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克·貝里(Chuck Berry)

查克·貝里

Chuck Berry一般指本詞條

查克·貝里(Chuck Berry,1926年10月18日 –2017年3月18日),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美國黑人音樂家、歌手、作曲家、吉他演奏家。

查克貝里是搖滾樂發展史上最有影響的藝人之一,他的吉他演奏風格鮮明,作品融合了布魯斯鄉村音樂的元素,善於創作與青少年息息相關、充滿時代感的音樂。很多後起的藝人,特別是海灘男孩披頭士滾石樂隊,都翻唱他的歌曲,模仿他的吉他演奏風格。

2017年3月18日,查克·貝里在其聖路易斯的住所外去世,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 本名:查克·貝里
  • 外文名:Chuck Berry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密蘇里州
  • 出生日期:1926年10月18日
  • 逝世日期:2017年3月18日
  • 星座天秤座
  • 身高:187 cm 
  • 代表作品:《校園的日子》
  • 主要成就:加入搖滾名人堂
  • 職業:音樂家、歌手、作曲家
  • 善於:創作與青少年息息相關
演藝經歷,人物作品,普通專輯,原聲帶,作品風格,人物影響,人物逝世,

演藝經歷

1955年查克·貝里開始出唱片,《美寶蓮》一曲首戰告捷。此後又有多部唱片暢銷,如著名的《超越貝多芬》(1956年)、《校園的日子》(1957年)、《搖滾音樂》(1957年)、《甜蜜的十六歲》(1958年)、《田納西州孟菲斯》(1958年)、《約翰尼·B·古德》(1958年)。有評論家認為貝里民謠詩人的大名與他創作的歌詞分不開,它們反覆闡明了搖滾樂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他將歌曲《搖滾樂》獻給了搖滾音樂,通過《甜蜜的十六歲》向年輕一代表達搖滾樂的價值。
對於貝里來說,除了他的歌曲以外,它的歌詞創作和吉他演奏都對搖滾樂產生過重大影響。貝里的歌詞,與當時一般搖滾樂的陳詞濫調或無意義的音節相比,水平顯得要高些。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50年代美國新一代青少年的心理和要求。貝里的演唱採用呼喊式的風格,但發音比較清楚。他的吉他演奏更是迎來了大量的追隨者。可以這么說,在吉他天才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出現的前十年,貝里為搖滾樂的吉他風格樹立了樣板。
1961年,根據曼恩法案關於以不正當目的運送未成年女孩出國境的規定,貝里被判有罪,入獄20個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事業和名聲。不過1972年他又東山再起,推出了銷量最大的專輯之一《我的叮鈴鈴》。
1926年10月18日,貝里生於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十幾歲開始彈奏吉他。1987年,他的自傳《查克·貝里:自傳》面世。
查克·貝里於1926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亞聖克拉拉山谷的聖喬斯鎮。大蕭條最困難的時期,查克的父母帶著六個孩子遷移到聖路易斯。小查克六歲時就開始在浸禮會教堂的唱詩班里唱歌了,但他心不在焉,十幾歲時又學到了另外兩手絕活:他在波羅美容學校得到了美容和髮型專業學位,與此同時,他又因參與武裝搶劫在少教所里呆了三年。既便如此,小查克還是在中學期間學會了一手漂亮的吉他。那年頭,聖路易斯是節奏布魯斯音樂 (Rhythm and Blues) 的實驗溫床。在一些布魯斯樂手的幫助下,小查克掌握了歡快的重複和弦和即興演奏的技巧。為了謀生,他開始在夜總會里演奏,同時又在工廠里幹活。後來他又和鼓手埃比·哈丁和鋼琴家詹森組成了一個“查克 貝里”三人合唱組。
查克·貝里
查克·貝里
1955年,一個偶然的機遇使查克·貝里認識了倫那德·切斯 (Leonard Chess)。他把貝裡帶到了芝加哥切斯唱片公司的錄音室。在那裡,貝里灌錄了“艾達·雷德”("Ida Red")這首歌。切斯靈機一動,把歌名改成了“梅波蓮”("Maybellene",一種發膏的名字)。這張單曲唱片很快走紅。一年後,“碾過貝多芬”("Roll Over Beethoven")又使貝里聲名大噪。
查克·貝里
1957年
1955至1960年這段時間是查克·貝里的黃金時代。然而好景不長。1961年,貝里又因“為了不道德的目的跨州運送未成年少女”被判監禁二十個月。不過搖滾愛好者們並沒有因此而忘記他。貝里1963年出獄時,正好碰上他的歌曲在英國走紅。1972年的曼切斯特藝術節上,他的演出及此後發布的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
查克·貝里(Chuck Berry)
1997年
1979年是貝里又一個大榮大辱的年頭。這年他應邀訪問白宮。當美國航天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 “旅行者2號”射入太空時,它們攜帶著一套能使用十億年的音響器材和一張鍍金的銅質唱片,這張唱片裡就有查克·貝里的音樂。然而,就在同一年,他因偷漏稅被判監禁120天。
2017年3月18日,美國黑人音樂家、歌手、作曲家、吉他演奏家查克·貝里(Chuck Berry)在其聖路易斯住所的外邊去世,享年90歲。

