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事
改元貞觀
議事帶諫官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
唐太宗下制,令今後中書省、
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閣商議國家大事,都要有
諫官跟隨,遇有不當之處,諫官立刻進諫。
太宗廢肉刑
羅藝謀反
貞觀元年(六二七)唐天節將軍、燕郡王羅藝據
涇州反。先是公元622年
羅藝發兵幫助太子建成討伐
劉黑闥後入朝。在長安,羅藝恃功,對人非常傲慢,秦王世民部下到他的兵營,藝無故毆打他們,高祖大怒,將羅藝關入獄中,不久又將他釋放。太宗即位後,羅藝非常害怕。曹州一巫師李五戒勸羅藝造反。藝假稱接到密敕,令他發兵入朝。藝引兵到
豳州(今陝西彬縣),豳州治中趙慈皓出城拜見羅藝,藝遂占據豳州。太宗令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行軍總管討伐之。趙慈皓聽說
唐兵將至,密與統軍楊岌商量算計羅藝,但被羅藝發覺,藝將慈皓囚禁,楊岌在城外知道不妙,帶兵攻打羅藝,藝兵敗,拋下妻兒,準備亡奔
突厥,半途被其左右殺死,將首級送往長安。羅藝的兄弟、利州都督
羅壽也被誅。
全國設十道
長樂王幼良賜死
長樂王李幼良任
涼州都督,性情粗暴,他身邊親信一百多人都是無賴子弟,經常侵掠當地百姓,並且私自與羌、胡互市。有人報告太宗幼良有不軌之心,太宗派
中書令宇文士及前去調查。幼良左右的人非常害怕,策謀將幼良劫往
突厥,又想將
宇文士及殺死,割據
河西之地。後又有人報告這些策謀。
貞觀元年(六二七)四月,太宗賜長樂王幼良自盡。
苑君璋復降唐
武德六年(六二三),
高滿政率
馬邑降唐,
苑君璋逃奔
突厥,後帶領突厥兵馬大攻馬邑,高滿政被殺,苑君璋率兵退保恆安(今山西大同市)。
苑君璋部下兵將都是中原人,許多人投降唐朝。
苑君璋鑒於這種情況,也投降了唐朝,他向唐高祖表示為了贖罪,還請求鎮守北邊。不久,
頡利可汗又派人招降
苑君璋,有人說
突厥仍然強大,不如再投奔突厥,免得受唐限制,苑君璋便扣押唐官,送往突厥,並多次與突厥進寇唐朝。直到
貞觀元年(六二七)五月,他看到
頡利政局不穩,又來投降唐朝,唐太宗拜
苑君璋為隰州都督,進爵
芮國公。
突厥政衰
當初,
突厥不設各種制度,
頡利可汗得到漢人
趙德言,對他大加重用,趙德言對突厥舊俗大加變更,政令苛刻繁瑣,突厥百姓開始有怨言。
頡利可汗信重胡人而疏遠
突厥人,年年發動軍事進攻;又趕上天降大雪,牲畜死亡極多,突厥百姓也遭受凍餓之苦。
頡利財用不足,只得加重盤剝,因此
突厥國內怨聲載道,各部紛紛叛離突厥,頡利兵勢漸漸削弱。
貞觀元年(六二七)七月,有人請求趁勢出擊
突厥,
蕭瑀贊成這種主張,
長孫無忌以唐先進攻突厥為不義而反對之,唐太宗採納
長孫無忌的意見。
王君廓謀反被殺
王君廓在幽州驕橫,做事多有不法,
貞觀元年(六二七)九月,
唐太宗征他入朝。
王君廓懷疑長史李玄道告他不法,君廓便策謀逃跑,半途還殺死驛吏,但將要逃到突厥時,途中還是被人殺死。
馮盎遣子入朝
嶺南酋長
馮盎與談殿等人連年攻戰,久未入朝。諸州多次奏稱
馮盎謀反。太宗命將軍藺暮等發江、嶺數十州兵前去討伐。
魏徵認為
馮盎並無反狀,勸太宗派使臣先去安撫,太宗於是罷兵。
貞觀元年(六二七)十月,特派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持節前往慰諭。
馮盎派子智戴隨使者入朝。太宗非常高興,稱:“魏徵令我發一介之使,而嶺表遂安,勝十萬之師。”賞賜
魏徵五百匹絹。
更改選官程式
隋朝時選舉官員,從十一月集中,到第二年春天結束,人皆患其期促。
貞觀元年(六二七)末,
吏部侍郎劉林甫奏請以後四時聽選,隨闕注擬,人以為便。唐初,因為戰亂,士大夫不願做官,所以官員不足。當時尚書省下符到各州命人參選,州府以及奉詔使者多用赤牒補官。至此也廢除這做法,命參選者到尚書省參選,
貞觀元年參選的人有七千多,
劉林甫隨才授官,各得其所。又因為當時關中缺糧,太宗詔命一部分人到洛州參選。太宗說“官在得人,不在員多。”命
房玄齡並省中央官員,只留下文武官額六百四十三人。
回紇大敗頡利可汗
東突厥強大時,敕勒(或作鐵勒)各部散在
漠北,有
薛延陀、回紇、都播、骨利乾、多濫葛、同羅、
仆固、
拔野古、思結、渾、斛薛、結、阿跌、契苾、白霄等十五部,各部風俗大體上與突厥相同。
西突厥曷薩那可汗勢力強大,敕勒各部臣屬於他。曷薩那對他們徵稅無度,各部怨聲四起。曷薩那殺死各部渠帥一百多,敕勒各部先後叛走,推舉契苾哥愣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住在貪于山北。又推
