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007轟炸機

Z.1007轟炸機

Z.1007轟炸機是義大利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的一種三發中型轟炸機,該機由著名的飛機設計師菲里波·扎巴塔主持設計,是一款出色轟炸機,也是當時義大利轟炸機的代表作。但由於義大利空軍的作戰思想陳舊,再加上義大利航空工業效率低下的制約,Z.1007沒能在戰爭中取得顯赫的戰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Z.1007轟炸機
  • 研製單位:義大利亞德里亞海聯合造船廠
  • 國家:義大利
  • 綽號:“翠鳥”
  • 首飛時間:1937年
研發歷程,裝備情況,後續改進,加強自衛火力,增大航程,強化攻擊力,換裝新發動機,水上型飛機,技術數據,總體評價,

研發歷程

1933年秋,就職於法國布雷利奧飛機公司的意籍飛機設計師菲里波·扎巴塔應義大利航空部長伊塔羅·巴爾博(Italo Balbo)元帥的邀請,回國主持亞德里亞海聯合造船廠(CRDA,按造船廠CANTIERE前四個字母簡稱為CANT,譯為坎特)飛機設計部門的工作。
當時,位於的里雅斯特附近蒙法爾科內的CRDA公司剛剛由被義大利政府控制的IRI集團收歸旗下。由於缺乏獨立設計能力,這家公司長期以來只能按照許可證生產其他公司的產品。巴爾博元帥希望扎巴塔的加盟能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
扎巴塔果然不負眾望,甫一到任便組織人手建立起一個精幹的設計班子並迅速投入新飛機的研製工作。令人吃驚的是,扎巴塔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便設計出了後來蜚聲海內外的Z.501水上偵察機。從1934年到1935年,扎巴塔領導的設計組可謂碩果纍纍,先後推出了Z.504和Z.505兩種新式飛機,並在此基礎上成功研製成了性能更加卓越的Z.506和Z.508,坎特由此成為義大利水上飛機製造界的名牌企業。
從1935年開始,扎巴塔開始將陸基飛機作為其新的主攻方向,並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陸續推出了Z.1003和Z.1004(三發客機),Z.1005和Z.1007(三發轟炸機)以及Z.1008(四發轟炸機)等設計。不過這些設計方案中只有Z.1007進入原型機階段,Z.1007的設計理念與早先的Z.506水上飛機非常相似,同樣採用了木製結構和橢圓形機身截面,翼梢為半圓形的梯形上翼以及串列式的駕駛艙布置。有趣的是,為了減小飛行阻力,領航員/投彈手的座位被安排在了右側主翼的翼根部位。第一架原型機的編號為MM.20687,動力裝置為3台840馬力的伊索塔-弗拉斯慕尼XIRC15型液冷直列發動機。1937年3月11日,坎特首席試飛員馬里奧·斯托帕尼駕駛Z.1007原型機完成首次試飛,軍方欣喜地發現該機各項性能都非常出色,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一旦為該機配上更理想的發動機,其性能還有很大的提高餘地。
出於對扎巴塔的信賴,甚至當Z.1007還處於圖紙設計階段時,空軍就向坎特訂購了18架飛機,稍後又追加訂購16架。為了提高原型機的性能,量產型飛機改用了Asso XI RC40液冷發動機。然而,令義大利人失望的是,Asso發動機雖然號稱擁有1000馬力的最大輸出功率,但實際上僅能在4000米高度2250轉/分鐘的情況下輸出836馬力,根本無助於飛機性能的提高。因此,雖然對飛機外形作了不少修改,量產型的主要性能指標並沒有多大提高。最終扎巴塔決定為Z.1007換裝比亞喬公司的P.XI RC40氣冷星形發動機(1000馬力),這種發動機雖然增大了飛行阻力,但還是讓換髮後的MM.20687號機在試飛中取得了475公里/小時的好成績,飛機的升限也從6650米提高到了8000米。
為了充分利用新發動機強勁動力帶來的好處,扎巴塔加大了Z.1007的機身尺寸。改進後的機身容量從17立方米增加到了32.1立方米,幾乎是原先的兩倍,內部載彈量也從500公斤增加到了900公斤。為了區別於原先的型號,新飛機被稱為Z.1007bis型,骯空部將其命名為“翠鳥”( Alcione )。雖然P.XI引擎直徑和重量較大意味著必須重新設計機身前部和發動機整流罩,但其增加的400馬力功率帶來的好處還是顯而易見的。除了發動機外,Z.1007bis的另一項重大改進是將領航員/投彈手的座位移到了機頭下方。另外,用卡普羅尼-蘭齊亞尼的“三角”1型炮塔取代了原先的布雷達O型炮塔,並增大了腹部自衛機槍的口徑,加強了飛機的防禦能力。水平尾翼上方的四根支柱也被取消,改由翼下四根經過整流的撐桿支持。

