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事
改元興元
德宗下罪己詔
興元元年(七八四)正月一日,德宗聽從翰林學士、考功郎中
陸贄的建議,下罪己詔,說:朕長在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遂興兵四方,轉餉千里。致使百姓死生流離,怨聲載道,力役不息,田野荒蕪,邑里丘墟,人煙斷絕。上累於祖宗,下負於黎庶,自今中外所上書奏,不得更言“聖神文武”之號。
李希烈、
田悅、
王武俊、李納等都是勛臣,各守藩土,朕撫御乖方,致其疑懼。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災,朕實不君,人則何罪!
朱滔是因
朱泚而連坐,但路遠沒有同謀,念其勛臣,亦望效順惟新。只有
朱泚反易天常,盜竊名器,暴犯陵寢,不在赦例。諸軍、諸道應赴
奉天及將收復京城將士,並賜名“奉天定難功臣”。所加
除陌錢、稅間架等雜稅全部停罷。按:此詔罪己而兼大赦,史稱“赦下,四方人心大悅,士卒皆感泣。”
德宗下罪己詔,赦天下,四方人心大悅,
王武俊、
田悅、
李納見赦令後,皆去王號,上表謝罪。惟
李希烈自恃兵強財富,謀稱帝,遣人問儀於顏真卿,真卿曰:“老夫嘗為禮官,所記惟諸侯朝天子禮耳。”希烈怒,曰:“不能屈節,當自焚。”真卿趨赴火,希烈遣止之。遂即皇帝位,國號大楚,改元
武成。置百官,以鄭賁為
侍中,孫廣為
中書令,李綬、李元平同平章事。以
汴州(今河南開封)為大梁府,分其境內為四節度。
李希烈稱帝後,又遣其將楊峰齎赦賜
陳少游及壽州刺史
張建封。建封遂執
楊峰巡
于軍,然後腰斬於市。建封又以少游與
李烈交通之狀上奏德宗,德宗即以建封為
濠州、
壽州、廬州三州都團練使。希烈以其部將杜少誠為
淮南節度使,使帥步騎萬餘人先攻壽州,然後至江都。建封遣部將賀蘭
元均、邵怡守
霍丘(今安徽霍丘),少誠不能過,於是又南寇蘄州、黃州,欲斷長江水路。當時德宗命
包佶督江淮財賦,溯江送往行在。佶至蘄口(今湖北蘄春西南),遇少誠入寇。曹王皋即遣蘄州刺史
伊慎帥兵七千拒之,戰於永安戍(今湖北新洲境),大敗之,少誠逃走,殺萬餘人,包佶才得前。
李希烈以
夏口為上流要地,派部將董侍募敢死之士七千襲擊鄂州,刺史
李兼偃旗息鼓閉城門以待之。董侍撤屋材以燒城門,李兼帥士卒乘機出戰,大敗董侍。德宗遂以
李兼為鄂州、
岳州、沔州都團練使。於是
李希烈東畏曹王皋,西畏
李兼,不敢再出兵攻掠江淮。
朱滔帥兵入
王武俊境,武俊大具犒享;入
田悅境,悅供奉更豐,使者迎候,相望於道。
興元元年(七八四)正月五日,滔至永濟(今河北館陶東北),遣王郅往見
田悅,約會於館陶(今河北館陶),然後一起渡河。
田悅婉言辭之,並遣司禮侍郎裴抗等往謝滔。滔大怒,罵
田悅負義。於是遣部將馬寔攻其宗城(今河北威縣東)、經城(今河北南宮西南),楊榮國攻其冠氏(今山東冠縣),皆拔之。又縱回紇兵大掠館陶而去。悅皆閉城自守不戰。正月十一日,滔遣裴抗等還,分兵置吏守永濟等地。然後帥兵向北圍
貝州(今河北清河),引水環之,
貝州刺史邢曹俊堅城拒守。
朱滔又縱回紇及部下兵大掠諸縣,使給軍食。遣馬寔帥步騎五千屯於冠氏威逼魏州。
德宗於行宮廡下貯諸貢獻之物,並題匾額曰“瓊林大盈庫”。(長安宮中建有瓊林、大盈二庫,故於行宮復設)
陸贄遂上疏諫,以為天子與天同德,以四海為家,若建私庫,則是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萬乘以效匹夫之藏。且將士有戰守之功,賞賜未行,人君不應另設私庫,貯藏財物,以致士卒怨望,無復鬥志。德宗即命去其題額。
吐蕃尚結贊請出兵助唐收復京城。
