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C人工肌肉致動性能改進方法與理論研究

《IPMC人工肌肉致動性能改進方法與理論研究》是依託東北大學,由郝麗娜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PMC人工肌肉致動性能改進方法與理論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郝麗娜
  • 依託單位:東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項目主要目標是改進和提高離子交換聚合物金屬複合結構(IPMC)人工肌肉致動性能,基於數據建模、線上辨識和機理建模,建立三類致動器的機電性能模型和控制模型,提高它們的輸出力和輸出位移,探索IPMC致動器設計的理論與方法。本項目核心內容有:(1)針對IPMC的時變、非線性動力學特性,建立單片板狀IPMC致動器的控制模型和仿真模型;(2)利用摩擦耗能和剪下耗能理論,建立多層IPMC並聯致動器輸出力和輸出位移模型;(3)利用單片IPMC模型和線上辨識方法,建立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的輸出力和輸出位移模型;(4)開發單片板狀IPMC和多層並聯IPMC的自適應逆控制和多片串聯IPMC的協調控制方案;(5)實現三類致動器的虛擬樣機系統及實物樣機製作,驗證所提出的建模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意義:本項目將解決推廣IPMC人工肌肉致動器套用的關鍵問題,推動其在微驅動器、微機器人等領域的套用。

結題摘要

離子交換聚合物金屬複合結構(IPMC: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 的機電特性與生物肌肉相似,被稱為人工肌肉材料。套用IPMC致動性能開發的執行器適用於仿生機構和微機電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也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本項目主要目標是研究改進IPMC人工肌肉的機電性能建模和控制方法提高致動性能。本項目組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針對IPMC的蠕變和磁滯等時變、非線性動力學特性,建立了單片板狀方形IPMC致動器的三階自回歸輸出位移模型,以及帶遺忘運算元的遞歸最小二乘法(RLS)的輸出力模型;實驗結果證明了IPMC的蠕變起主要作用,以及兩種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單片板狀方形IPMC致動器的自適應逆控制和自適應積分周期性輸出反饋(AIPOF)控制方法;開發了基於xPC的單片板狀方形IPMC致動器的半實物控制系統仿真平台,實現了兩種控制器的實驗驗證。 (2)利用數據建模和線上辨識方法,建立了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的輸出位移和輸出力模型;考慮磨擦耗能和剪下耗能理論,借鑑層合板理論,建立了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輸出力特性的機理模型。首次研究了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的輸出位移和輸出力的自抗擾控制(ADRC)方法;利用單板仿真機AD7011-EVA搭建了半實物仿真平台,對控制算法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運用滑模控制(SMC)算法實現了對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輸出位移特性的控制實驗驗證;製作了多片IPMC串聯一體化手爪,運用自行開發的LabVIEW數據處理和控制平台實現了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的協調控制。利用ANSYS分析軟體搭建了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虛擬樣機系統,並對其力位關係進行了仿真分析。 (3)利用LabVIEW線上辨識系統和數據建模機理建立了多層IPMC並聯致動器的輸出位移和輸出力模型;並且實現了多層IPMC並聯致動器的自抗擾控制算法及其實驗驗證。 (4)完成了單片板狀方形IPMC致動器、多片IPMC串聯致動器和多層IPMC並聯致動器的試製和改性研究。完善了基於LabVIEW IPMC控制辨識平台,開發了xPC半實物仿真平台和基於單板仿真機AD7011-EVA半實物仿真平台,完善了人工肌肉微作業系統綜合實驗室。 以上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相關雜誌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3篇,完成了預期研究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