裝備情況

根據義大利空軍新裝備的標準操作流程,圭多尼亞試飛中心於1938年4月25日、8月23和1939年2月8日率先接受了三架Z.1007的原型機。而第一支裝備新飛機的作戰單位的是第16聯隊,當該聯隊的飛行員正在隆基進行新機換裝訓練時,嶄新的Z.1007 Asso已經開始交付到聯隊下屬的維琴察基地。
維琴察基地的空地勤人員發現換裝Z.1007需要他們格外用心才行,因為與原先裝備的SM.81相比,Z.1007要複雜的多。由於後者的降落速度較大,新飛行員們往喜歡在滑跑時毫無節制地使用剎車,此舉造成飛機輪胎損耗過大。由於這批飛機還處在保修期內,坎特不得不自己出錢接連不斷地向部隊提供後備輪胎。直到同年9月,由於在兩架Z.1007的副翼操縱索的滑輪支架上發現了裂縫,空軍緊急要求所有的Z.1007全部停飛,正因為輪胎問題大出血的坎特才算鬆了一口氣。
Z.1007轟炸機
1938年7月6日,坎特向空軍提出用標準型Z.1107bis來改裝一架專用的Z.1007ter型破紀錄飛機。該機可以輕易地打破由法國人用阿米奧370-01創造的載重兩噸以時速427公里/小時飛行2000公里和載重一噸以時速401公里/小時飛行5000公里兩項世界紀錄。瓦雷將軍對這個想法非常支持,在1938年7月9日寫信要求製造商儘快將一架Z.1007bis改裝為專用的破紀錄飛機。
坎特的設計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Z.1007ter的設計工作,新飛機對Z.1007bis的機身,機翼和內部結構作了大幅修改。由於改動幅度較大,Z.1007ter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全新的飛機。7月19日,坎特通知空軍決定將新飛機定名為Z.1015,而將Z.1007ter這一型號用於另外一個改型。扎巴塔認為Z.1007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當期待已久的阿爾法-羅密歐135型發動機交付後,他希望發展一種裝備該發動機的一種全金屬結構的Z.1007改型。他在1938年7月向空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希望用該機參與1938年度空軍的標準轟炸機招標項目。空軍的技術部門對這一建議很感興趣,立刻決定在原先的訂單上再追加購買32架該型號的飛機。空軍也不想繼續使用Z.1007ter的名稱,考慮到該機可以說是Z.1015的軍用型,因此為其命名為Z.1015B,並為其原型機保留了MM.394的正式編號。但後來由於義大利空軍決定裝備更先進的Z.1018, Z.1015B未能投入量產。
1939年底,駐紮在維琴察附近托馬索-達爾莫林機場的第16轟炸機聯隊已經獲得了31架Z.1007Asso,這些飛機主要被用於編隊飛行,轟炸,和高空導航等科目的訓練。考慮到Asso型並不適用於實戰,當義大利在1940年6月加入戰爭時,空軍沒有動用這支部隊。

後續改進

在“翠鳥”投入使用以後,生產廠家和前線部隊都對原設計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因此,儘管Z.1007的服役時間相對較短、卻有著大大小小的改進計畫。