興元元年(七八四)正月二十九日,遣秘書監
崔漢衡使於
吐蕃,請發其兵,
吐蕃以制書無主兵大臣
李懷光署名,不肯發。德宗命
陸贄諭懷光,懷光以為不可,曰:“若克京城,
吐蕃必縱兵焚掠,誰能遏之?此一害也。前有敕旨,募士卒克城者人賞百緡,彼發兵五萬,若援敕求賞,五百萬緡何從可得?此二害也。虜騎雖來,必不先進,勤兵自固,觀我兵勢,勝則從而分功,敗則從而圖變,譎詐多端,不可親信。此三害也。”竟不肯署名,
吐蕃亦不進兵。
朱泚從
奉天敗歸長安,
神策軍行營
節度使李晟謀攻取之。
神策軍大將劉德信與晟皆帥兵屯東渭橋(今陝西高陵南),德信不受
李晟節制。
李晟因德信至營中,責其滬澗之敗(見
建中四年“李克誠敗劉德信”條)及所過剽掠之罪,然後斬之。因以數騎馳入德信軍中,勞其部卒,無敢動者,遂並帥之,軍勢益振。
李懷光既迫脅朝廷貶
盧杞等,心不自安,遂有異志。又惡
李晟獨當一面,恐其成功,於是奏請與晟合軍,德宗詔許之。
李晟與懷光會於
鹹陽西陳濤鈄。二軍每同出,懷光軍多掠民牛馬等物,而
李晟軍秋毫不犯。懷光軍士亦惡其異己。懷光軍屯
鹹陽,數十日不進,德宗屢遣中使促之,懷光都以士卒疲勞為辭。諸將亦勸其速攻長安,懷光不聽,並密與
朱泚通謀。事後敗露,
李晟奏之,恐其有變,德宗猶冀懷光革心,用其軍收復長安,故寢晟奏不下。
陸贄從鹹陽宣慰
李懷光回朝後,上言德宗說:“懷光不乘勝攻取京師,必有異志,恐變故難測。現在
李晟表請移軍東渭橋(今陝西高陵南),望即以
李晟表付中書,依其所奏,並別賜懷光手詔,示以移軍事因。如此則詞婉而直,理順而明,懷光雖蓄異端,亦無由起怨。”德宗從之。
李晟遂自
鹹陽結陣而行,移軍東渭橋。當時鄘坊
節度使李建徽、神策行營
節度使楊惠元尚與懷光聯營,受其節制,
陸贄又上奏說:“
李晟見機慮變,先請移軍,而李建徽、楊惠元勢單軍弱,必為懷光所吞,不如因李晟移軍,便遣李、楊合軍同行,託言李晟軍少,藉此兩軍以為掎角。“德宗曰:“卿所言極是。然
李晟移軍,懷光已不免失望,若更遣建徽、惠元與李晟合軍,必啟懷光之疑,萬難解釋。不如更待旬日。”
李懷光以
韓游瑰亦
朔方舊將,且以
邠寧留後在奉天掌兵,故密與游瑰書,約使為變,游瑰密奏德宗。明日,懷光又有書來,游瑰又奏之,德宗稱游瑰忠義,因問如何制懷光?對曰:“懷光總諸道兵,故敢恃眾為亂。今河中有呂鳴岳,振武有杜從政,潼關有唐朝臣,渭北有
竇覦,皆守地之將也。陛下各以其地及其眾授之,雖明尊懷光之官,但暗罷懷光統軍之權,則行營諸將各受本府指麾矣。懷光孤立,安能為亂!”德宗曰:“罷懷光兵權,何人制
朱泚?”對曰:“陛下已許將士以克城殊賞,將士奉天子之命以討賊取富貴,誰不願之?借使臣得而將之(即人人可為將),亦足以制泚,不足憂也。”德宗以為然。
李晟認為懷光反狀已明,應該有所防備,乘輿入蜀之路不可壅,請以裨將趙光銑等為洋(今陝西西鄉)、利(今四川廣元)、劍(今四川劍閣)三州刺史,各帥兵五百以防不測。德宗疑而未決,欲親帥禁兵至鹹陽,以慰撫為名,催促諸將進討。有人對
李懷光說:“這是漢高祖偽游雲夢之策。”懷光大懼,反意更堅。德宗仍疑讒人離間,
興元元年(七八四)二月二十三日,敕加懷光太尉,增食實封,並賜
鐵券,遣神策右兵馬使李卞等往諭旨。懷光對使者投
鐵券於地,說:“皇帝懷疑我嗎!人臣反才賜鐵券,我不反而賜鐵券,是逼我反!”言辭驕慢。其部將左兵馬使
張名振以死力爭,勸其勿反,懷光命左右拉殺之。右
武鋒兵馬使石演芬,是懷光養子。懷光密與
朱泚通謀,演芬遣其客郜成義至奉天告警,懷光知之,令左右逮演芬臠食之。李卞等還,告以懷光驕慢之狀,於是奉天始嚴門禁,從臣皆密具行裝待發。
李懷光夜遣人襲李建徽、楊惠元軍,建徽逃免,惠元將奔奉天,懷光派兵追殺之,並揚言說:“我已與
朱泚連合,請皇帝遠避!”
