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蘇聯為首的
華沙條約國加強了裝甲兵建設,T-62、
T-64坦克的入役加強了華約在坦克方面對北約的數量與質量優勢。鑒於A-1在
越南戰爭中的良好表現,美國空軍構想以一種新的近距離支援飛機代替之。1966年,美國空軍根據
A-1攻擊機在越戰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A-X計畫,以期取代前者。根據預先研究,空軍為A-X飛機定義了幾個目標:作戰效能高、生存力強、簡單、反應靈活,價格便宜,載彈量大,能在前線簡易跑道上起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維護性,機動能力強。
具體戰術指標是:活動半徑400公里,在飛機速度為50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可承受過載3.5t,攜帶全部武器(18顆225千克MK-82炸彈和1,350發30毫米機炮炮彈)、在標準的熱帶晝間條件下,能從1,200米長的跑道上起飛;若只帶4顆MK-82炸彈、750發炮彈、必要的燃油(足以飛往80公里外的戰區,作戰30分鐘並返航飛行240公里),能從前線機場300米長的跑道上起飛。
建造沿革
1967年4月,
通用動力、格魯門、諾斯羅普及
麥道4家公司開始進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礎上,美國空軍於1970年5月,向12家飛機製造商發布了計畫徵詢書。次年3月,空軍宣布諾斯羅普和費爾柴爾德公司的方案中選,從而開始了從圖紙到樣機的實質性競爭階段。
諾斯羅普公司參與競爭的飛機型號被賦予YA-9A。它機身細長,正常布局,擁有平直的上單翼與帶有上反角的平尾;短小的發動機艙緊貼在機身兩側,進氣道與進氣口看上去比較原始;尖尖的機頭上有漂亮的氣泡式座艙,起落架則顯得很短。該公司總共生產了2架YA-9A。
費爾柴爾德公司研製的原型機被稱為YA-10A,同樣也生產了2架。1972年5月10日,YA-10A完成首次試飛。費爾柴爾德公司在研製YA-10A時,根據美國空軍的要求將造價列為優先的設計取向。此外,其性能取向依次為:防護力、反裝甲及對面狀目標攻擊力、目標搜尋能力、短距起降、高出動率與低維修費用、地勤的便利、生產的便利。
經過284個飛行小時的全面對比鑑定後,1973年1月,美國空軍宣布費爾柴爾德公司的YA-10A獲勝。隨後,空軍與費爾柴爾德公司簽訂了價值1.6億美元的契約,製造10架預生產型飛機供研究、發展、試驗與鑑定使用。後來由於國會有人懷疑在空軍剛剛裝備
A-7攻擊機之後是否有必要裝備專門的近距離支援飛機,使A-10A的發展出現反覆,撥款被削減為1.074億美元,預生產型數量減少到6架;同時國會要求與A-7進行對比試飛,爾後再決定是否投產。經與A-7兩次對比試飛後,直至1974年底,A-10才被批准投入生產。預生產型的A-10於1975年2月首次試飛,10月21日首架生產型飛機開始試飛,同年開始裝備空軍。為紀念公司前身共和公司在二戰時設計、生產的戰功卓著的
P-47“雷電”戰鬥機,費爾柴爾德公司將其戰後的又一力作稱為“雷電”II。
服役歷程
1975年10月,第一批量產的A-10A被分派到了美國
亞利桑那州的Davis-Mothan空軍基地,其基本設計目的即上述的:提供近前線的空對地火力支援和同時能籌載大量武器、彈藥,必須有優異的續航力,並及能涵蓋大範圍的作戰半徑。初時美國空軍並不歡迎“疣豬”,而飛行員們傳統上都會較喜歡高速、高機動性的飛機,例如F-15和F-16,與這兩款飛機相比起來,A-10無論是外觀、性能都非當時科技的頂尖之作,當時美國空軍甚至打算把臨時空對地火力支援的任務直接交由陸軍的
