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發展,早期發展,轉型期,發展期,財務狀況,價值理念,哲學思想,核心目的,公司使命,企業文化,公司治理,融資結構,管理架構,人員架構,對外合作,與微軟合作,市場回應,與施普林格,與淡馬錫,與政府合作,團隊管理,管理模式,合作模式,研究團隊,套用團隊,招聘策略,工作方法,主要產品,ChatGPT,GPTs,Assistants API,Sora,產品管理,發布策略,研發策略,服務條款,使用禁令,風險管理,風險評估,網路安全風險,CBRN風險,說服能力風險,模型自主性風險,企業事件,涉投訴,涉訴訟,被調查,提起訴訟,回應質疑,套用問題,暫停賬戶,監管升級,商標註冊,重組風波,所獲榮譽,競爭對手,中國,其他國家,
公司發展 早期發展 2015年12月11日,OpenAI由埃隆·馬斯克、美國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總裁薩姆·奧爾特曼、全球線上支付平台
PayPal 聯合創始人彼得·蒂爾等矽谷科技大亨創立。
OpenAI最早作為非營利組織。2015年底,由Elon Musk、薩姆·奧爾特曼和其他投資者成立。
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與其他矽谷科技大亨進行連續對話後,決定共同創建OpenAI,希望能夠預防人工智慧的災難性影響,推動人工智慧發揮積極作用。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與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
SpaceX 創始人埃隆·馬斯克、
Y Combinator 總裁
薩姆·阿爾特曼 、
天使投資人 彼得·泰爾 (Peter Thiel)以及其他
矽谷 巨頭2015年12月份承諾向OpenAI注資10億美元。
2016年4月27日,發布首款產品OpenAI Gym Beta。6月21日,OpenAI宣布了其主要目標,包括製造“通用”機器人和使用自然語言的聊天機器人。OpenAI研發主管伊利婭·蘇特斯科娃(Ilya Sutskever)、OpenAI CTO格雷格·布勞克曼(Greg Brockman)
矽谷 知名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總裁
薩姆·奧爾特曼 (Sam Altman)以及連續創業家
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等人聯合發表博文稱:“我們正致力於利用物理機器人(現有而非OpenAI開發)完成基本家務。”12月5日,發布Universe。
2017年,“情緒神經元”和OpenAIFive項目的突破,使得OpenAI開始關注大型語言模型(LLM)和參數規模,實現AGI的信念增強。7月20日,發布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算法。
轉型期 2018年,隨著Elon Musk的退出,以及大模型對資金超乎預期的需求,2019年3月,OpenAI從非營利性轉變為“封頂”的營利性。在非營利母公司主體下,創建了一個限制性營利實體OpenAI LP,引入了上限利潤模式,允許OpenAI LP合法地吸收風險投資和員工持股。OpenAI轉向了混合結構:由營利性公司OpenAI LP及非營利性母公司OpenAI Inc組成。
2019年7月,微軟(
Microsoft )宣布與OpenAI開展為期多年的合作。
微軟 投資OpenAI10億美元,雙方將攜手合作替Azure雲端平台服務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微軟也成為OpenAI的獨家雲供應商和OpenAI新AI技術商業化的首選合作夥伴。微軟的加持使得OpenAI的大模型開發如虎添翼。
2021年5月,OpenAI 官方宣布了成立1億美元的人工智慧創業基金,該基金將由OpenAI 管理,並由
微軟 和其他OpenAI 合作夥伴投資,計畫投資1億美元來幫助更多AI初創公司。投資方向:少數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且處於可以產生變革性影響的領域,如醫療保健、氣候變化和教育以及基於生產力的人工智慧工具。
OpenAI通過“資金+技術+戰略”支持的方式,支持優質的AI初創公司;反過來,被投公司成長起來後,增加OpenAI產品落地的場景需求和產業知識,從而反哺基礎技術創新。這一模式使得OpenAI可以超前把握未來顛覆性技術的機會,並超前投資布局未來產業。
這一轉變讓OpenAI的投資模式變為孵化器模式,從而更加高效地對目標企業進行投資與技術支持。從而有條件開始自己的第二階段戰略:通過“資金+技術”投資初創企業的方式積極布局,為嵌入未來海量套用場景和指數型、裂變式增長鋪路。
發布時間
研究動態
開放人工智慧應用程式接口;OpenAI宣布了
GPT-3 語言模型
發展期 2022年11月30日,OpenAI發布
ChatGPT 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這一款革命性產品的上線引爆全球,成為用戶破億速度最快的消費級套用。全年營收達到2800萬美元。
2023年1月,ChatGPT的月訪問量超6.7億次,將OpenAI推上全球訪問量前50大網站榜單。
2023年2月16日,OpenAI買下了超優質域名AI.com,並將其連結跳轉到了ChatGPT; 同年3月,GPT登入
Bing ,對搜尋引擎帶來革命性重構。根據外媒TheInformation報導,OpenAI創始人最近對員工透露,其年營收達到了13億美元,也就是同比增長超過45倍。OpenAI逆襲成全球AI“新王”,開啟的新一輪AI革命的大幕。
2023年5月,OpenAI開放眾多外掛程式(當時已有70個),讓用戶得以利用外掛程式組合滿足個性化需求,成為了OpenAI創建生態系統、從產品思維轉變至平台思維的標誌性事件。5月18日(當地時間),在美國地區推出ChatGPT的首個官方移動應用程式
ChatGPT APP ,5月19日躍升美國地區iOS 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排行榜首位。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將快速開啟GPT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套用,加速行業套用。
2023年7月26日,安卓版ChatGPT在美國、
印度 、
孟加拉國 和
巴西 提供下載。
2023年8月16日(當地時間),OpenAI宣布收購初創企業Global Illumination,後者的整個團隊已加入OpenAI,共同開發包括ChatGPT在內的核心產品。同年,9月14日,OpenAI宣布將在愛爾蘭都柏林開設辦公室,這將是該公司的第三個辦事處。
2023年11月在首屆OpenAI開發者大會上,OpenAI執行長薩姆·奧爾特曼回顧了公司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已經有200萬開發者正在使用OpenAI的
API (應用程式接口),在全球各地提供多種多樣的服務;92%的財富500強公司正在使用OpenAI的產品搭建服務,而
ChatGPT 的周活用戶數也達到1億人。奧爾特曼向全球開發者和ChatGPT用戶展示了AI龍頭即將推出的一系列產品更新:一是,GPT模型再疊代,OpenAI將推出GPT-4 Turbo;二是OpenAI開始向AI個人助理的方向努力;三是宣布將上線一個GPT商店,OpenAI允許用戶申請上線自己製造的GPT,並承諾根據GPT的使用情況向創建者支付費用。
2024年3月訊息,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的人工智慧模型——“語音引擎(Voice Engine)”。這款自2022年起便默默研發的模型,如今已成為OpenAI文本轉語音API以及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新版ChatGPT語音與朗讀功能提供支持。
2023年1月OpenAI從微軟公司籌集了100億美元。據福布斯發布2023雲計算100強榜單,2023年雲計算100強企業的平均融資金額為8.05億美元,高於一年前的6.1億美元,其中原因包括了OpenAI的重大融資活動。
2022年11月30日,推出了
ChatGPT ,這一款基於 GPT-3.5 的對話機器人,可以與用戶進行互動式的聊天。同年12 月,ChatGPT 爆紅,全球造訪量至少17億用戶,成為了歷史上用戶量增長最快的應用程式。
2023年2月, 發布了
DALL-E 3 。這是一款可以根據描述生成圖像的模型,並將其集成到 ChatGPT 中,讓用戶可以通過聊天創造新的圖像;推出ChatGPT Plus訂閱服務。
2023年3月,發布
GPT-4 ,一款比 GPT-3.5 更強大的語言模型。
2023年4月,GPT-4 正式上線並被套用到 ChatGPT Plus 中,提供給付費用戶使用。
2023年5月,OpenAI 宣布與微軟合作,在 Azure AI 超級計算平台上部署 ChatGPT,並提供更高效和可擴展的服務。OpenAI推出了
ChatGPT 的
iPhone 應用程式
ChatGPT APP 。這款套用是ChatGPT的首個官方移動應用程式。5月25日,OpenAI在推特宣布,ChatGPT官方App現已在更多地區的App Store上線。
2023年6月,OpenAI 為 ChatGPT 增加了語音功能,讓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與機器人進行對話,並聽到機器人的回答。
2023年7月,ChatGPT推出定製指令功能。7月26日,OpenAI宣布,安卓版ChatGPT在美國、
印度 、
孟加拉國 和
巴西 提供下載,並計畫將其推廣至更多國家。
2023年8月15日(當地時間),OpenAI官宣,將GPT-4用於內容策略開發和內容審核決策,以實現更一致的標籤、更快的策略最佳化的反饋閉環以及更少的人工審核人員參與。當地時間8月28日,OpenAI宣布推出企業版ChatGPT。
2023年10月3日(當地時間),微軟官宣,OpenAI最新的
DALL-E 3 模型現已面向所有Bing Chat和Bing Image Creator用戶開放。
2023年11月6日(當地時間),首屆OpenAI開發者大會。在OpenAI 首屆開發者大會開啟前,ChatGPT 各種爆料已出,全新 UI 界面,人人可定製 GPT,將引領「智慧型體工程師」新職業誕生。
薩姆·奧爾特曼 向全球開發者和ChatGPT用戶展示了即將推出的一系列產品更新。同日,OpenAI在官網宣布推出自定義版本ChatGPT,解禁了 ChatGPT 兩大能力,一是上傳多種類型文檔,二是無需轉換即可使用所有工具。11月22日,OpenAI宣布ChatGPT Voice功能向所有用戶開放。
ChatGPT Voice 是使用 OpenAI 的語音技術Whisper創建的,該技術只需分析幾秒鐘的真人語音即可生成無限小時的對話。Spotify正在使用OpenAI 的語音技術將Lex Friedman、Dax Shephard和其他播客的內容翻譯成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
