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龍王

四海龍王

四海龍王是中國民間所敬之神。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之總稱。龍王信仰起源較早,後漸遍及中土。早期的龍神,雖有降雨等神性,卻無守土之責。如漢代祈雨時則祭土龍

龍王是管理海洋及人間氣候風雨的龍神。在屈原【楚辭】【九歌】當中,則提到了一些上古的龍神,對其有描述記載。

龍由九種動物融合而成,能上天下海,呼風喚雨。所以龍為靈獸之首,又是炎黃華夏歸一的見證。被歷代帝王視為君者象徵,故古代帝王多次下詔封龍為王,以求社稷風調雨順。

常見的有九位龍王,使其澤瑞下界,滋養下界生靈。九位龍王為:五帝龍王【陸地、天】一共五位,記載於《龍王品》。四海龍王【海洋】一共四位,記載《太上洞淵神咒經》。

由於四海龍王是海洋之神,遠離天界,在神靈中身份比較特殊,保持著較大的自治性,天宮對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龍王育有龍子龍孫,安居下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海龍王
  • 別名敖廣、敖欽、敖閏、敖順
  • 國籍:中國
  • 民族:華夏龍族
  • 相關文獻:《西遊記》
  • 教派:道教,民間信仰
  • 民間形象:祈求風調雨順,建有龍王廟來供拜
  • 身份:神仙 
傳說,四海龍王起源,龍的發展,四海龍王,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史載,龍之九子,龍的形象,文學,姓氏,帝王封龍為王,

傳說

龍王,民間所信仰的神祇之一,是佛經中的龍王和中國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結合的產物,並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道教神仙譜系的影響。因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日本亦有信奉。被認為具有掌管海洋中的生靈,在人間司風管雨,因此在水旱災多的地區常被崇拜。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
古時先民民智未開,認為龍王只與降水相關,遇到大旱或大澇的年景,百姓就認為是龍王發威懲罰眾生,所以龍王在眾神之中是一個嚴厲而有幾分兇惡的神。中國東部的廣大地區由於多受旱澇災,民間為祈求風調雨順,建有龍王廟來供拜龍王。廟內多設坐像,通常只立有一位龍王。
道教典籍《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中有關於龍的來歷描述,龍是現今宇宙生成時,智慧元氣凝聚的精神,因為太極(以地球智慧為中心的太陽系)建立,受玉皇之令成為保護太極生靈的神明。龍神的另一使命是保護太極生靈存在的環境不至於毀滅。龍神按職能,大致有天龍神、地龍神、海龍神等,有的地方龍神還兼財神的職能,都具有蘊育陰陽,轉化運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的能力。
在道教典籍中:
天龍神輔佐勾陳上宮天皇大帝、雷部眾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等天神行雲施雨,阻擋能損害、毀滅太極的元素與災害。
地龍神輔佐后土皇地祗南極長生大帝、五嶽大帝等蘊育、管理大地上各區域的陰陽、物產,管理山陵、江河、平原高地等,以及神仙、陰冥眾生。
海龍神輔佐媽祖管理海洋生靈、是漁民的保護神。

四海龍王起源

四海龍王是道教神,最先由道教提出,最早出現在道教的《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是中國古代龍神崇拜,海神信仰再結合佛經中的龍王的產物。
雖然四海龍王由道教提出,但真正開始流行崇拜是始於唐宋時期帝王封龍神為王。
四海龍王只是套用佛教的龍王稱呼,與其並無太大關聯,四海龍王真正起源於中國本土龍文化,是始於戰國時期的五龍神崇拜,可以說,道教的純中國血統的四海龍王及五帝龍王,是由朝廷封的本土龍神而來的,由中國本土龍神演變的龍王,才是後來神魔小說中四海龍王的直系宗主。

龍的發展

龍的影響
中國龍文化,上下8000年,源遠而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
詩歌是我國文學中出現最早的形式,在上古的詩歌集《詩經》中,就已有關於龍的描述:“龍旗十乘”、“龍旗陽陽”,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動中,繪有龍紋的旗幟迎風獵獵的神聖莊嚴場面。在春秋戰國時興起的楚辭中,龍也是詩人幻想詠頌的對象。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膾炙人口的《離騷》中,以熱情真摯的語句、豐彤薈蔚的修辭表現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強烈的憂國情懷。詩人講到他因不見容於楚國的群小而欲上天去求賢女、聖妃時,幻想自己也如仙人那樣駕起龍車在彩雲中遨遊:
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用兮,吾將遠適以自疏。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紱而賓士。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委蛇
【大意】:
為我駕起那嬌健的飛龍,
乘上玉與象牙裝飾的車輛。
心志不一豈能共處,
我將自己離去,適彼遠方!
我的車隊有千輛,排列整齊,
隊伍威武,隆隆驅馳。
每輛車有八條蜿蜒的神龍牽曳,
車上飄動著五彩的雲旗。

四海龍王

四海龍王是管理九州四大海洋的四位龍神:
東海廣德王敖廣
南海廣利王敖欽
西海廣順王敖閏
北海廣澤王敖順
稱號
姓名
形象
子女
東海龍王
敖廣
東海龍王東海龍王
三太子敖丙
(被哪吒打死)
四公主敖昕心
五太子敖孿
東海龍女
八太子敖春
南海龍王
敖欽
南海龍王南海龍王
西海龍王
敖閏
西海龍王西海龍王
大太子敖摩昂
二太子敖榮
三太子玉龍
(白龍馬—八部天龍)
西海龍女
北海龍王
敖順
北海龍王北海龍王
稱號
修為能力
形象
東海廣德王:青龍
控制雨水 雷鳴 洪災 海潮等等
修為屬性【水】
降雨的東海龍王降雨的東海龍王
南海廣利王:赤龍
控制火災 人間二昧真火 閃電等等
修為屬性【火】
口吐閃電的南海龍王口吐閃電的南海龍王
西海廣順王:黑龍
操縱風源對流 司掌氣候陰涼 天氣變遷
修為屬性【風】
颳風的西海龍王颳風的西海龍王
北海廣澤王:白龍
掌管雪 冰雹 冷凍 冰霜等等
修為屬性【雪】
降雪的北海龍王降雪的北海龍王
 

