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9

classi9

Classi9是由日本漫畫家吉村旋創作、連載於GANGAN ONLINE的乙女向漫畫。已完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lassi9
  • 原版名稱:Classi9
  • 別名:c9
  • 作者:吉村旋
  • 類型:音樂 愛情
  • 譯者:中國大陸-新雙魚座漫畫組
  • 作畫:吉村旋
  • 地區:日本
  • 連載雜誌:GANGAN ONLINE
  • 單行本冊數:3 卷
故事內容,角色設定,用語解說,分集劇情,

故事內容

從日本來到音樂之都留學的女主角廉因為各種機緣巧合進入了梅利特音樂學院(男校),八位同班同學個個都是才華橫溢的音樂天才,但個個都是問題兒!!廉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角色設定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Si班
瀧廉(瀧廉太郎
從日本來到維也納求學的女主角。因為梅利特音樂學院為男校,所以女扮男裝,將名字“瀧廉”(Ren Taki)更改為“瀧廉太郎”(Rentaro Taki),進入Si(即為S減)班。一旦女性身份被舉報出來,就會和莫扎特一起被退學。目前正為求學與保守身份而努力。
性格頑強、自尊心重,不想依賴大家,“並非因為自己是女生而去依靠別人,而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自稱“有日本大和魂”、“是日本男兒瀧廉太郎”,“既溫柔又有勇氣”。
平常時把頭髮盤到後面,胸因為太平而沒有做任何處理。(出自單行本)
擅長:自由曲、室內樂
進入Si班的原因:身為女性,女扮男裝。
生日:8月24日
年齡:15歲
歷史原型:瀧廉太郎(1879-1903)
日本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作品有歌曲《花》、《箱根八里》、《荒城之月》,四重唱《月》、《雪》,以及鋼琴曲《小步舞曲》、《憾》等。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目前來看)是男主角。被譽為“神童”的天才作曲家,5歲開始便作曲,從沒學過小提琴就可以流利演奏。擁有“天才性格”,遇見了身著女裝的瀧廉,並將之帶入梅利特音樂學院。
是個花心男,有著超高人氣,總是說著各種黃段子、腦子裡也經常是色色的聯想,但意外地有著暖男的屬性。和瀧廉身處同一寢室,並因此總吃她的豆腐。因為如果瀧廉的身份暴露自己就會和她一起被退學,所以正竭力保護著她。
看薩列里不順眼,認為對方“不受女孩子歡迎”,但其實內心是認可對方的。
擅長:無所不能,競賽會時上的是自由曲
進入Si班的原因:拒絕站在貴族面前和公開舞台上。
生日:1月27日
年齡:18歲
外號:神童
歷史原型: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
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茨堡(現屬奧地利),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後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
代表作有四十一部交響曲、二十七部鋼琴協奏曲、十八首鋼琴奏鳴曲等。是名副其實的天才作曲家。
性格:歷史上的莫扎特有著頑童性格,喜歡把自己想像成花花公子。本作也是如此,將歷史上莫扎特的好脾氣、有女人緣變成了花心。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被譽為“樂聖”的耳聾治癒系作曲家。是個天然呆、糖分控和咖啡控,卻“比想像中的要堅強”。因為耳聾,所以通過看對方的嘴唇來與人溝通。性格溫和細膩,但音樂的風格卻“深邃沉重…謙恭而又悲傷的旋律…但是——最重要的是…很有力…!”。因瀧廉的到來而獨處一寢室(以前和莫扎特是同一寢室)。怕孤單,總希望能有人去他的寢室;也怕幽靈。愛好是寫遺(ri)書(ji)。
有著很多冬粉,比如華格納(傲嬌的華格納不承認)和勃拉姆斯。對自己有冬粉這件事感到高興。
擅長:交響曲
進入Si班的原因:失聰。
生日:12月16日
年齡:18歲
外號:樂聖、交響樂之王
歷史原型: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樂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代表作有九部交響曲、五部鋼琴協奏曲、三十五部鋼琴奏鳴曲、十部小提琴奏鳴曲、十六首弦樂四重奏等。
性格:c9中的貝多芬是歷史上貝多芬內心性格的呈現(與其相對的是於第一樂章出場的、暴躁粗魯的“假貝多芬”,為其貝多芬的外表性格)。親切、優雅而又溫柔好相處。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忠厚老實、c9里(除了瀧廉)唯一的常識人。有擔當、幹練又溫柔,很會照顧他人也因此很可靠,總被莫扎特吐槽為“巴赫爸爸”,但是一旦真的被激怒後就會很可怕。寫出的作品一如其人,“強有力很直接…但是似乎能夠包容一切似的…與其說是小河不如說是大海呢”、“就像最終BOSS登場一樣”。
擅長:管風琴曲
進入Si班的原因:以前上學時曾經將欺負自己的一群不良少年重傷,使其無法通過考試而進入了二流學校,有著這樣的前科。
生日:3月31日
年齡:18歲(?)