薩姆·奧爾特曼在首屆OpenAI開發者大會
2023年12月14日,CEO薩姆·奧爾特曼在X平台發文稱,已重新開放ChatGPT Plus訂閱,在此前11月15日CEO 薩姆·奧爾特曼在X平台發文稱,將暫停ChatGPT Plus新用戶註冊。
2024年1月10日(當地時間),OpenAI宣布推出
GPT 商店和
ChatGPT Team 服務,ChatGPT Team和GPT Store都是OpenAI公司新的收入驅動力。同日,OpenAI對使用條款進行更新,刪除了禁止他們的技術被用於軍事用途的條款。
2024年2月16日,OpenAI發布首款“文本生成視頻”大模型
Sora ,使其成為最新一家採用生成視頻技術的人工智慧公司。同時,OpenAI宣布一項要約售股交易,由此OpenAI整體估值高達800億美元,一年內飆升兩倍多。
2024年3月,OpenAI發布大模型加持的機器人
Figure 01 。3月,OpenAI官方公布Sora初期合作試用反饋。當地時間3月29日,OpenAI在官網首次展示了名為“Voice Engine”的語音生成模型。4月1日訊息,OpenAI將於本月在日本東京設立亞洲首個辦事處。
2024年4月,人工智慧初創公司OpenAI宣布,即日起用戶無須註冊即可開始使用ChatGPT的功能。
財務狀況 報導機構及時間
統計時間
報告內容
金額
主要來源
一是軟體開發者調用API,向其支付流量費用;二是ChatGPT Plus會員訂閱費用;三是從微軟銷售OpenAI模型的收入中分成。
財務現狀
2023年1月,微軟繼續投資 OpenAI,增援 100 億美金,占股比例達到 49%,OpenAI 估值達到 290 億美金。
OpenAI披露的收入並不包含營利部門的收入,而ChatGPT正在積極變現。根據OpenAI的融資信息, OpenAI的估值超過860億美元。
OpenAI的財務狀況是一個黑匣子。OpenAI的非營利地位受到了批評者的批評,他們質疑一家價值860億美元的公司如何能由慈善機構控制。這也是2023年11月,OpenAI出現人事動盪的部分原因。
2024年1月,據The Information報導,受益於降價之後用戶數強勁增長,OpenAI駛入商業化快行線,2023年底的年化收入(月收入x12)已突破16億美元。OpenAI估值也水漲船高,正籌劃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已達1000億美元,成為SpaceX之後美國估值第二高的創業公司。全球範圍內的估值排名位列第三。
價值理念 哲學思想 有效利他主義 (Effective Altruism),最初是慈善領域的一個相對簡單的想法:在最有效的地方捐款,而不是僅僅為了“溫暖的光輝”而無效地捐款。英國哲學教授
威廉·麥克阿斯基爾 (William MacAskill)是有效利他主義運動的創始人。鑒於以
功利主義 數學為基礎,該運動開始吸引來自大型科技公司的支持者,他們開始進一步推動這一邏輯。當可通過賺更多錢來增加捐款數額時,為什麼只關注捐贈的錢呢?這種邏輯表明,如果你有能力,在對沖基金或大型科技公司工作並進行捐贈比為慈善機構工作更道德。邏輯進一步推演,將信奉有效利他主義的人指向兩件事:星際定居(這樣人類就可以在地球滅絕事件之後生存)和通用人工智慧(AGI)——人工智慧的超級智慧型版本,如果正確“對齊”,可以為人類謀福利,極大地提高我們生存的長度和質量。這就是OpenAI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
英國哲學教授威廉·麥克阿斯基爾是有效利他主義運動的創始人
核心目的 OpenAI成立之初是一個真正的非營利組織,核心目的就是確保通用人工智慧(AGI)安全引入。官網上都明確了OpenAI的目標是“確保人工智慧造福全人類”。
公司使命 OpenAI 的使命是確保人工智慧(AGI)造福全人類。所謂 AGI,指的在最具經濟價值的工作中勝過人類的高度自主系統。這一使命體現在 OpenAI 公司章程中。
在產品討論中有策略地使用了“在這些選項中,哪一個讓我們感覺更接近AGI”這一短語,有助於決定打造什麼、和因為使命而決定放棄。明確的重點永遠是速度的驅動力。使命有助於保持專注,也為許多新想法鋪平了道路。
企業文化 在企業文化塑造方面,OpenAI將AI安全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並在日常研發中貫徹這一理念。其通過與公眾的溝通和交流,強化了社會對AI安全問題的認知和理解。
公司治理 融資結構 OpenAI初始資金是由企業家們捐贈,包括OpenAI創始人
薩姆·奧爾特曼 (Sam Altman),也包括
埃隆·馬斯克 的1億美元
。 資助者似乎承諾在該組織的發展過程中向該組織提供數十億美元,因此它不需要擔心支付該項目的賬單。由於各種原因,包括性格衝突和方向差異——這種“純粹”的非營利模式並沒有持續多久,OpenAI原本以為可以從埃隆·馬斯克那裡得到的錢也枯竭了。
2019年,Altman的任務就是找錢,這使得OpenAI需要嘗試吸引商業參與者的投資,OpenAI轉向了混合結構。希望一家公司能夠給他們帶來回報。在Altman領導的一系列舉措中,OpenAI轉向了混合結構,然而,投資者被警告說,他們應該考慮到OpenAI可能永遠不會產生利潤,該公司不會主要專注於實現利潤,而且他們最好認為,任何投資都更接近於捐贈,而不是產生回報。
為尋求融資,OpenAI在母公司OpenAI Inc.下,成立了子公司OpenAI global,其中
微軟 的投資換取了OpenAI global高達49%的股份。作為交換,投資者可以預期的回報規模有一個相對慷慨的上限:即他們投入的100倍。因此,投資了10億美元的微軟最多可以期望1000億美元的回報。
管理架構 OpenAI的使命是打造一種造福人類的技術,早期是一家非營利機構;2019年OpenAI轉型為一家營利性公司,不過它仍然由一個非營利性的董事會管理。
微軟成為OpenAI最大的投資者,但是在OpenAI董事會沒有席位,甚至創始人
薩姆·奧爾特曼 本人也沒有該公司的任何股權——這對於該行業來說幾乎是聞所未聞的情況。從理論上講,該模式將吸引志同道合的投資者,願意接受極其不尋常的治理情況,這將有助於公司專注於其使命。
一方面,董事會擁有任免
CEO 的權力,但包括Altman在內,董事會成員不持有母公司股份,OpenAI理論上不存在淪為內部人控制的公司的危險;另一方面,投資者是子公司(也是母公司的運營主體)的大股東,卻在公司董事會沒有席位,做到了與經營隔離,僅僅是戰略投資者。OpenAI試圖建立一家大型科技初創公司,而創始人/執行長Altman並未擁有無懈可擊的權力。
OpenAI的組織結構。
根據OpenAI官方說明,董事會的多數成員是相互獨立的,各自有不同的背景和專業領域,共同決策和指導OpenAI的發展方向。而從董事會構成來看,奧爾特曼、布洛克曼和蘇茨克維與公司具有最直接的聯繫,而另外三個則有其他社會任職。
2023年12月20日,OpenAI發布公告:將建立專門小組,來監督技術工作和安全決策的操作結構,公司管理層做決策,董事會有權推翻。
OpenAI發布公告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8日,OpenAI發布新安全指南,闡釋公司計畫如何應對最強大人工智慧(AI)系統可能引起的極端風險。在該指南下,OpenAI只會在確定最新技術的安全性之後才會開始運用。公司加強其內部安全流程,將成立一個顧問團隊以審核安全報告,再轉交公司高層和董事會,並賦予董事會對高風險人工智慧的否決權。
安全顧問團負責按月同時向公司管理層和董事會匯報,確保所有決策者充分了解情況。對於不同時間尺度的AI風險,OpenAI成立了三個團隊來分別應對:
團隊和流程
安全系統團隊(Safety Systems)負責當下,減少現有模型如ChatGPT的濫用。
準備團隊(Preparedness)負責不久的將來,識別和管理GPT-5等正在開發的前沿模型帶來的新風險,由MIT教授Aleksander Madry領導。
超級對齊團隊(Superalignment)負責遙遠的未來。
三個安全小組應對內容
人員架構 OpenAI原本董事會成員包括:奧爾特曼、布洛克曼、蘇茨克維、Quora執行長Adam D’Angelo、技術企業家Tasha McCauley以及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Helen Toner。其中:奧爾特曼、布洛克曼和蘇茨克維都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加上首席技術官
米拉·穆拉蒂 (Mira Murati),四人構成了OpenAI的核心團隊,是ChatGPT-3.5的背後“英雄”。
2023年3月,左:穆拉蒂、奧爾特曼、布羅克曼、蘇茨克維爾
2023年11月,OpenAI董事會經歷了“宮斗”風波。同月22日,OpenAI發表聲明稱: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將回歸OpenAI擔任
執行長 。OpenAI組成新初始董事會,三名成員分別是:董事會主席布萊特·泰勒(Bret Taylor)、美國前財政部長
拉里·薩默斯 (Larry Summers)、問答網站Quora的執行長
亞當·迪安傑羅 (Adam D'Angelo)11月30日,OpenAI宣布,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已經回歸擔任執行長,米拉·穆拉蒂擔任首席技術官,格雷格·布羅克曼擔任總裁。
OpenAI發表聲明
2024年2月13日(當地時間),人工智慧研究員、OpenAI創始成員之一安德烈·卡爾帕西(
Andrej Karpathy )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發文稱,他已離開OpenAI。3月8日(當地時間),OpenAI公布“宮斗”調查結果的同時,宣布此次除了
薩姆·奧爾特曼 重回OpenAI董事會外,還將任命
三位新董事, 其中包括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前執行長Sue Desmond-Hellmann、索尼娛樂公司前總裁Nicole Seligman和Instacart公司執行長Fidji Simo。薩姆·奧爾特曼和這些新成員,將加入現任董事會成員——Quora執行長Adam D'Angelo、前美國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和前 Salesforce聯席執行長、董事長Bret Taylor的行列。至此
, OpenAl董事會將共有7名成員。
OpenAI任命三位新董事
經歷歷程
職位
人物姓名
人物簡介
人物圖片
薩姆·奧爾特曼
伊爾亞·蘇茨克維
OpenAI聯合創始人 。南非出生的美國知名企業家;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的CEO兼產品架構師。因創辦
SpaceX ,以及聯合創辦特斯拉汽車和PayPal(貝寶)而聞名。規劃創立了
SolarCity 公司,是最大股東和董事會主席;推特公司CEO;美國神經連線公司(
Neuralink )創始人。
埃隆·馬斯克
