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秘魯地震(2001年地震)

6·23秘魯地震(2001年地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秘魯南部安第斯山地區發生的芮氏7.9級大地震,死亡人數已經增加到71人,傷者達到1200人,另外有超過2萬人無家可歸。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6月24日凌晨4時35分(當地時間6月23日下午3時35分)。這場地震同時還摧毀了一座連線阿雷基帕市和莫克瓜市的重要橋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秘魯大地震
  • 地理位置:秘魯南部安第斯山地區
  • 震源深度:1500KM
  • 震級:芮氏7.9級
  • 震中烈度:8級
  • 傷亡人數:97個
  • 受傷人數:2687人
  • 失蹤人數:25人
  • 發生時間 :2001年6月24日凌晨4時35分
簡介,突襲,古文化被摧毀,影響鄰近,可能發生大海嘯,受災實情,蒙難之情,震級,其他信息,再發地震,

簡介

自6月23日發生7點9級大地震以來,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送去了援助,與此同時秘魯當局也已開始重建被毀的村鎮,幫助災民重建家園。為此,帕尼亞瓜總統本星期曾發布兩道緊急命令,準許撥款2.15億美元用於阿雷基帕莫克瓜塔克納等地區的重建。 6月23日是許多秘魯人難以忘卻的日子。據官方的統計,那天發生的強烈地震奪去了97個人的生命,2687人受傷,25人失蹤,54000個家庭受災,13580座房屋被摧毀。地震一個星期過去了,可那裡的情況仍然令人擔心。民防地區主驗希辯任卡洛斯·納卡里諾上校表示,儘管很困難,救援物資繼續不斷地運來,國家已向地震災區運送了500多噸的生活必需品,收到的賑災物資由援救組織在災區監督控制。秘魯過渡政府總統帕尼亞瓜當地時間6月23日晚已經前往受災地區視察災情,陪同他前往的還有秘魯國防部長、衛生部長和工業部長等。
6·23秘魯地震
突如其來的地震

突襲

建築物嚴重受損
當地時間6月23日下午,秘魯政府官員在首都利馬發布訊息稱,當天下午3時35分發生在秘魯南部阿雷基帕市的一次芮氏7.9級的強烈地震目前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城市中的許多建築物被摧毀,共有40多人喪生,近千人受傷,上萬人無家可歸,鄰國智利玻利維亞等國也受到了影響。這是當地自1913年以來所發生的一次最嚴重的地震。目前,震中地區已經處於緊急狀態,一切救援工作、震後清理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之中。然而,這次罕見的大地震不僅僅摧毀了許多一般性的建築物,還使當地的許多古代文化毀於一旦。
地的電視台報導說,秘魯大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3日下午3點33分左右(台北時間24日清晨4點33分左右),震中就位於秘魯南部大城市阿雷基帕西部約100公里外的太平洋海底,阿雷基帕距離首都利馬大約750公里。大地震發生的時間持續大約一分鐘左右,但是這一分多鐘的強震對秘魯南部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甚至在少數地區形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救援人員事後說,當即有10多人被發現在地震中遇難,他們大多是在家中時被震塌的房屋砸死的,事後死亡人數不斷迅速上升。
在本次地地震的震中,阿雷基帕布,大地震曾將該市的電力系統幾乎全部摧毀,在經過緊張的修復之後,部分電力系統才得以恢復。
在地震發生之後,秘魯官方和一些地震預測機構一度對這次地震的強度出現了不同的說法。美國方面在地震之後認定發生於當地的大地震應該為芮氏7.9級,但秘魯官方則表示地震強度為6級。不過,地震專家認為,秘魯政府很可能為了防止出現混亂和恐懼情緒,而故意在地震等級的問題上作了低調處理。
由於擔心餘震的發生,在地震之後,秘魯的救援機構在阿雷基帕緊急徵用了一個露天足球場以作為戶外治療中心,源源不斷的傷員被送到了這裡。在帳篷中、醫生和志願人員開始緊張忙碌起來,救治地震中受傷的災民。在阿雷基帕市,大約500多人在地震中受傷。在這次發生於下午的大地震之後,當地還陸續發生了至少5次有一定規模的餘震,此後在深夜又有更多的余府戶臘漏震。到當地時間24日凌晨,位於首都利馬東南部約750公里全國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市的市長宣布該市進入緊急狀態。