薛延陀乙失缽為也至小可汗,居住在燕末山北。
西突厥射匱可汗兵勢再強大時,二部又去掉可汗稱號向他稱臣。而居住在
郁督軍山的回紇等六部本隸屬於
東突厥頡利可汗,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時,力量削弱,乙失缽的孫子又帥部落七萬多家向東臣服頡利可汗。不久,
頡利政治混亂,
薛延陀與回紇、
拔野古等部相繼叛離。
頡利派他哥哥的兒子欲谷設帶十萬騎兵前去征討,回紇酋長菩薩帶五千騎兵與欲谷設戰於馬鬣山,回紇大敗欲谷設,菩薩追擊欲谷設到天山,俘獲了欲谷設的大部分兵馬,回紇的勢力因此大振。
薛延陀也攻破
頡利的四設。
頡利的勢力更衰弱,天又降幾尺深的大雪,百姓飢餓,
頡利可汗害怕唐朝乘機進攻,帶兵潛居
朔州。貞觀二年(六二八)初,從
突厥出使回來的鴻臚卿鄭元壽請求出兵攻突厥,各大臣也表贊成,太宗以新與突厥結盟,攻之不義,乃罷。
頡利可汗阻西突厥與唐和親
627年,拜占庭(東羅馬帝國)
席哈克略率軍在
尼尼微古城舊址──通向波斯首都
泰西封的門戶,重創波斯軍隊。
資治通鑑記載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下貞觀元年(丁亥,公元六二七年)
春,正月,乙酉,改元。
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上曰:“朕昔受委專征,民間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由茲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內,豈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時。卿謂文不及武,斯言過矣。”德彝頓首謝。
己亥,制:“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有失輒諫。”
上命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更議定律令,寬絞刑五十條為斷右趾,上猶嫌其慘,曰:“肉刑廢已久,宜有以易之。”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請改為加役流,流三千里,居作三年;詔從之。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廕,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於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後犯顏執法,言如湧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諸司文案恐有稽失,請令御史就司檢校。”上以問封德彝,對曰:“設官分職,各有所司。果有愆違,御史自應糾舉;若遍歷諸司,搜括疵纇,太為煩碎。”淹默然。上問淹:“何故不復論執?”對曰:“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德彝所言,真得大體,臣誠心服,不敢遂非。”上悅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復何憂!”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辛丑,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據涇州反。
藝之初入朝也,恃功驕倨,秦王左右至其營,藝無故毆之。上皇怒,收藝系獄,既而釋之。上即位,藝內不自安。曹州妖巫李五戒謂藝曰:“王貴色已發!”勸之反。藝乃詐稱奉密敕,勒兵入朝。遂引兵至幽州,幽州治中趙慈皓馳出謁之,藝入據幽州。詔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為行軍總管以討之。趙慈皓聞官軍將至,密與統軍楊岌圖之,事泄,藝囚慈皓。岌在城外覺變,勒兵攻之,藝眾潰,棄妻子,將奔突厥。至烏氏,左右斬之,傳首長安。弟壽,為利州