外號:西方近代音樂之父
歷史原型: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巴洛克音樂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性格:對宗教無比虔誠,很愛自己的家庭(在c9里投射為可靠、有擔當),有才華、桀驁不馴。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元氣正太,c9里年齡最小的人物。同時有著熊孩子屬性,喜歡惡作劇,是個搗蛋鬼。和巴赫同一寢室,總是喜歡欺負巴赫但其實里子很善良。沒耐性,有著很強的好勝心,愛打抱不平、有正義感。
以前曾經是維也納聖歌隊的成員,只是因為惡作劇的本性而被勒令退出(自稱“要必須要在變聲之前把那個切掉的啊?我絕對不要,會痛到死的啊!”)。
希望舉辦“讓客人時而喊叫,時而歡笑,非常快樂的演奏會”,認為“規則就是為了打破而存在”、“沒有心靈與靈魂的自由就無法創作好的樂曲”。
擅長:交響曲
進入Si班的原因:惡作劇得太過分。
生日:3月31日(和巴赫同天不同年)
年齡:12歲
外號: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
歷史原型: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1809)
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布勞(現屬奧地利),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一起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爸爸”。
代表作有一百零四部交響曲、六十八首弦樂四重奏、清唱劇《創世紀》等。
貝多芬和莫扎特都曾身為海頓的學生。
性格:善良、誠懇而質樸,有著很大的幽默感(在c9里投射為愛惡作劇、搗蛋鬼)。
威廉·理察·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性格極不合群、傲嬌的作曲家。態度冷硬、目空一切、有暴力傾向,其實執著幹練,對自己承認的東西會展現出溫柔的一面。幼時聽了一場貝多芬的演奏會“有生以來第一次聽音樂起雞皮疙瘩”,又從他父親那裡得知貝多芬“耳朵好像基本上無法聽見聲音”而認為“是我的完敗”,立下了“我一定會在一年時間裡爬到他上面去”的目標而選擇了歌劇領域。認同貝多芬的存在,認為他是世界上僅有的比他更優秀的作曲家(“因為他是自己唯一認同的對手”),對貝多芬處處忍讓。其實心下是自卑的,一直認為自己超不過貝多芬。在這個秘密被瀧廉知道後與其定下保密的契約,也因此作為交換條件而答應加入競賽會。後心結被廉打開。
討厭莫扎特、柴可夫斯基,以及和自己一樣對貝多芬持相同情感的勃拉姆斯。
幾乎沒笑過,喝醉後會暴露內心。羞恥感極強。習慣說“拒絕”、“閉嘴”、“宰了你”。
和柴可夫斯基身處同一寢室,認為柴可夫斯基“每次說話都只會惹人生氣”,兩個人互為犬猿,總是吵嘴乾架。
擅長:歌劇
進入Si班的原因:性格實在太不合群,進入梅利特的原因也只是因為聽說貝多芬在這裡。
生日:5月22日
年齡:17歲
外號:歌劇王(這個外號究竟是威爾第還是華格納的,存疑)
歷史原型:威廉·理察·華格納(1813-1883)
德國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樂大師。他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勞斯緊隨其後。同時,因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複雜性,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
代表作有歌劇《黎恩濟》、《唐豪塞》、《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尼伯龍根的指環》、《紐倫堡的名歌手》、《帕西法爾》等。
性格:c9將歷史上華格納與勃拉姆斯的人物性格做了部分互換,將歷史上勃拉姆斯的性格冷硬化後創造出了c9中的華格納,又將歷史上華格納的性格柔和化後創造出了c9中的勃拉姆斯。華格納本人的性格則是得理不饒人的嘴炮、愛自我膨脹。但同時也有目空一切的一面(投射在c9中)。與勃拉姆斯同為KY。
註:在現實中,他的確和勃拉姆斯(部分)因對貝多芬理念的不同而分裂了德奧樂壇,是真正的犬猿。
在歷史上是李斯特的好朋友兼女婿,而且和他關係好到了不正常的程度。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Lynch Tchaikovsky):
