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地圖

統計地圖

統計地圖是統計圖的一種。以地圖為底本,用各種幾何圖形、實物形象或不同線紋、顏色等表明指標的大小及其分布狀況的圖形。它是統計圖形與地圖的結合,可以突出說明某些現象在地域上的分布,可以對某些現象進行不同地區間的比較,可以表明現象所處的地理位置及與其他自然條件的關係等。統計地圖,有點地圖、面地圖、線紋地圖、彩色地圖、象形地圖和標針地圖等。

表明人口、資源、產量等在各地區的分布情況時,都可用統計地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統計地圖
  • 外文名:statistical map
  • 所需資料:統計數據
  • 用途:反映製圖對象數量特徵
  • 涉及學科:地圖學和統計學等
  • 編制方法:圖形、分級、定位統計圖表法等
  • 分類:點地圖、標針地圖、線紋地圖等
  • 別稱:空間數列圖或地理數列圖
簡介,統計地圖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單元,統計地圖分類,統計地圖表示方法,統計地圖製作設計,

簡介

統計地圖是運用統計數據反映製圖對象數量特徵的一種圖型。可形象地反映、揭示統計項目和同一項目內不同統計標準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以分析它們在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中的分布特徵。主要表現各種社會經濟現象的特徵、規模、水平、結構、地理分布、相互依存關係及其發展趨勢
統計地圖是以地圖為背景,運用各種線紋、色彩、幾何圖形或實物形象來顯示被研究現象的指標數值的大小及其在各地區的分布狀況的一種統計圖形。又稱空間數列圖和地理數列圖。主要用於說明某些現象在地域上的分布,進行不同地區間的比較,反映現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們的密集和分散程度。

統計地圖內容

統計地圖是基於統計單元,通過一種或多種組合表示方法來綜合反映製圖對象的質量、數量特徵及其信息動態變化的一種專題地圖,可形象地反映、揭示統計項目和同一項目內不同統計標準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以分析它們在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中的分布特徵,揭示各現象的特徵、規模、水平、結構、地理分布、相互依存關係及其發展趨勢。

統計信息

統計信息主要來源於2個渠道:一是來源於地理國情普查,形成展現地形地貌、植被覆蓋、荒漠與裸露地、水域、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的基本數量、位置、密度、形態等內容的統計匯總,這主要依靠測繪等相關部門進行野外實測或監測;二是來源於專業部門的數據,如人口數量、GDP等。
這些統計數據分為4種類型:定類數據、定序數據、定距數據、定比數據。前2類數據說明的是事物的品質特徵,不能用數值表示,其結果均表現為類別,也稱為定性數據或品質數據;後2類數據說明的是現象的數量特徵,能夠用數值來表現,因此也稱為定量數據或數值型數據。為了更適合於統計地圖的表達,有時需對統計數據進行一些處理,主要方法有絕對連續比率、條件連續比率、絕對分級比率和條件分級比率。

統計單元

統計單元根據地理國情普查要素的形狀特點可分為:定點統計單元(如城鎮綜合功能單元)、定線統計單元(如線狀水系、鐵路)和分區統計單元,其中分區統計單元在本次地理國情普查統計分析中套用最為廣泛,大致可以分為4大類:
1)規則地理格網分區統計單元。對研究區域按不同的格線形狀和密度進行劃分,不考慮分區單元內的一致性及行政管理部門的管轄範圍,如10km×10km格網、1km×1km格網等。
2)行政區劃分區統計單元。為了進行分級管理實行的國土和政治、行政權力劃分而形成的行政管理區域單元,如省級行政區劃單元、縣級行政區劃單元和鄉鎮級行政區劃單元等。
3)自然地理分區統計單元。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而形成的單元,如地貌單元、水系流域單元和地形單元等。
4)社會經濟區域單元。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綜合各種社會資源的整體最佳化配置和區域經濟結構的戰略布局而劃分的單元,如主體功能區、開發區、保稅區、經濟區和農林牧場等。

統計地圖分類

包括點地圖、面地圖、條形地圖、線路地圖、線紋地圖、彩色地圖、象形地圖、標誌(標針)地圖和模型地圖等形式。它的一般繪製方法是先畫一張簡明地圖作底本,然後根據統計資料在地圖上的適當位置,繪出點、線紋、條形、平面、形象和標誌等相應的統計圖形。如表現某種指標總數及部分數,可用點、面、標誌、象形等表示;如表現現象的密度等可用各種疏密線紋、深淺顏色表示,等等。具體分類可分為四種:
(1)線紋或顏色地圖:即利用不同線紋或顏色在地圖上繪製,明顯地表明被研究現象的相對指標或平均指標在各地區的分布情況。
(2)點或面積地圖:即使用點、方點或圓點在地圖上繪製,適用於顯示各地區人口密度。
(3)象形地圖:即以大小不同的象形按地區繪製,是地圖與象形圖的結合,用以表明統計指標數量的大小。
(4)標針地圖:即用細針或小標旗插於地圖之上的多少,表示各地區內某統計指標數量的大小或變化的情況,特點在於標針可以隨形勢的變化而轉移。

