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歷史
“小羚羊”研製計畫最初由
法國提出,用於取代“雲雀”II直升機。1964年開始研製。採用“雲雀”II傳動系統,透博梅卡公司的“阿斯泰阻”III發動機,以及與德國伯科夫公司聯合開發的旋翼。1967年法英兩國開始共同研製。第一架原型機稱為SA340,1967年4月7日首飛。第二架原型機稱為SA341,1968年4月首飛,第一架預生產型在1971年8月6日首飛。
“小羚羊”飛行性能非常優秀。1971年5月13日和14日,SA341-01號在伊斯特爾創造了三項E1C級世界記錄:在3千米直線航段上飛行速度達310千米/小時;在15/25千米直線航段上飛行速度達312千米/小時;在100千米閉合航線上飛行速度達296千米/小時。因此很快大量各國軍民客戶訂購了“小羚羊”直升機,用於從反坦克到交通監視的廣泛領域。
結構特點
“小羚羊”採用三片半鉸接式NACA0012翼形旋翼,可人工摺疊。採用法國直升機常見的涵道式尾槳,帶有槳葉剎車。座艙框架為輕合金焊接結構,安裝在普通半硬殼底部機構上。底部結構主要由輕合金蜂窩夾心板和縱向盒等構成。機體大量使用了夾心板結構。採用鋼管滑橇式起落架,可加裝機輪、浮筒和雪橇等。SA342的動力為一台“阿斯泰阻”XIVM渦輪軸發動機,640千瓦。我軍的L1型同樣採用“阿斯泰阻”XIVM發動機。 機上有兩個油箱,總容量545升,另有一個位於座艙後方的200升轉場油箱。機上裝有發動機驅動的4千瓦直流發電機和40安小時電池,向28伏直流電系統供電。也可選用26伏直流電系統。
“小羚羊”採用並列雙座駕駛機制,座艙共有兩排五個座位。只有一套操縱系統,但可選裝雙重駕駛系統。後排座椅可摺疊到地板上,並配有固定環等設施,以便在後艙裝載貨物。座艙後方還有一個行李艙。機上通信設備可選裝超高頻電台、甚高頻電台、高頻電台、機內通話系統、歸航台。導航設備包括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甚高頻全向信標、盲目飛行設備和自動駕駛儀。可選用承載力700千克的吊掛系統、承載135千克的絞車、一到兩副擔架或照相觀瞄設備。80年代末英法的“小羚羊”普遍進行了電子設備的升級,包括增加全向告警裝置等。
主要機型
SA341B 英國陸軍型號,裝“阿斯泰阻”III N發動機,編號為“小羚羊”AH.Mk1
SA341C 英國皇家海軍型,編號“小羚羊”HT.Mk2
SA341D 英國皇家空軍教練型,編號為“小羚羊”HT.Mk3
SA341E 英國皇家空軍聯絡型,編號為“小羚羊”HCC.Mk4
SA341F 法國陸軍型,裝“阿斯泰阻”III C發動機,生產了166架
SA341G 民用型,裝“阿斯泰阻”III A發動機
SA341H 裝“阿斯泰阻”III B發動機的軍用型
SA342J 1977年開始交付的民用型
SA342K 裝“阿斯泰阻”XIVH發動機的軍用型
SA342L 類似SA342J的軍用型
SA342L1 裝“阿斯泰阻”XIVM發動機的基本軍用型
SA342M SA342F的先進型,安裝先進雷達、導航和夜視系統,法國陸軍裝備了188架
基本數據
乘員 1 ~ 2 人
載油量 745 升
最大速度 280 千米 / 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 260 千米 / 小時
實用升限 4100 米
航程 710 千米
懸停高度 3040 米 ( 有地效 ) 、 2370 米 ( 無地效 )
最大外掛載荷 700 千克
機長 11.97 米
機高 3.19 米
旋翼直徑 10.50 米
最大起飛重量 1800 千克 (SA341G/H) 、 2100 千克 (SA342M)
武器:可裝兩個布朗特 68 毫米 FZ70 毫米火箭彈吊艙;4 枚或 6 枚“
霍特”有線制導飛彈 ; 兩挺前射 7. 62 毫米機槍或一門安裝在右側的 20 毫米 GIATM621 機炮。
南斯拉夫的 SA342L 裝有 4 枚AT-3 反坦克飛彈和 2 枚 SA-7 空-空飛彈。
火控系統 全天侯瞄準具
電子對抗設備 AWARE-3 雷達告警接收機和雷射指導器
其它設備 執行任務的不同,機上可安裝不同的設備:承載能力 700千克的貨物吊掛系統;承載能力 135 千克的救生絞車;一副或兩副擔架;照相和觀察設備。
裝備情況
除了英國和法國外,埃及和南斯拉夫根據專利許可也生產了一定數量的“小羚羊”直升機。到1991年6月30日,有41個國家客戶在使用共1254架“小羚羊”直升機,包括英國、法國、中國、伊拉克、愛爾蘭、摩洛哥、安哥拉、南斯拉夫、埃及等。其中英國裝備了282架,法國裝備了357架以上,埃及裝備了190架,伊拉克裝備了81架。“小羚羊”有豐富的實戰經歷,英國“小羚羊”參加了馬島戰爭,法國型參加了海灣戰爭,伊拉克的參加了兩伊戰爭等。
我國的“小羚羊”通常外掛四枚“霍特”飛彈,目前已經開始改用國產紅箭-8飛彈。陸軍常用“小羚羊”模擬敵軍武裝直升機,既扮演過西方直升機的角色,也扮演過蘇聯直升機。
由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的變化,“霍特”空地飛彈的相關設備長期停止供應,影響了靶試訓練。我國曾經研究過引進“霍特”飛彈的可行性。1978年9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四機部部長錢敏到原152廠視察,工廠領導匯報了“霍特”飛彈準備情況。1978年,五機部下達引進“霍特”反坦克飛彈任務。同年5月,原152工廠派孫佑宣(前排右三)、胡開新赴法國、德國考察。後由於對方專利要價和附加條件超出國家預計範圍,國防科工委上報黨中央後,決定不引進而終止該項目。
作戰運用
1982 年
英阿馬島戰爭中,小羚羊直升機在英軍的垂直登入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該機與英海軍的其它直升機一起,將英軍突擊隊員和所需物資大量運往上岸,使英軍能迅速建立灘頭陣地。在此後的行動中,英軍多次使用小羚羊等直升機實施
蛙跳戰術,大大加快了部隊進攻的速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海灣戰爭中,英國派出 18 架小羚羊參戰,法國第 6 輕裝甲師兩個直升機團裝備的小羚羊也被派到
海灣地區執行任務。
識別特徵
①機頭呈卵形,可透視部位占機身表面一半以上,大梁略上翹。
② 3 片槳葉
半鉸接式旋翼,採用涵道式尾槳,13 片尾槳葉安裝在垂尾下部的圓盤形涵
道里。平尾安裝在垂尾前尾樑上,兩端裝有五邊形小垂尾,主垂尾向下有梯形突出,向後有三角形突出部位。
③單發安裝在機艙後面機身上邊,排氣管後伸明顯,鋼管
滑橇式起落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