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Pluto(冥王星))

冥王星(冥王星)

Pluto(冥王星)一般指本詞條

冥王星小行星序號134340 Pluto;天文代號:♇,Unicode編碼:U+2647)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九,質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冥王星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軌道離心率及傾角皆較高,近日點為30天文單位(44億公里),遠日點為49天文單位(74億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進入海王星軌道內側。海王星與冥王星因相互的軌道共振而不會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上光需要5.5小時到達冥王星。

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挑戰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2015年7月14日,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成為人類首顆造訪冥王星的探測器。

2016年3月4日,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團隊最新發現冥王星的頂部也覆蓋著皚皚“白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冥王星
  • 外文名:Pluto
  • 別稱:閻王星,冥神星
  • 分類矮行星
  • 發現者克萊德·威廉·湯博
  • 發現時間:1930年2月18日
  • 質量:1.473×10^22千克
  • 平均密度:2.32g/cm3
  • 直徑:2370km 
  • 表面溫度:-229℃
  • 逃逸速度:1.229km/s
  • 反照率:0.49-0.66(幾何,有35%浮動)
  • 視星等:13.65~16.3(平均15.1)
  • 絕對星等:不可用
  • 自轉周期:6日9小時17分36秒(逆自轉)
  • 半長軸:5,915,099,807.478 km
  • 離心率:0.24905
  • 公轉周期:90,581 d
  • 平近點角:14.53°
  • 軌道傾角:17.1405°
  • 升交點經度:110.28683°
  • 大氣層構成甲烷氮氣一氧化碳
  • 命名者:威尼斯•伯妮
  • 已知衛星數量:5
  • 轉軸傾角:119.591±0.014°
  • 角直徑:0.065″-0.115″
  • 遠日點:49.319 AU(7.311×109km)
  • 近日點:29.657 AU(4.437×109km)
  • 會合周期:366.73 d
  • 平均公轉速度:4.7 km/s
  • 表面積:1.665×107km2
  • 體積:6.39×109km3
  • 表面重力:0.655m/s2
  • 近日點幅角:113.834°
  • 扁率:<1%
  • 赤道自轉速度:47.18km/h
名稱由來,發現,命名,星體特徵,行星之辯,除名內幕,星體運動,軌道參數,冥逆,大氣參數,軌道自轉,直徑,“消失”之謎,衛星系統,研究探測,研究發現,

名稱由來

羅馬神話中,普魯托(希臘人稱冥界的首領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惡靈。這顆行星得到這個名字是由於他離太陽太遠以致於一直沉默在無盡的黑暗之中,與人們想像的冥境相似。另外,湊巧的是,冥王星(Pluto)開頭的兩字母也是其發現者Percival Lowell名字的首字母縮寫。曾經是太陽系中脫離行星的最遠矮小行星。(不過由於其特殊的橢圓形軌道無法蓋住海王星的運行軌道,所以它的運行軌道會與海王星的有部分重合)。
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並被視為第九大行星。後續75年內對冥王星及太陽系內其他天體的研究挑戰了冥王星的行星地位。自1977年發現小行星卡戎後,人們發現了眾多軌道高度離心的冰質天體,就如彗星一般。2005年發現的離散盤天體鬩神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國際天文聯合會(IAU)認識到冥王星僅為眾多外太陽系較大冰質天體中的一員後,於2006年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仍屬於行星。
這個“側面”的布魯托的軌道(紅色)顯示其大傾角的黃道這個“側面”的布魯托的軌道(紅色)顯示其大傾角的黃道
冥王星已知的衛星總共有五顆:冥衛一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冥衛五。冥王星與冥衛一的共同質心不在任何一天體內部,因此有時被視為一雙星系統。IAU並沒有正式定義矮行星聯星,因此冥衛一仍被定義為於冥王星的衛星。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於2015年7月14日成為第一艘飛掠冥王星的飛船。在飛掠的過程中,新視野號對冥王星及其衛星進行了細緻的觀測。