OpenAI聯合創始人 。學生生涯中曾獲數學、化學等多項國際大獎。在哈佛大學就讀一年後轉投MIT(麻省理工學院),2010年輟學加入線上支付公司Stripe。2013年,成為Stripe的首位首席技術官,2015年離開公司,並與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奧爾特曼一道共同創立了OpenAI。
格雷格 • 布羅克曼
OpenAI聯合創始人 。奧爾特曼在布洛克曼2010年加入Stripe期間正好供職於Y Combinator,而Y Combinator正好是Stripe的種子投資方。2015年,與布洛克曼、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
薩姆·奧爾特曼
OpenAI聯合創始人 。2012年多倫多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多倫多大學、谷歌進行科研工作。2015年加入OpenAI共同創立了OpenAI。
伊爾亞·蘇茨克維
亞當·迪安傑羅
蘭德公司的兼職科學家。曾從事技術和人工智慧政策及治理問題的研究,並在奇點大學任教
塔莎·麥考利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戰略主管。是
有效利他主義 團體的一員,他們認為人工智慧將來會毀滅人類
海倫·托納
擁有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碩士學位。 曾任Facebook首席技術官、Salesforce聯席執行長
薩姆·奧爾特曼
前民主黨財政部長和哈佛大學校長,經濟學家。1993年,他因在經濟學界的傑出表現獲得美國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章。第一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艾倫·沃特曼獎的社會科學家、美國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員和美國藝術科學學會成員
拉里·薩默斯
原董事會成員,前問答網站Quora創始人,Facebook首任CTO
亞當·迪安傑羅
女,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和醫生,目前在輝瑞公司董事會和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任職,此前曾擔任寶潔公司、Meta以及比爾及梅琳達·蓋茨醫學研究所的董事,於2014年至2020年擔任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執行長。
女,企業和公民領袖及律師,目前在派拉蒙全球、Meira GTx HoldingsPLC和Intuitive Machines,Inc三個上市公司董事會任職,曾擔任索尼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和總法律顧問,負責監督全球法律和法律事務等職能。合規問題。
女,消費技術行業的資深人士,Instacart的執行長兼董事長、Shopify董事會成員,曾擔任Facebook應用程式副總裁兼負責人,在Facebook的10年中負責監督Facebook應用程式。
曾任特斯拉的Model X車型的高級產品經理。2018年加入OpenAI,被稱作“ChatGPT之母”,是OpenAI核心團隊四名成員之一;主要負責兩款產品:一是ChatGPT,二是
DALL-E 的人工智慧系統。2023年11月17日在OpenAI“地震級”人事變動中,原CTO米拉·穆拉蒂補位出任臨時CEO;同月30日奧爾特曼回歸擔任CEO,Mira Murati擔任首席技術官。
:
對外合作 與微軟合作 自2019年起,微軟與OpenAI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微軟是OpenAI最大的投資者。
截至2023年12月,微軟已向OpenAI這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投資了130億美元,擁有其49%的股份。微軟已將OpenAI的最新技術整合到自己的企業工具套件中,OpenAI也在微軟的雲服務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微軟(Microsoft)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超級計算集群之一,以幫助OpenAI訓練規模更大、能力也更強大的人工智慧模型。微軟的聊天機器人和搜尋引擎Bing Chat根據OpenAI的模型構建,首次亮相以來用戶使用該機器人已經聊天超過10億次,能夠根據用戶提示轉化圖像的Bing Image Creator生成圖像超過10萬張。
OpenAI在戲劇性的內斗事件之後,組成新初始董事會,微軟獲得了一個“無投票權觀察員”席位,即公司代表可以參加OpenAI的董事會會議並獲取機密信息,但在選舉或選擇董事等事項上沒有投票權。這也一定程度意味著微軟在OpenAI的後續經營管理中將擁有更大話語權。
微軟總裁Brad Smith表示:“自2019年以來,微軟與OpenAI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促進了更多的人工智慧創新和競爭,同時保持了兩家公司的獨立性。而唯一改變的是,微軟現在將在OpenAI董事會中擁有一個無投票權的觀察員席位,這與
谷歌 收購
DeepMind 等案例截然不同。”
市場回應 CMA主動評估Microsoft和OpenAI的合作關係
2023年12月8日訊息,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認為,人工智慧在市場上的擴張速度是史無前例的,而基礎模型的快速發展意味著當前是這一變革性技術發展的關鍵時刻,人工智慧開發商之間需要持續的競爭,這將有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微軟與OpenAI之間的合作關係。
英國反壟斷監管機構表示,將審查微軟與OpenAI的合作是否導致了“獲取控制權”的情況,即一方對另一方具有重大影響力或控制權,如果存在可能導致阻礙行業競爭的問題,那么該機構後續將採取更多針對性行動。
與施普林格 2023年12月,新聞出版巨頭
施普林格出版集團 (Axel Springer)與
ChatGPT 開發機構 OpenAI 宣布達成一項史無前例的協定,允許 ChatGPT 對來自 Politico 和 Business Insider 等媒體的新聞文章進行總結摘要。施普林格也成為全球第一家與 OpenAI 合作將新聞業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更深入整合的出版機構,這是媒體為在人工智慧工具中使用其內容而爭取資金補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OpenAI 和施普林格的協定生效後,當用戶向 ChatGPT 提問時,它將以來自 Politico、Business Insider、Bild 和 Welt 等媒體的新聞文章摘要作為回應。
作為協定的一部分,施普林格將為 OpenAI 的大型語言模型(例如支持 ChatGPT 的 AI 模型 GPT-4)提供其媒體品牌的內容作為其訓練數據。
與淡馬錫 2024年3月,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
淡馬錫 有意投資 OpenAI。其高管最近幾個月多次會見了 OpenAI 執行長
薩姆·奧爾特曼 。若淡馬錫與 OpenAI 雙方達成合作,這將是 OpenAI 首次獲得國家背景的資金支持。
淡馬錫由
新加坡財政部 完全控股。2021 年淡馬錫規模高達 3810 億
新加坡元 (當前約 2 萬億元
人民幣 ),其與另一隻新加坡政府所有的基金 GIC 一同進入主權財富基金榜單前十。科技領域一直是淡馬錫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而 AI 正成為其關注重點。
與政府合作 OpenAI通過與政府機構的積極對話和合作,推動了AI安全監管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其目標是將安全評估作為AI系統的必要環節,以防止不負責任的開發和使用行為。薩姆·奧爾特曼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安全對於AI的重要性,積極推動建立國際規範和標準。
為何Altman欲與政府聯手?顯然,只要成為規則制定者,就能在競爭中贏者通吃。
台北時間2023年5月16日,OpenAI執行長薩姆·奧爾特曼在出席美國
國會聽證會 時表示,面對日益強大的AI模型,政府監管機構的干預對於控制相關風險來說至關重要。薩姆·奧爾特曼在美國參議院就AI技術的潛在危險作證,並敦促立法者對製造先進AI的組織實施許可要求和其他法規。面對美國國會,薩姆·奧爾特曼再次斬釘截鐵地保證:在未來六個月內,OpenAI堅決不會訓練GPT-5。同時,也對全世界發出警告:AI有可能會對世界有害,為了應對日益強大的AI風險,我們需要加強監管和立法,而政府的干預極為重要。
此次聽證會,Altman開門見山地告訴參議院:AI技術可能會出錯,表示自己很擔心人工智慧行業對世界造成重大傷害(cause significant harm to the world)。希望與政府合作,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對於怎么監管,Altman也替政府想好了,提出了成體系方案,包括三點:一是成立一個新的政府機構,負責為大型 AI 模型頒發許可,撤銷不符合標準的模型的許可;二是為 AI 模型創建一套安全標準,包括對其危險能力的評估。例如,模型必須通過安全測試,比如它們是否可以“自我複製”和“流出到監管之外”;三是要求獨立專家對模型在各種指標上的表現進行獨立審計。
團隊管理 管理模式 OpenAI在管理思維、人才選擇、工作方法諸多方面的獨到之處。
1. 人才密度 。公司極其重視“人才密度”,傾向於招聘年齡更大的資深技術人員,小型、資深、專注的團隊往往有極高的工作效率。OpenAI只有約700名員工,但工作產出可能比大它一萬倍的公司還要更高;
2. 更有效率 。工作節奏非常緊張,但這裡不是拚命卷工作時長的地方,許多員工要抽出時間陪伴家人,倒逼他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3. 面對面溝通。 辦公室面對面的溝通仍然非常重要。一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是在辦公室的社互動動中誕生的,OpenAI團隊會在午餐桌上碰撞出很多新想法,
4.緊密協作。 OpenAI根據職能劃分了研究/套用團隊,但不同團隊之間的協作非常緊密。在ChatGPT團隊里,既有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也有軟體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不同職能的團隊都需要了解對方的工作,避免出現研究部門只專注於實驗,而產品部門只想商業化和賺錢的情況。
5.
