中美對抗和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 中蘇論戰和反對大...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就》是2008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其泰。本書全面論述了“五四”以來幾代馬克思主義學者在中國古代社會性質、古史分期、...
新生命派:20世紀20~30年代中國社會性質論戰中的派別之一。以陶希聖、等為代表,因其文章多發表於《新生命》月刊,建立新生命書局,故得名“周佛海、梅思平新生命派...
《新思潮》撰寫(4張) 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國思想理論界圍繞著中國社會性質問題和中國社會史問題展開了一場論爭。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論戰是在1927年大...
此文揭示了中國社會性質論戰中關於農村社會性質論戰的序幕。之後,《新中華》雜誌1卷第18期分別發表嚴靈峰的《中國農村經濟現階段性質的商討》和任曙的《論中國農村...
積極參與托陳取消派挑起的“中國社會性質”論戰,配合托洛茨基、陳獨秀的“第三次革命”論,宣傳中國已經是資本主義經濟,“毫無疑義的是資本主義關係占領導”的社會。...
《子夜》的寫作意圖與當時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有關。當時大致有三個論點:一是認為中國社會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工人、農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領導權必須掌握在...
《子夜》的寫作意圖與當時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有關。當時大 茅盾先生 致有三個...吳蓀甫是長篇小說《子夜》的主人公,是三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家的典型。作者用了...
《世界眼光與本土特色·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為其中之一的《世界眼光與本土特色...二、20世紀30年代關於“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論戰 三、兩件大事 四、政治語境·...
而中國社會史論戰對楊寬頻來的深刻啟發,便是促使他認識到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大...,進而深入解剖周代社會結構,辨明重要制度的作用,以便更準確地認識古代社會性質。...
劉子超(1906—1941),抗日烈士,1906年生於廣東興寧。1926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成長為黨領導下上海社聯青年理論家和鼓動家,曾參加聞名全國的“中國社會史論戰”等。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