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NKT細胞在HBV感染肝細胞癌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NK/NKT細胞在HBV感染肝細胞癌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陳永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NK/NKT細胞在HBV感染肝細胞癌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永艷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HBV感染肝臟慢性炎症損傷是導致肝癌發生的重要因素,我們已有的研究表明肝臟NK/NKT細胞天然免疫應答是導致HBV感染肝臟易發生急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的重要機制。故本研究擬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肝臟NK/NKT細胞在HBV感染肝臟惡性腫瘤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通過免疫刺激劑Con A、PolyI:C或化學毒物CCl4、DEN誘導HBV轉基因小鼠急慢性炎症過程,進而誘導肝細胞癌的發生,動態觀察HBV感染肝臟的病理學變化及多種生化指標,尋找肝細胞惡性轉化發生的動力學特徵及關鍵時間節點。通過基因缺陷小鼠,細胞清除及轉輸等實驗手段驗證肝臟NK/NKT細胞在該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並進一步監測尋找NK/NKT細胞行駛天然免疫應答的關鍵分子(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天然免疫識受體、殺傷受體/分子)及其與肝細胞惡變之間的關係,從而揭示NK/NKT在 HBV感染肝細胞癌變與腫瘤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機制。

結題摘要

HBV感染肝臟慢性炎症損傷是導致肝癌發生的重要因素,而固有免疫應答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肝臟NK/NKT 細胞介導的肝臟炎性損傷在HBV感染肝臟惡性腫瘤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通過低劑量Poly I:C(3μg/g body weight)刺激4-5月齡HBs-Tg小鼠(C57BL/6J-TgN (AlblHBV) 44Bri)8周(2次/周),結果發現肝臟呈現慢性炎症狀態,表現為血清ALT/AST水平的上升,肝臟炎性細胞的浸潤及膠原沉積。刺激6個月後,100% HBs-Tg小鼠發生HCC;對照組12-13月齡HBs-Tg小鼠僅16.7%自發腫瘤,24-25月齡約40%自發腫瘤。生存期亦表明Poly I:C刺激後HBs-Tg小鼠死亡率顯著上升。WT小鼠中,低劑量Poly I:C刺激不能誘導肝臟炎症的發生,亦不會形成腫瘤。HBs-Tg小鼠在Poly I:C(1st 以及16th )刺激後肝細胞凋亡及增殖均顯著增多;肝臟NK和NKT細胞比例、數量顯著上升,高表達FasL, TRAIL, NKG2D, CD107a以及IFN-γ。利用PK136抗體清除HBs-Tg小鼠體內NK和NKT細胞,Poly I:C刺激後血清ALT顯著降低,並伴隨血清IFN-γ顯著降低,6個月後小鼠不發生HCC。進一步利用HBs-Tg-IFN-γ-/-小鼠,Poly I:C刺激後其血清ALT顯著低於HBs-Tg小鼠,且未見HCC的發生,證實NK和NKT細胞的作用依賴於IFN-γ。利用尾靜脈高壓注射Plive-IFN-γ質粒的方式,靶向肝臟表達IFN-γ可誘導HBs-Tg小鼠發生明顯的肝臟炎性損傷,並在6個月之後全部發生HCC。另外,在已發生HCC的HBs-Tg小鼠中肝臟NK和NKT細胞表型發生顯著變化,低表達NKG2D、Trail;高表達NKG2A、TIGIT;IL-10分泌水平顯著上調。同時研究發現在TLR2-/-小鼠中IL-18誘導MDSC細胞的聚集進而抑制T細胞的抗腫瘤功能是導致DEN誘導腫瘤更為嚴重的關鍵機制。在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CD3brightCD56+ T細胞的出現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發生髮展的重要原因。該課題研究揭示了固有免疫應答誘導的肝臟慢性炎症在HBV感染肝臟HCC發生髮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為HBV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