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預警機

A-50預警機

A-50預警機(英語:Beriev A-50,北約代號:Mainstay“支柱”)是以伊爾-76戰略運輸機為原型,再進行一系列改裝而成,是圖-126型預警機的後繼型號。

該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78年底完成原型機生產並首飛,1984年開始服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A-50預警機
  • 英文名稱:A-50 Mainstay
  • 前型/級:圖-126
  • 次型/級:A-50M、A-50U
  • 服役時間:1984年
  • 國家:俄羅斯
  • 研發單位:Beriev航空廠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衍生型號,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二戰中雷達在空戰和海戰中起了巨大作用。戰後,人們想到,把雷達送上幾千米的高空,能減低地球表面曲度對雷達探測能力的影響,一定大大提高它的偵測能力。
A-50預警機A-50預警機
20世紀50年代中期這一構想幾乎同時出現在美蘇兩國。當時蘇聯認為這一構想沒有前途,擱置了研製計畫。美國則幾十年努力不懈,它的成果就是令世人矚目的E-3空中預警機。前蘇聯在這方面沉寂多年之後終於開始奮起直追,但是始終落後美國2至3年。80年代初,前蘇聯空軍和防空軍裝備了第一代預警機圖-126,它是在圖-95的基礎上研製的。為此蘇聯組建了獨立的預警機部隊,後來部署在波羅的海。
20世紀70年代末,蘇聯伊留申設計局以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平台,加裝有下視能力的空中預警雷達,研製出A-50預警機,作為圖-126型預警機的後繼機。該型於1984年研製成功,與前蘇聯的第三代戰鬥機米格-29、蘇-27等一起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體系。
A-50一共生產了30多架,仍然有十幾架在服役。除基本型外,還有兩種改型:A-50М型和A-50U型。

技術特點

A-50在原伊爾-76軍用運輸機的基礎上加裝了有下視能力的空中預警雷達,並加長了前機身,其最明顯的特點是在機翼後的機身背部裝有直徑9米的雷達天線罩,比美國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視界不如後者,但採用高平尾,後半球視界優於後者。其雷達作用距離可達400-600公里,尤其低空識別力比美國的E-3預警機強。
A-50在飛機頭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桿,頭錐內裝有氣象雷達,頭錐下後側雷達罩內估計為地形測繪雷達。A-50取消了伊爾-76的頭部領航員透明風擋。機翼上面有凸起的天線罩,估計為衛星通信天線。機身腹部前後兩側有天線罩,裝電子對抗監視天線。垂尾根部有輔助動力裝置進氣口。尾部有天線罩。
A-50的動力裝置為4台索洛維耶夫設計局的D-30KP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17.68千牛。在空戰中,A-50可用於配合米格-29、米格-31和蘇-27等戰鬥機執行防空和戰術作戰任務,引導戰鬥機攻擊敵方目標。
在引導能力方面,A-50I上可以布置10~14個顯控台,可以容納十幾名引導員同時工作。而且還可以攜帶多餘的人員用以換班。飛機上空間較大,能為乘員提供短暫休息的場所,有利於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而E-2C上的空間十分狹窄,只能布置3個顯控台和3名戰術引導人員,指揮能力遠不及大型預警機。
A-50可作為空中雷達、空中引導站和空中指揮所使用。與傳統的地面雷達站相比,它除了可以清晰準確地顯示目標信號、種類、距離之外,還可以以全景方式顯示電子計算機的處理結果,以及己方飛機的綜合情況,如機號、航向、高度、速度、剩餘燃油等等。

性能數據

乘員:15人
長度:46.59米
翼展:50.5米
A-50預警機A-50預警機
高度:14.76米
機翼面積:300平方米
空重:75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0000千克
動力系統:4台D-30KP渦扇發動機
推力:4 ×117.68千牛
最大飛行速度:90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2,000米
航程:7,500千米
翼載荷:633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0.25
續航時間:4小時(無空中加油時)
預警設備:Shmel-M系統,由三維坐標雷達、顯示和儲存系統以及數字通信系統組成;NPK-T控制/導航雷達
預警半徑:低空450千米,高空620千米
引導能力:同時跟蹤50個目標,指揮12架戰鬥機作戰

服役事件

海灣戰爭期間,前蘇聯空軍飛行員曾駕駛A-50在黑海上空巡邏,監視毗鄰蘇聯領空的情況。此間,A-50對從土耳其境內機場起飛的大群美國殲擊機、海上游弋的艦船都了如指掌,各種信息歷歷在目。當時A-50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源源不斷地將各種情報發回大本營。
1996年,A-50預警機在攔截到車臣恐怖分子頭目杜薩耶夫的電話信號後,迅速實施定位,指揮俄軍戰機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成功展開空中打擊。

衍生型號

A-50М型,換裝了更先進的“熊蜂-2”綜合電子系統和新的計算機處理系統,其探測距離增大,可同時引導10架戰鬥機攻擊目標;
A-50U型,裝備有“熊蜂-М”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探測性能進一步提高,同時起飛重量和續航時間也有所增加。於2011年首飛並交付俄空天軍部隊。

總體評價

A-50電子設備總設計師、兩次蘇聯國家獎金獲得者伊萬諾夫說:“從預警機的用途、編成、甚至乘員的數目,美蘇兩家的預警機幾乎同出一轍。但是在具體實施預定方案時有一些差別。首先是反映在電子技術水平上,美國預警機上安裝的是成套的現成電子計算機;蘇聯預警機上的計算機是利用混合微電路重新製作,指示器也是按照設計要求重新製作的。A-50在探測目標的距離上、自動引導波道數量上遜色於美國的E-3。但它在地面信號反射背景下對目標的鑑定水平卻要略高一籌(用大功率彌補性能差距,所以探測距離和解析度高一點不奇怪)。另外A-50的電子計算機可儲存來自人造衛星的情報,並可向地面轉發。而據最近情報表明,E-3尚無此種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