遠自俄羅斯的天才作曲家。習慣眯起眼睛。儘管臉上總帶著笑容,可是其實是個腹黑。有“俄羅斯的毒蘑菇”這種鬼畜的稱號。對誰都很溫柔有禮(除了華格納和惹到自己的人),但潛台詞是“因為你比我弱”。是個不折不扣的弱愛主義者(變態)。本身實力非常強勁,能夠完美躲過海頓的所有惡作劇,格鬥能力與華格納不相上下。愛好是“觀察人類”。
暱稱是“柴可”(俄羅斯姓氏中的“vsky”是後綴一類的東西,真正的詞義就是“Tchaiko”,在俄語裡意為“海鷗”)。
有酒豪屬性,是c9里最能喝酒的、“能把伏特加當水喝的男人”。
和華格納身處同一寢室,認為華格納孩子氣、“是班級里最不可愛的人”,兩個人互為犬猿,總是吵嘴乾架。
擅長:芭蕾組曲
進入Si班的原因:弱愛主義(這種屬性算是變態的一種)。
生日:5月7日
年齡:?
外號:俄羅斯的毒蘑菇(為c9杜撰)
歷史原型: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
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專制統治下的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衝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有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六部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1812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義大利隨想曲》等。
性格:歷史上的柴可夫斯基內向又敏感,有同性戀傾向(在c9里投射為弱愛主義以及喜歡瀧廉太郎);c9中的柴可夫斯基則腹黑強勢,實為倒影處理。
c9中提到的“俄羅斯的女朋友”指的是梅克夫人。後來梅克夫人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與柴可夫斯基中斷往來,這傷透了柴可夫斯基的心,讓他以為“被拋棄了”。
註:歷史上的柴可夫斯基和勃拉姆斯的確不對付,屬於“當面好背後捅你一刀”的關係。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
漂亮得像個女性、來自匈牙利的鋼琴家、作曲家。與蕭邦是“青梅竹馬”。原本的性格溫和開朗柔軟,但只要碰到鋼琴就會“惡魔化”,展現出瘋狂的一面。崇拜著帕格尼尼,連被酒瓶砸暈後見到的幻覺都是“帕格尼尼在向我招手”。經常和蕭邦一起出沒,一旦瘋魔化之後往往是蕭邦將他拖下鋼琴,在蕭邦身體不適的時候也總是趕上去救護,也因此非常有護理經驗,認為“在生病的時候要盡情撒嬌才行”。總與蕭邦“在明白了彼此有不同的彈奏方法這一點上交換意見”。
惡魔化後的李斯特連柴可都打不過他。
認為“音樂並沒有正確答案,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音樂”。
和蕭邦身處同一寢室,“關係相當好”。
和舒曼是好朋友,能夠聽懂舒曼在說什麼。
擅長:鋼琴曲
進入Si班的原因:雙性人格,碰到鋼琴就會惡魔化。
生日:10月22日
年齡:19歲(?)
外號:鋼琴魔術師、鋼琴之王、鋼琴上的帕格尼尼
歷史原型: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首創了背譜演奏法,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代表作有《匈牙利狂想曲》、《超技練習曲》、交響詩《塔索》、《但丁》、《浮士德》,鋼琴獨奏曲《愛之夢》、兩部鋼琴協奏曲等。
在歷史上和蕭邦就是好朋友,將蕭邦引薦入法國上層社會,據說“能彈出完美的蕭邦風格”。而且和舒曼關係也不錯。
性格:親和、豁達、忠誠、無私,同時也炫耀、自傲、小孩子氣,與c9中的很相似。他的人品絕對是西音史上最高之一,幾乎再沒有比他更擁有如此多純善品性的音樂家。他的奉獻精神甚至達到了抖M的程度。
註:歷史上的李斯特是華格納的岳父,而且關係和他好到了不正常的程度。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病弱卻傲氣的鋼琴家、作曲家。與李斯特是“青梅竹馬”。身體虛弱、總是生病,每天要吃大量的藥。愛緊張,略微有些娘氣但又有著男性的堅強與極度的自尊心。經常和李斯特一起出沒,總是在彈完鋼琴後昏過去,讓李斯特來收拾殘局,也會拚命阻止李斯特的瘋魔化。一度認為“自己總是給李斯特添麻煩,是李斯特的累贅”,後來被瀧廉開導,明白了“自己與李斯特是互相幫助、互相扯平的”。
認為“音樂並沒有正確答案,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音樂”。
和李斯特身處同一寢室,“關係相當好”。
和舒曼是好朋友,經常一起出席演奏會。
和李斯特進行雙人合奏時“肯定會有一個人昏迷(一般是蕭邦,偶爾是聽眾)”。“兩人的彈奏方法完全不同,明明就算在一起演奏也能夠非常清楚地分清個性…可是啊…這是何等合拍的演奏啊!”