東海龍王

東海龍王敖廣在中國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所以東海龍王排第一也就理所應當的了,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
四海龍王四海龍王
東海龍王為青龍
控制雨水、雷鳴、洪災、海潮等等。
是絕對的司雨之神,陷沉東京、水淹陳塘關就是一個見證。
敖廣子女:
三太子敖丙(被哪吒打死)五太子敖孿
小女兒善財龍女(侍奉觀音)

南海龍王

南海龍王敖欽,四海龍王的第二位龍王,其海屬南方,南方屬火,火為赤色。
故南海龍王為赤龍。
控制火災、人間二昧真火、閃電等等。

西海龍王

西海廣澤王敖閏,四海龍王中的第三位,居於西海,為烏龍。
西海龍王操縱風源對流 司掌氣候陰涼 天氣變遷
敖閏子女:
【西遊記】一書提到:
大太子敖摩昂-------- 黑水河擒拿小鼈龍
三太子玉龍---------- 大家都很熟悉 白龍馬
西海龍女---------------鼉龍一回中有龍女來捧茶

北海龍王

北海龍王敖順,四海龍王里最小的一個,居於北海,為白龍。
在【西遊記】里,北海龍王召喚冰龍幫助孫悟空為蒸唐僧的蒸籠降溫,保住師徒三人性命。
由於身處遙寒的北海之地 北海龍王掌管著雪 冰雹 冷凍 冰霜等等
 

史載

常有龍王「興雲布雨」之說,唐宋以來,帝王多次下詔祠龍、封龍為王,道教也有四海有龍王致雨之說,四海是指東、南、西、北四海,但四海龍王的名字卻有不同的說法。
四海龍王四海龍王
乾隆17年《台灣縣誌》:「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龍王之神,東曰顯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恆,北曰崇禮
至於其名諱見於明代徐道《歷代神仙通鑑》。

龍之九子

龍王有九子,據《玉芝堂筆薈》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這是很有趣的神話。其九子的名字和特點愛好是:
長子囚牛,生平好音樂,今胡琴頭刻獸是其遺像;
次子睚眥,生平好殺,今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
三子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四子蒲牢,生平好嗚,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
五子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
六子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頭上獅子頭是其遺像;
八子蠻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其原文少一子的記載)。
不過《升庵外集》也載有龍有九子的事,除與《玉芝堂筆薈》所載蒲牢、狴犴、睚眥三名相同者外,又說:“形似龜好負重,今為碑下龜躍是也;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脊獸頭是也;饕餮,好食,故立於鼎蓋;趴蝮,性好立,故立於橋往,金猊,形似獅,好煙火,故立於香爐;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首。”按《升庵外集》的記載,恰好為龍王九子。
另一種說法九子則為:
長子囚牛
次子睚眥
三子嘲風
四子蒲牢
五子狻猊
六子贔屓
七子狴犴
八子負屓
九子螭吻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也有一段龍的描寫,曹操劉備談起龍的變化,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這些文字無非是說,龍是一種世上沒有、人們看不見的異靈之物。

龍的形象

龍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凡到北京參觀過北海北岸天王殿西那座彩色玻璃磚影壁的,就可看到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形態各異的龍,它們體態矯健,龍爪雄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似奔騰在雲霧波濤之中。這就是有名的“九龍壁”。看了九龍壁,心裡多少會有點“龍”的概念。我國殷墟甲骨文中,就有“龍”字。字有繁簡四體,從龍字的繁體來看,象是一種頭有角、大口、文身、婉曲的動物;另有簡體字三種,也表現了口大、身曲的形象。《左傳》中有“深山大澤,實生龍蛇”之說。《出海經》中記載:“蛇身人面,發如赭,居於鐘山之下。”看來古代所指的龍是一種似蛇的動物。據《神農本草經》中,稱蜥蜴為石龍,稱蛇蛻為龍衣。可見,想像中的龍與蛇或蜥蜴,屬於同種的爬行動物。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文學

龍在民間文學藝術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龍王有為民造福的,也有與民為害的。在戲曲雜劇《柳毅傳書》、《張羽煮海》中,都有善惡不同、性格似人的龍王出現。

姓氏

“龍”在我國古代書籍中的記載,一向是眾說紛壇的《禮記·禮運篇》中就稱“‘龍、鱗、鳳、龜’,謂之四靈。”
說文》中說“龍”是鱗蟲之長,能細能巨,能長能短。
《北大荒經》:“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謂之龍。”可見很早就把龍當作靈氣的神物。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龍有九似:頭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龍被想像成為一身具備各種動物之所長,成了一種神異之物。
疏引正義》說:“龍為歲星,歲星木也,木為青龍”;又說“天宮東方之星,盡為蒼龍之宿”。說龍王就是龍屬之王,對其眷屬而稱王也。
所以《大雲請雨經》上說:“有一百八十五龍王,為興風致雨之神。”四海龍王,即東海廣德王,南海廣利王西海廣順王,北海廣澤王

帝王封龍為王

龍被歷代帝王視為君者象徵,多次下詔封龍為王。這是皇權的體現,也是對社稷風雨祈福的證明。
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
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
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由此,大多數民眾認為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
四海龍王屬於中國本土神話,是在古代龍神信仰及四海神信仰的原型上,在套用佛教龍王這一名稱所造的國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