古文化被摧毀

據悉,秘魯南部是當地土著印第安人的古代印卡文化店奔阿的發源地,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被確定為聯合國的人類文化遺產。但是這次大地震無情地摧毀了當地許多極具紀念意義的珍貴建築,震區蒂迪卡塔湖附近的印卡文化古遺址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根據秘魯政府救災組織初步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大約有30%的歷史建築物在這次地震中遭到了破壞;在電視鏡頭中,一些具雄照殼充有紀念意義的教堂已經出現了傾斜或缺角的現象,頓時成了危房,岌岌可危,令人嘆息不已。

影響鄰近

秘魯大地震也嚴重影響了秘魯的南部鄰國。在智利,遭到破壞最嚴重的是離首都聖地亞哥北部大約2000公里的阿里卡。當地官員說,智利北部共有30個人受傷,多所房子受到破壞而倒塌,電源和電話線充熱希也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在秘魯與智利邊境的塔西納地區有8人喪生,200多人受傷。海濱小鎮卡馬納有一人喪生,39人受傷。除秘魯和智利外,鄰國玻利維亞的不少邊界地區也感受到震動,不過沒有出現嚴重的傷亡報告。據報導,在玻利維亞西部一座城市的議會所在地拉卡辛的80萬居民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他們紛紛逃出家門,躲到空曠地帶避難。

可能發生大海嘯

在地震發生之後,秘魯過渡政府總統帕尼亞瓜原本準備啟程前往靠近智利邊境的莫克瓜省災區巡視,不過因為飛機出現技術故障,被迫取消了行程,折返而歸。不過,他仍準備再一次前往災區。與此同時,即將出任總統一職的土著人托萊多則宣布,他將推遲對美國的訪問,以便到災區視察,同時慰問當地災民
當地時間24日,位於美國夏威夷附近的南太平洋島上的海上災難預警中心發出警報笑淚說,預計可能將會出現強大的海嘯襲擊這一地區,可能放充嬸遭到襲擊的國家和地區包括秘魯、智利、厄瓜多哥倫比亞尼加拉瓜薩爾瓦多以及墨西哥沿海地區法屬蓋亞那。當得知這一警報之後,秘魯沿海地區的當地居民紛紛逃離。

受災實情

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繼續增加,已達近100人。據估計有4萬多人受災,他們中的很多人無家可歸,連續兩夜睡在大街上和瓦礫之間。救災物資已陸續運抵災區,但紅十字會和其他國際組織要求緊急捐贈食品和毛毯。秘魯政府已宣布南部受災的3個區、2個省處於緊急狀態,並建立兩個專門委員會來處理災害事務,一方面安排災民的吃和住,另一方面組織人力到山上尋找倖存者。23日發生的地震據最新估計是芮氏8.1級,首次地震後在震中附近又發生了140多次餘震,是近30年來在秘魯發生的最強烈的一次地震。多數受災者和損失都集中在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周圍。那裡的古老大教堂和其他歷史建築物幾乎全被摧毀,有的整個村子都變成了瓦礫

蒙難之情

首都利馬,震感十分明顯,震級估計在芮氏2.0級以上。利馬的居民紛紛逃到街上避難,但未有報告說有重大傷亡。
最大港口卡亞俄市,秘魯最大的港口城市卡亞俄市市長阿萊克斯·庫里在努力穩定民心,如果因地震引起社會動盪,這個港口城市的損失將難以統計。他說:“現在社會上有傳言,說什麼會發生海嘯。我已經接到地震專家的通知,海嘯發生的可能性已經被完全排除。”莫克瓜市位於阿雷基帕西南約100公里的莫克瓜市,有16人遇難。兩座城市均有大量簡陋的民房、教堂,以及各類建築物倒塌或嚴重損毀。據莫克瓜市民介紹,地震造成山體大滑坡,將該市的一條幹道堵了個嚴嚴實實,許多房屋被埋進土裡。一位居民的房子只露出屋頂,他流著淚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房子沒了,路又被堵死,現在我們想逃都沒地方逃。"很多居民只好將家臨時安在坑坑窪窪的大街上,或準備在公園以及其他比較安全的地方過夜。莫克瓜市一位官員表示,據他所知,受災最厲害的是距離莫克瓜市不遠的丘基班巴,那裡的房子沒有幾座是完好的。小鎮奧科尼亞,秘魯南部小鎮奧科尼亞的集貿市場已經開始收攤,很多攤主都有在市場小棚子裡過夜的習慣。有些人已經打開了鋪蓋,在勞累了一天后準備休息。突然,大地劇烈抖動起來。“地震了!”這是市場裡的人的第一反應。好在市場周圍並沒有高大建築,只有一些用薄木板搭建的小棚子。這些小棚子根本經受不住如此劇烈的抖動,頃刻間紛紛倒地。幸運的是,雖然有很多商販被壓在木板下面,但地震過去後,大部分人都能靠自己的力量鑽了出來,除胳膊、大腿和腦袋被碰出血外,並沒有其他硬傷。智利阿里卡市,智利也有程度不同的震感。智利內務部長助理知奇·布爾戈斯表示:“我們已經接到30人受傷的報告,其中4人傷勢嚴重,但沒有生命危險。”據布爾戈斯介紹,在智利,地震持續了大約1分鐘15秒,距離首都聖地亞哥以北約1280公里的城市阿里卡震感最為強烈。