發現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奧本·勒維耶通過經典力學分析天王星軌道的攝動後預測了海王星的位置。十九世紀末天文學家根據對海王星的觀察推測有其他行星攝動天王星軌道。
計算機生成的圖像的旋轉與基於觀察的哈伯太空望遠鏡2002-2003年計算機生成的圖像的旋轉與基於觀察的哈伯太空望遠鏡2002-2003年
1906年羅威爾天文台的創辦者帕西瓦爾·羅威爾開始搜尋第九大行星——X行星。1909年羅威爾和威廉·亨利·皮克林提出了若干該天體可能處於的天球坐標。此項搜尋一直持續到1916年羅威爾逝世為止,但是沒有任何成果。1915年3月19日的巡天已拍攝到了兩張帶有模糊的冥王星圖像的照片,但是這些圖像並沒有被正確辨認出來。已知的此類前向重建照片還有15張,最早可追溯至葉凱士天文台於1909年8月20日拍攝的照片。
羅威爾的遺孀康斯坦斯·羅威爾企圖獲取天文台中其夫所有的份額。對X行星的搜尋因由此產生的法律糾紛直至1929年才恢復。時任天文台主管維斯托·斯里弗在看到克萊德·湯博的天文繪圖樣品後將搜尋X行星的任務交與湯博。
冥王星軌道外一點本身斜的角度。兩體相互潮汐鎖定冥王星軌道外一點本身斜的角度。兩體相互潮汐鎖定
湯博的任務是系統地成對拍攝夜空照片、分析每對照片中位置變化的天體。湯博藉助閃爍比對器快速調換感光乾板搜尋天體的位置變化或外觀變化。1930年2月18日湯博在經歷近一年的搜尋後在當年1月23日與1月29日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可能移動的天體。1月21日的一張質量不佳的照片確認了該天體的運動。在天文台進一步拍攝了驗證照片後,發現第九大行星的訊息與1930年3月13日由電報發往哈佛大學天文台
冥王星平原環境地質圖(局部)冥王星平原環境地質圖(局部)

命名

發現第九大行星的訊息在全世界產生轟動。羅威爾天文台擁有對此天體的命名權並從全世界收到了超過一千條建議。湯博敦促斯里弗儘快在他人起名前提出一個名字。
英國牛津的10歲學童威妮夏·伯尼因其對古羅馬神話的興趣建議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神普魯托命名此行星。伯尼在與其祖父福爾克納·梅丹交談中提出了這個名字。原任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館員的梅丹將這個名字交給了天文學教授赫伯特·霍爾·特納。特納將此電報給了美國同行。
該天體正式於1930年7月12日命名。所有羅威爾天文台成員允許在三個候選命名方案中投票選擇一個:水泵耳瓦(已被一小行星使用)、普魯托·薩丁陀耳翔·里歇斯底里,其實是一個部落家庭中出生的落難者曾多次遷移北非和祖父常住一起。普魯托以全票通過。該命名於1930年6月9日公布。梅丹在得知此訊息後獎勵其孫女16英鎊(相當於2016年的282英鎊或470美元)。
普魯托獲選的部分原因是普魯托與頭兩個字母(英語:PL)為帕西瓦爾·羅威爾的首字母縮寫。該天體的天文符號(,unicodeU+2647, ♇)也是由PL構成的花押字。其占星符號則類似於海王星的占星符號(),但是在三叉戟中間的叉改為圓圈()。
該名字迅速被大眾文化所接受。1930年華特·迪士尼似乎受普路托啟發設計了米老鼠的寵物布魯托。但是迪士尼動畫師本·夏普斯廷無法確認布魯託名字的來源。1941年格倫·西奧多·西博格按照以新發現行星命名的傳統將新創造的元素以該天體命名。
大多數語言中以普路托的不同變體稱呼該天體。野尻抱影提議在日語中以Meiousei(冥王星, 冥王星)稱呼普魯托。漢語、韓語、越語借用了該命名。部分印度語言使用普魯托稱呼該冥王星。但是包括印地語在內的其他印度語言使用印度教中的閻摩或佛教的閻羅王稱呼冥王星。越語也用閻羅王星稱呼冥王星。玻里尼西亞語言也傾向於使用本土文化中地獄之神稱呼冥王星,例如毛利語中的Whiro。