德宗幸梁州
興元元年(七八四)二月二十六日,
李懷光私遣其將趙升鸞潛入
奉天城,約是夜使別將達奚小俊燒乾陵,令升鸞為內應,以迫脅德宗出奔。升鸞遂以此事密告
渾瑊,瑊以告德宗,並請幸梁州(今陝西漢中)先時山南
節度使嚴震已遣
牙將馬勛奉表來迎,至是,德宗遂命
渾瑊戒嚴,命
戴休顏留守奉天,自帥後宮從城西出走,朝臣將士狼狽扈從。
戴休顏告軍士說:“
李懷光已反。”於是乘城拒守。
興元元年(七八四)二月二十四日,加
李晟河中、同絳(今陝西大荔、山西新絳)
節度使,德宗猶以為簿,二十五日,又加同平章事。
李晟哭拜受命。即修營壘,整甲兵,積極準備收復京城。先是東渭橋(今陝西高陵南)有積粟十餘萬斛,度支皆給
李懷光軍。及至
李懷光反,與
朱泚連兵,聲勢益盛,德宗已出奔梁州,人情驚擾。李晟孤軍處
朱泚與李懷光二強敵之間,內無資糧,外無救援,徒以忠義激勵將士,故其軍雖弱而士氣不衰。又以書遺懷光,辭禮卑遜,雖示尊崇而諭以禍福,勸其立功補過,故懷光慚愧,不忍擊之。晟又以
判官張彧假京兆尹,曰:“畿內雖兵荒之餘,猶可賦斂。宿兵養寇,患莫大焉。”令其擇四十餘人,假官以督渭北諸縣芻粟,數日即充,於是流涕誓師,決心平叛。
魏博節度使田悅用兵多敗,士卒死者大半,其部將皆厭戰。德宗以
孔巢父為
魏博宣慰使。巢父善辯,至
魏州,對
田悅部將陳述逆順禍福之理,將卒皆喜。兵馬使
田緒是
田承嗣第六子,為人兇險,多有過失,故承嗣不立子而立侄。悅不忍殺,遂杖而拘之。悅既歸降朝廷,遂撤內外警備。興元元年(七八四)三月一日,悅與孔巢父宴飲。夜,悅醉而歸寢,
田緒遂與左右親信從後牆入,殺
田悅及其母、妻等十餘人。天亮後,又矯
田悅之命召行軍司馬扈崿、判官許士則、都虞侯
蔣濟等議事。因府署深邃,外人不知有變,士則、蔣濟先至,
田緒召入殺之。恐事泄,遂出中門,遇
田悅親將
劉忠信,緒即大呼士卒說:“劉忠信與扈崿謀反,昨夜殺死僕射(指悅)。”士卒大驚,忠信不及自辯,士卒裂殺之。扈崿來,至戟門遇亂,遂招諭將士,將士有少數從者,田緒懼,登城而立,呼士卒說:“我是先相公(指承嗣)之子,諸君都受先相公之恩,如果能立我為
節度使,兵馬使賞錢二千緡,大將賞四千緡,士卒各賞一百,五天內兌現。”於是將士回頭殺扈崿,一致歸於
田緒,軍府才安定下來。
田緒又請命於
孔巢父,巢父遂命緒權知軍府事。
李抱真與
王武俊帥兵將救
田悅貝州(今河北
清河),聞魏博軍亂,不敢再進。
朱滔聽說
田悅已死,高興地說:“田悅負吾恩,老天假手
田緒殺之。”即遣其執憲大夫鄭景濟等帥步騎五千助馬寔,合兵共一萬兩千人攻
魏州。馬寔軍於王莽河,縱騎兵及回紇兵四出剽掠。
朱滔又遣人入城說
田緒,許以本道
節度使。時田緒正感危急,即遣隨軍侯臧至貝州結滔,滔喜,又遣臧還報,使定盟約。既而
魏州城內亦定,
李抱真、
王武俊也遣使至,許以赴援如
田悅在時之約。田緒召將佐議之,
幕僚曾穆、盧南史都說:“用兵雖然靠威力,也要本仁義,才能有功。現在
朱滔恣行殺掠,百姓白骨蔽野,暫時強盛,但長久不了,其亡可知。不如歸命朝廷,天子正因難出奔在外,聽說
魏博歸順,必喜而許以官爵。”
田緒從之,即遣使奉表至行在所,守
魏州以待命。興元元年(七八四)四月十日,朝廷以田緒為
魏博節度使。
唐德宗自
奉天赴山南後,韓游帥其部八百餘人仍還邠州。
李懷光見李晟軍勢甚盛,欲帥軍從
鹹陽襲擊東渭橋。三令其眾,士卒皆不應,並說:“如果讓我們擊
朱泚,當盡力死戰;讓我們反,死也不從。”節度巡官
李景略勸懷光先取長安,殺
朱泚,散軍還諸道,然後單騎至行在請罪,這樣不但臣節未虧,功名還可保。並頓首懇請,至於流涕。懷光許之。而都虞候
閻晏等卻勸懷光退保河中(今山西永濟),然後再圖去就。於是懷光對將卒說:現在暫屯兵涇陽,召妻孥於邠州,然後俱往河中。等春天以後,再還攻長安。懷光遂遣使至邠州,令留後張昕發所留兵萬餘人及行營將士家屬會於涇陽。
韓游瑰勸張昕與懷光絕,昕不聽,游瑰遂與諸將高固、楊懷賓等相結,舉兵殺昕,遣懷賓奉表以告朝廷。其時
崔漢衡已領
吐蕃兵營於邠州南,漢衡即矯詔以游瑰知軍府事。於是游瑰帥兵屯邠州,
戴休顏屯奉天,
駱元光屯昭應(今陝西臨潼),
尚可孤屯藍田,皆受
李晟節制,晟軍勢大振。開始懷光兵強時,朱泚畏之,與懷光書,以兄稱之,約好分別稱帝於關中,永為鄰國。及懷光反,逼德宗南幸,其部下多叛之,軍勢益弱,朱泚乃賜懷光詔書,以臣禮待之,欲征其兵。懷光慚怒,內憂部下叛變,外懼
李晟襲之,遂燒營東走,掠涇陽等十二縣,雞犬無遺。軍至富平,大將孟涉、段威勇帥數千人投奔
李晟,將士在道散亡者不斷。至河中,有人勸河中守將呂鳴岳焚蒲津橋拒之,鳴岳因為兵少,恐難以抵禦,遂納之。
興元元年(七八四)三月十九日,德宗至城固。德宗在道,民有獻瓜果者,德宗欲以散試官授之,訪於