統計地圖表示方法

統計地圖的表示方法有點值法、等值線法、動線法、定點陣圖表法、定點符號法、分級統計圖法、分區統計圖表法,在地理國情普查統計地圖中,使用較多的是分級統計圖法和分區統計圖表法。
分級統計圖法是將整個製圖區域的空間統計單元根據統計的數量指標進行分級,以反映各單元現象的程度或發展水平的分布差別。分級後的數據使用色級或符號表達在地圖上,使讀者能順利地辨認其大小。採用藝術符號時通常只宜分3級,用幾何符號時則可以分5~7級;採用顏色時,同一種顏色最多分5級,使用2種顏色表達時,則可以分7~8級。分級統計地圖只能顯示單元之間的差異,不能顯示單元內部的差異。
分區統計圖表法是將整個製圖區域的空間統計單元根據統計數據製成不同形式的統計圖表,並置於相應的單元內。統計圖表的形式可以是柱狀、圓餅、圓環、扇形等,後文將討論統計圖表的設計。統計數據可以用絕對比率或條件比率,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分級的數據,可以是絕對指標也可以是相對指標。

統計地圖製作設計

與普通地圖相比,地理國情普查統計地圖的用途、內容、比例尺更為多樣,因此,在編制統計地圖時,除了應遵循地圖編制的一般原則外,還應具有嚴密的科學性、高度的綜合性、精美的藝術性和較強的實用性。統計地圖製作設計可分 5 階段:
明確主題:地圖設計前必須明確所要展示的主題、服務對象及服務範圍等,因這直接影響地圖設計和編制的全過程。主題明確,可為統計數據選取、統計數據分析與處理、表示方法選擇、地圖比例尺確定、符號與色彩設計、底圖編制和圖面配置等提供依據。
統計數據準備與處理:為了表示地圖的主題,選取相應統計數據,並進行分析,是統計地圖編制的關鍵。例如一幅表示水域面積的統計地圖,所需要的基本數據為統計單元的水域面積總數,如果需要同時表示水域面積的結構,則必須有河流、湖泊、庫塘的數據;如果要表示水域面積的變化,則需要準備若干年份的數據。
地理國情普查得到的數據處理起來相對較為簡單,而來源於專業部門的統計數據由於統計口徑、統計單位、統計時間等原因,使數據處理變得較為複雜。數據處理主要是對數據進行分類、分級和改變數量指標等。數據分級的方法包括絕對比例、條件比率、連續比率和分級比率等。
統計數據選取時還應考慮與之相對應的分區統計單元,如水域面積既可以是行政區劃分區統計單元,也可以是自然地理分區統計單元,以分級統計法表示坡度帶時應選擇自然地理分區統計單元。當地理國情普查數據與專業部門的數據結合使用時,對統計單元的選擇更應慎重。
底圖準備:不同主題的專題地圖的地理底圖的內容不同,主要取決於專題要素與其他要素的關聯情況。如編制坡度帶地圖時,可以表示簡單的水系、境界;編制交通統計地圖時,除了表示交通要素外,還要表示水系、居民地、界線等。地理底圖要素的選擇與表示程度以不影響統計圖閱讀為原則,地理底圖要素通常使用淺淡的顏色,置於第二層面。
表示方法的選擇:根據要素的分布特點和地圖的主題,選擇不同的表示方法。如表示坡度帶分布時,通常選擇分級統計圖法,而表示各行政區劃分區統計單元內各坡度帶的面積時,常選擇分區統計圖表法。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通常是多種表示方法配合使用。如編制水系地圖時,可以採用分級統計圖法表示河流的密度,採用分區統計圖表法表示水域面積及其結構。
圖面配置:統計地圖圖面配置靈活多變,為了達到更有效反映主題的目的,在限定的幅面上可以採用單幅主圖、多幅主圖、一主多附等組合形式,也可以配有文字、圖片、圖表等內容起到協調版面的作用。圖面配置時應整體上均衡整齊,但又有局部變化。
圖面配置按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進行,對主圖、附圖的比例尺,地圖的大小及位置,所有圖表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圖片、文字的大小及位置做出統一安排,然後再對每個局部進行具體設計製作。色彩的設計應能增強所表現事物的層次感,突出主題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