星體特徵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第二個反差極大的天體(次於土衛八)。探索這些差異的起因是計畫中的冥王星特快計畫中首要目標之一。冥王星的軌道十分地反常,有時候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從1979年1月開始持續到1999年2月)。冥王星與海王星的共同運動比為3:2,即冥王星的公轉周期剛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軌道交角也遠離於其他行星。因此儘管冥王星的軌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軌道,實際上並沒有。所以他們永遠也不會碰撞。
假想冥王星上的景色假想冥王星上的景色
冥王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個周期大約需要248年,它的橢圓形軌道位於太陽系中被稱為柯伊伯帶的區域。冥王星的橢圓形軌道意味著,當它處於較近位置時,距離太陽大約44億公里,而在最遠位置時,距離太陽約為73億公里。
冥王星的表面溫度知道很不清楚,但大概在35到55K(-238到-218℃)之間。
冥王星的成份還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約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衛一一樣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蓋著一些固體氮以及少量的固體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黑暗部分的組成還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機物質(如托林等)或是由宇宙射線引發的光化學反應
冥王星與卡戎的地形繪圖(非本色)冥王星與卡戎的地形繪圖(非本色)
有關冥王星的大氣層的情況知道得還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組成。大氣極其稀薄,地面壓強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氣層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點時才是氣體;在其餘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氣層的氣體凝華成固體。靠近近日點時一部分的大氣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衛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務的計畫人想在大氣滑凝固時到達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王星的不尋常的運行軌道以及相似的體積使人們感到在它們倆之間存在著某種歷史性的關係。有人曾認為冥王星過去是海王星的一顆衛星,但是認為並不是這樣。一個更為普遍的學說認為海衛一原本與冥王星一樣,自由地運行在環繞太陽的獨立軌道上,後來被海王星吸引過去了。海衛一,冥王星和冥衛一可能是一大類相似物體中還存在的成員,其他一些都被排斥進了Oort奧爾特雲(Kuiper柯伊伯帶外的物質)。冥衛一可能是像地球與月球一樣,是冥王星與另外一個天體碰撞的產物。
高約3.5千米的冰山高約3.5千米的冰山
2009年有科學家確定,冥王星的大氣比以前認為的相對更加溫暖,但對於我們來說,這顆矮行星周圍的大氣溫度非常低,一般約零下180攝氏度。而冥王星表面溫度低達約零下220攝氏度。
有趣的是,在冥王星表面有一個心形區域,被稱為“冥王之心”,在2015年7月15日,美國航天局“新地平線”任務團隊宣布以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威廉·湯博將其命名為“湯博區”,而在這片心形區域中,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發現了冰原。這片冰原以人類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名字“斯普特尼克”來命名。
“湯博區”中的斯普特尼克冰原“湯博區”中的斯普特尼克冰原
2015年9月新視野號傳回冥王星最新照:隕石坑環繞巨大冰原。

行星之辯

冥王星自1930年被發現以來,長期被列入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但是從2000年起,在太陽系邊緣、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中不斷發現新天體,其個頭越來越大,特別是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當時被認為比冥王星更大,因為當時估測的冥王星直徑只有約2300公里。
近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陽系中的標準行星。19世紀後,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陽系的“行星”變成了9顆。此後,“九大行星”成為家喻戶曉的說法。
望遠鏡里的冥王星模糊圖像望遠鏡里的冥王星模糊圖像
自從80多年前被發現的那天起,冥王星便與“爭議”二字聯繫在了一起。一是由於其發現的過程是基於一個錯誤的理論;二是由於當初將其質量估算錯了,誤將其納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不過,新的天文發現不斷使“九大行星”的傳統觀念受到質疑。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確認,“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1998年,曾有建議把冥王星剔除太陽系行星之列,但當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否決。
冥王星(Pluto(冥王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將成為矮行星的天體賦與編號,冥王星編號為小行星134340號。
200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再次將冥王星劃為類冥天體的原型,為矮行星項下的子分類。
2015年,“新視野”號首次飛掠冥王星,經此次近距離重新測量冥王星直徑確定為2370km。