陸贄,贄以為不可,並上奏說:“官爵應當慎惜,不可輕用,如果濫封,流弊必大。獻瓜果者,只能賜以錢帛,不當酬以官爵。”
陸贄在
翰林,為德宗所親信,居艱難中,雖有宰相,大小之事,必與陸贄商議,時稱贄為“
內相”。然而贄數直言,頗違德宗意。又
盧杞雖貶官,德宗仍心庇之。贄極言
盧杞奸邪致亂,德宗表面聽從,心中頗不悅,所以贄恩遇雖隆,不得為相。按:德宗難中用
陸贄,與肅宗難中用
李泌頗相同,一“山人”,一“
內相”;一近道,一近儒,結局亦同。
德宗至梁州
興元元年(七八四)三月二十一日,德宗至梁州(今陝西漢中)。山南地薄民貧,從
安史之亂以來,加上盜賊攻剽,戶口減耗大半,雖然節制十五州,但租賦不及中原數縣。德宗既至,糧用難以供濟。又欲幸成都,節度使
嚴震說:“山南地接京師,
李晟正謀收復,籍六軍以為聲援。如果朝廷幸蜀,則收復京城無望。”眾議未決,適李晟表至,言:“陛下駐漢中,可以系萬民之心,成滅叛軍之勢。如果遷都蜀中,則士庶失望,雖有猛將謀臣,也難以敗敵收復京師。”德宗乃止。
嚴震又百計以聚財賦,民不至困窮而供億無乏。
興元元年(七八四)三月二十九日,德宗詔數
李懷光罪惡,猶以懷光舊勛,曲加容貸,其副元帥、
太尉、
中書令、河中尹,並
朔方諸道節度觀察等使,宜並罷免,改授
太子太保。其所管兵馬,委本軍自舉一人功高望重者便宜統領。先一日,已以行在都知兵馬使
渾瑊同平章事兼
朔方節度使,朔方、
邠寧,振武、永平、
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瑊乃
朔方舊將,用之以替懷光朔方兵權)四月四日,又加李晟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
李晟出自
神策軍,關中軍事委之,以替懷光討逆之權)時李晟家百口及
神策軍士家屬皆在長安,
朱泚皆善遇之。晟軍中有盲及家者,晟泣曰:“天子何在?敢言家乎!”泚使晟親近以家書遺晟,曰:“公家無恙。”晟怒曰:“爾敢為賊為間!”立斬之。軍士未授春衣,盛夏猶衣裘褐,終無叛志。
渾瑊帥諸軍出斜谷(今陝西太白),
崔漢衡勸
吐蕃出兵助戰,尚結贊說:“邠州軍不出,恐襲我後方。”邠寧節度使
韓游瑰聽說後,即遣其將曹子達帥兵三千往會
渾瑊軍,
吐蕃也遣其將論莽羅依帥兵兩萬從之。李楚琳遣部將石鍠帥兵七百從
渾瑊克武功。興元元年(七八四)年四月十日,
朱泚又遣其將韓旻帥兵攻武功,石鍠以其兵降旻。
渾瑊戰不利,收兵登西原。時曹子達與
吐蕃兵至,連兵擊旻,大敗其兵於武亭川。殺萬餘人,旻僅以身免。瑊遂帥兵屯奉天,與
李晟東西相應,進逼長安。
興元元年(七八四)四月十七日,以前
山南東道節度使賈耽為
工部尚書。先是,
賈耽使行軍司馬樊澤奏事於行在所,德宗召對,論兵稱旨。澤還後,耽正大宴,有急牒至,以澤代耽為
節度使。耽即藏牒於懷中,宴飲如故,顏色不改。宴散後,召澤告之,並命將吏謁澤。
牙將張獻甫憤怒地說:“行軍司馬為節度,問天子起居,竟敢自圖
旌節,奪尚書土地,事人不忠,眾心不服,請殺之。”
賈耽說:“是何言也!天子所命,即為
節度使。”即日離鎮,並以獻甫自隨,軍府遂安。耽後拜相,系古代著名地理學家。澤鎮襄漢,亦有威名。
朱滔自帥兵敗
貝州百餘日,其部將馬寔攻
魏州亦四十餘日,皆不能下。賈林又為李抱真勸
王武俊:連兵救
貝州,武俊從之。興元元年(七八四)四月十八日武俊軍於南宮(今河北南宮)東南,
李抱真從臨洺(今河北永年)帥兵來會,與武俊營相距十里。當時兩軍尚相疑,第二天,抱真以數騎至
武俊營,歷敘國家禍難,天子出奔,告以當為忠臣以效力,武俊流涕縱橫,悲不自勝,遂相約為兄弟,誓滅
朱滔叛軍。於是連兵而進。五月五日,抱真與武俊進至
貝州三十里而軍。朱滔聞兩軍至,急召馬泚帥軍從
魏州晝夜兼程至
貝州。有人對
朱滔說:“王武俊兵善野戰,不可與爭鋒,宜徒營稍後避之,使回紇兵絕其糧道,我們後有德州、
棣州(今山東惠民東南),利則進攻,否則入保,待其飢疲,然後再出兵擊之。”
朱滔疑而未決。待馬寔軍至,滔遂命明日出戰。馬泚亦建言軍士冒暑困疲,請休息數日再交戰。而滔之常侍楊布、將軍蔡希引回紇達於見滔,均主速戰。五月六日晨,
王武俊遣其兵馬使趙琳帥五百騎兵伏於
桑林(今河北廣宗東北),
李抱真列方陣於後,武俊本胡族,驍勇善戰,自領騎兵居前,獨當回紇。回紇縱兵衝擊,
武俊使部下控馬避之。回紇突出其後,將還,
武俊始縱兵擊之,趙琳也領伏兵從林中出,橫擊之,回紇遂敗走。武俊帥兵追擊,滔騎兵亦自踐其步卒東奔,滔不能止。抱真與
武俊兩軍又合兵追擊,滔帥兵三萬再戰,死者萬餘人,逃潰者亦萬餘人,滔僅與所剩數千人入營堅守。因天黑有霧,抱真即軍其營西北,武俊軍其東北。滔遂夜焚其營,領兵從貝州南門向
德州逃去,兩軍因霧不能追擊。
朱滔遂怒殺楊布與蔡雄,然後歸幽州。
李晟帥兵復長安
興元元年(七八四)五月二十日,李晟大
