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偉大詩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深深地被銀杏的特質所觸動,於1815年9月15日憑詩寄意,寫下了短詩“Ginkgo Biloba”,作為向其愛人 Marianne von Willemer 示愛的禮物。而1993年,同樣來自德國的新世紀音樂家 Eddy F. Mueller 也以銀杏為主題,為我們獻上一趟絕妙的音樂之旅。
專輯介紹
1993.10.01 Leaves Of Hope\希望の葉\希望使者
1993年,Mueller從一部德國紀錄片<Ginkgo, Leaves of Hope>中獲得了靈感,並請他的好友——日本女畫家Atsuko Kato為他的專輯繪畫封面,由此完成了第一張以Ginkgo Garden之名發行的專輯<Leaves of Hope>。自1993年以來他以Ginkgo Garden的名義已發行了4張專輯,以其獨一無二的和諧之音征服了無數樂迷的耳朵,成為炙手可熱的New Age音樂家。
1996.04.06 Secret Call\密かな呼ぴ聲\無聲呼喚
繼<Leaves of Hope>後,Mueller以歌德的詩<Ginkgo Biloba>為主題製作了第二 張專輯<Secret Call>。專輯中,Mueller將用其非凡的音樂引領聽眾走進奇蹟之樹——銀杏的世界。正如Atsuko Kato在封面所繪的一般,銀杏是和諧的象徵,她協調著世間的兩極(陰陽、日夜、春秋、黑白、生死……)。而Mueller的音樂也同樣如此,東方與西方、自然與電子、人聲與器樂、音樂與油畫、人類與自然……全都巧妙而又諧和的融合在一起。專輯發行後大受好評,更被Sonic Images重新包裝後作全球發行,成為96年最受歡迎的New Age專輯之一。
02.[Rhythm Of The Living Thing / 生命的韻律]==一個個自由的音符盪起一陣陣風鈴的漣漪,令人如沐初夏雨後的清風一般。然後又是一片完全隨意的即興彈奏。全曲始終迴響著的都是如此清新自然的旋律。4分半長的曲子一氣呵成地聽下來,居然還有些意猶未盡嫌曲子太短的感覺。原來這種渾然天成的音樂就是生命的韻律嗎?New Age音樂自由創新的精神在這首曲子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幾乎無可挑剔的一首New Age金曲!(但我的同學卻認為太過自由反而使主旋律不突出。哎,眾口難調啊……)
04.[One And Twain / 奧秘]==清越的笛聲穿越濃重的迷霧,仿佛預示著尚在一片茫茫然的遠古時,銀杏就已誕生於生命的混沌之中。億萬年來,她就如母親一般見證著芸芸眾生的生、老、現、亡。對於曲子本身,已不必再說什麼:各方面皆是上乘之作。更重要的是,在音樂之外,你還能聽到什麼嗎?
05.[Blossoms From India / 萬年風華]==相當精彩的一首曲目。背景中那位印度女高音的吟唱充滿高貴華美的感覺(所以我才將這首曲譯為萬年風華)。只是女音加工處理過的痕跡比較明顯,嚴格說來已經像一種音色多於吟唱了,算是一處失誤吧。不過本曲最出彩的是那個不知名的印度樂器(就是有點像Sitar又有點像二胡的那個),那種悠遠古樸的音色是其他樂器所不能比擬的。後來儘管也有其他音樂家用過這種音色(Christopher Franke以及Karunesh),不過都不及這首曲子。
06.[Open Windows / 瞬間幻想]==怎么說呢,這首曲子實在是相當特別而又難以描述。若隱若現的腳步聲以及曲末突如其來地一下“哐當聲”(開窗?關窗?),令編曲富於戲劇性和故事性,再加上由強烈的打擊樂與純粹的電子樂器創造出的那個壯闊而又空靈的世界,這首曲子確實十分特別,完全不同於專輯中其它各曲。這首曲子實在有趣得來又叫人浮想聯翩。唉,不知我所云吧。都說確實很難形容這首曲子。大家還是自己聽聽最實際。
07.[Concert Of The Garden / 花園的盛宴]==專輯後部終於又出現一首出彩之作。既然叫做花園的盛會,自然越熱鬧越好嘛。所以這首曲子風格與類似,各色樂器歡騰共奏,普天同慶。尤其那說不清是和聲還是電子聲的前奏仿佛是花園的精靈們在歌唱,叫人回味無窮。而編曲也充滿了戲劇性,至於如何戲劇,就要你親身聽過才知道了。
08.[Aquamarine Lake / 無限深藍]==在這張專輯中算是比較失敗的一首吧。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編曲和演奏都太一板一眼,給人沉悶的感覺。只有貫穿始終的水滴聲和流水般的鋼琴彈奏還有些聽頭。
09.[Song From The Treetop / 樹神]==不知為什麼,從第一次聽至今,這首曲子總讓我聯想起倪匡筆下《非人協會——主宰》中那棵已逾萬年之齡的世界樹——或許是那種恢宏壯闊的氣勢很相近的緣故吧——所以譯名也不自覺地用了樹神這個與原標題無甚關係的名字。這首曲中,Mueller可謂玩盡了編曲的花式,曲子從始至終充斥著各種紛繁錯亂的樂器、和聲及效果音,聲音環繞、漸強漸弱的特技也隨處都是,簡直可以用“豪華”來形容。可以說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首曲子吧。
99年的<Letters From Earth>,每一首樂曲都有一幅Atsuko Kato的油畫相配,音樂和繪畫意境相融,相得益彰。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品位精緻的油畫簡直是莫大的享受。而至於他的音樂本身,我覺得可以用“輝煌”來形容。<Song From The Treetop>,<Open Windows>,<Red-Letter Day>電子音色飛舞於耳邊,令人聽著聽著感覺好像都要升了起來,而<Ginkgo Biloba>再配以英語和德語的詩歌朗誦,那種輝煌的氣勢真難以言語形容。而其他大部分樂曲都是西方電子音樂融合東方音樂元素,豐富多變的電子配器和特效充滿整個聽場,顯得空靈壯麗;而印度的西塔琴和和聲以及日本的三味線和尺八,則協調樂曲使之又不失柔和。在這點上<Secret Call>,<Blossoms From India>,<Letters From Earth>都是典型代表。他的旋律和編曲更是充滿奇思妙想的靈性,往往令人過耳難忘,在這方面<One And Twain>,<Woodland Ride>,<Rhythm Of The Living Thing>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我個人最喜愛的<Rhythm Of The Living Thing>,簡直是完全打破了常人作曲的方式,樂隨興之所至而發,真真正正只能用一個“自由”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