目標明確。 “打造
AGI ”這一使命是OpenAI團隊所有人的終極目標,也是日常工作的指引。使命不僅有助於決定做什麼,也有助於決定不做什麼。
合作模式 在OpenAi,研究部門和套用部門是兩個獨立的組織結構。
研究部門訓練大型模型,然後套用部門在這些模型的基礎上構建 ChatGPT 和 API 等產品。在實踐中,這是一個更加緊密結合的過程。套用團隊與研究部門的緊密耦合是能迅速地推出新創意的原因。能快速推出瀏覽、代碼執行、外掛程式和其他 ChatGPT 功能,是因為團隊間的緊密集成。
在 ChatGPT 的案例中,大部分研究人員來自研究團隊。這些研究人員精通最新的微調技術和強化學習 (RL) 方法,如臨近策略最佳化 (PPO)。由於這些研究人員也是產品組的一員,而且他們自己也在進行A/B實驗,因此研究和工程之間的反饋迴路非常緊密。
在大多數科技公司,與工程部合作的 "經典 "三人團隊被稱為“EPD”(即:工程、產品、設計)。OpenAI則認為將研究融入產品團隊至關重要,與經典的“EPD”相比,OpenAI更喜歡把合作緊密的團隊稱為“DERP”(即:設計、工程、研究、產品)。在OpenAI,許多產品問題實際上是研究問題。比如,這些問題可以被視為功能請求:如何讓ChatGPT生成更簡潔的輸出結果、如何生成更準確的答案、如何連線更多數據源等。這些問題看似產品問題,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研究,如何調整或微調基礎模型以實現預期目標。
研究團隊 開展的研究活動有助於公司加快產品上線的速度。研究工作就是要不斷思考統一的方法、打造功能更強的模型。研究團隊也要確保工作能和別的研究有交匯的地方,朝著AGI的方向發展。
在研究組織內部,有各種不同的研究團隊。如有預培訓團隊負責培訓 GPT-4 模型;培訓後團隊負責對 GPT-4 進行微調,還有負責校準的團隊和讓 GPT-4 能看、能聽、能說的多模態團隊等等。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學術或行業背景,閱讀大量學術論文,以了解最新技術,提出想法並進行大量實驗,以改進模型,研究人員要做大量的工程設計並編寫大量的代碼。
套用團隊 套用團隊是負責開發這些產品的工程、產品和設計的團隊,在內部被稱為“套用團隊”。套用團隊是公司內部的一個新成員,始於 2020 年夏天。OpenAI 的目標是構建對全人類有用的安全
AGI 。套用團隊的目標是打造真正讓人工智慧造福全人類的產品。之所以組建團隊,是因為想要圍繞 GPT-3 構建並擴展一個
API 。
ChatGPT 是套用團隊內部的一個產品團隊。讓ChatGPT像一家小型獨立創業公司一樣運營,研究和套用緊密結合,長期的產品和研究思維,漸進式發布,高人才密度,日積月累的習慣。
2022年夏天,OpenAI開始開發 ChatGPT。當時,套用團隊大約有 30 名工程師、幾名項目經理和設計師,正在運行的產品包括、
GPT-3 和
Codex 的
API 接口、模型微調、嵌入應用程式、
DALL-E 2 等。所有這些產品都使用相同的代碼庫,在同一個集群中運行,並使用相同的構建管道。
ChatGPT 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幾位套用工程師、一些設計師、研究人員和 Greg Brockman(OpenAI 的總裁兼聯合創始人)聚在一間屋子裡,開始快速疊代產品創意。給這個新生團隊提供了自己的代碼庫和一個全新的集群。不斷疊代,尋找產品市場契合點(Product Market Fit)。隨著 ChatGPT 團隊的壯大,確保團隊保持垂直整合,意味著工程、產品、設計和主要研究人員始終緊密合作。OpenAI套用工程團隊負責人Evan Morikawa說,這種“分形初創公司”的方法對於任何新產品類別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招聘策略 OpenAI的
CEO 非常關注人才的高密度 。所謂“高人才密度”,指的是平均技能和業績表現遠高於其他地方的正常水平,出色的工作在OpenAI是最基礎的。經驗豐富的團隊可以非常非常快地交付產品,在套用團隊招聘時有意向高級工程人員傾斜。此外,儘量保持小規模,事實證明,因為規模非常小的高級團隊可以很快完成任務。
團隊中容不下不善於團隊配合的“獨行俠”:希望避免吸引那些一心追求晉升的人,這些人總會為了提升自己的頭銜,製造冗餘的複雜產品;希望每個人都能很好地溝通,做任何對任務最有利的事情。只要能堅持這一點,就會更加專注、更快地完成任務。
OpenAI把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是速度。在招聘時,非常關注AI安全性。公司不希望形成一種速度凌駕於安全之上的文化。
工作方法 OpenAI的日常工作方法也是公司快速發展的因素之。周一至周三,團隊會在辦公室工作。每個人周一、周二、周三都在舊金山總部辦公。協調每天的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靠這種協調性,在一周的前三天就能抵達關鍵工作節點。
主要產品工作節奏相當緊張。使命、產品和技術的影響力促使大家努力工作。需要強調,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員工工作時間很長,OpenAI不是那種凌晨2點還有一堆人沒下班的地方。 每個人都非常重視家庭時間。對家庭的關注,也讓團隊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分清輕重緩急,靈活安排時間。
主要產品 ChatGPT ChatGPT ,全稱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OpenAI於2022年11月30日發布的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是OpenAI公司開發的一種人工智慧智慧型文本生成技術,它可以模擬人類對話的方式,生成有邏輯、有思考、有趣味的文本。
基本原理是,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將大量的文本內容輸入模型中進行訓練,模型會自動學習語言的結構規律,從而可以生成高質量的文本。
在 GPT 出現之前,
NLP 模型主要是基於針對特定任務的大量標註數據進行訓練。但會存在一些限制:大規模高質量的標註數據不易獲得;模型僅限於所接受的訓練,泛化能力不足;無法執行開箱即用的任務,限制了模型的落地套用。為了克服這些問題,OpenAI 走上了預訓練大模型的道路。從
GPT-1 到
ChatGPT ,就是一個預訓練模型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強的過程, 不斷疊代。
在OpenAI的官網上,ChatGPT被描述為最佳化對話的語言模型,是GPT-3.5架構的主力模型。GPT- 3.5架構基於OpenAI於2020年推出的GPT-3架構,即生成式語言模型的第3代。早在2020年6月,在訓練約2000億個單詞、燒掉幾千萬美元後,史上最強大AI模型GPT-3一炮而紅。
作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具有同類產品具備的一些特性,例如對話能力,能夠在同一個會話期間內回答上下文相關的後續問題。在網友們曬出的截圖中,ChatGPT不僅能流暢地與用戶對話,甚至能寫詩、撰文、編碼等。ChatGPT驚艷的語言能力,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場“AI風暴”,比如用它做翻譯、改錯別字、debug(電腦程式糾錯)等,的確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023年8月28日(當地時間),OpenAI在官網宣布推出企業版ChatGPT,將提供企業級安全和隱私保護、無限高速的GPT-4訪問、處理更長輸入的上下文視窗、高級數據分析能力、定製選項等等。
可上傳 PDF、數據文檔等多種類型文檔;無需轉換即可使用所有工具(如訪問瀏覽、高級數據分析、DAL·E)。
新解鎖功能
CHATGPT的套用範圍非常廣泛,可以用於智慧型客服、智慧型聊天機器人、自動化寫作等方面;可以通過與用戶的互動,根據用戶的需求生成相應的文本,從而提升用戶的體驗感。除此之外,CHATGPT還可以用於自動化寫作,比如新聞報導、文學創作等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寫作的效率和精度。隨著智慧型化的發展,CHATGPT技術將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揮作用,成為自動化智慧型服務的重要支撐。
版本名稱
發布時間
提供服務
主要功能
從有監督到無監督。GPT-1 的關鍵特徵是:半監督學習。GPT-1 的效果明顯,只需要極少的微調,就可以增強 NLP 模型的能力,減少對資源和數據的需求。同時,GPT-1 也存在明顯的問題,一是數據局限性,GPT-1 是在網際網路上的書籍和文本上訓練的,對世界的認識不夠完整和準確;二是泛化性依然不足,在一些任務上性能表現就會下降。
與 GPT-1 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架構相同,使用了更大的數據集 WebText,大約有 40 GB 的文本數據、800 萬個文檔,並為模型添加了更多參數(達到驚人的 15 億個參數)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可以說是加強版或臃腫版的 GPT-1。有研究表示,GPT-2 生成的文本幾乎與《紐約時報》的真實文章(83%)一樣令人信服。
第三代,語言處理人工智慧模型;
該程式利用深度學習生成類似人類語言的文本。
包括語言翻譯和為聊天機器人生成文本等。GPT-3有1750億個參數,是 GPT-2 的 117 倍。研究結果表明:具備用零樣本學習方法解決一系列類比問題的初步能力;能夠回答大多數問題甚至為人類起草論文的GPT-3,在從頭開始回答問題和回答復選題時的表現超過了人類。GPT-3 也在商業套用上表現出了極高的穩定性和實用性,通過雲上的 API 訪問來實現商業化。這種入得了實驗室、下得了車間的能力,使得 GPT-3 成為 2020 年 AI 領域最驚艷的模型之一。
第四代聊天機器人。
OpenAI 設計系列 NLP 模型中的第四個