陳兵,告諭將收復京城。晟召諸將,問以先攻何處,都說應該先取外城,據坊市,然後北攻宮闕。
李晟說:“坊市狹隘,叛軍如果伏兵格鬥,居人驚亂,非官軍之利。現在叛軍重兵皆聚苑中,不如自苑北攻之,潰其心腹,敵必逃亡。這樣,則宮闕不殘,坊市不擾。”諸將皆稱善。於是李晟通知
渾瑊及鎮國節度使
駱元光、商州節度使
尚可孤,按期集於長安城下。五月二十二日,
尚可孤敗朱泚部將仇敬忠於藍田西,斬之。二十五日,
李晟移軍於光泰門外。二十六日,晟先敗
朱泚驍將張庭芝、李希倩兵。當時
駱元光在北,兵少,叛軍拼力攻之,李晟命牙前將
李演等帥精兵救之。叛軍敗走,
李演等追擊,乘勝入光泰門。至夜
李晟收兵還營。二十七日,
李晟又帥兵出戰,諸將請待
渾瑊軍至後夾攻之,李晟以為不可,說:“叛軍數敗,已破膽,如果不乘勝攻之,使其有備,便非良計。”二十八日,
李晟使
李演與牙前兵馬使王協帥騎兵,牙前將史萬頃帥步兵,直抵苑牆。晟先使入夜開苑牆二百餘步,
李演等至,叛軍巳立柵塞之,從柵中刺射官軍,萬頃帥兵拔柵而入,
王佖、李演帥騎兵繼之,叛軍大敗,諸軍遂分道而入。叛將張光晟帥兵五千屯於
九曲,離東渭橋十餘里,先已與
李晟約降。及
朱泚敗,光晟勸朱泚出逃,朱泚乃與姚令言帥兵萬人西走。光晟送泚出城,然後降於
李晟。晟遣兵馬使田子奇帥騎兵追泚。自帥兵屯含元殿前,令諸軍曰:“長安士庶,久陷賊庭,若小有震驚,非市民伐罪之意。晟與公等室家相見非晚,五日內無得通家信。”晟大將高明曜取賊妓,
尚可孤軍士擅取賊馬,晟皆斬之,軍中股慄。因此,公私安堵,秋毫無犯,遠坊有經宿乃知官軍入城者。當日,
渾瑊、戴休顏、
韓游瑰亦克鹹陽,聽說
朱泚向西逃去,也分兵追擊。二十九日,
李晟使京西兵馬使孟涉屯白華門,
尚可孤屯望仙門,
駱元光屯章敬寺,晟自帥牙前兵三千屯安國寺,以鎮京城。斬
朱泚部將李希倩、敬釭、彭偃等八人於市。六月四日,
李晟始使掌書記
於公異作露布上德宗,曰:“臣已肅清宮禁祗謁寢園,鐘虡不移,廟貌如故。”德宗讀之泣下,曰:“天生
李晟,以為社稷,非為朕也。”六月六日,德宗詔
吏部侍郎班宏為宣慰使,尉勞將士,安撫百姓。七日,
李晟斬文武官受朱泚寵任者崔宣、
洪經綸等十餘人,又表守節不屈者劉乃、
蔣沇等人。
朱泚從長安逃出後,將奔吐蕃,其所帥兵中道不斷逃亡,至
涇州,僅有百餘騎相隨。田希鑒閉城拒之,泚謂之曰:“汝為涇原
節度使,我所授也,奈何臨危相負?”使焚城門,希鑒取節投火中,曰:“還汝節!”涇卒遂殺
姚令言,降於希鑒。
朱泚獨與
范陽親兵及宗族、賓客北向
驛馬關(今甘肅
慶陽西南),
寧州刺史夏侯英拒之。逃至彭原(今甘肅寧縣西北),其部將梁庭芬射泚墜於坑中,韓旻等斬之,至
涇州降。
源休、李子平逃奔
鳳翔,李楚琳斬之,皆傳首於行在所。
德宗還長安
興元元年(七八四)六月十九日,德宗從
梁州出發。
李晟綜理長安以備百司,並自請至鳳翔迎接,德宗不許。七月七日,德宗至鳳翔,斬
喬琳、
蔣鎮、
張光晟等降叛官員。十三日,德宗至長安,渾瑊、
韓游瑰、戴休顏等以兵扈從,
李晟、
駱元光、
尚可孤以兵奉迎,步騎十餘萬,旌旗數十里。
李晟謁見德宗於三橋(京城之西,望賢宮之東),先賀平叛取勝,後謝收復京城之晚,伏於路旁請罪。德宗駐馬慰撫,掩涕流淚,命左右扶晟上馬。至宮後,每有閒日,就宴請勛臣,賞賜豐厚,
李晟為首,渾瑊次之,諸將相又次之。
李懷光降而復叛
李懷光判官
高郢勸懷光歸順,懷光遂遣其子李璀至行在所謝罪,請束身歸朝。興元元年(七八四)七月十一日,德宗詔遣給事中孔巢父齎先前除懷光
太子太保敕,至河中宣慰,朔方將士皆復官爵如舊。十八日,孔巢父至河中,懷光素服待罪,巢父不制止。懷光左右多是胡人,皆嘆說:“李太尉無官了。”巢父又宣言於眾軍說:“你們有誰可以代太尉領軍呢?”懷光左右皆發怒喧噪,宣詔未畢,即殺巢父及中使啖守盈,懷光也不加阻止,又治兵準備拒守。
曹王皋遣部將
伊慎、
王鍔圍安州(今湖北安陸),
李希烈遣其甥劉戒虛帥步騎八千救之,皋遣別將李伯潛迎擊於
應山(今湖北應山),殺千餘人,俘獲戒虛,徇於城下,安州遂降,以伊慎為安州刺史。
肅宗在
靈武時,德宗為奉節王,學文學於
李泌;代宗之世,
李泌居蓬萊書院,德宗為太子,也曾與泌游。及德宗避難於
梁州,泌為杭州刺史,德宗急詔征之,與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
杜亞俱至行在。興元元年(七八四)七月二十六日,以泌為左散常騎侍,亞為
刑部侍郎。並命泌每日值於
中書省以候對。朝野皆為之矚目。德宗問李泌:“
李懷光占據河中,離京城太近,所帥朔方兵又素稱精銳,如達奚小俊等皆萬人敵,我朝夕憂慮,怎么辦呢?”泌說:“天下事可憂者甚多,若懷光據河中則不足憂。夫料敵之事,料將不料兵。懷光是將,達奚小俊等只是兵,將不足憂,何有於兵?