都督,亦坐誅。初,隋末喪亂,豪傑並起,擁眾據地,自相雄長;唐興,相帥來歸,上皇為之割置州縣以寵祿之,由是州縣之數,倍於開皇、大業之間。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並省,因山川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關內,二曰河南,三曰河東,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隴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劍南,十曰嶺南。
三月,癸巳,皇后帥內外命婦親蠶。
閏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壬申,上謂
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涼州
都督長樂王幼良,性粗暴,左右百餘人,皆無賴子弟,侵暴百姓;又與羌、胡互市。或告幼良有異志,上遣中書令
宇文士及馳驛代之,並按其事。左右懼,謀劫幼良入北虜,又欲殺士及據有河西。復有告其謀者,夏,四月,癸巳,賜幼良死。
五月,苑君璋帥眾來降。初,君璋引突厥陷馬邑,殺高滿政,退保恆安。其眾皆中國人,多棄君璋來降。君璋懼,亦降,請捍北邊以贖罪,上皇許之。君璋請約契,上皇雁門人元普賜之金券。頡利可汗復遣人招之,君璋猶豫未決,恆安人郭子威說君璋以“恆安地險城堅,突厥方強,且當倚之以觀變,未可束手於人。”君璋乃執元普送突厥,復與之合,數與突厥入寇。至是,見頡利政亂,知其不足恃,遂帥眾來降。上以君璋為隰州都督、芮國公。
有上書請去佞臣者,上問:“佞臣為誰?”對曰:“臣居草澤,不能的知其人,願陛下與群臣言,或陽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小數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策雖善,朕不取也。”
戊申,上與侍臣論周、秦修短,
蕭瑀對曰:“紂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國無罪,始皇滅之。得天下雖同,人心則異。”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義;秦得天下,益尚詐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蓋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順故也。”瑀謝不及。山東大旱,詔所在賑恤,無出今 年租賦。
秋,七月,壬子,以吏部尚書
長孫無忌為右僕射。無忌與上為布衣交,加以外戚,有佐命功,上委以腹心,其禮遇群臣莫及,欲用為宰相者數矣。
文德皇后固請曰:“妾備位
椒房,家之貴寵極矣,誠不願兄弟復執國政。呂、霍、上官,可為切骨之戒,幸陛下矜察!”上不聽,卒用之。
初,
突厥性淳厚,政令質略。
頡利可汗得華人
趙德言,委用之。德言專其威福,多變更舊俗,政令煩苛,國人始不悅。
頡利又好信任諸胡而疏
突厥,胡人貪冒,多反覆,兵革歲動;會大雪,深數尺,雜畜多死,連年饑饉,民皆凍餒。
頡利用度不給,重斂諸部,由是內外離怨,諸部多叛,兵浸弱。言事者多請擊之,上以問
蕭瑀、長孫無忌曰:“
頡利君臣昏虐,危亡可必。今擊之,則新與之盟;不擊,恐失機會;如何而可?”瑀請擊之。無忌對曰:“虜不犯塞而棄信勞民,非王者之師也。”上乃止。
上問公卿以享國久長之策,蕭瑀言:“三代封建而久長,秦孤立而速亡。”上以為然,於是始有封建之議。
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淹薦刑部員外郎邸懷道,上問其行能,對曰:“煬帝將幸江都,召百官問行留之計,懷道為吏部主事,獨言不可。臣親見之。”上曰:“卿稱懷道為是,何為自不正諫?”對曰:“臣爾日不居重任,又知諫不從,徒死無益。”上曰:“卿知煬帝不可諫,何為立其朝?既立其朝,何得不諫?卿仕隋,容可雲位卑;後仕
王世充,尊顯矣,何得亦不諫?”對曰:“臣於世充非不諫,但不從耳。”上曰:“世充若賢而納諫,不應亡國;若暴而拒諫,卿何得免禍?”淹不能對。上曰:“今日可謂尊任矣,可以諫未?”對曰:“願盡死。”上笑。
君廓在州,驕縱多不法,征入朝。長史李玄道,
房玄齡從甥也,憑君廓附書,君廓私發之,不識草書,疑其告己罪,行至
渭南,殺驛吏而逃;將奔
突厥,為野人所殺。
嶺南酋長
馮盎、談殿等迭相攻擊,久未入朝,諸州奏稱盎反,前後以十數;上命將軍藺謩等發江、嶺數十州兵討之。
魏徵諫曰:“中國初定,嶺南瘴癘險遠,不可以宿大兵。且盎反狀未成,未宜動眾。”上曰:“告者道路不絕,
