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熱1907年5月22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普通家庭,自幼酷愛繪畫。上中學時,他熱衷於童子軍活動,而他的繪畫天賦很快吸引了童子軍領隊的注意,於是他開始做插畫工作並在童子軍雜誌上創造了自己的第一個漫畫系列《冒失鬼巡邏隊長托托爾》(Totor)。1924年,開始使用埃爾熱這個筆名,埃爾熱的發音和他名字開頭字母的法語發音相同。1925年,他開始參與編輯保守派報紙《二十世紀報》(Le Vingtième Siècle),而在1929年他在這個平台上為他的第一個故事創造了一位年輕的記者形象——丁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著在國內名聲鵲起,他進一步創作了《丁丁歷險記》(Aventures de Tintin)與《魁可和富魯波克的功勳》(LesExploits de Quick et Flupke)兩部作品。
由於二戰的影響,《二十世紀報》停刊,埃爾熱轉而在納粹控制下的《晚報》(Le Soir)繼續連載丁丁的故事。戰後,他被指責與敵人合作,但最終被免罪。1946年,《丁丁雜誌》(Le Journal de Tintin)創刊,他得以在良好的條件下繼續潛心創作。此後,他陸續創作出了《丁丁在西藏》、《綠寶石失竊案》等漫畫傑作,他的漫畫藝術創作達到了頂峰。埃爾熱晚年在世界各地旅遊,並熱衷於先鋒藝術。1983年3月3日,他因罹患白血病在比利時逝世,享年75歲。
除了對金錢的喜好外,卡雷達與他的那頂戰前款的“Bross and Clackwell”帽子(Bross and Clackwell系雙關語,是英譯者根據著名食品品牌Crosse & Blackwell修改而來的虛構品牌)也是形影不離。當他丟失了他的帽子之後,執著地要去尋找那頂帽子,直到米克·安洛季托夫對他進行了催眠。埃爾熱本人對當代藝術收藏十分熱衷,在《714航班》中他通過卡雷達耐人尋味地間接描寫了拍賣與收藏家的世界。在停機坪上,卡雷達接到一個電話:“餵……對……當然了。帕克·貝內特公司拍賣……怎么?……3張畢卡索的,2張布萊克的和1張雷諾瓦的……呸!我多得簡直不知道把它們放到哪裡好了!你說什麼?奧納西斯想買?……那就買了!……全買下!……不惜一切代價!”馬塞爾·達索
米克·安洛季托夫的姓氏在原版中寫作Ezdanitoff,取自響亮豐富的布魯塞爾方言,是從一句意為“這難道不奇妙嗎!”的句子演化而來的。他的原型人物是雅克·貝爾吉埃(Jacques Bergier),出生於俄羅斯的作家、記者與電視人,還和路易·鮑維爾斯(Louis Pauwels)共同創辦了《行星》雜誌。埃爾熱曾解釋說:“我喜歡不循規蹈矩,安洛季托夫也是個不合常理的傢伙……雅克·貝爾吉埃看到自己這樣融入一個異於常人的角色喜不自勝:現在他出現在連環畫裡了!卓爾不群的貝爾吉埃……”貝爾吉埃在《魔術師的早晨》(The Morning of the Magicians)一書中闡述了他關於與外星人接觸的理論。書中他研究的內容之一是“神學作品中涉及的星際飛船”。顯然他提及的“陽光照耀下飛翔的馬車”使埃爾熱心動不已,這一點在《714航班》第41頁當地人的話中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