李懷光既解奉天之圍,對
朱泚垂亡之虜不能取,反與之連和,使
李晟取之以為功。現在陛下已還京城,懷光不束身歸朝,卻虐殺使臣
孔巢父等,竄伏河中,坐以待斃,真是太愚蠢了!恐不久將為部下所殺,用不著我們動手。”
當初,德宗借吐蕃兵以討
朱泚,許成功後,以安西、
北庭之地與之。及朱泚敗亡,
吐蕃來求地,德宗欲召兩鎮節度
郭昕、
李元忠還朝,以其地割與吐蕃。
李泌以為不可,進諫說:“安西、
北庭,人性驍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又分
吐蕃之勢,使不能全力東侵,為何拱手讓之!且兩鎮軍民,勢孤地遠,盡忠竭力,為國家固守近二十年,誠可哀憐。一旦棄之於
吐蕃,必怨朝廷,將與吐蕃入寇,如報私仇。何況
吐蕃在平朱泚叛亂中,觀望不進,大掠武功,受賂而去,有什麼戰功呢!”眾議也認為不可,德宗遂不割讓。
李晟因涇州倚邊,屢害主帥,常為亂根,奏請往治不用命者,並力田積粟以備
吐蕃。興元元年(七八四)八月四日,德宗以晟兼
鳳翔、隴右節度等使及四鎮、
北庭、涇原行營副元帥,進爵西平王。當時李楚琳入朝,
李晟請與其俱至
鳳翔而斬之,以懲亂階,德宗以新復京師,務安反側,不許,而以楚琳入為左金吾
大將軍。故
李晟至鳳翔治殺張鎰之罪者,斬裨將
王斌等十餘人,而楚琳竟免。閏月八日,德宗以涇原
節度使田希鑒為衛尉卿。
李晟則以其媚吐蕃,降
朱泚而欲誅之。遂遣心腹大將彭令英等戍
涇州。不久,晟又假託巡邊至
涇州,希鑒出迎,與晟並馬入城。晟遂設宴,希鑒與將佐俱至晟營,晟伏兵於外廡,彭令英引
涇州諸將下堂,晟說:“我與你們久別,請各自報姓名。”於是得為亂者
石奇等三十餘人,責之曰:“汝曹屢為亂首,殘害忠良,天地不容!”然後命悉引出斬之。希鑒尚在座,晟也命引出縊殺之,並其子田萼。晟復入其營,告諭誅希鑒之意,眾股慄,無敢動者。
先是興元元年(七八四)八月德宗命
渾瑊、
駱元光討
李懷光,軍於同州,懷光遣部將徐庭光帥精兵六千拒之,渾瑊等數為庭光所敗,不能進。當時度支因糧餉不足,議者多請赦懷光之罪,德宗不許。於是分命
渾瑊、
馬燧、
駱元光、唐朝臣、
康日知等率諸路各部兵討
李懷光,或在河中,或在關中,互有勝負。九月十五日,馬燧帥步騎三萬攻絳州。十月十八日,
李懷光部將
閻晏攻同州,官軍敗於沙苑(今陝西大荔南)。德宗下詔征邠州兵,
韓游瑰帥甲士六千赴之。十月二十七日,馬燧克絳州,並分兵攻取河中聞喜、萬泉、
虞鄉、永樂、猗氏等地。
自
魚朝恩被誅後,代宗不再使
宦官領兵。德宗即位後,以禁軍委之
白志貞,志貞得罪被貶,又以
宦官竇文場代之,從幸梁州,左右神策稍集。德宗還長安,因忌宿將握兵多者,稍稍罷之。興元元年(七八四)十月三十日,以
竇文場監神策軍左廂兵馬使,王希遷監右廂兵馬使,復令
宦官分典禁軍。
劉洽克汴州
先是,
李希烈遣其將翟崇暉帥兵圍
陳州,久之不克。閏十月,宋毫
節度使劉洽遣馬步都虞侯劉昌與隴右、幽州行營節度使
曲環等帥兵三萬救
陳州。十一月六日,敗翟崇暉於
陳州西,殺三萬五千人,擒崇暉以獻。然後乘勝進攻
汴州(今河南開封),
李希烈懼,引兵奔歸
蔡州,洽遂克汴州,詔以都統司馬薛珏為汴州刺史。
李勉討
李希烈喪師失地,累表求自貶,興元元年(七八四)十月三日,罷勉都統、節度使,其檢校司徒、同平章事仍如故。勉至長安,素服待罪。議者多以
李勉失守汴州,不應仍為相。李泌言於德宗說:“
李勉公忠雅正,但用兵非其所長。及汴州失守,將士棄妻子而從之者近二萬人,足以見其得眾心。況劉洽原出勉部下,最後克汴州,也是勉之功。”於是德宗命勉復其位。議者又言:“韓滉聞天子出奔,聚兵修石頭城,陰蓄異志。”德宗疑之,以問
李泌,泌說:“滉公忠清儉,自陛下出奔,貢獻不斷。且鎮江東十五州,盜賊不起,皆是其力。滉所以修石頭城者,是見中原戰亂,恐陛下南渡,為迎扈之備。此實人臣之忠誠,奈何以之為罪!滉性剛嚴,不附權貴,故多謗毀,願陛下深察,臣敢保其無異志。”當時韓滉子皋在京為考功
員外郎,因眾議洶洶,不敢南歸省親。
李泌又建言說:“現在天下旱蝗,關中米斗千錢,而江東豐稔。願陛下面諭
韓皋使之
歸省其親,令滉感激無自疑之心,速運糧儲。”德宗遂令