何雲反狀未成?”對曰:“盎若反,必分兵據險,攻掠州縣。今告者已數年,而兵不出境,此不反明矣。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鎮撫,彼畏死,故不敢入朝。若遣信臣示以至誠,彼喜於免禍,可不煩兵而服。”上乃罷兵。冬,十月,乙酉,遣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持節慰諭之,盎遣其子智戴隨使者入朝。上曰:“魏徵令我發一介之使,而嶺表遂安,勝十萬之師,不可不賞。”賜征絹五百匹。
戊申,利州都督
義安王
李孝常等謀反,伏誅。孝常因入朝,留京師,與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及其甥統軍元弘善、監門將軍長孫安業互說符命,謀以
宿衛兵作亂。安業,
皇后之異母兄也,嗜酒無賴;父晟卒,弟無忌及後並幼,安業斥還舅氏。及上即位,後不以舊怨為意,恩禮甚厚。及反事覺,後涕泣為之固請曰:“安業罪誠當萬死。然不慈於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極刑,人必謂妾所為,恐亦為聖朝之累。”由是得減死,流巂州。
或告右丞
魏徵私其親戚,上使御史大夫
溫彥博按之,無狀。彥博言於上曰:“征不存形跡,遠避嫌疑,心雖無私,亦有可責。”上令彥博讓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跡。”它日,征入見,言於上曰:“臣聞君臣同體,宜相與盡誠;若上下但存形跡,則國之興喪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詔。”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願使臣為良臣,勿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異乎?”對曰:“稷、契、皋陶,君臣協心,俱享尊榮,所謂良臣。龍逄、比干,面折廷爭,身誅國亡,所謂忠臣。”上悅,賜絹五百匹。
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嘗謂公卿曰:“人慾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
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煬帝既弒,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無毋盡言!”
或上言秦府舊兵,宜盡除武職,追入宿衛。上謂之曰:“朕以天下為家,惟賢是與,豈舊兵之外皆無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廣朕德於天下也。”
上謂公卿曰:“昔禹鑿山治水而民無謗讟者,與人同利故也。秦始皇營宮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麗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縱之不已,則危亡立至。朕欲營一殿,材用已具,鑒秦而止。王公已下,宜體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素樸,衣無錦繡,公私富給。
上謂
黃門侍郎王珪曰:“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
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人心所見,互有不同,苟論難往來,務求至當,捨己從人,亦復何傷!比來或護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順一人顏情,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國之政也。煬帝之世,內外庶官,務相順從,當是之時,皆自謂有智,禍不及身。及天下大亂,家國兩亡,雖其間萬一有得免者,亦為時論所貶,終古不磨。卿曹各當徇公忘私,勿雷同也!”
上謂侍臣曰:“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愛珠而不愛其身也;吏受賕抵法,與帝王徇奢欲而亡國者,何以異於彼胡之可笑邪!”
魏徵曰:“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紂乃忘其身。’亦猶是也。”上曰:“然。朕與公輩宜戮力相輔,庶免為人所笑也!”
