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亞歷山大·馮·洪堡

Alexander Von Humboldt一般指本詞條

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國科學家,與李特爾同為近代地理學的主要創建人。生於德國柏林,亦逝於柏林,是世界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的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學創立者威廉·馮·洪堡

洪堡基金會於1972年設立洪堡研究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馮·洪堡
  • 外文名: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769年9月14日
  • 逝世日期:1859年5月6日
  • 主要成就:首創等溫線等壓線概念
    對南美洲的氣候、動植物、地形地貌等進行了考察
    創立近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
  • 出生地:德國柏林
  • 代表作品: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
人物生平,人物簡介,早年經歷,撰寫巨著,遠程科考,來往名人,人物逝世,個人生活,人物事跡,偉大的博物學家,創立植物地理學,地磁測量,研究東方文獻,推廣科學知識,提倡人人平等,成就總結,發現物種,命名事物,後世紀念,洪堡基金會,洪堡研究獎,相關小說,

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里希·亞歷山大·馮·洪堡(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自然地理學家,近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涉獵科目很廣,特別是生物學與地質學

早年經歷

洪堡出生在柏林的一個波美拉尼亞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與後來亦成為著名學者並創建了柏林洪堡大學的哥哥威廉,受教於私人教師,亞歷山大很早就在老師的啟發下對探險旅行產生了興趣。因而他還在哥廷根大學求學期間就遊歷了英國,並于歸途中在大革命動盪下的巴黎停留數日,後來亞歷山大稱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洪堡的父親在洪堡9歲時去世,1796年11月洪堡母親去世,洪堡獲得一筆可觀的遺產,從此沒有了經濟上的後顧之憂。1797年2月,他辭去了在礦業部門的職位,並開始準備到南美洲科考的行程。1799年夏,他到達美洲。他在這片土地上旅行了五年,儘可能多的採集並研究了動植物標本,在奧里諾科河上划船行駛2000公里,攀登厄瓜多欽博拉索山至海拔5700餘米,因此創造了新的登山最高紀錄,並使他在整個歐洲一舉成名,歸來時亞歷山大·馮·洪堡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亞歷山大·馮·洪堡
洪堡考察美洲

撰寫巨著

遷居巴黎後,他撰寫了一部36卷的巨著,記錄下了這段非凡的時光。然而短短几年後他再度渴望遠行,於是開始著手計畫一次浩大的亞洲之旅。由於政治局勢的原因,此行未果。他轉而從1822年起遊歷義大利和英國,並就此撰寫了卷帙浩繁的遊記。他的研究事業付出了較大的代價,他從父母那裡繼承的遺產在1827年耗盡,不得不供職於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治下。

遠程科考

因此他開始在柏林大學開設其著名的“宇宙”講座。不過僅僅在兩年之後,他還是再次登上了一次浩大的科學考察之旅:穿越整個俄羅斯,行程15000公里,直達中國邊境。此行的收穫包括一顆鑽石——這是在熱帶以外發現的首顆鑽石。他曾三次登上維蘇威火山,考察印第安人,套著潛水鐘罩潛入泰晤士河底。亞歷山大·馮·洪堡在世時就已被看作是世界最偉大的研究者和發現者之一。

來往名人

與他交往者包括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美國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及許多其他的國家政要,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和學者。

