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幼年經歷,求職受挫,社交焦慮,
幼年經歷
今年33歲的王雲,出生於長沙一戶普通農家。由於家境貧寒,母親在王雲7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父親好賭,夜裡經常把他一個人鎖在家裡,然後出去打牌。“除了做作業就是看電視,累了就直接睡覺。”王雲說,幼年生活很單調,但礙於父親暴躁的脾氣,自己也不敢哭鬧,“擔心挨揍,一看到父親就緊張”。 從國小到高中,王雲雖然不喜歡說話,不愛交朋友,但他的成績還算過得去。1996年,他考入省內一所本科院校就讀。但大學期間,他“不入社團、不競選學生幹部、不與人交流”,與周圍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求職受挫
2000年,王雲大學畢業。因為四年間不及格科目太多,王雲未能像大多數同學一樣獲得學位證和畢業證。 求職中,王雲也屢屢碰壁。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王雲日漸消沉,甚至“絕望透頂,感覺活著沒什麼意思”。求職失敗的王雲,無奈之下只能返家。
剛回家那一段時間,王雲很不適應。左鄰右舍的議論,讓王雲感覺“抬不起頭”,索性便閉門不出。
父親的責罵也沒有說動王雲。“慢慢的父親也不說了,算是放棄了。”在家無事可做的王雲,最大的樂子就是看電視。不知從何時起,“上一回電視”這個念想在王雲的腦海里不斷浮現,“覺得電視裡的人蠻好玩的。”
從那時起,直到2010年,王雲一直閉門不出,在家整整呆了十年,“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看電視,真想不出還有什麼事可做。”
社交焦慮
李飛說,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都有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與患者遺傳基因、家庭生長環境、社會成長環境和性格特性等緊密相關。
李飛分析說,在王雲幼年時期,生活中負面體現較多,形成了其後天孤僻的性格和消極的思維方式,從而產生一種避世、不願與人交流的症狀,“但是從患者‘想上電視’的心理角度講,說明其主觀上有改變自己的願望,即希望被人認可,這是一種好的信號。”
像王雲這種主觀上想改變自己的患者,治療難度相對較小,只要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情況會有所好轉,對患者而言,第一步應該是學會多和陌生人交流。
王雲說,他會聽醫生的建議,決定試試多和陌生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