青州有謀反者,州縣逮捕支黨,收系滿獄,詔
殿中侍御史安喜
崔仁師覆按之。仁師至,悉脫去杻械,與飲食湯沐,寬慰之,止坐其魁首十餘人,餘皆釋之。還報,敕使將往決之。大理少卿
孫伏伽謂仁師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誰不貪生,恐見徒侶得免,未肯甘心,深為足下憂之。”仁師曰:“凡治獄當以平恕為本,豈可自規免罪,知其冤而不為伸邪!萬一暗短,誤有所縱,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願也。”伏伽慚而退。及敕使至,更訊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無枉濫,請速就死。”無一人異辭者。
上好騎射,
孫伏伽諫,以為:“天子居則九門,行則警蹕,非欲苟自尊嚴,乃為社稷生民之計也。陛下好自走馬射的以娛悅近臣,此乃少年為諸王時所為,非今日天子事業也。既非所以安養聖躬,又非所以儀刑後世,臣竊為陛下不取。”上悅。未幾,以伏伽為諫議大夫。
隋世選人,十一月集,至春而罷,人患其期促。至是,
吏部侍郎觀城
劉林甫奏四時聽選,隨闕注擬,人以為便。
唐初,士大夫以亂離之後,不樂仕進,官員不充。省符下諸州差人赴選,州府及詔使多以赤牒補官。至是盡省之,勒赴省選,集者七千餘人,林甫隨才銓敘,各得其所,時人稱之。詔以關中米貴,始分人於洛州選。
上謂
房玄齡曰:“官在得人,不在員多。”命玄齡並省,留文武總六百四十三員。
隋秘書監晉陵劉子翼,有學行,性剛直,朋友有過,常面責之。
李百藥常稱:“劉四雖復罵人,人終不恨。”是歲,有詔征之,辭以母老,不至。
鄃令裴仁軌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
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上悅,免仁軌死,以
乾祐為侍御史。
上嘗語及關中、山東人,意有同異。
殿中侍御史義豐
張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有東西之異;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厚賜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預議。
初,
突厥既強,敕勒諸部分散,有
薛延陀、回紇、都播、骨利乾、多濫葛、同羅、仆固、拔野古、思結、渾、斛薛、結、阿跌、契苾、白?等十五部,皆居磧北,風俗大抵與突厥同;
薛延陀於諸部為最強。
西突厥曷薩那可汗方強,敕勒諸部皆臣之。曷薩那徵稅無度,諸部皆怨。曷薩那誅其渠帥百餘人,敕勒相帥叛之,共推契苾哥楞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貪于山北。又以
薛延陀乙失缽為也咥小可汗,居燕末山北。及
射匱可汗兵復振,
薛延陀、契苾二部並去可汗之號以臣之。
回紇等六部在
郁督軍山者,東屬
始畢可汗。
統葉護可汗勢衰,乙失缽之孫夷男帥其部落七萬餘家,附於
頡利可汗。
頡利政亂,薛延陀與回紇、
拔野古等相帥叛之。
頡利遣其兄子欲谷設將十萬騎討之,回紇酋長菩薩將五千騎,與戰於馬鬣山,大破之。欲谷設走,菩薩追至天山,部眾多為所虜,回紇由是大振。
薛延陀又破其四設,
頡利不能制。
頡利益衰,國人離散。會大雪,平地數尺,羊馬多死,民大飢,
頡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
朔州境上,揚言會獵,實設備焉。鴻臚卿鄭元璹使
突厥還。言於上曰:“戎狄興衰,專以羊馬為侯。今
突厥民飢畜瘦,此將亡之兆也,不過三年。”上然之。群臣多勸上乘間擊
突厥,上曰:“新與人盟而背之,不信;利人之災,不仁;乘人之危以取勝,不武。縱使其種落盡叛,六畜無餘,朕終不擊,必待有罪,然後討之。”
西突厥
統葉護可汗遣真珠統
俟斤與高平
王道立來,獻萬釘寶鈿金帶,馬五千匹,以迎公主。
頡利不欲中國與之和親,數遣兵入寇,又遣人謂
統葉護曰:“汝迎唐公主,要須經我國中過。”
統葉護患之,未成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