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艦艇名稱: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又稱“高爾夫”級) 在前蘇聯的彈道飛彈潛艇家族中,只有一型是常規動力的,即在50年代末發展的G級大型飛彈潛艇,簡稱G級。其動力裝置包括 3台柴油機和 3台推進電機,採用三軸推進方式,使潛艇的水上航速為16節,水下航速17.6節,水面續航力可達 22700海里。F級潛艇是前蘇聯在 50年代設計得較為成功的一級常規攻擊潛艇,
G級潛艇外形則很像是在 F級當中插進了一個飛彈艙,艙內有3發只能在水面發射的 SS-N—4彈道飛彈,因此 G級的排水量較之以前的常規潛艇大大增加,約為3000噸(水下),其中G— Ⅰ型的艇長為98米,寬 8.5米,吃水 6.4米。隨著前蘇聯彈道飛彈的不斷改進,G級潛艇也不斷進行著“脫胎換骨”的改裝。在1961年~ 1972年間,有 13艘 G—Ⅰ型換裝了SS—N—5飛彈,但數量仍為3發,形成了G—Ⅱ型潛艇 ;其後,前蘇聯海軍又將 1艘 G級潛艇加長 20米、使之能攜載 6枚彈道飛彈,排水量也隨之增至 3500噸;之後,又有1艘潛艇被加長改裝了 6發更為先進的 SS—N—8飛彈 ;最後,前蘇聯海軍為試驗更新型的潛射飛彈,將 1艘 G級潛艇改裝成試驗艇,使其只攜載已發現“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裝備的SS-N—20飛彈,即為 G— Ⅴ型。
在這所有的幾種改型中,G—Ⅳ型的意義最為重大,因為在此之前的型號都只能在水面發射飛彈, G— Ⅳ型是為了水下發射飛彈而進行改裝設計的。隨著 G級潛艇的逐漸老化陳舊,先後有幾艘 G級潛艇被拆掉飛彈發射筒,改為執行指揮、控制巡航飛彈以及進行通信任務的攻擊型潛艇。
G級潛艇共建造了23艘,現已全部退役。 美國彈道飛彈核潛艇“阿拉巴馬”號(SSBN 731)經過兩年半的升級改裝之後,進行了首次海試,在海試期間完成了對潛艇的測試,該潛艇於5月14號回到了美國海軍基地吉塞普-班戈(Kitsap-Bangor)。升級改裝期間,該艇進行了換料大修以及裝備了三叉戟II(D5)飛彈系統,替換了原來的三叉戟I(C4)飛彈系統。此次為期8天的海試測試了該艇的整體性能。在這次海試中,在一定的測試深度檢驗了該艇的船體結構,武器系統,推進系統以及艇員的操作熟練度和訓練。“阿拉巴馬”號仍將進行更多系統的更新和驗證,之後將達到全面巡航能力。
性能
排水量
2350噸(水上),2950噸(水下)
主尺度
長98米,寬8.6米。
吃水
6.6米
主機
柴油一電動推進
裝置;3台73-D柴油機, 6000馬力(4.41兆瓦);3台電機, 5500馬力(4兆瓦);3軸
航速
17節(水上),13節(水下)
續航力
水上航速15節時6000海里
編制
86人(12名軍官)
飛彈
潛射彈道飛彈:2枚CSS-N-3飛彈;兩級固體燃料火箭;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熱核彈頭當量為2百萬噸魚雷: 10具533毫米發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 12條原蘇聯53型魚雷,主被動尋的,航速45節時射程為20公里(10.8海里);戰鬥部重400公斤雷達
導航
原蘇制“探聽板”對海監視雷達,I波段結構:有兩個飛彈發射筒。
簡史
前蘇聯
彈道飛彈潛艇除前蘇聯第一代潛艇外,其餘均為
核動力推進。彈道飛彈核潛艇是以洲際彈道飛彈為主要武器的核動力潛艇,又稱為戰略核潛艇或戰略飛彈核潛艇。目前,世界上共有150餘艘彈道飛彈潛艇,前蘇聯最多,其次是
美,
英,
法三國。彈道飛彈潛艇排水量一般為6000~30000噸,
載彈量為16~24枚,射程達8000~11000公里,水下續航力無限。彈道飛彈潛艇歸海軍建制和指揮,但戰略性調防,部署和飛彈發射的批准許可權在國家最高指揮當局。
彈道飛彈潛艇與
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和戰略轟炸機一起構成國家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因此,平時主要游弋於水下,對敵實施戰略核威懾;戰時,作為高生存力的核反擊力量,負責摧毀敵岸基戰略目標,政治經濟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主要交通樞紐和通信設施,大型軍事基地和港口等重要目標。由於彈道飛彈核潛艇具有隱蔽、安全、機動性強、作戰威力大等特點,因此備受
世界各國的重視。目前,世界各核大國都將戰略核彈頭重點部署在
彈道飛彈核潛艇上。美國和俄羅斯的戰略進攻核彈頭潛基部署已達到50%。英國已於1995年9月宣布將其戰略核彈頭全部部署在核潛艇上。
上世紀末
法國也於上世紀末把戰略核力量全部部署在核潛艇上。可以預見,彈道飛彈核潛艇將是21世紀最重要的核力量,事系整個世界的安危。自從1959年人類第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下水以來,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在這方面展開了激烈角逐,繼
美國之後,
前蘇聯、
英國、
法國和中國先後研製成功彈道飛彈核潛艇。其中美蘇 兩國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數量上均遠遠地超過其它三國,呈現出五國擁有,兩強爭雄的態勢。迄今為止,人類已經製造了180餘艘彈道飛彈核潛艇,在役的有60餘艘。美國是研製彈道飛彈核潛艇的開路先鋒。自1960年7月發射第一枚潛基彈道飛彈以來,美海軍便不遺餘力地發展彈道飛彈核潛艇,迄今已發展了4代,共建造了59艘。第一代是"喬治·華盛頓"級,裝備射程1500海里的"北極星"a1型彈道飛彈,建造了5艘:第二代是"伊桑·艾倫"級,裝備射程為1500海里的"北極星"a2型彈道飛彈,也建造了5艘;第三代是"拉斐特"級,裝備射程為2500海里的"北極星"a3型潛射彈道飛彈,建造了31艘;第四代是"俄亥俄"級,它被公認為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艇體為拉長的水滴形,採用美國傳統的單殼體結構,建造了18艘,是