加強自衛火力

為了加強飛機後半球的防禦,並提升外側發動機熄火後的航向穩定性,MM.22365號機對雙垂尾設計進行了測試。實驗證明這樣的改進對於問題的解決大有助益,因此從MM.23289號飛機開始這一裝備成了生產線上的標準配置.另外,一些飛機在安裝了雙重操縱系統和相應的儀表後被用作教練機,這種機型被稱為Z.1007bis DC型。其中一架編號為MM.22379的飛機直至1943年8月31日還在位於自由鎮的VSV學校使用。
從1942年秋的第9生產批次開始、大多數新出廠的“翠鳥”都裝上了布雷達公司的V型機背炮塔。除此以外,設計人員還嘗試了其他幾種增強自衛火力的措施。其中一種是參照Z.1018“獅”型轟炸機的設計將機身側面的兩挺7.7毫米活動機槍換成了12.7毫米機槍,不過空軍最終沒有接受這項改進。根據佩歇將軍在1941年7月10日會議上的報告,在1941年夏天曾有人提出為該機安裝一門20毫米希斯潘諾-斯維薩機炮,最初的實驗效果不錯,但卻沒有繼續下去。

增大航程

考慮到增加航程的需要,空軍參謀部在1941年6月初要求坎特製造12個副油箱。編號為MM.24248的Z.1007bis在圭多尼亞試驗了這些安裝在炸彈艙內的油箱,得到l令人滿意的結果。次年夏天,參謀部又要求蒙法爾科內工廠將正在製造中的20架Z.1007bis改為戰略偵察機。這意味著必須將“翠鳥”的航程增加1000公里以上。CRDA通過在炸彈艙內安裝一個700升的燃料箱,井在背部炮塔下另外加裝兩個150升的燃料箱後完成了這項工作。

強化攻擊力

最初25架XIII系列的Z.1007ter裝備的是用早已過時的約納U.3 (Jozza U.3)型轟炸瞄準具改裝的高空轟炸瞄準具,而按照計畫從第26架飛機起開始安裝德國的洛夫特7C型。後者曾安裝在一架編號為MM.24820的Z.1007bis上於蒙法爾科內進行了相關測試。新的瞄準具允許投彈手用跪姿瞄淮目標,使得飛機可以不再安裝累贅的吊艙。經過這些改造,Z.1007bis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14000公斤,而不是先前的13100公斤-13250公斤。在士多尼亞測試的ter型起飛重量為13600公斤,最後卻增加到了15500公斤。
另外,一些Z.1007bis在1943年4月15日使用了“馬特羅納”火箭攻擊了突尼西亞的一個道路交叉點。有意思的是,義大利人還曾研究過G型拖曳炸彈以求阻止盟軍夜間戰鬥機從正後方90度角內的攻擊。這種有趣的小炸彈約重1公斤,其中一半的重量是高爆炸藥。這些炸彈通過800米長的鋼纜拖曳在飛機後方,在接觸目標後爆炸,也可以在機組的操縱下自爆。當轟炸機以35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時,這些炸彈用鋼索放出機身後500米距離,像風箏一樣在飛機後方上下60至80米的範圍內浮動。通過Z.1007的後部機身加裝了一個絞盤,可以放出和回收這些炸彈。1943年5月末,空軍參謀部通知西西里和撒丁島的空軍司令部G型炸彈已經完成了研製工作,第88和第106大隊的飛機可以選擇安裝。