韓皋歸省,面賜緋衣,並說:“近來有人謗言爾父,朕並不信其事。現在關中乏糧,歸語爾父,速運糧來。”
韓皋至潤州,滉感激流涕,即日發運米百萬斛,並命皋僅留五日還朝。不久,
陳少游聽說
韓滉貢米,也自動貢米二十萬斛。
劉洽克汴州,得
李希烈《起居注》,雲“某月日,淮南節度使
陳少游上表歸順。”少游聞之,既慚且懼,病發,興元元年(七八四)十二月八日死,贈太尉。淮南大將
王韶欲自為留後,令將士推己知軍事,且欲大掠。
韓滉遣使謂韶說:“你敢為亂,我即日帥軍渡江誅你!”韶懼而止。德宗聞之喜,對
李泌說:“滉不僅能安江東,還能安淮南,真大臣之器,卿可謂知人!”十二月十三日,加滉平章事、江淮轉運使。此後,滉運江淮帛米入貢不斷,朝廷賴之,使者勞問相繼,恩遇日深。
李希烈聽說其弟李希倩在
朱泚兵敗後被殺,大怒,興元元年(七八四)八月三日,遣中使至
蔡州殺
顏真卿。中使曰:“有敕。”真卿再拜。中使曰:“今賜卿死。”真卿曰:“老臣無狀,罪當死。不知使者何時髮長安?”使者曰:“自大梁來,非長安也,”真卿曰:“然則賊耳,何謂敕耶?”遂縊殺之。真卿是
京兆萬年人。開元中進士及第。曾任殿中侍御史。因被
楊國忠排斥,出為平原太守。
安史之亂爆發後,與從兄
顏杲卿起兵抵抗。後被封為
魯郡公,所以人稱顏魯公。他不但是一位忠臣,也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書法初學
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開創了新風格,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後人輯有《文集》與《碑帖集》。
通鑑記載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興元元年(甲子,公元七八四年)
春,正月,癸酉朔,赦天下,改元。制曰:“致理興化,必在推誠;忘己濟人,不吝改過。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誠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復於將來。明徵其義,以示天下。
“小子懼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澤靡下究,情未上通,事既擁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己,遂用興戎,征師四方,轉餉千里,賦車籍馬,遠近騷然,行齎居送,眾庶勞止,或一日屢交鋒刃,或連年不解甲冑。祀奠乏主,室家靡依,死生流離,怨氣凝結,力役不息,田萊多荒。暴令峻於誅求,疲?空於杼軸,轉死溝壑,離去鄉閭,邑里丘墟,人煙斷絕。天譴於上而朕不寤,人怨於下而朕不知,馴致亂階,變興都邑,萬品失序,九廟震驚,上累於祖宗,下負於蒸庶,痛心靦貌,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泉谷。自今中外所上書奏,不得更言‘聖神文武’之號。“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鹹以勛舊,各守籓維,聯撫馭乖方,致其疑懼;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災,朕實不君,人則何罪!宜並所管將吏等一切待之如初。
“
朱滔雖緣
朱泚連坐,路遠必不同謀,念其舊勛,務在弘貸,如能效順,亦與惟新。
“
朱泚反易天常,盜竊名器,暴犯陵寢,所不忍言,獲罪祖宗,朕不敢赦。其脅從將吏百姓等,但官軍未到京城以前,去逆效順並散歸本道、本軍者,並從赦例。
“諸軍、諸道應赴奉天及進收京城將士,並賜名奉天定難功臣。其所加墊陌錢、稅間架、竹、木、茶、漆、榷鐵之類,悉宜停罷。”
赦下,四方人心大悅。及上還長安明年,
李抱真入朝為上言:“山東宣布赦書,士卒皆感泣,臣見人情如此,知賊不足平也!”