美國唯一在役的彈道飛彈核潛艇。艇長170.7米,寬12.8米,吃水11.1米,標準排水量1.66萬噸,水下排水量1.87萬噸,水面航速25~30節,水下航速30節,最大潛深400米,每艘潛艇裝載24枚"三叉戟"飛彈,4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型魚雷和"捕鯨叉"飛彈。其中4艘裝備的是射程為7400公里的"三叉戟i"型飛彈,另14艘裝備的是射程1.2萬公里的"三叉戟-ii"型飛彈。該飛彈每枚可攜帶8~12個tnt當量為10萬噸分導式多彈頭,圓機率誤差90米。
冷戰時期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彈道飛彈核潛艇攻勢,前蘇聯也不甘示弱,以牙還牙,展開了殊死的競爭。前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從潛艇上發射彈道飛彈的國家,不過那是一艘
常規潛艇。為與
美國抗衡,前蘇聯及俄羅斯也相應地發展了4代彈道飛彈核潛艇,它們分別是:第一代"h"級,39艘,裝備有3-6枚ss-n-5或-8式彈道飛彈;第二代"y"級,34艘,裝備16枚ss-n-6式彈道飛彈;第三代是"d"級,43艘,裝備12枚ss-n-28式彈道飛彈;第四代是"颱風"級,"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是目前俄羅斯最具特色、最具威力的彈道飛彈核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它的排水量達3.38萬噸,近乎"俄亥俄"級的兩倍,是名副其實的水下"巨無霸"。"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集前蘇聯及俄羅斯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技術與經驗之大成,於1977-1989年間,共建造6艘,現全部配屬於俄羅斯北方艦隊。該潛艇艇長175米,寬22.8米。
彈道飛彈核潛艇
H級是前蘇聯第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當時的蘇聯第18中央設計局)負責設計,艇體外形和指揮台圍殼形狀等均與高爾夫級(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相似。首艇K-19號於1958年開始建造,由於1959年底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正式服役,在蘇聯軍政最高領導人的直接干預和再三催促之下,K-19號飛彈核潛艇終於在1960年11月12日匆忙完工下水。就這樣,K-19號彈道飛彈核潛艇從設計到建造都沒有經過詳細的技術論證,在還沒有完全建造好之前又匆忙下水,且完工後又沒有經過仔細的安全檢查以及足夠的海試,就倉促上陣,在其30年的服役生涯中,K-19號彈道飛彈核潛艇3次大洋蒙難,多次發生小事故。
H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前後共發展了3個型號,共建造8艘。原型為H-Ⅰ型,裝備D-2發射系統和SS-N-4“薩克”彈道飛彈,K-19號就屬於H-Ⅰ型,其裝備的SS-N-4飛彈在潛艇處於水面狀態時才能發射,攜帶單一核彈頭,射程560公里。H-Ⅱ型裝備D-4發射系統和單彈頭的射程1420公里的SS-N-5彈道飛彈,這種飛彈可水下發射。在H-Ⅱ型核潛艇開始作戰部署之後,蘇聯海軍研製了更為先進的
SS-N-8彈道飛彈,於是對7艘H-Ⅱ型進行改裝,出現了H-Ⅲ型,艇體加長至127米,裝備6枚SS-N-8潛對地彈道飛彈,水下排水量也增至6400噸。H-Ⅰ型技術參數外形尺寸:長114米,寬9.2米,吃水7.31米。
排水量:水面4080噸,水下5000噸。 航速:水面15節,水下26節。 潛深:300米。自持力:50天。人員編制:104人。動力裝置:兩座功率為70兆瓦的VM-A壓水反應堆驅動兩台蒸汽輪機,單台功率17500軸馬力,雙軸推進
G級彈道飛彈潛艇-6631型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200號)
蘇聯629型,大連建造。最初號碼1101號,沒有仿製飛彈,安裝模擬等效器。成為試驗艇。P-11фM飛彈與資料均沒有採購。67年改裝,CM60改7111發射裝置。改裝後號碼200。原計畫首批兩條,二五4條,三五36條,大連、渤海同時開工。後第二條到貨不全與作為樣品等,沒有繼續
建造。 “6631”型(簡稱“31”)是大型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水上排水量為2850噸,極限下潛深度為300米,水上航速15節,水下航速12.5節,中部垂直布置3具飛彈發射筒,內裝3枚“P-11фM”型飛彈,射程為350公里,水上發射。艏部4具魚雷發射管,內裝4雷,艉部2管2雷。蘇聯於1957年設計完成,首艇於1959年12月服役。西方稱該型艇為G級。武器裝備:艇首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2具406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2具406毫米魚雷發射管,備彈20枚。3具垂直飛彈發射筒,配備SS-N-4“薩克”彈道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