擅長:鋼琴曲
進入Si班的原因:身體太虛弱。
生日:3月1日
年齡:19歲(c9中最年長的人)
外號:鋼琴詩人、藏在花叢中的大炮(羅伯特·舒曼語)
歷史原型: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1810-1849)
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代表作有兩部鋼琴協奏曲、三部鋼琴奏鳴曲、二十一首夜曲、四部敘事曲、二十七部練習曲、十六首波羅乃茲、五十八首瑪祖卡等。
在歷史上和李斯特、舒曼等就是好朋友,儘管如此卻是個嘴炮,除了巴赫誰也不服,吐槽他周圍的所有人。
性格:溫文爾雅、用詞考究,對自己承認的朋友會非常友好,但同時驕傲、毒舌、堅持與頑固。相當愛國。c9將蕭邦的性格柔和化了。
S班
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
有著兩根呆毛和兩顆美人痣、傲嬌的作曲家。為人溫柔幹練有禮貌,很刻苦,和莫扎特彼此看不順眼。與莫扎特相反的是,薩列里正經得有些過了頭,完全不知道怎樣與女性相處。
認為“神聖的音樂只會降臨在清澄的身體與精神上…可是啊!這個傢伙他啊!!(指莫扎特)完全沒有任何清澄之處!!明明如此卻相當有才能真讓人火大!!!上帝啊!!為什麼會這樣啊?!!”發誓“為了音樂絕對不會碰女性一根手指”,即使如此卻為瀧廉的笑容所打動。
一直想與莫扎特一較高下(潛藏著想獲得對方的肯定的情感)。認為自己是S班的旗幟,也被莫扎特稱為“我們的王牌”。在莫扎特為他說話時感動得哭泣。
對音樂懷著崇敬的心理,決不允許任何人“愚弄音樂”,認為“愚弄音樂是對上帝的褻瀆”、“音樂是音樂家融入靈魂編織出來的作品”,並抱有為音樂犧牲一切的想法。
擅長:和莫扎特一樣無所不能,競賽會時上的是自由曲
生日:8月18日
外號:音樂樂長(為c9杜撰)
歷史原型:安東尼奧·薩列里(1750-1825)
1788—1824年任維也納宮廷樂長,專心指揮宮廷合唱團,直到退休。晚年他已經成為維也納音樂界的權威。薩列里上承J.J.富克斯、格魯克的維也納音樂傳統,下啟德、奧的後一代音樂家,他是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的老師,海頓兄弟的好友。他作有歌劇40餘部,曲調和戲劇表現俱佳,對聲樂的處理更有獨到之處。
出名的原因是有很長一段時間被懷疑為殺害莫扎特的兇手。最新考據證明莫扎特並不是被薩列里毒殺,而真的是病死的,《安魂曲》也並不是薩列里拜託,而是一位虛榮的伯爵妄想將其霸占為自己的作品,故派一個黑衣人前去恫嚇莫扎特,使其病情加重而亡。
儘管如此,薩列里卻因輿論壓力巨大而導致精神失常,親口承認了是自己殺害了莫扎特。
還與莫扎特合寫過作品。
阿爾克音樂學校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本年度的團體戰冠軍學校的成員”,看起來是三人中的領導者。是個傲嬌和冒失鬼,總是能踩到c9的雷點上。自稱“今天是來吵架的”,但其實只是“因為在競賽會上沒有看到有著別名的音樂家(尤其是貝多芬)而鬧彆扭”。崇拜貝多芬而且表現得很誠實,稱對方為“老師”而且給對方寫了可以用包拎著的長信來表達敬愛之情。和華格納是從小時起就一直不對付的冤家。
生日:5月7日(和柴可夫斯基同天不同年)
年齡:16歲
歷史原型: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國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他的大部分創作時期是在維也納度過的,是維也納的音樂領袖。一些評論家將他與巴赫(Bach)、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稱為3B。他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樂劇形式不認同,走純粹音樂路線。