人物逝世

從1834年起,他開始將自己的“宇宙”講座整理成文,講稿的頭幾卷一經出版即洛陽紙貴。雖然政治動亂妨礙他的工作,但他仍著述不輟,直到1859年5月6日離世。

個人生活

他的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學創立者威廉·馮·洪堡

人物事跡

偉大的博物學家

亞歷山大·馮·洪堡,德國地理學家和博物學家,是19世紀科學界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走遍了西歐、北亞和南、北美洲。凡是足跡所到,高山大川無不登臨,奇花異草無不採集。他具有我國明末徐霞客不憚艱險跋涉山川的好奇心,同時又具有廣泛的學識。他所涉獵的科目非常廣泛,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礦石等。並且對每個所涉獵的領域又有所貢獻,所以他常被稱為氣象學、地貌學火山學植物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世界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有澳洲(今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山,美國的湖泊與河流,南美洲西岸的洋流,以至於月亮面上的山等。1795年,他去義大利和瑞士作植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同年,隨其兄進入了以歌德席勒為首的韋邁地方文學團體。1796年,他的母親去世,洪堡欲遂其漫遊世界的志願。1799年,開始到南北美洲蒐集了不少標本和資料,1804年回到歐洲。從1808年起留居巴黎整理資料,先後計達21年。在巴黎出版不少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1799~1804年新大陸熱帶區域旅行記》30卷,《新西班牙王國地理圖集》(1810年)、《植物地理論文集》(1805年)等。 1827年,他回到柏林。1829年,受帝俄政府的邀請,和愛蘭堡格及駱司二人去西伯利亞旅行。從5月至11月共25個星期,行程達15480公里。從這次旅行所得著有《中央亞細亞》3卷。在1830~1848年間,洪堡常受外交使命奔走於普、法兩國之間,有暇則致力於他畢生大著《宇宙》一書。《宇宙》總計5卷,第5卷於洪氏逝世後始出版。
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亞歷山大·馮·洪堡
洪堡在科學上的貢獻是具有創造性的。他的活動不僅限於科學考察成果方面,對於科學理論方面也頗有貢獻。他根據前人和自己所測定的世界各地溫度,於1817年第一個繪製了全球等溫線圖,因此使同緯度各地的氣候得以互相比較,大陸氣候和海洋氣候的差別才因此得以顯示。

創立植物地理學

他還把植物的分布和當地的氣候和土壤聯繫起來,提出植物如何受環境影響的問題,而且根據植被景觀的不同把全世界分為16個區。這樣強調環境雖不免失之於偏,但在科學史上仍有其地位,而且促進了植物地理學這門新科學的建立。

地磁測量

洪氏對於地磁學的貢獻尤為重要。在西伯利亞的旅行中,對聖彼得堡起直至阿爾泰山沿途的磁偏角磁傾角均作了測量,並強調俄國應在聖彼得堡建立地球物理總台,和在全國組織地磁與氣象網的必要性,說這樣做將惠賜人類以無窮的好處。這一建議不久即見諸實行。俄國當時為了與毗鄰地方比較起見,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北京俄國教堂中也建立地磁氣象站,實為我國第一個正式氣象台地磁台。台中記錄從1841年1882年,除兩度停頓外,均繼續不絕,記錄了我國19世紀最可寶貴的氣象和地磁記錄。

研究東方文獻

洪堡對於東方的文化,尤其是中國的文化有極高的評價。在《宇宙》中他嘖嘖稱道了中國重大的發現——指南針活字印刷。他讚美中國古代天文工作者的勤勞和細心,並以古代所記的日蝕、流星、彗星以為例。他比較中國和希臘羅馬關於隕石的記載,說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333年在中國歷史上有16個記載,而希臘和羅馬同時期卻只有4個。

推廣科學知識

洪堡推動了近代科學前進的力量。他的旅行和書籍引起歐洲各國組織其他類似的考察和旅行的要求。1831年,英國派遣了貝格爾船去南美洲測量秘魯智利的沿海,即直接受了洪堡的影響,而查爾斯·達爾文就是這隻船上的博物學者。1828年,在柏林科學會議時,他曾提議世界各國應廣泛建設氣象台和地磁台,這一建議不久即為帝俄和英美諸國所採納。他和友人卡爾·高斯哥廷根城組織的一個地磁學會,不久便成為國際性的學術機構。當時在各國所得之地磁報告使洪堡能了解地磁變動的性能,因此創造了“磁暴”這個新名詞。有人認為“像這樣的科學合作,是近代文化中最可珍貴的果實”,而這一合作直接引起了1882年第一個極年觀測,間接引起了1958年和1959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的觀測。