震級

根據美國地質所測得的強度是芮氏7.9級,但秘魯地質所則說是6級,震源在距地面82公里的深處。地震的餘波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維亞的西南部都能感覺到。據秘魯電台廣播,在距首都利馬以南1000多公里的小鎮莫蓋瓜、丘基班巴和阿雷基帕等地震動最厲害,受災最嚴重。在那些地方70-80%的房屋倒塌或受損。死亡人數已增加到47人,受傷者已達544人,另有8人失蹤。估計死傷人數還會增加。另有訊息說,連線南方和其它地區的公路,某些地段也由於滑落下的石頭和泥沙被阻斷。7月28日將宣誓就職的當選總統托萊多對災民表示關心,宣布為了去災區看望災民和視察災情而放棄星期日開始的去美國歐洲旅行的計畫。強震過後餘震不斷,到目前在阿雷基帕和莫蓋瓜已記錄到26次餘震。
秘魯處在太平洋火山活動帶上,秘魯大部地震都是由此引發的。在那裡有突出的地理景觀“納斯卡地貌”。1970年在秘魯安第斯地區發生的大地震曾造成7萬多人死亡。

其他信息

阿雷基帕素有“白色城市”之稱,去年該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地震發生後,該市許多著名石質建築遭到破壞,大教堂的一座頂塔倒塌。
據初步統計,重要建築文物約有30%遭到破壞,多處房屋倒塌,造成多人被砸死壓傷。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對阿雷基帕這座美麗城市的破壞隨處可見,很多殖民時期建造的著名的石頭建築和教堂上的尖塔受到嚴重破壞,還有一些教堂的牆壁出現裂縫,許多民房倒塌。地震發生以後,震中阿雷基帕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阿雷基帕素有“白色城市”之稱,現有居民100萬,去年該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540年,西班牙人首先發現了阿雷基帕。這座城市經歷過多次破壞性的地震,1600年發生的一次地震曾將該市徹底夷為平地。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該市相繼於1687年、1868年、1958年和1960年遭到過地震的襲擊,但修建於17世紀和18世紀白人殖民時期的一些漂亮建築和教堂竟然倖存下來。大教堂始建於1656年,曾毀於1868年地震,但重建後仍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全市陷入癱瘓,地震發生後,路透社駐阿雷基帕記者發回報導稱,該市殖民中心區的許多著名石質建築遭到破壞,大教堂的一座頂塔倒塌。該記者說:“這個城市已經陷入癱瘓,無線電里傳出的全是歇斯底里的求救聲。”當地民防發言人朱安·普托卡里羅表示,地震發生後5個小時,該地受傷的人數已經達到200人。據初步統計,重要建築文物約有30%遭到破壞,多處房屋倒塌,造成多人被砸死壓傷。
進入緊急狀態.市長朱安·圭林宣布全市實行緊急狀態。他透露,地震已經使該市的電力供應徹底中斷,全市陷入黑暗之中,給救援工作帶來巨大困難。一位紅十字會官員在阿雷基帕市中心廣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壓在房屋下面,但我可以肯定,人數肯定不少,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儘快將他們救出來。