除名內幕

不過科學家明確表態,重回行星家族是不可能的,因為冥王星根本不是行星。那么這個冥王星到底有什麼特殊呢,又為什麼被除名?
1、冥王星非常小:許多人認為冥王星體積非常小,像普通的小行星一樣,事實上這顆矮行星直徑2360公里,是月球直徑的三分之二,木衛二直徑的四分之三。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衛一直徑大約1207公里。
2、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衛星”:1965年,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軌道共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軌道存在一個最佳引力點,這個軌道共振能夠避免兩顆星球過於彼此接近。
3、冥王星是一顆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蓋著大量冰層,其中包括冰凍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體上是冰水的兩倍,這顆矮行星質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構成,因此,冥王星精確地講是一顆帶有冰殼的岩石星球。
4、冥王星總是處於“黑暗”:冥王星運行軌道距離太陽大約48億公里,因此許多人猜測這顆星球表面一直處於黑暗。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負責人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說:“情況並非如此,即使在中午照射至冥王星的陽光也低於人們的預期,它可能像地球非常陰暗的天氣或者黃昏落薄暮。”
5、冥王星缺少空氣:上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冥王星存在大氣層,主要包含氮氣,就像地球大氣層一樣。但是冥王星的空氣還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氣層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環境。
6、冥王星的軌道太扁:冥王星的軌道呈橢圓狀,與太陽的最近距離是44.3億公里,最遠距離是73.1億公里。這顆矮行星軌道相對於黃道(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平面)的傾角為17度,此外,冥王星軌道參數與其它8顆太陽系行星完全不同。

星體運動

軌道參數

冥王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冥王星運行軌道示意圖
冥王星在發現之初曾被認為是一顆位於海王星軌道外的行星,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並非完全如此。譬如,在1979年1月21日~1999年3月14日這段時間,冥王星就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陽。這是由於冥王星軌道的偏心率、軌道面對黃道面的傾角都比其它行星大。冥王星在近日點附近時比海王星離太陽還近,這時海王星成了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每隔一段時間,冥王星和海王星會彼此接近,在黃道投影圖上兩顆行星的軌道交叉。但不必擔心它們會碰撞,因為它們的軌道平面並不重合,即使在交叉點附近,它們之間的距離仍然是很大的。它們會像運行於立體交叉公路上的車輛一樣,各自飛馳而過。1978年7月,美國海軍天文台的克里斯蒂在研究冥王星的照片時,偶然發現冥王星小小的圓面略有拉長。他把1970年以來所有的冥王星照片都找出來,結果發現這一現象是有規律地出現的,於是他斷定冥王星有一顆衛星。由於冥王星離我們實在太遠了,以致在大望遠鏡里也不能把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分開。這好比氣象站的風速計,一根橫桿連著兩個圓球,在疾風中旋轉。從遠處看去,兩個圓球融成一體,只能察覺出它時圓時扁的變化。冥王星的衛星被命名為卡戎(Charon)。在希臘神話中卡戎是普魯托的一個役卒,專在冥海上渡亡靈。卡戎的公轉周期與冥王星的自轉周期一樣都是6.39日。
平均半徑:5.91352×109 km(39.956天文單位)
偏心率:0.24901 公轉周期248年197天5.5小時
會合周期:366.74天
平均軌道速度:4.7490 km/s
軌道傾角:17.1449°
升交點經度:110.28683°
近日點幅角:113.76349°
近日點:4,436,824,613 千米(29.658 340 67天文單位)
遠日點:7,375,927,931 千米(49.305 032 87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248年
表面積:1700萬平方千米
軸傾角:119.61°
星體反照率:0.3
表面溫度:一般為44K,最低33K,最高55K

冥逆

冥王星是繞太陽轉的,所以從地球上看,也會逆行
冥王星公轉一圈要花90465個地球天,或者247.68個地球年。自人類發現冥王星以來,它才轉了三分之一圈。因為它慢,所以不管占星術怎么說“冥王星是最不可被預知的行星”,天文學上冥逆其實是最容易預知的了:每年逆一次,每次逆半年。