提倡人人平等

同時,洪堡也是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者。他認為各類人種無論黃種、白種和黑種人同屬於一科,而且不分軒輊的,有力地駁斥了和他的《宇宙》同時出版的一部當時極其風行的書《人種的不平等》,該書倡導白種人為優等民族的邪說。
洪堡終身未娶,回柏林後常住其兄之家。壯年時在迦里百亞和法蘭可歷亞礦中工作時,極注意礦工生活的改良。中年至新大陸對於古巴和美國的農奴制深惡痛絕,作了嚴厲的批評。 洪堡於1857年得中風之症,於1859年5月6日逝世,享年90歲。
洪堡不僅是德國的瑰寶,像他這樣能高瞻遠矚、抱寶懷珍的第一流科學家,實亦世界之瑰寶。

成就總結

洪堡早年在普魯士礦產部從事植物學、地質學氣象學研究。1793年任高級礦務師。後從事野外考察、著書和講學。他曾考察過西歐、南北美洲北亞中亞等地,參與建立柏林地理學會
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洪堡的美洲考察路線
1828年組織了第一次國際科學會議。其科學活動涉及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和生物學等。主要貢獻有:首創等溫線等壓線概念,繪出世界等溫線圖,指出氣候不僅受緯度影響,而且與海拔高度、離海遠近、風向等因素有關;研究了氣候帶分布、溫度垂直遞減率、大陸東西岸的溫度差異性、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地形對氣候的形成作用;發現植物分布的水平分異和垂直分異性,論述氣候同植物分布的水平分異和垂直分異的關係,得出植物形態隨高度而變化的結論;根據植被景觀的不同,將世界分成都市16個區,確立了植物區系的概念,創建了植物地理學;首次繪製地形剖面圖,進行地質、地理研究;指出火山分布與地下裂隙的關係;認識到地層愈深溫度愈高的現象;發現美洲、歐洲、亞洲在地質上的相似性;根據地磁測量得出地磁強度從極地向赤道遞減的規律;根據海水物理性質的研究,用圖解法說明洋流;發現秘魯寒流(又名洪堡寒流)。此外,還促進了沸點高度計的發明和山地測量學的發展。
1808~1827年與法國人埃梅·邦普蘭(Aimé Bonpland)用近20年時間寫成30卷的《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是近代地理學最為重要的著作,晚年寫成《宇宙:物質世界概要》《植物地理學論文集》和《中央亞細亞》等。
洪堡的科學成就和著作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在世界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為紀念洪堡,德國建有洪堡基金會,資助世界各國的自然科學研究。
五卷本的《宇宙》(德文: Kosmos),是他描述地球自然地理的嘗試。

發現物種

Spheniscus humboldti洪堡企鵝
Lilium humboldtii洪堡百合
Phragmipedium humboldtii洪堡狸藻
Quercus humboldtii 南美柞樹
Conepatus humboldtii 洪堡豬鼻臭鼬
Annona humboldtii 新熱帶樹或灌木
Annona humboldtiana 新熱帶樹或灌木
Utricularia Humboldtii 一種食蟲植物
Geranium humboldtii 洪堡天竺葵

命名事物

洪堡海流 (大西洋)
洪堡河(美國)
Mare Humboldtianum(拉丁語:洪堡之海) (月球上的洪堡海
洪堡基金會

後世紀念

洪堡基金會

“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以他的名字命名,該基金會在聯邦政府和其他國內及國際夥伴的支持下,資助傑出的外國和德國研究者之間的科研合作。
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柏林亞歷山大·馮·洪堡紀念碑

洪堡研究獎

洪堡研究獎由德國亞歷山大·洪堡基金會於1972年設立,面向德國以外的全球傑出科學家,專門授予在基礎研究理論創新、學科引領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並在未來有希望取得尖端成就的外國傑出學者。是該基金會所頒贈給外國學者的最高榮譽,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相關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