人物作品

普通專輯

《After School Session》(1957年5月1日)
《One Dozen Berrys》(1958年3月)
《Chuck Berry Is on Top》(1959年7月)
《Rockin' at the Hops》(1960年)
《New Juke-Box Hits》(1961年3月)
《Two Great Guitars》(1964年)
《St. Louis to Liverpool》(1964年11月)
《Chuck Berry in London》(1965年)
《Fresh Berry's》(1965年)
《Chuck Berry in Memphis》(1967年)
《From St. Louie to Frisco》(1968年)
《Concerto In B. Goode》(1969年)
《Back Home》(1970年)
《San Francisco Dues》(1971年)
《The London Chuck Berry Sessions》(1972年5月)
《Bio》(1973年)
《Sweet Little Rock and Roller》(1973年)
《Wild Berrys》(1974年)
《Flashback》(1974年)
《Chuck Berry》(1975年)
《Rock It》 (1979年)
《Alive and Rockin'》(1981年)
《Broadcast Week》(1982年)
《Chuck Berry》(1982年)

原聲帶

《Rock!Rock!Rock'n'Roll!》(1956年12月)
《You never can tell》

作品風格

早期的搖滾樂歌手裡,沒有人對搖滾樂的發展比查克·貝里來得大。他是早期最偉大的作曲者,對搖滾樂特有曲調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他也是最偉大的吉他作曲兼演奏者之一。一句話,沒有他,就不會有後來的甲殼蟲樂隊滾石樂隊、海灘男孩樂隊Beach Boys)、鮑勃·迪倫(Bob Dylan)或者其它猶如過江之鯽的歌手樂隊。不會有查克·貝里的特有吉他技巧“Chuck Berry guitar intro”。那種噠噠噠噠的緊促聲音也不會作為搖滾的標誌曲調成為主流。現在的搖滾歌曲的歌詞里也不會充斥著如此大量的俏皮雙關語。事實上,少了他,現代的搖滾歌曲詞壇將會變得無比蒼白無趣。就像海灘男孩樂隊的靈魂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所說,查克·貝里把所有的經典歌曲都寫完了。否認他是搖滾樂奠基先驅,將是否認整個搖滾樂的發展歷史。比起他來,貓王可能讓搖滾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但查克·貝里卻是這種音樂的精魂所在。
查克·貝里最成功的歌曲大約有40首。這些歌曲風趣而帶有叛逆精神,體現了當代青年面對社會現實的壓力感到無法適從的心情。這一切都已滲透在整個西方文化之中。他那動聽的吉他聲和歌詞中虛張聲勢的流行語構成了搖滾音樂的縮影。1986年查克·貝里六十大壽那天,“滾石”樂隊的基思·理查茲(Keith Richards) 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作為獻給貝里的禮物。電影導演泰勒·哈克福特 (Taylor Hackford) 將這個題材拍成影片《歡呼!歡呼!搖滾樂》("Hail! Hail! Rock 'n' Roll")。

人物影響

熟悉搖滾樂發展史的人都知道查克·貝里的名字。
從五十年代起,他那精瘦調皮的舞台形象就出現在一系列以搖滾樂為主題的影片裡,如《搖滾,搖滾,搖滾》("Rock,Rock,Rock"), 《搖滾先生》 ("Mister Rock and Roll"),《上路吧,Johnny》("Go,Johnny,Go")。他又是一個表演大師,留著細細的小鬍子,彈著歡快的吉他,用兩條細柴似的腿在台上走出滑稽可笑的鴨步。
查克·貝里(Chuck Berry)
查克·貝里
他在五十年代灌制的許多唱片使他的歌曲風靡美國。他的名曲 “梅波蓮”("Maybellene")、“碾過貝多芬”("Roll Over Beethoven")、“棕色眼睛的美男子”("Brown-Eyed Handsome Man")、“甜蜜的十六花季”("Sweet Little Sixteen")、“旋轉不息”("Round and Round")、“納丁”("Nadine")、“小奎尼”("Little Queenie")、“你抓不住我”("You Can't Catch Me")、“甜蜜的搖滾”("Sweet Little Rock and Roll")、“生活在美國”("Living in the U.S.A."),等等 成為早期搖滾經典之作。多年來,人們都把他視為搖滾樂的創始人之一。

人物逝世

美國東部時間2017年3月18日下午,“搖滾樂之父”查克·貝里(ChuckBerry)被發現死於家中,享年90歲。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密蘇里州警方宣布,這位傳奇巨星,在當地星期六中午用膳後失去知覺,沒有任何反應,其後搶救後宣布不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