代表作有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四部交響曲(其中的第一交響曲被稱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兩部鋼琴協奏曲、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匈牙利舞曲著名歌曲《搖籃曲》等。
性格:c9將歷史上華格納與勃拉姆斯的人物性格做了部分互換,將歷史上勃拉姆斯的性格冷硬化後創造出了c9中的華格納,又將歷史上華格納的性格柔和化後創造出了c9中的勃拉姆斯。勃拉姆斯本人的性格則是冷峻而不乏幽默的毒舌,骨子裡悶騷,愛說反話,擅長自我壓制與自我貶低。但同時也有能不經意之間踩在別人雷點上的一面(投射在c9中)。與華格納同為KY。
與舒曼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和舒曼一家有著音樂史上最著名的一段三角戀故事。
註:在現實中,他的確和華格納因對貝多芬理念的不同而分裂了德奧樂壇(而且是他分裂的),是真正的犬猿。但是他和華格納的關係並不是很糟糕,有點兒惺惺相惜的感覺。
看不慣柴可夫斯基,對他的厭惡甚至盛於外傳對手華格納。
羅伯特·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是個無口男所以經常遭到誤解,不過是個纖細的好人”。對勃拉姆斯相當了解。說話只有蕭邦和李斯特能夠聽懂,和他們關係很不錯,經常與他們一起參加演奏會。
生日:6月8日
年齡:18歲
外號:音樂詩人、音樂文學家
歷史原型:羅伯特·舒曼(1810-1856)
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的優點和弱點。
代表作有鋼琴套曲《狂歡節》、《童年情景》,聲樂套曲《詩人之戀》、《婦女的愛情與生活》,一部鋼琴協奏曲、四部交響曲等。他創辦了《新音樂雜誌》,構思出“大衛同盟”,以“弗羅列斯坦”和“尤斯比烏斯”為筆名,發表了大量質量極高的樂評。
性格:敏感憂鬱,內向沉默(投射在c9中-尤斯比烏斯性格);亦熱情忠誠,正直易怒(弗羅列斯坦性格)。這兩個人格的共存預示了舒曼日後的精神病。有個指揮家說得好,舒曼這輩子都沒能將弗羅列斯坦與尤斯比烏斯真正調和在一起。
和李斯特與蕭邦是好朋友,重新挖掘出了舒伯特的作品,摯友是菲利克斯·孟德爾頌
他向樂界推舉了當時一文不名的勃拉姆斯,與他亦師亦友。但好景不長,很快他就精神病復發跳萊茵河自殺,被漁夫救起,然後被送往恩德尼希瘋人院,並於兩年後逝世。這期間也就產生了音樂史上最著名的一對三角戀——勃拉姆斯和克拉拉·舒曼。這三人的愛情故事已傳為佳話。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
性格目前不明,不過看上去是個優雅而張揚的人,對巴赫抱有好感。 
生日:2月23日
年齡:19歲
外號:音樂之母、清唱劇大師
歷史原型: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1685-1759) 
巴洛克時期英籍德國作曲家。是巴洛克時期僅有的能與巴赫並肩的作曲家。
代表作有清唱劇《以色列人在埃及》、《參孫》《彌賽亞》、《猶大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劇四十六部,管弦樂《水上音樂》、《森林音樂》、《煙火音樂》各一套,管弦協奏曲十一首,大協奏曲四十二首,還有室內樂、組曲、序曲、恰空等器樂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樂曲《皇家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清唱劇《彌賽亞》等,《彌賽亞》中的《哈利路亞》流傳最為廣泛。
性格:嚴謹、易怒、忠誠(在c9中投射為優雅張揚)。
同時是貝多芬的偶像,海頓也非常佩服他。
註:巴赫與亨德爾同處一時代,儘管彼此仰慕,一生卻從未會面。他們兩個人生中的唯一交集就是——眼睛是被同一個大夫醫瞎的。。。(不過那個大夫最後也瞎了)