大氣參數

氣壓:0-0.01 kPa
氮:90%
甲烷:10%

軌道自轉

冥王星的軌道周期是248地球年。它的軌道特徵明顯的與其它行星不一樣,遵循接近圓形軌道,只有很窄部分靠近被稱為黃道的其它行星運行平面。相較之下,冥王星的軌道是高度傾斜的(超過17°),並且有著高離心率(橢圓形)。這樣高的離心率意味著在某些區域,冥王星會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陽。在1989年9月5日,冥王星-卡戎的質心來到近日點 ,而在1979年2月7日至1999年2月11日之間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陽。在這段時間,冥王星和海王星最接近的距離是27.960天文單位。
冥王星(pluto)與其它一些星體比較冥王星(pluto)與其它一些星體比較
就長遠來看,冥王星的軌道其實是混沌的。儘管電腦模擬可以預測數百萬年的位置(在時間上向前和向後),但超過李雅普諾夫時間,長達一千萬至二千萬年的計算是不切實際的: 冥王星有著極難預測的因素,在太陽系中對微小細節也很敏感的不可測量性,會逐漸破壞它的軌道。迄今開始的數百萬年,冥王星可能在遠日點、近日點,或任何的地點上,而我們是無從預測的。但這並非意味著冥王星本身的軌道是不穩定的,只是以它如今在軌道上的位置,不可能事先預知和確定未來的位置。一些共振和其它的動力學效應維繫著冥王星軌道的穩定,得以在行星的碰撞或散射中獲得安全。

直徑

由於冥王星太暗太小,發現後很長時間不能確定它的大小。
冥王星照片(由哈勃望遠鏡於2005年拍攝)冥王星照片(由哈勃望遠鏡於2005年拍攝)
最早估計它的直徑是6600千米,1949年改為10000千米。
1950年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遠鏡將其修正為6000千米
1965年柯伊伯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徑的上限為5500千米。
1977年發現冥王星表面是冰凍的甲烷,按其反照率測算,冥王星的直徑縮小到2700千米。
1980年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上的3.6米紅外望遠鏡測出的冥王星直徑在2600~4000千米之間,一些天文學家觀測指出,冥王星的直徑約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還小,而卡戎直徑為1180千米,它與冥王星直徑之比是2:1,是九大行星中行星與衛星直徑之比最小的。所以,有人說冥王星和它的衛星更像一個雙行星系統。
2015年7月14日,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並測得冥王星直徑約2370km,誤差值為上下20公里,這一數據略大於鬩神星,使得冥王星再一次成為矮行星之王。

“消失”之謎

天文學家每次估計它的大小,結果都比以前更小。
冥王星“消失”之謎示意圖冥王星“消失”之謎示意圖
1980年,兩位天文學家發了一篇半開玩笑的文章,說照此下去,到了1984年冥王星就要消失了。但還沒完,他們根據過去的觀測擬合出了一條餘弦曲線,餘弦是個周期函式,這意味著它會在2256年重新出現,2392年會變成12個地球大!

衛星系統

冥王星(Pluto(冥王星))
衛星名稱發現時間發現者
冥衛一
1978
詹姆斯·克里斯蒂
冥衛二
2005
冥衛三
2005
冥衛四
Kerberos
2011
馬克·肖華特 等
冥衛五
Styx
2012
Showalter, M. R. 等
冥王星有五個已知的天然衛星:1978年詹姆斯·克里斯蒂發現的冥衛一、2005年發現的冥衛二和冥衛三、2011年發現的冥衛四、2012年發現的冥衛五。冥王星的衛星軌道都為圓形(離心率小於0.006)、與冥王星赤道共面(傾角小於1°)。
冥王星的衛星與冥王星軌道平面的夾角為120°。冥王星系統非常緊湊,五顆衛星都處於穩定順行軌道可能存在區域中最靠內的部分。冥王星-冥衛一系統的質心在冥王星外。剩下的四顆衛星都位於冥衛一軌道外。
冥王星衛星的軌道都處於或接近軌道共振。冥衛二、冥衛三、冥衛五的軌道周期比例在計入進動作用後為18:22:33。冥衛一、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冥衛五的軌道周期之比也接近——1:3:4:5:6。
冥王星-冥衛一系統的質心在中心星體外,此類系統在太陽系內部不多。一些天文學家據此將冥王星-冥衛一系統稱為雙矮行星。冥王星與冥衛一相互潮汐鎖定。兩天體沿質心公轉的周期與各自自轉周期相同。2007年雙子星天文台在冥衛一表面觀察到氨水和水的晶體,暗示了活躍冰火山的存在。
冥王星和它的衛星系統冥王星和它的衛星系統
一般認為冥王星的衛星由太陽系早期冥王星與較小天體碰撞產生的碎片聚集而成。然而冥衛四的反照度比其他衛星都低,無法用撞擊說解釋。