換裝新發動機

在1940年3月20日的一次會議中,菲奧雷將軍建議將原先為Ca.165戰鬥機採購的100台L.121引擎裝上Z.1007,但普里科洛將軍立刻指出缺少標準化會導致空軍產生巨大的負擔。這次會議的最終結論是,雖然曾被稱為DB601的替代品,但L.121並沒有現代發動機的特點。空軍因此取消了所有關於該型號發動機的契約。1939年10月間,DGCA還種考慮過為Z.1007裝備菲亞特公司的A.76 RC38星形發動機,但這一構想由於在計算後發現對於飛機的性能提升沒有多大幫助而作罷;另外,專為戰鬥機設計的A.76自始至終也沒有投入過大批量生產。
編號MM.23366的Z.1007bis安裝了阿爾法-羅密歐公司的A.R 128。該機於1941年5月5日在隆基進行了試飛,並在7月2日飛到了圭多尼亞。測試中心的實驗證明其在300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為409公里/小時,由於成效不彰,該計畫同樣被放棄。
為挖掘Z.1007bis的潛力所做出的最大努力是在1942年為其安裝剛剛研製成功比亞喬P.XIX RC45型發動機(1175馬力)。VIII系列的最後一架飛機(MM.24558)被選為新發動機的實驗平台。1942年5月9日,該機被送到圭多尼亞,在測試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根據記錄,該機在615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達490公里/小時,升限905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用時10分44秒。
新機型在5月17日被正式定名為Z.1007ter型,空軍部在5月25日向坎特發去了首批50架飛機的訂單。由於P.XIX產量有限,最初的十一架Z.1007ter仍舊使用了P.Xibis發動機。在菲納萊的比亞喬工廠於6月9日加入了Z.1007ter的生產計畫,但內部組織上的問題導致交貨日期從1943年的3月推遲5個月。為了讓比亞喬專心生產Z.1007ter,空軍甚至取消了先前的50架IV系列的Z.515水上飛機的訂單。
當義大利宣布投降時,空軍已經接收了41架XII系列的Z.1007ter型。剩下的9架飛機也已經接近完成。德國人占領工廠以後,所有已經完成的飛機立刻被德軍徵用,而另外25架生產進度估計已達86%的XIV系列的飛機也被要求繼續完成。最終德軍接收了其中的8架,並下令拆毀其餘的飛機。
根據比亞喬公司在1943年9月8日到1945年4月25日的報告,該公司向義大利空軍提供了4架Z.1007ter,還向北方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提供了8架。德國人徵用了19架沒有安裝武器的飛機,而盟軍在1944年8月1日的空襲炸毀了停在阿爾本加機場上的五架Z.1007ter,並使菲納萊利古雷廠生產線上的另外9架飛機嚴重受損.

水上型飛機

最獨特的Z.1007bis改型是在MM.23289基礎上改裝的浮筒式水上飛機。該機在1940年7月4日被送到試驗中心,並於8月31日在斯托帕尼、迪瓦里、斯皮內塔和扎巴塔的駕駛下完成試飛。該機被稱為Z.516,它於12月12日飛往位於維尼亞·迪瓦萊的水上飛機測試中心接受測試。Z.516結構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安裝了Z.506所使用的浮筒和放大了的雙垂尾結構;此外,液壓、電氣和氣壓系統也作了一些改進。扎巴塔稱他已經準備為Z.516設計專用的浮筒,但空軍意識到水上轟炸機已經過時而對此失去了興趣。在試驗了各項性能後,MM.23289號機被重新改為陸基轟炸機。

技術數據

Z.1007“翠鳥”轟炸機採用懸臂式中單翼雙垂尾布局,木質半硬殼機身,機身上方有旋轉炮塔,後下方有射擊員艙,後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5名機組人員,正副駕駛員和領航員各1人,2名射擊員。動力裝置為3台比亞喬P.XI RC40氣冷星形發動機。機上安裝了4挺自衛機槍,上下炮塔各設1挺12.7毫米口徑機槍,機身兩側艙門處各置1挺7.7毫米口徑機槍。機身腹部炸彈艙可攜帶2枚450千克魚雷,或1180千克炸彈。該機翼展24.80米,機長18.40米,機高5.20米,空機重量863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284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733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高度4575米)448千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376千米/小時,實用升限8100米,航程1280千米,留空時間3小時24分鐘。

總體評價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空軍最優秀的轟炸機,它深受意軍高層認可,同時也受到一線作戰人員的喜愛,根據實戰經驗調整了轟炸機炸彈艙的布局和炸彈的排列方式,防禦系統的誰也經受住了戰火的考驗。但是義大利的航空工業卻不能滿足日益激烈的戰爭需要,它的月產量很少能達到20架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