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凱士天文台
- 外文名:Yerkes Observatory
- 地址:美國威斯康辛州威廉斯灣
- 隸屬:芝加哥大學
葉凱士天文台(Yerkes Observatory)坐落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威廉斯灣,附屬在芝加哥大學,於1897年由喬治·埃勒里·海耳創立,並獲當時大企業家查爾斯·耶基斯(Charles T. ...
芝加哥大學葉凱士天文台是位於經度-88°33、′緯度42°34′高度334的威斯康星州威廉斯灣的一個天文台。...
葉凱士望遠鏡,位於美國葉凱士天文台,是一種口徑為102厘米(40英寸),長度超過18米的折射式望遠鏡。...
直到1897年這一紀錄才被葉凱士天文台打破。1888年4月,利克天文台移交給加利福尼亞大學董事會管轄,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於山頂的永久天文台。首任台長是愛德華·霍頓。...
海耳在就任時將葉凱士天文台的一架40英寸(1.01米)口徑的望遠鏡帶到這裡。此外該天文台擁有一台口徑為2.5米(100英寸)的望遠鏡和一台口徑為1.5米(60英寸)的望遠鏡...
海爾(Georage Ellery Hale,1868-1938),美國天文學家。在海爾的組織下,美國安裝過不少巨型望遠鏡。在葉凱士天文台安裝的1.02米折射望遠鏡,到現在仍然 天文學家 ...
隨後在葉凱士天文台著名教授G范比博(VanBiesbroeck)的指導下,用60厘米反射望遠鏡從事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研究工作。 [5] 民國十七年(1928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美國人巴納德(1857~1923):曾是位專業攝影師,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觀測天文學家。他獨立發現了14顆彗星,並發現了對日照,後來被裡克天文台和葉凱士天文台聘用,發現...
世界上現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遠鏡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間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在美國葉凱士天文台建成的口徑102厘米望遠鏡和1886年在德國...
1895~1905年任葉凱士天文台首任台長。1891年發明太陽單色光照相儀,翌年用它拍到了電離鈣的H和K線的太陽單色像。1904年主持建成威爾遜山天文台(起初稱威爾遜山太陽...
美國天文學家。生於烏克蘭。為恆星分光學作有重大貢獻。以發現恆星中有氫和其他元素的廣泛分布而著名。曾任葉凱士和麥克唐納天文台台長、芝加哥大學天文系主任和國際...
斯特魯維是天文世家,祖孫四代六人,都在天文實測方面作出出色的貢獻。...1921年移居美國,歷任葉凱士天文台、麥克唐納天文台、勒施奈天文台和國立射電天文...
1897年,海耳在葉凱士天文台建成40英寸(1米)折射望遠鏡,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折射鏡。1908年,他主持建成口徑60英寸(1.5米)的反射望遠鏡,安裝於威爾遜山;1917年又...
她擔任倫敦大學天文台助理台長至1951年,然後移居美國,先後供職葉凱士天文台、加州理工學院和聖地亞哥大學。1972年被任命為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台長,是擔任這一職務的...
1914年,他在葉凱士天文台開始研究星雲的本質,提出有一些星雲是銀河系的氣團。他發現亮的銀河星雲的視直徑同使星雲發光的恆星亮度有關。並推測另一些星雲,特別是...
1936年,受芝加哥大學的天文學家奧托·斯特魯維的邀請,斯特龍根前往美國葉凱士天文台工作了18個月,返回丹麥後,1940年,他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擔任哥本哈根大學天文台...
美籍荷蘭天文學家。1937年入美國籍。先後在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47~1949年和1957~1960年任葉凱士天文台和麥克唐納天文台台長。柯伊伯是美國科學...
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一顆小行星。1928年11月22日*張鈺哲在美國葉凱士天文台使用口徑60厘米的反射望遠鏡發現。經國際小行星中心確認,它是一顆新發現的天體並正式編號...
1937年入美國籍,先後在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47~1949年和1957~1960年任葉凱士天文台和麥克唐納天文台台長。柯依伯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荷蘭科學院院士...
早在1897年﹐美國葉凱士天文台安裝了一台口徑為1.02米的折射望遠鏡。由於大直徑透射光學材料製備困難﹐透鏡加厚吸光量就會增加(在紫外﹑紅外區尤為嚴重)﹔由於透鏡...
美國威斯康辛州葉凱士天文台的喬治·范·比斯布羅克和E. E. 巴納德觀察到這顆彗星分裂成兩顆不同的核心,但是在當年3月16日之後就看不見了。...
是美籍荷蘭天文學家,提出並發展了一種太陽系起源的新學說──“原行星”演化...任副教授、教授;1947~1949年和1957~1960年任葉凱士天文台和麥克唐納天文台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