武裝直升機負責。
20世紀80年代,美軍改變計畫,把A-10用來做低空攻擊的角色,專門對付當時部署於東歐的蘇聯坦克。但1987年空軍決定將A-10的任務改由高速噴射機所取代,並選取115架A-10改裝成具有執行前沿航空管制(FAC)任務的能力,機型也被改成OA-10,以取代OA-37B。在執行前沿航空管制任務時,A-10通常配備六個127mm的祖尼(Zuni rockets)火箭吊艙,有時也會裝配
煙幕彈頭和
白磷閃光彈頭。但如果有必要,只需改換裝備,這些A-10都還是能擁有一般空對地火力支援的作戰能力,但仍有大部分遭
F-16所取代的A-10機群被封存起來。
技術特點
機型結構
A-10的設計非常適合低空作戰。該型所採用的中等厚度大彎度平直下單翼、尾吊雙發、雙垂尾的常規布局,是決定其成為優秀武器平台的關鍵。這種設計不僅便於安排翼下掛架,而且有利於長長的平尾與兩個垂直尾翼遮蔽發動機排出的火焰與氣流,有利於抑制
紅外製導的
地空飛彈的攻擊。尾吊發動機不僅可以簡化設計、減輕結構重量,還可以避免因30毫米七管炮射擊造成的發動機吞煙,在起降時可最大限度避免發動機吸入異物。兩個垂直尾翼增加了飛行安定性,作戰中即使有一個垂尾遭到破壞,不致使飛機無法操縱。長長的機翼,不僅可以提高航程,還可以實現短距起降,下垂的翼端設計還可減小阻力,增加約8%的航程。
為了提高A-10的安全係數,採取了諸多的提高飛機生存能力的措施:座艙周圍由12.7~38毫米厚的
鈦合金防彈板構成,內側襯有
防彈纖維,防彈鋼板總重550千克,腹部鈦合金防板厚50毫米,總重1,315千克,可抵擋23毫米穿甲彈的打擊。A-10的主要結構都為余度設計,機身大梁、主結構框都是雙套的,有一個被擊壞不致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兩套有多餘度液壓主飛行操縱系統,分別置於機身兩側,即使一邊中彈仍可保持操控,萬一液壓系統損壞,飛行員還可通過鋼纜控制方向舵及升降舵。除鋼纜外,液壓、電力與其他線路均分成左右各一套系統,增加了安全係數。
A-10的兩台發動機間距較大,同時中彈損傷的可能性很小。風扇機匣也有防彈鋼板保護,一台發動機被擊壞時,碎片不會傷及另一台。即使一台發動機熄火,甚至被擊中,A-10也能飛回基地。為防止油箱被炮火命中,A-10將油箱置於機身內,油箱為橡膠泡棉自動閉鎖式,中彈後會自動封閉,防止油料外漏;輸油管只有一小截暴露在發動機與油箱之間,並在機體上部,油箱中彈後油管也會自動封閉,避免油料流入受損油箱。緊急時可關閉主油箱,使用兩個發動機之間的小油箱繼續飛行。曾經A-10在作戰中遭受了多次攻擊,垂尾、平尾、機翼、發動機等多處受傷,依然安全返回。
動力系統
A-10所使用的
渦扇發動機涵道比高達6:1的通用TF34-GE-100,同時產生的廢氣通過尾翼間排出,摭蓋了部份廢氣的紅外線,使熱追蹤的便攜防空飛彈較難鎖定。引擎安裝於主翼後上方、尾翼組件前上方,讓主翼和尾翼摭擋引擎,使引擎不會完全暴露於來自下方的攻擊。除了減低被擊中及降低被擊中後的戰損外,引擎所在位置也讓A-10較適合在惡劣環境下操作,離地較高避免了吸入來自跑道的沙石,這對起降於簡陋機場中平整較差的跑道猶為重要。在地面維護時,位置較高也讓引擎可以安全地保持在運轉狀態,省卻重新啟動的時間。把較低的位置讓給機翼,對機翼的維護及武器的掛置也帶來了方便。
武器系統