王武俊、田悅、
李納見赦令,皆去王號,上表謝罪。惟李希烈自恃兵強財富,遂謀稱帝,遣人問儀於顏真卿,真卿曰:“老夫嘗為禮官,所記惟諸侯朝天子禮耳!”希烈遂即皇帝位,國號大楚,改元武成。置百官,以其黨鄭賁為
侍中,孫廣為
中書令,李緩、李元平同平章事。以
汴州為在梁府,分其境內為四節度。希烈遣其將辛景臻謂
顏真卿曰:“不能屈節,當自焚!”積薪灌油於其庭。真卿趨赴火,景臻遽止之。
希烈又遣其將楊峰齎赦賜陳少游及壽州刺史張建封。建封執峰徇
于軍,腰斬於市,少游聞之駭懼。建封具以少游與希烈交通之狀聞,上悅,以建封為濠、壽、廬三州都團練使。希烈乃以其將杜少誠為淮南節度使,使將步騎萬餘人先取壽州,後之江都,建封遣其將賀蘭
元均、邵怡守
霍丘秋柵。少誠竟不能過,遂南寇蘄、黃,欲斷江路,時上命
包佶自督江、淮財賦,溯江詣行在。至蘄口,遇少誠入寇。曹王皋遣蘄州刺史
伊慎將兵七千拒之,戰於永安戍,大破之,少誠脫身走,斬首萬級,包佶乃得前。後佶入朝,具奏
陳少游奪財賦事。少游懼,厚斂所部以償之。
李希烈以夏口上流要地,使其驍將董侍募死士七千人襲鄂州,刺史
李兼偃旗臥鼓閉門以待之。侍撤屋材以焚門,兼帥士卒出戰,大破之。上以兼為鄂、岳、沔都團練使。於是希烈東畏曹王皋,西畏
李兼,不敢復有窺江、淮之志矣。
朱滔引兵入趙境,
王武俊大具犒享。入魏境,
田悅供承倍豐,使者迎候,相望於道。丁丑,滔至永濟,遣王郅見悅,約會館陶,偕行渡河。悅見郅曰:“悅固願從五兄南行,昨日將出軍,將士勒兵不聽悅出,曰:國兵新破,戰守逾年,資儲竭矣。今將士不免凍餒,何以全軍遠征!大王日自撫循,猶不能安,若舍城邑而去,朝出,暮必有變!’悅之志非敢有貳也,如將士何!已令孟祐備步騎五千,從五兄供芻牧之役。”因遣其司禮侍郎裴抗等往謝滔。滔聞之,大怒曰:“
田悅逆賊,曏在重圍,命如絲髮,使我叛君棄兄,發兵晝夜赴之,幸而得存。許我貝州,我辭不取;尊我為天子,我辭不受,今乃負恩,誤我遠來,飾辭不出!”即日,遣馬寔攻宗城、經城,楊榮國攻冠氏,皆拔之。又縱回紇掠館陶頓幄帟、器皿、車、牛以去。悅閉城自守。壬午,滔遣裴抗等還,分兵置吏守平恩、永濟。
丙戌,以
吏部侍郎盧翰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翰,義僖之七世孫也。
朱滔引兵北圍
貝州,引水環之,刺史刑曹俊嬰城拒守。縱
范陽及回紇兵大掠諸縣,又拔武城,通德、棣二州,使給軍食。遣馬寔將步騎五千屯冠氏以逼魏州。
上於行宮廡下貯諸道貢獻之物,榜曰瓊林大盈庫。陸贄以為戰守之功,賞賚未行而遽私別庫,則士卒怨望,無復鬥志,上疏諫,其略曰:“天子與天同德,以四海為家,何必橈廢公方,崇聚私貨!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萬乘以效匹夫之藏,虧法失人,誘姦聚怨,以斯制事,豈不過哉!”又曰:“頃者六師初降,百物無儲,外扞兇徒,內防危堞,晝夜不息,迨將五旬,凍餒交侵,死傷相枕,畢命同力,竟夷大艱。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絕甘以同卒伍,輟食以啖功勞。無猛制而人不攜,懷所感也;無厚賞而人不怨,悉所無也。今者攻圍已解,衣食已豐,而謠讟方興,軍情稍阻,豈不以勇夫恆性,嗜利矜功,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苟異恬默,能無怨咨!”又曰:“陛下誠能近想重圍之殷憂,追戒平居之專欲,凡在二庫貨賄,盡令出賜有功,每獲珍華,先給軍賞,如此,則亂必靖,賊必平,徐駕六龍,旋復都邑,天子之貴,豈當憂貧!是乃散其小儲而成其大儲,損其小寶而固其大寶也。”上即命去其榜。
蕭復嘗言於上曰:“宦官自艱難以來,多為監軍,恃恩縱橫。此屬但應掌宮掖之事,不宜委以兵權國政。”上不悅。又嘗言:“陛下踐祚之初,聖德光被,自用
楊炎、盧杞黷亂朝政,以致今日。陛下誠能變更睿志,臣敢不竭力?倘使臣依阿苟免,臣實不能。”又嘗與
盧杞同奏事,杞順上旨,復正色曰:“盧杞言不正!”上愕然,退,謂左右曰:“
蕭復輕朕!”戊子,命復棄山南東、西、荊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東、西、福建、嶺南等道宣慰、
安撫使,實疏之也。既而
劉從一及朝士往往奏留復,上謂
陸贄曰:“朕思遷幸以來,江、淮遠方,或傳聞過實,欲遣重臣宣慰,謀於宰相及朝士,僉謂宜然。今乃反覆如是,朕為之悵恨累日。意復悔行,使之論奏邪?卿知
蕭復如何人?其不欲行,意趣安在?”贄上奏,以為:“復痛自修勵,慕為清貞,用雖不周,行則可保。至於輕詐如此,復必不為。借使復欲逗留,從一安肯附會!今所言矛楯,願陛下明加辯詰。若
蕭復有所請求,則從一何容為隱!若從一自有回互,則蕭復不當受疑。陛下何憚而不辯明,乃直為此悵恨也!夫明則罔惑,辨則罔冤。惑莫甚於逆詐而不與明,冤莫痛於見疑而不與辯。是使情偽相糅,忠邪靡分。茲實居上御下之要樞,惟陛下留意。”上亦竟不復辯也。
辛卯,以
王武俊為恆、冀、深、趙節度使,壬辰,加
李抱真、
張孝忠並同平章事。丙申,加
田悅檢校右僕射。以山南東道行軍司馬樊澤為本道節度使,前深、趙
觀察使康日知為
同州刺史、奉誠軍節度使,曹州刺史李納為鄆州刺史、
平盧節度使。
戊戌,加劉洽汴、滑、宋、亳都統副使,知都統事,
李勉悉以其眾授之。
辛丑,六軍各置統軍,秩從三品,以寵勛臣。
吐蕃尚結贊請出兵助唐收京城。庚子,遣秘書監
崔漢衡使吐蕃,發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