再發地震

據外電報導,格林尼治時間24日下午6點左右,秘魯北部發生芮氏6.8級地震,震中位於首都利馬東北約350公里處。
目前尚未收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美國預警中心沒有發布海嘯預警。
2007年8月15日,利馬南部的伊卡省發生7.9級地震,造成約600人死亡,大量建築物被毀。
從1746年10月28日那個難忘的夜晚開始,近266年的時間中秘魯發生了上千次的地震,但是從沒有哪一次的強度比那次劇烈。由於處在地殼板塊運動活躍的地帶,在經歷過相當長的“地震間歇期”後,秘魯首都必將遭遇一場劇烈的雙重撞擊引發的強烈地震,以及由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這次的強度不亞於去年在日本智利等地發生的地震,並且地震學家預測地震將會在近一年內發生。
但是這個擁有9百萬居民的城市顯然沒有任何的準備,城市人口稠密、住房結構簡單、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秘魯國家民防組織預測,如果秘魯遭遇8.0級地震將會造成至少50000人喪生,686000人受傷,20萬座房屋倒塌。根據災害研究和預防中心(PREDES)的負責人建築師Jose Sato介紹:該情況在南美洲這是最危險的,該組織是由Oxfam 提供資金的非政府組織,長期致力於減少利馬在地震中可能造成的破壞。利馬人口占秘魯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擁有全國70%的產業、85%的財政部門以及全部中央政府機構和大部分的國際商務。
利馬的地震防務高級官員加布里埃爾·普拉多(Gabriel Prado)表示,如果利馬遭遇到像之前在聖地亞哥發生的8.8級地震,那么會對秘魯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破壞。秘魯國家地震研究院的地質學專家埃爾南多·塔韋拉(Hernando Tavera)認為秘魯是個地震多發國家,每年能被察覺的就近170次,而一次強烈的地震即將來襲。地震發生是由於構造板塊強烈碰撞引發的,而目前該地區的海洋板塊正以每年3英寸的速度向歐洲板塊靠近,相同板塊碰撞引發的大地震,就是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9.5級地震,那次地震就發生在利馬海岸附近。
1974年發生在距離利馬一天車程的布蘭卡山脈的7.5級地震,引發的山崩掩埋了附近的村莊,造成當地70000人喪生,而首都利馬也有78人死亡。2007年在更近的南部重要沿海城市皮斯科發生的7.9級地震,有596人喪生。除了部分擺脫貧困的秘魯人將房屋建造在山坡上,大部分的秘魯人還是居住在殖民時期留下的土坯房中,利馬居民中平均每5人就至少有2人是住在結構不穩的房屋中,當地的沙質土壤和濕地又會放大地震的破壞力量。
而在其他地震多發的國家,通常都有嚴格的建築法規來抵抗地震破壞,如果智利的設計師和建築商沒有嚴格遵守法規將會有牢獄之災,而秘魯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舉措,秘魯人大都還是按照17世紀的方式建造房屋,環境條件和人為因素使秘魯人將面臨巨大威脅。利馬是個處於沿海沙漠地帶的城市,全市的供水僅靠一條里馬克河,一旦地震引發山崩城市供水將被阻斷,並且目前這條河正受到附近礦場金屬污染的威脅。
利馬的交通要道就在里馬克河附近,最近的機場和碼頭是在地震學家預言中會被海嘯襲擊的卡亞俄,如果有地震發生,運送物資的各種渠道都有可能陷入癱瘓。此外,利馬還沒有完善的處理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地震發生後當地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及時開展救援,也不能為居民提供基本的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
從1746年10月28日那個難忘的夜晚開始,近266年的時間中秘魯發生了上千次的地震,但是從沒有哪一次的強度比那次劇烈。由於處在地殼板塊運動活躍的地帶,在經歷過相當長的“地震間歇期”後,秘魯首都必將遭遇一場劇烈的雙重撞擊引發的強烈地震,以及由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這次的強度不亞於去年在日本和智利等地發生的地震,並且地震學家預測地震將會在近一年內發生。
但是這個擁有9百萬居民的城市顯然沒有任何的準備,城市人口稠密、住房結構簡單、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秘魯國家民防組織預測,如果秘魯遭遇8.0級地震將會造成至少50000人喪生,686000人受傷,20萬座房屋倒塌。根據災害研究和預防中心(PREDES)的負責人建築師Jose Sato介紹:該情況在南美洲這是最危險的,該組織是由Oxfam 提供資金的非政府組織,長期致力於減少利馬在地震中可能造成的破壞。利馬人口占秘魯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擁有全國70%的產業、85%的財政部門以及全部中央政府機構和大部分的國際商務。
利馬的地震防務高級官員加布里埃爾·普拉多(Gabriel Prado)表示,如果利馬遭遇到像之前在聖地亞哥發生的8.8級地震,那么會對秘魯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破壞。秘魯國家地震研究院的地質學專家埃爾南多·塔韋拉(Hernando Tavera)認為秘魯是個地震多發國家,每年能被察覺的就近170次,而一次強烈的地震即將來襲。地震發生是由於構造板塊強烈碰撞引發的,而目前該地區的海洋板塊正以每年3英寸的速度向歐洲板塊靠近,相同板塊碰撞引發的大地震,就是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9.5級地震,那次地震就發生在利馬海岸附近。
1974年發生在距離利馬一天車程的布蘭卡山脈的7.5級地震,引發的山崩掩埋了附近的村莊,造成當地70000人喪生,而首都利馬也有78人死亡。2007年在更近的南部重要沿海城市皮斯科發生的7.9級地震,有596人喪生。除了部分擺脫貧困的秘魯人將房屋建造在山坡上,大部分的秘魯人還是居住在殖民時期留下的土坯房中,利馬居民中平均每5人就至少有2人是住在結構不穩的房屋中,當地的沙質土壤和濕地又會放大地震的破壞力量。
而在其他地震多發的國家,通常都有嚴格的建築法規來抵抗地震破壞,如果智利的設計師和建築商沒有嚴格遵守法規將會有牢獄之災,而秘魯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舉措,秘魯人大都還是按照17世紀的方式建造房屋,環境條件和人為因素使秘魯人將面臨巨大威脅。利馬是個處於沿海沙漠地帶的城市,全市的供水僅靠一條里馬克河,一旦地震引發山崩城市供水將被阻斷,並且目前這條河正受到附近礦場金屬污染的威脅。
利馬的交通要道就在里馬克河附近,最近的機場和碼頭是在地震學家預言中會被海嘯襲擊的卡亞俄,如果有地震發生,運送物資的各種渠道都有可能陷入癱瘓。此外,利馬還沒有完善的處理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地震發生後當地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及時開展救援,也不能為居民提供基本的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
1970年5月31日,秘魯最大的漁港欽博特市發生7.6級地震。在地震中有6萬多人死亡,10多萬人受傷,100萬人無家可歸。欽博特遭受地震和海嘯的雙重襲擊,損失慘重。該市以東的容加依市,被地震引發的冰川土石流埋沒,全城2.3萬人被活埋。
這天,秘魯最大漁港欽博特以及它東面的楚基卡拉、瓦廉卡、容加依等城市,地下忽然傳來沉悶的行車聲,地面物件跳動,懸掛物墜落,房子倒塌。最機敏的人們,就在塌房前
的一剎那衝出房屋,奔逃到曠野外而保全了生命。
這次
地震7.7級,死亡66794人,受傷10萬人,喪失家園的100萬人。容加依徹底覆滅,欽博特基本毀滅,楚基卡拉、瓦廉卡半毀滅。欽博特位於震中,又受次生災害海嘯的洗劫,因而災情特別嚴重。容加依卻是被意外的冰川土石流覆沒,全城2.3萬人均被活埋;地震觸動欽博特以東130公里的瓦斯卡蘭山的冰帽,1億噸的冰體挾帶土石流覆在山麓15公里的容加依城上,從冰崩到覆城全過程僅僅4分鐘。