A-10A攻擊機有11個外掛架,每個機翼下有4個,機身下有3個。機身下中央掛架(N0.6)和機身下兩側的掛架(N0.5和N0.7)不能同時使用。機身中央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為2268kg,機身下兩側和機翼下內側掛架(N0.4和N0.8)的最大掛載能力為1587kg,機翼下最外側的掛架(N0.1和N0.11)的最大掛載能力為454kg,N0.2和N0.10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為600kg,N0.3和N0.9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為1134kg。最大載彈量為7258kg。
A-10攻擊機的前機身內左下側安裝了1門30mm的
GAU-8型7管
加特林機炮,機炮安裝的下俯角為2°,備彈1350發。整個機炮系統重約1.8噸。主要用於攻擊地面上的裝甲目標。射速4200發/min(spm),2100發/min(spm),散布5mil,備彈量750發(最大1350發),供彈形式雙端閉合無鏈供彈,傳動裝置液壓馬達(額定功率77馬力,2台),系統重量1828kg,炮管281kg,發射機構54kg(120lb),彈藥937kg。
近距空中支援
①武器為18顆227kg的MK82通用炸彈+30mm機炮(備彈750發),2小時的戰場巡邏,此時作戰半徑為463km(250nm);
②武器為2枚AGM-65“幼畜”空對地飛彈+ALQ-131電子干擾吊艙+2枚AIM-9空對空飛彈+30mm機炮(備彈1350發),此時的作戰半徑為879km(475nm);
戰場覆蓋
①4枚AGM-65“幼畜”空對地飛彈+30mm機炮(備彈1174發)+AN/AAS-35吊艙+1個AN/ALQ-119吊艙
②6顆MK82炸彈+30mm機炮(備彈750發)+1134kg外掛燃油
③4顆MK82炸彈+30mm機炮(備彈750發)+2041kg外掛燃油。
前線空中控制
此時可帶一系列外掛武器,機炮備彈1350發,作戰半徑也可達到879km。
航電系統
A-10沒有採用成本較高的航電火控,只能白天作戰。從1978年開始,對該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裝,安裝平視儀、夜間導航/攻擊吊艙、紅外探測儀、地形跟蹤雷達等。機上設備包括AN/AIC-18機內通信設備,KY-58/75保密話音、多頻段調幅、調頻通信設備,CPU-132導航計算機,AN/ASN-141慣性導航系統,AN/ARN-118
塔康導航設備,AN/AXQ-13電視監控器,MXU-553飛行數據記錄儀,AN/ARN-108儀表著陸系統,AN/ALR-46和ANALR-69雷達告警接收機,AN/APX-101敵我識別器,AN/AWG-(ACS)武器控制系統,AN/AVQ-29平視顯示儀。另外還有AN/AAS-35雷射搜尋和跟蹤系統吊艙,AN/ALQ-87及AN/ALQ-119電子對抗吊艙。
A-10航空電子系統正在改進。通過改進情況感知(situationalawareness)、戰術通信、導航的精度,以及所提供的提高威脅發現和規避、低水平飛行安全性、儲存管理和使用敏捷武器的能力,使陸軍和空軍之間有更大的互用性。通過在分散式航空電子結構中互相聯繫的更改,使A/OA-10戰鬥能力最大化。A/OA-10改進總體上說是一項新的採辦策略,它集中於採辦武器系統的主承包商。主承包商將是所有武器系統更改的綜合者並提供必要的連續性,以有組織的人力供給後續活動並重新設定系統項目辦公室。
自衛設計
A-10飛機飛行速度慢,長時間滯留於戰爭第一線,因而自衛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除採用機炮、飛彈、火箭彈實施攻擊與自衛外,A-10還依賴比較完善的電子戰能力。其電子戰設備主要包括雷達告警系統、箔條曳光彈投放系統及電子干擾系統。A-10在機首、機尾設定有AN/ALR-46(V)雷達告警接收機(RWR),或者AN/ALR-69(V)雷達告警接收機。這些雷達告警接收系統與紅外誘餌彈、箔條投放裝置控制系統交聯,能夠保證在威脅方向上,適時投放干擾物,從而減少來自空中或地面的飛彈、火炮的攻擊。裝備的投放裝置有AN/ALE-40電子對抗箔條