其他
假貝多芬
兩次試圖假扮貝多芬,分別被莫扎特與華格納揭穿。代表著貝多芬外表的性格:粗魯、無禮、任性、不識時務。
學院長
是梅利特音樂學院的學院長。起初堅定地拒絕瀧廉入校,但在看到瀧廉的信息之後改變了想法,同意其入學,但做了如下條件:
  1. 瀧廉女扮男裝,由“瀧廉”更名為“瀧廉太郎”;
  2. 不能讓其他的學生髮現身份,否則要立刻與莫扎特一起被退學;
  3. 由預定編入的班級轉編入Si。
是瀧廉父親的同學,為了完成同學的心愿而允許瀧廉進入梅利特。
生日:2月3日
外號:幸福、莫扎特再臨
歷史原型:在吉村老師的情人節賀圖官推上,確認了其身份為菲利克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
德國猶太裔作曲家、指揮家、鍵盤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水彩風景畫家。為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傑出的“抒情風景畫大師”,作品以精美、優雅、華麗著稱。
代表作有《仲夏夜之夢》,五部交響曲,《無詞歌》,《芬格爾洞(赫布底里群島)序曲》,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神劇《以利亞》等。
儘管自己不承認,然而和舒曼是非常好的朋友。在日本與蕭邦、舒曼、李斯特並稱“浪漫組”(國內翻譯為“浪漫四巨頭”,也就是逗比四小強)。
性格:嚴謹,完美主義,熱情親和,交際甚廣(在c9里投射為珍視友情)
註:吉村老師的解釋是,歷史上瀧廉太郎在讀的學校即為孟德爾頌建立並出任校長的萊比錫音樂學院
瀧廉的父親
是學院長的同學。死於肺結核。
註:肺結核是歷史上瀧廉太郎的死因。

用語解說

Si
是原本有能力進入S班的人因為身上有著某些問題而集中起來的特別班級,也就是說,這個班裡所有人都是問題兒。
競賽會
九人一個組合參加的比賽,在整個維也納舉行。先進行校內預選選出一支最強的隊伍,再進行各校競選。預選首先要提出各自發表所預定的樂譜,讓老師評分一次在中間發表後改善一下然後進行正式比賽。在校內進行完競賽會後,各個學校將派出優勝隊進行比試。
弱愛主義
喜歡弱的人。除了力量以外還有地位和健康、立場與體格,越弱的越喜歡,對於特別弱的則是溺愛。這裡的愛不是like,而是love。

分集劇情

第零樂章 前奏曲
第一樂章 神童(Mozart)
第二樂章 魔術師(Liszt)
第三樂章 歡迎會(Willkommen)
第四樂章 弱愛主義者(Tchaikovsky)
第五樂章 遺書(Heiligenstadter-註:典出貝多芬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
第六樂章 樂隊指揮家(Antonio Salieri)
第七樂章 鋼琴詩人(Chopin)
第八樂章 歌劇王(Wagner)
第九樂章 交響樂之父…?(Haydn)
第十樂章 9人聚首(All Stars)
第十一樂章 音樂之父-前篇(Bach part1)
第十二樂章 音樂之父-後篇(Bach part2)
第十三樂章 北風的舞蹈會
第十四樂章 國王的約會?
第十五樂章 雷電與最後的B
第十六樂章 所以都說了要小心一點的!!
第十七樂章 屬於我的、唯一的女性
第十八樂章 你究竟會屬於誰?
番外篇 第五樂章 遺書ver.華格納
第十九樂章 巴赫是悶騷色狼!!!
第二十樂章 我想要超越你啊!
第二十一樂章 國王的朋友
第二十二樂章 瀧廉(Heroine)
第二十三樂章 瀧廉太郎(Hero)
每個人名字的日語(供閱讀生肉時食用)
瀧廉太郎:滝 廉太郎
莫扎特:モーツァルト
貝多芬:ベートーヴェン
巴赫:バッハ
海頓:ハイドン
華格納:ワーグナー
柴可夫斯基:チャイコフスキー
李斯特:リスト
蕭邦:ショパン
薩列里:サリエリ
勃拉姆斯:ブラームス
舒曼:シューマン
亨德爾:ヘンデ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