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M

C+V+M

馬克思《資本論》中著名的公式:商品價值=c+v+m,即商品價值 = 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

基本介紹

公式含義,公式意義,

公式含義

C+V+M可以表示社會總產值,也可以表示某個商品的價值,或某一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的總價值。簡單的說c表示的是生產資料價值,v表示的是勞動力的價值,m表示的是剩餘價值
如果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價格,以p代表利潤,那么,隨著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則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就進一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

公式意義

剩餘價值這個範疇明顯地反映了資本同勞動的對立,因為它是可變資本的增殖額並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而利潤這個範疇,似乎意味著資本自身就能夠創造出一個新價值來。這種顛倒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首先,因為資本家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v)轉化為成本價格,從而掩蓋了不變資本(c)同可變資本(v)之間的本質區別;其次,因為勞動力價格轉化為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報酬,所以剩餘價值就轉化為利潤,表現為似乎同僱傭工人的勞動無關,而只是預付總資本的產物;最後,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剩餘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為前提,即藉助於利潤率,才把已轉化為成本價格超過額的剩餘價值,進一步轉化為預付總資本在一定周轉期間內超過它自身價值的餘額。在現實生活中,產業資本家通常也是從既定的利潤率水平出發,然後以利潤率乘預付總資本得出預期的利潤量,而它並非主觀幻覺之物,而是客觀上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東西。科學的論證和實踐表明:這個利潤量其實是由可變資本所帶來的增殖額。總之,剩餘價值是內在的本質或實體,而利潤則是外在的現象或形式。
管理會計本量利模型:P=S*X-(FC+VC*X)中,
P表示利潤,S表示單位售價,X表示產品銷量,FC表示固定成本,VC表示變動成本,
與成本會計中W=c+v+m[成本=物化勞動+活勞動+剩餘勞動]對應,構成產品的理論成本是(c+v),而產品的現實成本是國家制度統一規定的,存在成本開支範圍的限定,不符合的成本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將被轉入當期費用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