曳光彈投放器。
電戰設計
在高強度衝突中,使用電子干擾吊艙可以提高電子戰水平。A-10服役之初裝備了AN/ALQ-87電子對抗吊艙、AN/ALQ-131(V)噪聲/欺騙式干擾吊艙,或者雷神E-系統公司Goleta分公司的AN/ALQ-184(V)自衛電子對抗干擾吊艙。採用羅特曼透鏡多波束天線、信道化接收機,最新最佳化可程式技術及數字式微處理機、功率管理等先進技術,具有應答式、轉髮式和噪聲等干擾模式。功率大、反應快,可對付多個輻射源,能對飛彈制導雷達、高炮瞄準雷達和機載截擊雷達實施有效干擾。A-10攻擊機一般在機翼外側掛架上攜帶一具電子干擾吊艙。
A-10的機翼寬而直,翼尖向下彎曲。這種設計使它在低速飛行時具有極好的機動性,可以在地面目標的上空進行急轉彎,然後返回。
性能數據
參考數據
|
---|
乘員 | 1人 |
---|
長度
| 16.26米
|
---|
翼展
| 17.53米
|
---|
高度
| 4.47米
|
---|
機翼面積
| 47平方米
|
---|
空重
| 11,321千克
|
---|
最大起飛重量
| 23,000千克
|
---|
動力系統
| 2×通用電氣TF34-GE-100 非加力 渦扇發動機 |
---|
推力
| 2×40.32 千牛
|
---|
載油量
| 3600kg(估計)
|
---|
參考性能 |
---|
最大飛行速度 | 833千米/小時 |
---|
實用升限 | 13,700米 |
---|
航程 | 3,900千米(帶三個外掛副油箱,無武裝) |
---|
作戰半徑 | 460千米(近距空中支援) 500千米(反裝甲)
|
---|
爬升率 | 30 米/秒 |
---|
翼載荷 | 482千克/平方米 |
---|
推重比
| 0.36
|
---|
武器系統 |
---|
主要武器 | 6xAGM-65空地飛彈 2xAIM-9空對空飛彈
|
---|
MK82、MK83和MK84通用炸彈,BLU-1B火焰炸彈、 BLU-52炸彈,SUU-25曳光彈布灑器,AGM-65“幼畜”空對地飛彈,GBU-12和GBU-10雷射制導炸彈,GBU-8光電制導炸彈等 |
4x LAU-61/LAU-68 火箭吊艙 (每個含 19x \7x Hydra 70 mm 火箭) 4x LAU-5003 火箭吊艙 (每個含 19x CRV7 70 mm 火箭) 6x LAU-10 火箭吊艙 (每個含 4x 127 mm火箭)
|
輔助武器
| 1x 30mmGAU-8機炮
|
---|
資料來源
系列型號
A-10PCAS:由
雷神及Aurora Flight Sciences提出的無人駕駛版本,是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的Persistent Close Air Support計畫的一部份。該計畫中並無打算取代有人駕駛的A-10,而是視A-10為研發平台,得出的技術將用於其他有人或無人飛機之上。
服役動態
波斯灣戰爭
1991年的第一次
波斯灣戰爭,是A-10的第一次參與實戰。其間A-10參加了“
沙漠風暴”和“Operation Noble Anvil”等行動,144架A-10齣動了將近8100架次任務,一共摧毀了
伊拉克超過900輛坦克、2,000輛其他戰鬥車輛以及1,200個火炮據點,使其成為在該戰役中效率最高的作戰飛機。另外部份被破壞的雷達設施也是由A-10負責,在獵殺高機動性的