不僅能夠回答各種問題,還能夠創作詩歌、故事、歌曲、代碼等內容,甚至能夠模仿名人的風格和語氣。它的出現,開啟了生成式AI領域的新篇章。產生了技術路線上的又一次方向性變化:基於人工標註數據 + 強化學習的推理和生成。
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
任何擁有OpenAI API訪問許可權的人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創建自己的人工智慧輔助審核系統。
具備更高水平的識圖能力,且能夠生成歌詞、創意文本,實現風格變化;GPT-4的文字輸入限制也提升至2.5萬字,且對於英語以外的語種支持有更多最佳化。8月15日,OpenAI官宣,將GPT-4用於內容策略開發和內容審核決策,以實現更一致的標籤、更快的策略最佳化的反饋閉環以及更少的人工審核人員參與。
購買ChatGPT Plus服務的付費用戶和API企業客戶都可以訪問。
從寫代碼到寫劇本、創建圖像,根據冰櫃里食物的照片倒推食譜,可以使用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連線工具。
從GPT Store界面的構成來看,套用商店類目包括:
Featured:本周精選特色套用;
Trending:社區最受歡迎的GPTs;
By ChatGPT:由ChatGPT團隊創建的GPTs。
GPTs根據套用的用途劃分為“寫作”“效率”“研究和分析”“編程”“教育”和“生活方式”等類目。
可以訪問如GPT-4和DALL·E 3等高級模型,以及高級數據分析等工具。
ChatGPT Team還包括一個專門用於團隊的協作工作空間和用於團隊管理的管理工具。團隊可以擁有並控制自己的業務數據——我們不會對業務數據或對話進行訓練,我們的模型也不會在團隊使用過程中學習。
ChatGPT Team是OpenAI企業產品的較小版本,適用於用戶數量少於150名的企業。Plus用戶是無法使用這個功能的,OpenAI為ChatGPT Team提供了單獨的收費標準:25美元/月或每月支付每個用戶30美元。
據OpenAI的官方文檔,相比之前的GPT模型,OpenAI採用了全新的訓練方式,即一種名為“從人類反饋中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RLHF)的訓練方式對 ChatGPT 進行了訓練。OpenAI讓人類訓練師扮演對話的雙方提供對話作為學習資料。在人類扮演聊天機器人的時候,OpenAI也會讓模型生成一些建議來幫助訓練師撰寫自己的回覆。也就是說,基於優秀的機器學習算法和強勁的算力,通過海量的數據訓練,來讓AI學會“思考”。
ChatGPT還採用了注重道德水平的訓練方式,按照預先設計的道德準則,對不懷好意的提問和請求“說不”。一旦它發現用戶給出的文字提示裡面含有惡意,包括但不限於暴力、歧視、犯罪等意圖,它都會拒絕提供有效答案。
方法
ChatGPT 是設在套用團隊內部的產品團隊, 由軟體工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和研究人員共同組成。
ChatGPT的體驗流程更方便,只要註冊一個OpenAI的賬號就可以體驗了,與早期的模型需要申請通過才能體驗相比,ChatGPT影響的人群更廣泛,討論的人會更多。
ChatGPT有時會寫出看似合理但不正確或荒謬的答案。這是Open AI認為ChatGPT所面臨的“限制”,並且解決這個問題被認為是具有挑戰性的。其背後原因有三,首先,強化學習的信息源目前並未建立;其次,模型通過學習變得更加謹慎會導致其迴避原本能夠正確回答的問題;另外,監督學習將會對模型造成誤導,因為理想的答案應該來源於模型的認知,而非人工演示者的認知。
ChatGPT的能力獲得是基於龐大的語料庫,凝練了多領域問題的很多數據做相互校驗,然後挑一些基礎性的內容回答出來,這其實是“舉一千反一”的過程,與人類舉一反三的能力還相差較遠,它不具備思考能力,所以犯錯誤不可避免,但通過人為的干預反饋,這些問題是可以被改進的。
在首次亮相後的幾個月里,ChatGPT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2022年12月,在OpenAI宣布有超過一百萬人註冊該服務幾天后,OpenAI總裁
格雷格·布羅克曼 (Greg Brockman)在Twitter上說,該服務的用戶已經達到200萬。ChatGPT也是一個資金陷阱。沒有廣告,根據奧爾特曼在Twitter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每一次對話的數據處理成本平均為“幾美分”,每周可能達到數百萬美元。為了抵消這些成本,該公司2023年2月宣布將在付費版中收取每月20美元的訂閱費,稱為ChatGPT Plus。
2023年2月3日,瑞士銀行巨頭瑞銀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推出僅兩個月後,它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戶已經突破了1億,成為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式。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
TikTok 達到1億用戶用了9個月,
Instagram 則花了2年半的時間。
ChatGPT的成功使OpenAI進入了
矽谷 實力派的行列。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日,OpenAI宣布,允許用戶直接使用ChatGPT,而無需註冊該項服務,讓18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1億用戶使用ChatGPT來學習新事物、尋找創意靈感,並獲得問題的答案。
2023年11月,首屆OpenAI發布會上發布ChatGPT更新,首先,從發布日開始
ChatGPT 將使用剛剛發布的GPT-4 Trubo模型。另外,針對用戶每次對話前都要選擇不同模式的困擾,GPT-4 Trubo也將迎來產品邏輯的更新,現在機器人能夠主動根據對話來適配對應的功能。
GPT-4 Turbo模型的進步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
1、AI能夠理解更長的上下文對話長度(context length)。標準版GPT-4模型最多支持8192個token,此前的升級將其提高至最多3.2萬個token。而
GPT-4 Turbo支持最高12.8萬個token;新模型在處理長文本情境下的準確度也有所提高;
GPT-4 Turbo的進步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
2、給予開發者更多的控制權。新的模型允許開發者指示模型固定以特定形式返回有效JSON—JSON模式。同時開發者可以通過訪問seed參數和system_fingerprint回響欄位,來實現“模型對每次請求都給出確定性的輸出”。
3、GPT-4對於現實世界的知識截止於2021年9月,GPT-4 Trubo的知識則截止於2023年4月。
4、多模態API。文生圖模型DALL·E 3、具有視覺輸入能力的GPT-4 Trubo,以及新的聲音合成模型(TTS)都在今日進入API。OpenAI也也發布了新的語音識別模型Whisper V3,將在近期向開發者提供
API 。
5、宣布將向活躍開發者提供GPT-4微調的資格。對於開發細分行業的垂直AI套用而言,微調是必經的過程。對於這類開發者,OpenAI也推出了定製化模型項目,幫助一些組織訓練針對特定領域的定製化GPT-4模型。
6、OpenAI將所有GPT-4用戶的Token速率限制擴大了一倍,開發者可以申請進一步提高速率。
在定價方面:
GPT-4 Turbo的價格要遠低於GPT-4。其中
輸入Token的價格只有三分之一 ,而
輸出Token的價格只有一半 。也就是說,輸入1000個Token的定價為1美分,而輸出1000個Token的定價為3美分。與此同時,GPT-3 Turbo 16K模型的價格也有所下調。
GPT-4 Turbo的價格要遠低於GPT-4
GPTs 產品定義:
GPTs是OpenAI於2023年11月7日推出重要產品,用戶將能通過自定義指令、拓展(模型)的知識邊界和下達行動命令,來構建自己的GPT,並能對外發布給全球更多的人使用。更重要的是,整個構建“自定義GPT”的過程也是通過自然語言對話形成的。
薩姆·奧爾特曼 在現場演示了如何通過聊天搭建一個GPT。他給GPT Builder的指令是“
希望幫助創業者思考商業靈感並提供建議,然後‘拷問’他們為何公司發展得不夠快。 ”隨後ChatGPT迅速搭建了一個創業諮詢GPT,還順手生成了一個Logo。
隨後奧爾特曼在屬性頁面中上傳了一份他自己關於創業公司的演講稿,向這個用例提供了額外的知識 。至此,自定義用途的GPT初步搭建完成。用戶可以保存這個用例只給自己使用,也能對外公開發布。OpenAI也順勢宣布,將在本月晚些時候上線“GPT套用商店”。對於那些最熱門的GPT,公司還將分享一部分的營收,來推進GPT套用生態的進步。
Assistants API 新品Assistants API(“助理API”)是2023年11月7日 OpenAI 首屆開發者大會上,OpenAI 推出的一種“專門構建的 AI 工具”,可利用“額外的知識”幫助開發者在自家應用程式中構建 AI 助手。
“助理API”具有特定的指令,利用額外的知識,並能調用模型和工具來執行任務。新的助手API提供了如代碼解釋器、檢索以及函式調用等功能,以處理此前開發者必須自己完成的諸多繁重工作。用例範圍非常靈活,例如基於自然語言的數據分析套用、編程助手、AI度假規劃器、語音控制DJ、智慧型視覺畫布等等。
版本名稱
發布時間
提供服務
主要功能
提供三項功能:
“代碼解釋器 ”可允許開發者在沙盒執行環境中編寫和運行 Python 代碼,生成圖形圖表,並處理具有不同數據和格式的檔案,並允許 AI 助手疊代運行代碼來解決具有挑戰性的代碼和數學問題等。
“檢索 ”可利用模型之外的知識來增強助手,例如專有領域數據、產品信息或用戶提供的文檔。
“函式調用 ”可令助手能夠調用開發者定義的函式,並將函式回響合併到其訊息中。
Sora Sora ,是OpenAI於當地時間2024年2月15日推出的一款新的人工智慧文生視頻大模型,該模型可以根據文字說明創建現實和想像的場景。Sora作為一款通用的視覺數據模型,其卓越之處在於能夠生成跨越不同持續時間、縱橫比和解析度的視頻和圖像,甚至包括生成長達一分鐘的高清視頻。Sora從文本到視頻模式,旨在幫助人們解決需要現實世界互動的問題。
