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5(高速鋼)

M35(高速鋼)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M35等同於國產模具鋼:W6Mo5Cr4V2Co5 標準:GB/T 9943-1988,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可得到高硬度(HRC67~70),高紅硬性(625℃4小時,HRC63~65)和高耐磨性,宜於製造強力切割用耐磨、耐衝擊各種工具,高級沖模,螺絲模,較需韌性及形狀複雜工具,鉸刀、銑刀、鐵頭、沖頭等。主要用途有滾刀、拉刀,端銑刀,易於進行冷熱加工; 淬、回火後硬度與 M35 及 M42相同, 分別為 (66±1)HRC及 (67±1)HRC。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15合金鋼
鋼材簡介,特點及適用性,化學成份,參考對應牌號,力學性能,熱處理規範,交貨狀態,典型套用舉例,

鋼材簡介

等同於國產模具鋼:W6Mo5Cr4V2Co5 標準:GB/T 9943-1988
M35

特點及適用性

m35含鈷高速鋼相比價格低廉且易加工,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可得到高硬度(HRC67~70),高紅硬性(625℃4小時,HRC63~65)和高耐磨性,韌性和抗彎強度均不低於普通型高速鋼,可克服模具刃口塌陷和崩裂等早期損壞. 特性與套用:此鋼為鎢鋼高速。宜於製造強力切割用耐磨、耐衝擊各種工具,高級沖模,螺絲模,較需韌性及形狀複雜工具,鉸刀、銑刀、鐵頭、沖頭等。主要用途有滾刀、拉刀,端銑刀。
M35鋼是國際上通用的含鈷的高耐磨耗、耐高壓、耐燒結的超硬高速鋼。使用硬度364HRC。該鋼因含鈷, 故價格昂貴。為降低價格, 我國曾研製了不含鈷的廉價超硬高速鋼 M2Al, 以替代超硬高速鋼 M35 及 M42 鋼。M2Al鋼的工藝性能優於M35, 易於進行冷熱加工; 淬、回火後硬度與 M35 及 M42相同, 分別為 (66±1)HRC及 (67±1)HRC。

化學成份

碳 C :0.80~0.90(允許偏差:±0.01)
矽 Si:0.20~0.45(允許偏差:±0.05)
錳 Mn:0.15~0.40(允許偏差:+0.04)
硫 S :≤0.030
磷 P :≤0.030
鉻 Cr:3.75~4.50(允許偏差:±0.05)
鎳 Ni:允許殘餘含量≤0.30
銅 Cu:允許殘餘含量≤0.25
釩 V :1.75~2.25(允許偏差:±0.05)
鉬 Mo:4.50~5.50(允許偏差:尺寸≤6,±0.05;尺寸>6,±0.10)
鎢 W :5.50~6.50(允許偏差:尺寸≤10,±0.10;尺寸>10,±0.20)
鈷 Co:4.50~5.50(允許偏差:±0.15)

參考對應牌號

日本日立 (HITACHI) 標準牌號 YXM4、日本大同 (DAIDO) 標準牌號 SKH55、德國 DIN 標準牌號 S6525、美國 AISI/SAE 標準牌號 M35。