飛毛腿飛彈發射平台方面,A-10也發揮了重要成效,因為飛毛腿飛彈發射平台難於被發現,只有在準備發射的一刻才較易發現,A-10的滯空時間較長,可以長時間在戰區盤旋巡邏,在載台準備發射時對其發動攻擊。
A-10也擊落了兩架
伊拉克的直升機,全都是以30mm機炮擊落。第一架是在1991年2月6日於科威特上空由Robert Swain上尉擊落。
整個戰爭期間僅僅只有4架A-10被擊落,且均是超過規定高度而遭擊落,3架重傷後仍能飛回基地但不能修復而棄置,另有少數在降落時損毀。在此役中A-10的任務妥善率為95.7%,戰爭期間90%的AGM-65小牛飛彈都是由A-10發射。戰後A-10受到了重視,空軍也打消了以F-16取代A-10的念頭。
科索沃戰爭
1999年的
科索沃戰爭,礙於當時美國
柯林頓政府的政策,深恐美國軍機被擊落和造成美軍傷亡,A-10當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戰果,但A-10也在一架
F-117被擊落時在拯救飛行員的任務中參與了搜尋及支援工作。 在該戰役中,A-10的第一次攻擊任務是在1999年6月。
阿富汗戰爭
2001年美軍入侵阿富汗的
反恐戰爭時,A-10剛開始時也沒參與任何攻擊行動,直到2002年3月,被分派到巴基斯坦的Bagram空軍基地,參與了森蚺行動(Operation Anaconda),之後開始執行了多項針對塔利班及阿爾蓋達的任務。在這次戰役中,相關的政治限制較之前來的少,因此A-10這次得到的戰果遠比1999年時好。
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美國入侵伊拉克,共有60架A-10在入侵
伊拉克的早期執行任務,在此期間,A-10的任務完成率達85%,發射了311597發30mm子彈,但其中一架在
巴格達機場附近遭伊軍防空炮火擊落。 2007年,完成了Precision Engagement upgrade的A-10C開始部署在伊拉克 ,A-10C上的新增的數位化航電及通訊系統大大縮短了得到目標資料及攻擊時間。
空襲利比亞
2011年3月,6架A-10在聯合國軍空襲利比亞時參與了奧德賽黎明行動,期間對地面目標進行了攻擊。3月29日,美國A-10機的GAU-8機炮向利比亞兩艘小艇發射30毫米炮彈,擊毀其中一艘,並迫使另一艘棄逃。
總體評價
與一些看似先進的作戰飛機不同,A-10以其良好的平台特性,在服役期間,已經以事實證明了自身的價值。在“攻擊機已走入窮途末路”的輿論聲中,A-10攻擊機堅強地走了過來。A-10既不能快速飛行,又不先進,甚至顯得笨拙。在多用途戰鬥機大行其道的時候,其作用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反倒越來越優秀,再次證明了“不要最先進、只要最合適”的武器平台思想是設計武器裝備必須貫徹的指導原則。
在新一代精確制導武器普遍被戰鬥機用來實施精確打擊的時候,精確制導武器不但沒有像人們普遍預期的那樣與載機結合後終結A-10這類“落後”的攻擊機,反而將成為A-10的又一個有效武器,使其如虎添翼。而價格高昂的AH-64D武裝直升機在伊拉克的非對稱作戰中,不但無法取代A-10,反而成為反美武裝的靶子,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當F-22、
F-35已經服役或即將服役的時候,當網路中心戰已經成為現實的時候,當使用成本高昂的F-14戰鬥機提前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A-10仍將披掛整齊,征東討西,其頑強的生命力背後隱含的設計思想不正為我們提供了新一代攻擊機的設計經驗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