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甫蓋尼·奧涅金》(俄語:«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拉丁轉寫:Yevgény Onégin,作品號二十四)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譜曲的三幕歌劇。俄語腳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羅夫斯基(К. С. Шиловский)基於俄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1830年發表的同名長篇詩文小說改編而成。該劇1879年在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下首演於莫斯科馬利劇院(Малый театр,Москва)。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抒情歌劇的典型作品。歌劇腳本的遣詞用字十分貼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詩,還有柴可夫斯基添加的音樂和戲劇元素。劇情講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終生抱憾:當年玩世不恭地拒絕一名少女的求愛;還有草率激怒好友,導致在決鬥中殺死對方。該劇有不少套全劇錄音,也經常在各地上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甫蓋尼·奧涅金
- 外文名: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
- 時間:19世紀20年代
- 地點:俄國鄉間,繼而在聖彼得堡
- 類別:歌劇
劇情簡介
第一幕
- 第二場景:塔提亞娜的睡房
塔提亞娜向保姆坦承自己陷入熱戀。獨在閨房,便在自己對奧涅金的瘋狂迷戀下,開始寫信給他(著名的“書信場景”)。信寫完已是天亮,塔提雅娜求保姆把信送到奧涅金處。 - 第三場景: 拉琳家族莊園的某一部分
奧涅金來和塔提雅娜相見,答覆她的來函。奧涅金毫不留情地解釋到,自己不是一個輕易墮入愛河的人,且自以為結婚不適合自己。塔提雅娜頓時情緒崩潰,無言以對。
第二幕
- 第二場景:林間小溪畔的清晨
連斯基在等待奧涅金歌唱自己未卜的命運和對奧爾嘉的愛。奧涅金抵達現場,兩人皆不想刀槍相見,但卻無勇氣阻止決鬥發生。奧涅金最終殺死了連斯基。
第三幕
- 第一場景:聖彼得堡某貴族家的舞廳,數年後
奧涅金流亡海外,反思自己空洞的人生和為連斯基之死而自責。格列明親王偕同王妃,昔日的塔提雅娜,如今已是一位雍容華貴的貴夫人。格列明親王歌頌塔提雅娜帶給他的幸福,並介紹塔提雅娜與奧涅金。奧涅金這次反被塔提雅娜深深迷住,熱情如火地渴望重新獲得她的愛。 - 第二場景:格列明親王府第的會客室
塔提雅娜收到奧涅金的來信。奧涅金前來乞求她的原諒和愛。塔提雅娜質問為什麼現在奧涅金要對她求愛,甚至懷疑奧涅金因自己的社會地位而起色心。奧涅金坦承自己的真心和熱情。塔提雅娜感動落淚,大嘆幸福本是垂手可得,但隨即命令奧涅金離開。其後塔提雅娜坦承自己依然深愛奧涅金,但要對自己丈夫保持忠貞。奧涅金再次懇求,但最後塔提雅娜離開房間,留下絕望的奧涅金。
創作歷程
歌劇音樂
序曲 | 第二幕 | 第三幕 |
第一幕 | No.13 - 間奏曲和圓舞曲 | No.19 - 波蘭舞曲 |
No.1 - 二重唱和四重唱 | No.14 - 場景和特里蓋的對句曲 | No.20 - 場景和蘇格蘭舞曲 |
No.2 - 合唱和農民之舞 | No.15 - 馬祖卡和場景 | No.20a - 格列明親王的詠嘆調 |
No.3 - 場景和奧爾嘉的詠敘調 | No.16 - 終曲 | No.21 - 場景 |
No.4 - 場景 | No.17 - 場景 | No.21a - 奧涅金的詠敘調 |
No.5 - 場景與四重唱 | No.17a - 連斯基的詠嘆調 | No.22 - 終曲場景 |
No.6 - 場景 | No.18 - 決鬥場景 | |
No.6a - 連斯基詠敘調 | ||
No.7 - 終曲場景 | ||
No.8 - 間奏曲和保姆場景 | ||
No.9 - 書信場景 | ||
No.10 - 場景和二重唱 | ||
No.11 - 少女合唱 | ||
No.12 - 場景 | ||
No.12a - 奧涅金的詠嘆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