研究探測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於是命名為大行星。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
鬩神星(Eris)和冥王星(Pluto)對比圖鬩神星(Eris)和冥王星(Pluto)對比圖
進入21世紀,天文望遠鏡技術的改進,使人們能夠進一步對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有更深了解。
2002年,被命名為50000 Quaoar(夸歐爾)的小行星被發現,這個新發現的小行星的直徑(1280公里)要長於冥王星的直徑的一半。
2004年,被命名為90377 Sedna(塞德娜)的小行星的最大直徑也達到了1800公里,而冥王星的直徑也只不過2320公里左右。就連冥王星的顯著特徵——它的衛星和大氣,也並不是唯一的,海王星外天體帶中的一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衛星。
2005年7月9日,新發現了鬩神星(厄里斯),是一個已知最大的屬於柯伊伯帶及海王星外天體的矮行星,因觀測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發現時曾被其發現者和NASA等組織稱為“第十大行星”。並曾被傳為第十大行星“齊娜”。鬩神星的發現更使國際天文學同盟會覺得冥王星應該歸入矮行星。
2006年1月17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無人探測船“新地平線號”。對冥王星及柯伊伯帶進行探索任務。
2009年3月,美國伊利諾斯州議會曾經專門就重新恢復冥王星行星資格的議案進行表決,以表示對伊利諾斯人、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湯博的紀念。克萊德-湯博於1930年3月13日發現了這顆冰質天體。其實,關於冥王星地位的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冥王星龐大的衛星群冥王星龐大的衛星群
2010年2月4日,美國航天局公布了哈勃太空望遠鏡2002年到2003年間拍攝的部分冥王星圖像。天文學家對這批圖像進行分析後認為,冥王星正逐漸變紅,這有可能是冥王星上受日光照射一極的冰融化而在另一極重新凍結造成的,顯示表面季節急速變化。
2015年4月29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新地平線”號宇宙飛船捕捉到當時最清晰的冥王星影像,照片可以觀察到星球表面特徵,其中包括疑似極區冰帽。
冥王星甲烷-紅外光譜圖冥王星甲烷-紅外光譜圖
2015年7月14日,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飛越冥王星,測得冥王星直徑約2370km,其衛星卡戎直徑約1208km。通過這次探測得知冥王星比之前預想的稍大一些,這也標誌著人類首次冥王星飛掠探測任務成功。
2015年9月18號,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冥王星新圖,從圖片中可以非常清晰以第一顆人造衛星命名的“史潑尼克平原”(SputnikPlanum)、諾蓋山脈(NorgayMontes)和希拉蕊山脈。
2016年2月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透過“新視野號”太空船所傳回的照片和數據進行分析後,科學家們已證實冥王星上存在冰山,不僅橫跨距離達幾公里,還穿越了尚未正式命名的“Sputnik Planum”冰冷平原地區,整體面積占到人類熟悉的巨大“心形”陰影部分的一半左右。
冥王星(Pluto(冥王星))
2015年飛越冥王星與其最大衛星卡戎(Charon)時,拍下了一組珍貴照片,科學家研究這批照片,認為卡戎很可能曾經有過地下海洋,不過已經結冰。

