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熱立克次體,是Q熱的病原體。Burnett等人於1937年證明其病原體是一種立克次體,並命名為貝納柯克斯體,亦稱Q熱柯克斯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Q熱立克次體
- 外文名:Q fever Rickettsia
- 中文別名:貝納柯克斯體
- 英文別名:Rickettsia burneti
Q熱立克次體,是Q熱的病原體。Burnett等人於1937年證明其病原體是一種立克次體,並命名為貝納柯克斯體,亦稱Q熱柯克斯體。
Q熱立克次體,是Q熱的病原體。Burnett等人於1937年證明其病原體是一種立克次體,並命名為貝納柯克斯體,亦稱Q熱柯克斯體。...
Q 熱立克次體,是Q 熱的病原體。傳播媒介是蜱,Q熱立克次體在蜱體內可長期存活,並可經卵傳代。人類主要是在管理、診治和加工動物產品過程中經消化道、呼吸...
發生Q熱心內膜炎時,超聲心動圖檢查可發現贅生物。肝穿刺活檢對診斷Q熱肉芽腫性肝炎有相當價值。 培養方法分離立克次體,但須在有條件實驗室進行,以免引起實驗室...
1909年,美國病理學家霍華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發現洛基山斑疹傷寒的獨特病原體並被它奪取生命,故名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
行政人員發病率僅為7.7%,這主要與屠宰來自昭通地區嚴重感染的牛(陽性率為73%)、羊(陽性率70.8%)及其生皮有關,並從綿羊的胎盤及臟器分離到Q熱立克次氏體。...
慢性Q熱,Ⅰ相抗體相當或超過Ⅱ相抗體水平。Q熱補體結合試驗Q熱 編輯 Q熱是由伯納特立克次體(Rickettsiaburneti,Coxiellaburneti)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立克次體與立克次體病》是1999年軍事醫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樹榮、陳香蕊。本書論述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立克次體與立克次體病研究的最新進展。...
蟲媒立克次體病,簡稱立克次體病(rickettsiosis),乃立克次體目中某些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多種急性感染的統稱,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傳播媒介...
立克體病(rickettsiosis)是由一組立克次體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人類立克次體病可分為5大組:①斑疹傷寒組(含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②斑點熱組...
立克次體心肌炎是指立克次體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其病理變化是血管炎伴動脈周圍間質炎症浸潤,可出現繼發血栓、局灶性出血和心肌壞死。患者主要有發熱、胸痛、呼吸...
由引起人和畜、禽染病的原核寄生性微生物製成的生物戰劑。大多數寄生於低等動物,通過蜱、虱、蚤等媒介傳染給人或畜、禽。立克次體基因組具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
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立克次體(rickettsia)迄今已知約有20餘種,我國已證明有存在斑疹傷寒、恙蟲病和Q熱等病,近年也發現有埃立克體感染。人感染立克次體後,血清中可...
立克次氏體科(Rickettsiaceae)是立克次氏體目的1科。本科微生物體小,桿形、球形或雙球形。多見於細胞內。...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潛伏期為5~15天。大部分起病急驟,高熱、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及全身皮疹,常伴有反應遲鈍、譫妄、雙手震顫等神經系統及噁心、嘔吐、...
立克體病(rickettsiosis)是由一組立克次體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④Q熱組(含Q熱);⑤陣發性立克次體病組(含戰壕熱)。在我國已經發現的有流行性...
立克次體(Rickettsia)為革蘭陰性菌,是一類專性寄生於真核細胞內的G-原核生物。是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而接近於細菌的一類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狀或桿狀,主要寄生於...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戰劑殺傷有生力量和破壞植物生長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生物戰劑包括立克次體、病毒、毒素、衣原體、真菌等。生物戰劑是軍事行動中用以殺死人、...
(粒細胞埃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查菲埃立克次體、立氏立克次體、伯氏疏螺旋體、梅毒螺旋體)真菌(球孢子菌、新型隱球、莢膜組織胞漿菌)、寄生蟲(阿米巴屬、...
3、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流行性班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4、衣原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5、毒素類生物戰劑。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
注意有些動物病常常有多種動物可以作為一種病的傳染源,如自然感染鼠疫的齧齒動物有164種以上;自然感染森林腦炎的動物除哺乳類外,還有許多種鳥類;Q熱立克次體能...
Q熱是由貝納特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 一般預後良好, 但並發心內膜炎者, 預後向不利的方向發展, 病死率可達30%~65%; 可改變預後的程度, ...
Q熱是由伯納特立克次體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立克次體病,通過飛沫傳播,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肝臟受累和肝脾增大,與病牛接觸的個體易經吸入而導致感染。偶爾也可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