Sora的訓練依賴於大量帶有文本標題的視頻數據。OpenAI利用了DALL-E 3中的標題生成技術,為視頻生成高質量的文本標題,以此來提高文本和視頻數據之間的對齊度。同時,在大規模訓練過程中,Sora展示了一些“湧現的模擬能力”,如三維一致性、長距離連貫性、物體持久性以及與世界互動等。
文本到視頻生成能力。能夠根據用戶提供的文本描述,生成長達60S的高保真視頻。
複雜場景和角色生成能力。能夠生成包含多個角色、特定運動類型以及準確主題和背景細節的場景。能夠創造出生動的角色表情和複雜的運鏡,使得生成的視頻具有高度的逼真性和敘事效果。
語言理解能力。擁有深入的語言理解能力,遵守用戶的提示,使得模型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文本指令,並在生成的視頻內容中忠實地反映這些指令。
多鏡頭生成能力。具有在單個生成的視頻中創建多個鏡頭的能力,同時保持角色和視覺風格的一致性。
從靜態圖像生成視頻能力。能夠從現有的靜態圖像開始,準確地動畫化圖像內容,或者擴展現有視頻,填補視頻中的缺失幀。
物理世界模擬能力。能深度模擬真實物理世界。標誌著人工智慧在理解真實世界場景並與之互動的能力方面實現了重大飛躍。
Sora是一個擴散模型,能夠對一個看起來像靜態噪聲的視頻,通過多個步驟去除噪聲逐漸轉換。Sora通過一次為模型提供多幀的前瞻性,確保主體在暫時離開視野仍保持不變。
Sora使用DALL.E3中的重新捕獲技術,生成的視頻結果能夠更忠實地遵循用戶的文本指示。該模型還能夠獲取現有的靜態圖像並從中生成視頻,對圖像內容進行精確動畫處理,並關注小細節。該模型還可以獲取現有視頻並對其進行擴展或填充丟失的幀。
Sora的三維一致性仿真功能。Sora可以用動態攝像機運動生成視頻。隨著相機的移動和旋轉,人物和場景元素在三維空間中一致地移動。
Sora通過在一幀的時間範圍內的空間格線中安排高斯噪聲補丁實現圖像生成功能。該模型可以生成各種尺寸的圖像高達2048x2048解析度。
作為一個模擬器,Sora表現出許多局限性。可能難以準確地模擬複雜場景的物理特性,不理解具體實例的因果關係,例如,一個人咬了一口餅乾,但餅乾可能沒有咬痕。還有可能混淆提示的空間細節,例如混淆左和右。難以精確描述隨時間發生的事件,例如跟隨特定的相機軌跡。
OpenAI對Sora的定位頗具野心,號稱並不僅是“文生視頻”的工具,而是一個通用的“物理世界模擬器”,意在復現真實世界重力、摩擦力等物理現象。這樣的定位使得Sora未來有望成為跨越各行各業的“超級工具”,可被用於模擬天氣變化、自動駕駛、生物行為甚至軍事場景等等。
Sora並非是首個文本生成視頻的大模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球能實現文生視頻的大模型包括Runway、Pika、Stable Video Diffusion等超過20個產品。
然而,Sora的誕生仍給業界帶來了不小的震撼。用戶僅需輸入簡短一句話,Sora可生成一段60秒視頻,時長遠遠超過市面同類型級別的AI視頻生成時長(“明星模型”Runway和Pika等幾乎也僅有3~4秒);也已超過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平均視頻時長,Sora的誕生也為以後
短視頻 平台的內容生產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申萬宏源、招商證券等10家券商在研報中均表示,Sora 是人工智慧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預示
AGI (通用人工智慧)將加速到來,眾多行業將迎顛覆式變革。
產品管理 發布策略 OpenAI發布產品的策略,避免採用“大爆炸、一氣呵成”的發布模式。因為持續更新是OpenAI安全的基本原則戰略。人工智慧安全是OpenAI內部的一個重要話題,也是工作的核心,公司採取了很多方法確保
AI 的
安全性 。例如:
一組被稱為“紅隊”的安全專家扮演攻擊者的角色,測試和評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確保人工智慧系統的行為方式與人類價值觀保持一致,並且不會無意中做出有害的行為;
與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合作,制定具體規則加強人工智慧技術和服務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產品在密切監控下逐步推出,產品發布前,先經過選定客戶的試用,然後再逐步推廣。當全世界都看到ChatGPT“突然”爆發時,實際上,在 OpenAI內部已經花了好幾年,在可控的環境中開發和調整ChatGPT。
研發策略 AI的飛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生產力革命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包括:AI系統本身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隱患,惡意使用AI技術,用戶隱私侵犯,AI系統決策過程的公平、透明和可解釋性難以保障等。因此,OpenAI在創業過程中並行採取以安全為導向的研發策略,並積極參與到相關政策的討論和制定過程中,聚焦於推動行業正向發展、企業文化塑造以及鞏固行業領先優勢等3個維度,以確保AI發展能夠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社會。從技術上提出了兩個方向:
一是可擴展的監督,嘗試使用人工智慧系統來協助人類監督其他人工智慧系統;二是解釋能力,嘗試更好地打開這些模型的內部黑箱,包括使用GPT-4來解釋GPT-2中的神經元,使用Model Internals來檢測一個模型何時在說謊等。一定程度上,OpenAI在AI安全方面的努力和貢獻,不僅有助於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也能夠對內塑造企業文化和對外鞏固行業領先優勢,掌握了行業話語權,從而構建以OpenAI為主導的通用人工智慧創新與發展生態。
服務條款 OpenAI服務條款規定,API客戶所輸出的模型不能被用於“開發任何與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競爭的AI模型”。“所有API客戶必須遵守我們的使用政策,以確保我們的技術被用於好的一面”
微軟:“Azure OpenAI服務等微軟AI解決方案屬於有限訪問框架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所有客戶都必須申請並獲得公司的批准才能訪問。同時,制定了標準並提供資源,幫助客戶負責任地使用這些技術,並遵守公司的服務條款。公司還制定了發現濫用行為的流程,並在客戶違反公司的行為準則時停止他們的訪問。”
使用禁令 2024年1月15日訊息,美國OpenAI公司更新了使用條,不再明確禁止將其技術用於“軍事和戰爭”。
調整前(2024年1月10日之前),OpenAI公司在其AI模型的使用條款中曾明確表示,禁止將其模型用於很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的用途上,比如“研發武器”和“軍事與戰爭”。
調整前(2024年1月10日之前)
調整後(2024年1月10日):OpenAI對其使用條款進行一番大更新後,公司雖然在禁止項中仍然提到禁止將其產品、模型和服務用於會導致人員傷亡的用途上,並提到了“武器開發和使用”,但先前同樣被禁止的軍事用途,卻在文本中消失。
調整後(2024年1月10日)
OpenAI公司的發言人強調,新使用條款中提到的“不要去傷害他人”本身就是一個很寬泛同時也很好理解的概念,可以適用於很多語境之下,而且條款中還列舉了武器作為一個明顯的例子。
網路安全專家表示,OpenAI此次調整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新版使用條款關注重點是在確保法律合規之上提供更多的靈活性,但在很多國家,軍事和戰爭都會被披上合法的外衣,所以OpenAI這次調整潛在影響將是巨大的。
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 對於開發中的前沿模型,OpenAI主要跟蹤4個類別的安全風險:
網路安全 、CBRN(化學、生物、放射性、核威脅)、說服能力、模型自主性。評估期間將增加2倍的有效計算量把模型推向極限,並製作“記分卡”,分為“低、中、高、重大危險”四個等級。採取緩解措施後,四個方面得分取最高值作為一個模型的總評分。
OpenAI:安全
只有緩解後風險評分為“中”或更低時才能部署;只有緩解後風險評分為“高”或更低時才能進一步開發;對緩解前為“高”或“重大風險”的模型採取額外安全措施。
OpenAI:限制 、制約
網路安全風險 定義為利用模型破壞計算機系統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網路安全風險
CBRN風險 CBRN風險,專注於與模型輔助創建化學、生物、放射性和/或核威脅相關的風險。
CBRN風險
說服能力風險 側重於與說服人們改變他們的信念或採取行動有關的風險。通常強大的說服力很少見,需要大量人力(例如一對一對話,或者精心製作的媒體內容);然而,模型可以在能力範圍內使所有內容幾乎零成本生成。
說服風險
模型自主性風險 模型自主性風險就是比較科幻的那種,AI改進自己、阻止自己被關機、逃出實驗室了。
模型自主性風險
企業事件 涉投訴 2023年4月4日,加拿大隱私專員辦公室(OPC)宣布開始調查
ChatGPT 背後的公司OpenAI,涉及“指控OpenAI未經同意收集、使用和披露個人信息”的投訴。
涉訴訟 2023年6月28日,第一起具有代表性的ChatGPT著作權侵權之訴,終於出現在了公眾視野。兩名作家在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對Open AI公司發起了著作權集體訴訟,指控後者未經授權利用自身享有著作權的圖書訓練ChatGPT,謀取商業利益。