研究發現

冥王星低溫火山曝光
2016年1月17日,美國宇航局稱,“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拍到了冥王星上可能存在的兩座低溫火山中的一座火山的高清圖像 。
探測器拍攝到疑似冥王星巨大低溫火山探測器拍攝到疑似冥王星巨大低溫火山
2015年7月,探測器從距離冥王星4.8萬公里的地方拍攝的,疑似低溫火山的高度為4000米,直徑達到150公里。
冥王星上發現“雪山”
2016年3月4日,冥王星上一些高山的頂部就像地球一樣,也覆蓋著皚皚“白雪”,這是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團隊的最新發現。
研究人員發現,在冥王星一塊被非正式命名為“克蘇魯”的深色區域中,有一條長約420公里的山脈,山頂被“有著異星情調的冰雪”覆蓋。
科學家認為,這些冰雪的主要成分是冥王星大氣中的甲烷,冷凝後降到山頂上。“新視野”號項目團隊科學家約翰·斯坦斯伯里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物質只覆蓋在山峰頂部,這意味著甲烷就像地球大氣中的水那樣,會在高緯度凝結成“冰雪”。 
冥王星存在雲層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自2005年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抵達冥王星,2015年7月,該探測器再次接近冥王星軌道。新視野號探測器陸續傳送冥王星冰山、冰塊、隕坑,甚至積雪的圖像,近期,最新圖片顯示冥王星有存在雲層的證據。
這項研究產生一個疑問——是否冥王星應當恢復行星地位?但是物理學家表示,這是不太可能的。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院的約翰-斯賓塞(John Spencer)指出,這些雲層似乎從冥王星表面“脫穎而出”。
該圖片左側斯普特尼克平原東南部上空有一道非常明亮的低空煙霧,圖片右側Krun Macula區域陽光照射表面存在一個離散模糊雲層,但是新視野號研究小組無法證實雲層的真實存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套用物理實驗室發言人稱,研究小組認為這是冥王星大氣層存在的證據,其中包括複雜的陰霾,科學家繼續分析和討論輸入數據,這將作為規範科學進程的一部分。
圖中可看到冥王星上空存在著雲層圖中可看到冥王星上空存在著雲層
如果冥王星存在雲層,則意味著它存在著一個活躍周期,像地球水循環或者土衛六甲烷循環。這項研究產生了關於冥王星表面和大氣層的新疑問,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主席馬丁-巴斯托(Martin Barstow)教授說:“這是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越冥王星時令人興奮的新發現,雖然我認為需要一些時間來理解我們所觀測到的信息。”
與地球相比,冥王星大氣層更稀薄,因此是否有雲層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巴斯托說:“地球大氣雲層是大氣層中懸浮水滴形成的,我們可能看到一個類似效應,但不一定是水,尤其當溫度非常低時,或者表面釋放物質形成雲層,因此我們看到的區域存在更多氣體,看上去比周圍區域更加不透明。”
但是物理學家強調稱,即使冥王星存在某種類型的活躍周期,它並不會恢復行星身份。據悉,2006年,冥王星失去了行星身份。巴斯托指出,太陽系其它星球也存在著活躍周期,例如:土衛六(土星最大的衛星),我並不認為這項最新研究會成為恢復冥王星行星身份的有力證據。
冥王星及其衛星系統最重要的十項科學發現
1、冥王星及其衛星系統的複雜性大大超出了天文學家之前的預測。
2、冥王星地表活動的劇烈程度,以及某些地區的地質構成年代之新,令科學家震驚。
3、冥王星的大氣結構比預想的更低更朦朧,其逃逸比率和之前預測的模型都不一樣。
4、卡戎赤道地區存在明顯外延地質結構,顯示在遠古時期,這裡有可能存在過冰海洋。新視野號傳回的其他證據顯示冥王星地表之下有可能存在內部海洋。
5、冥王星的衛星中,能夠由隕石坑確定年齡的那些均是同時誕生的,這驗證了科學家的一個構想:這些衛星是在遠古時期由冥王星和另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發生的一次猛烈撞擊中形成的。
6、卡戎擁有一個陰暗紅色的北極,這在太陽系其他已知天體中從未出現,科學家猜測這是從冥王星逃逸的大氣物質重新聚集在卡戎地表形成的。
7、“冥王星之心”所在的史波尼克平原由氮冰強烈對流形成,寬達1000公里,這也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冰川結構。
8、“新視野”號證據顯示,冥王星的大氣存在巨大的壓力差,這意味著在冥王星表面可能曾有過液體揮發現象,我們只在地球、火星和土衛六“泰坦”幾顆太陽系星球上觀測到這個現象。
9、“新視野”號的拜訪大大豐富了科學家們關於冥王星其它幾顆小衛星的認識。
10、冥王星的大氣是藍色的。
“難以置信,僅僅在一年之前,我們對冥王星系統的認識竟是如此之少,”“新視野”號任務科學家赫·韋弗介紹說,“然而今天,我們認識到冥王星竟然是如此的特別,它推翻了我們之前的種種構想。更讓人激動的是,它還在持續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的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