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模仿了印度錫塔琴的音色和感覺,而這股印度風正是George Harrison帶入英國樂壇的。一年後,The Beatles在(Rubber Soul)(橡膠靈魂)專輯中大玩東方迷幻,以印度的錫培琴作為“Norwegian Wood”(挪威森林)一曲的伴奏主導。66年的《Revolver》(左輪手槍)專輯中Geroge Harrison所作的“Love You To”(愛你)已是不折不扣的lndie Pop。66年尾The Beatles更是全身心投入迷幻,以愛德華時代的衣著和The Beatles小鬍子的新形象出現,音樂方面更有大的躍進。他們對歌曲的結構進行了修改,並加入了大量新的錄音字手法,《Sgt.PePPer’s Lonely Heats Club Band》(佩珀軍士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專輯已能體現英式實迷幻音樂的主要特徵。一時間不少英國樂隊群起仿效。
The Yardbirds本是1963、64年間“布魯斯爆炸”(Blues Boom)的產物,吉他手TOP Topham 和Eric Clapton都是布魯斯搖滾發燒友,一曲“For Your Love”(為了你的愛)將他們推向了成功之路。1965年Jeff Beck 加盟後The Yardbirds在音樂上實現了一連串的突破。首先是“Heart Full Of Soul”(靈魂之心)收錄了錫塔伴奏版,以後的” Evil Hearted You”(邪惡的你)、“Still l’m Sad”(我依然憂傷)、“Shap6 Of Things”(事物的形狀)、“Over Under Sideways Down”(沿著小路走)都有很重的回音,散發出陣陣的如夢似幻的感覺。1996年尾的“Happening Ten Years Time Ago ”(IO年前發生的事)更是Jimmy Page在Yedbirds樂隊中唯—一首與Jeff Beck合作的歌曲。Jeff Beck離隊後Yardbirds已不再走在潮流的前列,單曲“Little Game”(小小的遊戲)顯得有點落伍,但他們在此曲的Middle Eight中仍然用了印度的錫塔琴。
60年代後期英國樂壇的另一股迷幻力量來自所謂的The Second Wave(第二次浪潮),即以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為代表的British Invasion(不列顛入侵)第一次浪潮過後冒起的新一代英國樂隊,包括Traffic、Procol Nirvana、Nice、Move、Soft Machine和Pink Floyd等,他們使英國的迷幻音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局面。Traffic的迷幻路線是樂隊成員Dave Mason起了主要作用,1967年6月至12月間,他們的單曲唱片“Papersun”(紙太陽)、“Hole In My Shoe"(鞋洞)及"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我們已到了桑樹叢)都是打入英國單曲榜十大的迷幻作品,其中內容頗有問題的“Hole In My Shoe”非但沒遭禁播,而且還打入排行榜第3名。Pink Floyd的兩首內容有爭議的單曲
Arnold Layne(阿諾德·萊恩)和“See Emily Play”(看艾密莉玩)也打上了排行榜前列,樂隊當時的靈魂人物Syd Barett的作品迷幻意味甚濃,創作迷幻風格的短曲是他所擅長。
Procol Harum樂隊的 Organist Matthew Fisher和Nice樂隊的David O’List也都是Syd Barett式的人物。Procol Harum的首張單曲“A Whiter Shade Of Pale”(更為蒼白的影子)及以後兩年中的一些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迷幻的色彩,而這種迷幻色彩是由Fisher的出神入化的琴音營造出來的。Fisher1969年離隊後Procol Harum也就失去了迷幻風格。O’List在Nice樂隊期間Nice作品宛如仙樂,擁有一種超塵脫俗的迷幻境界,“The Thoughts Of Emerlist Davjack”與O’List離隊後改走藝術搖滾路線的Nice作品“ Straight Forward”(筆直向前)風格頗為不同。
The Rolling Stones在英國樂壇向來以作風大膽、離經叛道、標新立異而著稱。雖然他們玩Sitar琴師法印度音樂比The Beatles晚,但在1966年5月The Rolling Stones推出由 Brian Jones玩Sitar琴的單曲“Paint It Black”(塗黑)之後,Beatles便不再是印度音樂在美國的“獨家代理”。當然,印度音樂並不等同於迷幻音樂,但迷幻音樂從印度等東方國家、從印度教和佛教及東方哲學中獲取意念和靈感,從充滿冥想和綿長的神秘音效的東方音樂中得到啟示和借鑑卻是不爭的事實。66年8月推出的單曲”Have You Seen Your Mother Baby”(你看過到你母親)標誌著The Rolling Stones正式步入迷幻世界。67年1月的專輯《Between The Buttons》(按鈕之間)是一張充滿Freak Beat節奏的過渡階段作品,同年11月推出的《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魔鬼們的請求)專輯則是一張典型的英式迷幻風格的唱片。由於毒品官司和唱片封面設計使這張專輯推遲了半年時間,在The Beatles的《Sgt.Pepper》(佩珀軍士)之後正式推出,當時不明情況者都抨擊他們抄襲(Sgt.Pepper),其實這兩張唱片是同時籌備錄製的。事實上《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在許多方面比《Sgt.Pepper》更為出色,音樂方面完全是一次“邪惡”的迷幻歷險,充滿了《一千零一夜》式的東方神秘主義色彩。試問,《Sgt.Pepper》中有哪首曲子比“2000 Light Years From Home”(離家2000光年)和“She’s A Rainbow”(她是一道彩虹)更為出色呢?
英國的迷幻音樂在1965、66年間形成,1967年風靡一時,1968年則很快走向衰落。從68年起,返璞歸真的根源風格已成為樂壇的主流,The Beatles的“Lady Modonna”(瑪多娜女士)和The Rolling Stones的“Jumpin’Jack Flash”(冒出來的傑克)都搖身一變以根源派的面貌出現,印度袍、鮮花圖案的外套統統被束之高閣,樂手們的頭髮也越留越長。Woodstock音樂節以後,整個英國樂壇便被不修邊幅的美國精神同化了。
當然,在1968年仍有少量的迷幻作品值得一提。Small Faces的“Ogden’s Nut Gone Flake”(奧格丹的堅果落下了)成功地將迷幻效果與重型節奏相結合;Moody Blues的《In Search Of The Lost Chord》(尋找失去的和弦)則加入了大量的東方樂器,充滿了冥想和夢幻的意境;Family的《Music In A Doll’s House》(娃娃房中的音樂)也嘗試將迷幻效果和多種音樂風格融合。稍後,在Led Zeppelin的音樂中也可以找到大量的東方元素和迷幻神韻。但這些努力都沒有形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