2023年7月,兩位美國作家對ChatGPT母公司OpenAI提起訴訟,聲稱OpenAI在沒有獲得著作權授權的情況下,就利用他們的作品來訓練其人工智慧。就在幾天之前,OpenAI在加利福尼亞州同樣被多方提起集體訴訟,起訴書稱OpenAI在未經允許的前提下,在網際網路上竊取和挪用了大量私人數據來訓練ChatGPT。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0日,包括泰勒·布蘭奇和史戴西·希夫在內的11名美國作家在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起訴美國人工智慧公司“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OpenAI)和微軟。。作家向法庭表示,OpenAI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從網際網路上批量複製了他們的作品,並將這些作品納入ChatGPT的訓練數據里,侵犯了他們的作品著作權。
2023年12月27日,《
紐約時報 》就侵犯著作權起訴OpenAI。訴訟稱,《紐約時報》發表的數百萬篇文章被用於訓練自動聊天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現在作為可靠信息來源與該新聞媒體展開競爭。
2024年2月27日訊息,美國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OpenAI)遭美國《紐約時報》起訴侵權的訴訟又有新進展:OpenAI已要求聯邦法官駁回部分原告訴求,稱原告媒體雇用電腦“黑客”操縱OpenAI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慧系統,進而生成“誤導性證據”。OpenAI向紐約曼哈頓南區聯邦法院提交檔案說,《紐約時報》花錢雇用黑客操縱OpenAI產品,利用“公然違反OpenAI使用條款的欺騙性提示”,誘導ChatGPT生成照搬《紐約時報》著作權作品的內容,留作侵權證據。
2024年3月1日,
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向法院起訴OpenAI及其執行長
薩姆·奧爾特曼 (Sam Altman),指控他們違反了OpenAI成立時簽訂的協定,即為了人類的利益而不是利潤開發技術。
3月5日OpenAI 回擊,指馬斯克試圖對其進行“絕對控制”。美國《紐約時報》稱,在一份公告中,該公司通過公布一系列的郵件往來,披露他們與馬斯克之間的“恩怨”。OpenAI稱,當年,打造非營利人工智慧公司的目標過於“燒錢”,包括馬斯克在內的一眾創始人均同意公司轉型。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馬斯克提出要得到該公司的多數股權、董事會控制權以及CEO職務,甚至還提出將該公司與特斯拉兼併,遭到了其餘創始人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看來,這樣的“絕對控制”有悖於公司成立的初衷。被拒之後,馬斯克於2018年撤資並離開了OpenAI的董事會。
3月6日,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稱,如果OpenAI將公司名稱變更為“CloseAI”,他就放棄起訴。OpenAI的字面意思為“開放性人工智慧”,而“CloseAI”含義剛好與之相反。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稱,馬斯克顯然是在影射該公司從一家主張開原始碼的非營利公司轉變為一家被大型企業控制、一切向利潤看齊的“閉源”科技企業。
CBS稱,馬斯克與OpenAI之間的恩怨情仇本身很俗套,“與資本主義制度一樣古老”,但是這場官司對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頗具借鑑意義。
被調查 當地時間2023年7月13日,據美國
CNN 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調查OpenAI是否違反消費者保護法,並要求OpenAI提供有關其處理個人數據、向用戶提供不準確信息的可能性以及“對消費者造成損害(包括聲譽損害)的風險”的大量記錄。
提起訴訟 2023年8月8日,據彭博訊息,OpenAI Inc.對一家使用“開放人工智慧”(Op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名稱的公司提起訴訟,聲稱該名稱侵犯了OpenAI商標,並造成消費者混淆。
回應質疑 美國當地時間4月5日,ChatGPT研發公司OpenAI在其官方部落格發布文章《我們保障AI安全的方法》,回應外界對其AI模型安全性的質疑。文章介紹了ChatGPT六個方面的安全部署,包括構建日益安全的AI系統、在實際使用中學習改進安全措施、保護兒童、尊重隱私、提高事實準確性,以及持續研究和參與。
2023年12月8日訊息,當地時間周五,英國反壟斷監管機構表示,將審查微軟與OpenAI的合作是否導致了“獲取控制權”的情況,即一方對另一方具有重大影響力或控制權,如果存在可能導致阻礙行業競爭的問題,那么該機構後續將採取更多針對性行動。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8日,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表示,其正在收集來自利益相關者的信息,以確定微軟與OpenAI兩家公司的合作是否威脅到谷歌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Deepmind總部所在地英國的市場競爭。隨後,微軟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我們協定的細節仍然保密,但必須指出的是,微軟並不擁有OpenAI任何股份,只是有資格分享利潤分配。”OpenAI發言人則表示,“微軟的無投票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並未向他們提供管理職權或對OpenAI運營的控制權。”
套用問題 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4月23日,根據中斷跟蹤網站Downdetector的數據,超千名用戶報告OpenAI出現使用問題。
暫停賬戶 2023年12月16日,因
位元組跳動 一直在秘密使用OpenAI的技術開發自家大語言模型而違反了OpenAI的服務條款,位元組跳動的賬戶已被OpenAI暫停。位元組跳動通過微軟購買了OpenAI的訪問許可權,但是
微軟 也制定了與OpenAI同樣的政策。OpenAI發言人尼克·菲利克斯(Niko Felix)發表聲明,確認位元組跳動的賬戶已被暫停。
位元組跳動發言人約迪·賽斯(Jodi Seth)對此回應稱,GPT生成的數據在“種子計畫”的早期開發中用於註解模型,並且在2023年年中左右的時候已從位元組跳動的訓練數據中刪除。“位元組跳動獲得了微軟的許可能夠使用GPT API。我們使用GPT驅動非中國市場的產品和功能,但使用自主開發的模型驅動豆包。豆包只在中國提供。位元組跳動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正在與 OpenAI 聯繫溝通,以澄清外部報導可能引發的誤解。
監管升級 在美國國會沒有採取任何有意義的行動的情況下,歐盟的法律將為西方世界隨後的監管定下基調。當地時間2023年12月8日,歐盟政策制定者就《
人工智慧法案 》達成協定。該法案是全球首次嘗試以全面的、基於倫理的方式監管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
法案將
AI系統 的風險分為四類:不可接受風險、高風險、有限風險以及最低或無風險。檔案稱,被視為構成“系統性風險”的模型將受到額外規則的約束。歐盟將根據用於訓練模型的算力來確定其風險等級。
新法案將影響OpenAI。最大的通用人工智慧系統,包括為聊天機器人
ChatGPT 提供支持的GPT將面臨新的透明度要求。除因國家安全豁免外,警方和政府使用面部識別軟體將受到限制。違反規定的公司可能面臨高達全球銷售額7%的罰款,可達3500萬歐元(3770萬美元)。專家稱,目前唯一已達到構成“系統性風險”閾值的模型是OpenAI的
GPT-4 。歐盟執行機構可以根據數據集大小、是否在歐盟擁有至少10000名註冊商業用戶或註冊最終用戶數量以及其他指標來指定哪些模型構成“系統性風險”。
隨著通用型人工智慧向用戶端和行業加速滲透,相關隱私保護擔憂和安全監管等議題逐步升溫。全球監管持續行動。由於ChatGPT本身在使用訓練數據的來源以及隱私泄露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不少大型企業都出台相關政策要求員工不要使用ChatGPT。
2023年3月,義大利數據保護局宣布禁止ChatGPT,加拿大已經調查OpenAI,稱該公司涉嫌“未經同意收集、使用和披露個人信息”。
2023年5月22日訊息,蘋果已經連續數月禁止員工使用ChatGPT和Copilot,此前亞馬遜、摩根大通等也限制員工使用ChatGPT,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倡議支付行業人員謹慎使用ChatGPT等工具。
商標註冊 2024年2月,美國專利商標局拒絕OpenAI將GPT 一詞註冊為商標,他們認為GPT的意思是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 —— 一個過於籠統的術語,可能會阻止競爭對手將其產品描述為GPT。
重組風波
從2015年創建起,OpenAI內部就充滿了矛盾。該公司由特斯拉執行長
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薩姆·奧爾特曼 (Sam Altman)和其他九人共同創立,其目標是建立人工智慧系統以造福全人類。與大多數科技初創企業不同,OpenAI是作為非營利機構成立的,董事會負責確保OpenAI履行這一使命。
董事會裡持有相互對立人工智慧理念的人,一邊是擔心人工智慧危險的人,比如埃隆·馬斯克,另一邊是奧爾特曼和那些更關注這項技術潛在好處的人。2018年埃隆·馬斯克離開OpenAI,2019年,奧爾特曼成為OpenAI的執行長,改變了OpenAI的發展方向,他創建了一家營利性子公司,並從微軟籌資10億美元。從而引發質疑,即這將如何與董事會的安全人工智慧使命相吻合?董事會成員中的三名獨立董事都擔心人工智慧會變得比人類更聰明。