力學性能

硬度 :交貨硬度:(其他加工方法)≤285HB;
(退火)≤269HB。試樣熱處理制度及淬回火硬度:≥64HRC

熱處理規範

熱處理規範:淬火,730~840℃預熱,1190~1210℃(鹽浴爐)或1200~1220℃(箱式爐)加熱,油冷,540~560℃回火2次,每次2h。

交貨狀態

熱軋、鍛制、冷拉鋼棒以退火狀態交貨,熱軋、鍛制鋼棒以退火+其他加工方法(剝皮、輕拉、磨光或拋光等)加工後交貨。

典型套用舉例

1) 可用於製作各種高硬及超高硬鋸條、鑽頭、絲錐、拉刀、滾刀及各種銑刀。
2) 用於冷鍛模、拉深模、切削刀具等。
3) 推薦表殼廠、螺絲廠等冷衝壓製品行業使用。
M35 鋼盔 二戰德軍軍用鋼盔
在二戰中叱吒風雲的德軍M35鋼盔,也是德軍的主要象徵之一!M35.即使是現役的美軍M88凱夫拉頭盔,其外形也是模仿了M35,兩者非常相似.
.
二戰德軍M35鋼盔,1935年當時中國還向德國訂了約22萬頂M35.
1935年m35此種盔型在當時被中國,阿根廷,匈牙利,奧地利,丹麥,芬蘭,波蘭等國沿用,是德軍鋼盔中較代表性的一種盔型. .二戰期間,德軍還使用了多種方法在不同作戰環境下對M35型鋼盔進行了偽裝。最常見的偽裝方式主要有迷彩塗裝、迷彩盔布.
1德軍鋼盔
二戰的德軍鋼盔共有4個型號,分別為M35,M40,M42和傘兵盔。二戰時期的德軍鋼盔和一戰時期的德軍鋼盔有著密切的聯繫。可以說,二戰的德軍鋼盔是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發展而來。
在1935年,德國的M35定型。該頭盔是為了滿足德軍的需要,來替代仍在試用的一戰時期的鋼盔。M35在基本的東西上和一戰時的M17很象,但是M35比M17更輕,功能也更強。另外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勞。事實證明,M35新的內盔比一戰時的頭盔佩戴更舒適。
M35在1935年開始生產,當時德國陸軍和空軍滿懷熱情的希望可以馬上裝備,可是結果卻令他們失望,他們並沒有拿到第一批出廠的M35,直到1936年,德國陸軍和空軍才開始正式裝備。德軍沒有在第一時間裝備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德國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在1936年以前生產的M35進行都出口到了中國和西班牙。
M35可以通過觀察鋼盔的外沿來判斷是否為M35。另外,M35的形狀和M40,M42比較,更接近卵形。這個差別很細微,如果不是把M35和M40,M42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很難會發現。
M35里外都有噴漆,盔的兩側有陸軍,空軍或黨衛軍的標誌(有些M35隻有一側有標誌)。很多M35是綠色的(粗燥的外表面),而且多數的M35上的漆,看起來會比M40和M42上的顯的暗。 很多M35在被重新油漆過,所以上邊的德軍標記已經看不到了。
M40和M35很像,特別是它的盔沿和M35幾乎一樣,所以很多人都會把M35和M40搞混。其實辨別M35和M40很簡單,只要看兩者的通風孔就知道了.為了降低成本,M40取消了M35另外安裝通風孔的做法,而是直接在盔的兩側打了兩個通風孔。這個簡化步驟加快了頭盔在戰爭期間的生產速度,但是必須採用新的模子。由於採用了新的模子,M40比M35要圓。
M40的油漆有兩種,一種是外表和內盔都是無光的平滑漆(細微顆粒)。另外一種是內盔是平滑漆,而外盔表面是粗糙的大顆粒漆。除了黨衛軍的M40以外,所有的M40隻有在外盔的一側有標記。另外一側沒有。
M42是整個二戰中最常見的鋼盔,這是因為M42較長的生產時間(1942-1945),而且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M42還被繼續使用。而M35,M40是在早期的二戰中使用,因此所剩不多,反而在今天M42比較容易找到。
M42和M40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外盔的邊緣--M42的外盔沒有滾邊。很多人都會奇怪,為什麼生產的鋼盔的外沿是尖的,答案很簡單,在戰爭時間,為了縮短生產時間和降低成本,工廠將鋼盔外沿窩邊的這道程式省略了。
另外,多數的M42的外盔都沒有標記,少量在1943年以前生產的,在頭盔的一面有陸軍,空軍,或SS的標記。另外一側沒有標記。
M42的油漆為深綠色或沙色(沙子的顏色),選擇這兩種顏色主要是為了增強隱蔽力。
現代美國鋼盔--PASGT頭盔美軍士兵稱為"德國佬"
新型凱夫拉頭盔的輪廓常被指責像納粹頭盔,但它絕不是以二戰德軍M35為原型的。納迪克的工作人員指出,M35與新式頭盔的外形都是設計人員依據戰場頭部創傷機率、頭盔與裝具的互相影響和人體測量的科學數據來確定的,先進的設計只不過是參考.是負責的態度。納迪克實驗室的傢伙並不喜歡人們將他們的頭盔與德國M35相提並論,因為一戰中美國自己設計的一種Slade#5頭盔就由於與德國M16十分相像而遭摒棄。
現代美國PASGT與德國M35對比,明顯大了一圈PASGT頭盔開始裝備後,美軍士兵為其起了一個"德國佬"(Fritz)的外號,在體會到了PASGT的舒適性和極好的防彈性能之後,所有士兵都將其視為最重要的防護裝具。在第82空降師博物館中,就陳列著一具在入侵格林那達之戰中擋住了AK-47彈頭的PASGT。 美軍裝備後,革命性的PASGT頭盔被其他西方國家廣泛採用。而我國新一代的QGF-02防彈頭盔也可以說是PASGT式樣的頭盔,QGF-02盔採用我國自行研製的芳綸纖維(凱夫拉),外形借鑑自PASGT,但是護耳上方呈圓弧狀而不是直線。為了降低生產成本,QGF-02盔只有一種盔型,可以通過懸掛系統調整頭圍。另外懸掛系統三點式顎帶,與頭接觸部位用羊毛作襯裡,舒適性和穩定性都十分優良。QGF-02頭盔的防護性能優於美軍第一代的PASGT盔,整備重量1.45公斤,比美軍最小尺寸的PASGT都輕。QGF-02頭盔於1997年開始裝備駐港部隊,並逐步成為我軍制式頭盔。
繼上個世紀70年代PASGT頭盔開始研製以來,非金屬複合材料單兵頭盔已逐步成潮流,一個安全、舒適、美觀的頭盔無疑能大大增強士兵的士氣與信心--"Wear it and Liv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