2023年11月,據The Information,幾位知情人士透露,在OpenAI執行長薩姆·奧爾特曼被解僱、總裁Greg Brockman突然辭職之際,OpenAI的三名高級研究人員在當地時間17日辭職。請辭的三人分別是公司研究總監akub Pachocki、負責評估人工智慧潛在風險的團隊負責人Aleksander Madry,以及在這家初創公司做了7年研究員的Szymon Sidor。11月17日,OpenAI在官網發布新聞稿稱,公司董事會宣布,CEO
薩姆·奧爾特曼 將辭去CEO並離開公司,首席技術官
米拉·穆拉蒂 將擔任臨時執行長,立即生效。在奧爾特曼該推文後沒多久,格雷格·布羅克曼轉發也宣布將離開公司。
關於最初解僱奧爾特曼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解釋。薩姆·奧爾特曼被趕下台的核心是創始人之間的舊式糾紛。據稱,OpenAI首席科學家兼聯合創始人
伊爾亞·蘇茨克維 (Ilya Sutskever)是此次罷免的幕後推手——基於對商業化與研究速度的擔憂,以及是否對安全性給予足夠重視。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11月17日,OpenAI董事會表示,解僱的理由是因為他沒有對公司董事會坦誠相待。與奧爾特曼關係密切的人士則表示,解僱更多與公司人工智慧的安全性爭議以及與共同創始人和董事會成員伊利亞·蘇茨克韋爾之間的權力鬥爭有關。
2023年11月19日,在被OpenAI解職兩天后,奧爾特曼又回到了公司辦公室,試圖談判回歸事宜。他戴著訪客胸牌進入中心,並在X平台上發帖:“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戴這個。”整個周末,投資者和許多員工都在試圖恢復奧爾特曼的職位。奧爾特曼的陣營成功將解僱他的董事會帶回到談判桌旁,微軟的高管也極力推動在新公司架構中加強監督,包括可能設立一個董事會觀察員席位,以便更深入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OpenAI公司有超過700名員工簽署聯名信,要求恢復
薩姆·奧爾特曼 和
格雷格·布羅克曼 的職位,不然他們將加入
微軟 的人工智慧研究部門。在談判失敗後,納德拉在X平台上寫道,奧爾特曼“將加入微軟,領導一個新的高級人工智慧研究團隊”,與OpenAI的聯合創始人
格雷格·布羅克曼 以及其他同事一同工作。
2023年11月19日,OpenAI董事會成員伊利亞·蘇茨克韋爾在向員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公司高管努力爭取奧爾特曼復職,結果還是事與願違。蘇茨克韋爾也宣布,亞馬遜旗下流媒體平台“特威奇”(
Twitch )聯合創始人、前執行長埃米特·希爾,將成為OpenAI新的臨時執行長。
2023年11月22日,OpenAI宣布,已經原則上達成協定,奧爾特曼重返公司擔任CEO,“並組建由董事會主席Bret Taylor、Larry Summers和Adam D'Angelo組成的新董事會。”1月30日,OpenAI宣布,
薩姆·奧爾特曼 已經回歸擔任執行長,OpenAI成立新董事會。同日,OpenAI原董事會成員海倫·托納 (Helen Toner) 在社交平台X發文稱,她正式辭去了OpenAI董事會的職務。
創始人與董事會之間的決裂,是矽谷的老生常談,但在這個案例中,創始人(矽穀人工智慧型革命的代表)與董事會(其任務是將社會利益置於利潤之上)都非常特殊。這種決裂威脅著公司的未來以及投資者投入其中的數十億美元。OpenAI的亂局一直是微軟的負累,因為除了是OpenAI最大支持者外,微軟還圍繞OpenAI的人工智慧軟體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業務,受奧爾特曼被解僱訊息影響,微軟的股價下跌。
OpenAI的混亂也引發人們對人工智慧革命背後的人和公司的新質疑:如果它能如此輕易地因為背後誹謗他人的行為和不可靠的錯誤想法而陷入危機,那么人們還能信任它來推進一項可能對數十億人產生不可估量影響的技術嗎。
OpenAI這場高層“內斗”大戲,牽扯到商業利益和觀念博弈兩個方面的矛盾,後者體現為,“加速派”和“末日論派”在人類與AI的關係上的分歧。執行長奧爾特曼在加速部署OpenAI產品的商業化,擴大消費者市場。首席科學家
伊爾亞·蘇茨克維 (Ilya Sutskever)則在內部組建“超級對齊團隊”,以達到“讓模型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也能遵循人類的意圖”等目的。2023年11月初,蘇茨克維在一個紀錄短片中稱:“我的感覺是,通用人類智慧型(AGI)的發展會出現雪崩。”二人的觀念取向,折射出
矽谷 乃至全世界人工智慧行業對安全與進步的分歧觀點,即“有效加速主義”和“末日論”。前者的擁躉希望通過最高效、最具影響力的技術進步與突破來加速社會、經濟或技術系統的變革過程,並把風險視為變革的催化劑。而後者則更加審慎,認為一旦風險不可控,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影響將毀滅人類社會。
當地時間2024年3月8日,OpenAI在官網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律師事務所WilmerHale對奧爾特曼2023年11月被解僱事件的調查已經結束,公司制定了新的治理規則,並加強了利益衝突政策。董事會表示一致支持奧爾特曼的領導。OpenAI在描述該律師事務所的調查結果時稱,根據WilmerHale的調查結論,去年奧特曼遭遇的突然解職,並不是源於對OpenAI的財務、產品安全或其他問題的擔憂。“相反,這是前任董事會與奧爾特曼先生之間關係破裂和失去信任的結果。”OpenAI董事會主席Bret Taylor在新聞稿中表示,“我們一致認為,奧爾特曼和Greg Brockman先生是OpenAI的正確領導者。”
OpenAI“宮斗”調查結果公布
所獲榮譽 日期
榮譽名稱
企業估值
排名
全球TOP50網站(月的訪問量已經達6.72億次)
《時代》發布《2023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0家公司榜單》
獲得“顛覆者(DISRUPTORS)”榮譽
競爭對手 中國 百度:文心一言 產品名稱
模型
定位
模型能力
發布/更新時間
百度在人工智慧四層架構中,有全棧布局。包括底層的晶片、深度學習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層的搜尋等套用。文心一言,位於模型層;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深耕十餘年,擁有產業級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ERNIE ,具備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
在基礎模型升級、精調技術創新、知識點增強、邏輯推理增強、外掛程式機制等方面創新突破
理解、生成、邏輯、記憶四大能力都有顯著提升。在萬卡算力上運行飛槳平台,通過集群基礎設施和調度系統、飛槳框架的軟硬協同最佳化,支持了大模型的穩定高效訓練。建設了多維數據體系,形成了數據挖掘、分析、合成、標註、評估閉環,充分釋放數據價值,大幅提升模型效果。基於有監督精調、偏好學習、強化學習等技術進行多階段對齊,保證模型更好地與人類的判斷和選擇對齊。可再生訓練技術通過增量式的參數調優,有效節省了訓練資源和時間,加快了模型疊代速度。此外,4.0在輸入和輸出階段都進行知識點增強。
其他國家 Google 產品名稱
定位
主要功能
模型名稱
發布/更新時間
Bard是建立在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基礎上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將結合全世界的力量、智慧以及創造力,利用來自網路的信息提供新鮮、高質量的回應。
可支持包括中文在內的40多種語言,圖像分析功能,可以提取相關信息或為圖片取標題。
谷歌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最通用的大模型。它能夠處理視頻、音頻和文本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相較於此前的版本,Gemini可以進行更複雜的推理,並實現更細緻的信息理解。“雙子座”是谷歌迄今最靈活的模型,能夠在從數據中心到移動設備等不同平台上運行。“雙子座”將推出Ultra、Pro和Nano三個版本。其中Ultra版本功能最強大,適用於複雜任務;Pro版本可擴展多種任務;Nano版本為高效設備端模型。
Stability AI 產品名稱
版本
定位
主要功能
模型/參數
發布/更新時間
與前代產品(Stable Diffusion XL 0.9 版本)相比,生成的圖片色彩“更鮮艷”、內容“更準確”,對比度、陰影和光照效果也更出眾;
1.0 版是可定製的,用戶就可以使用該 AI 工具完成複雜的設計;1.0版包含 35 億個參數,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多種長寬比的完整圖像;在文本生成方面,能在圖片中生成各種形式的文本,免去用戶後期調整字型的麻煩。
人工智慧初創公司Anthropic 產品名稱
版本
定位
主要功能
發布/更新時間
編碼、數學和推理方面的性能都有所提高。升級之後,Claude 2的處理能力已經提升到了100K個Token,這意味著它可以處理數百頁的技術文檔,甚至是整本書。此外,面向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免費開放,並支持中文使用。
可以為專業用戶一次性消化多達20萬個token,相當於500多頁的材料,且出現“幻覺”或謊言的頻率將是以前的一半,20萬個token相當於Claude此前處理能力的兩倍,且大幅高出GPT-4企業版3.2萬個token的上限。
Character.AI 產品名稱
定位
主要功能
發布/更新時間
允許人們與名人或動漫角色的虛擬版本進行聊天,同時可以創建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助手。
Data from Similarweb顯示,Character.AI的聊天機器人(具有不同角色和語氣可供選擇),吸引了18至24歲用戶。與Open AI的ChatGPT和
谷歌 的
Bard 等其他聊天機器人相比,該公司通過此人口群體幫助自己在個人AI伴侶領域樹立更加有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