古文化被摧毀

據悉,秘魯南部是當地土著印第安人的古代印卡文化的發源地,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被確定為聯合國的人類文化遺產。但是這次大地震無情地摧毀了當地許多極具紀念意義的珍貴建築,震區蒂迪卡塔湖附近的印卡文化古遺址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根據秘魯政府救災組織初步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大約有30%的歷史建築物在這次地震中遭到了破壞;在電視鏡頭中,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教堂已經出現了傾斜或缺角的現象,頓時成了危房,岌岌可危,令人嘆息不已。

影響鄰近

秘魯大地震也嚴重影響了秘魯的南部鄰國。在智利,遭到破壞最嚴重的是離首都聖地亞哥北部大約2000公里的阿里卡。當地官員說,智利北部共有30個人受傷,多所房子受到破壞而倒塌,電源和電話線也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在秘魯與智利邊境的塔西納地區有8人喪生,200多人受傷。海濱小鎮卡馬納有一人喪生,39人受傷。除秘魯和智利外,鄰國玻利維亞的不少邊界地區也感受到震動,不過沒有出現嚴重的傷亡報告。據報導,在玻利維亞西部一座城市的議會所在地拉卡辛的80萬居民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他們紛紛逃出家門,躲到空曠地帶避難。

可能發生大海嘯

在地震發生之後,秘魯過渡政府總統帕尼亞瓜原本準備啟程前往靠近智利邊境的莫克瓜省災區巡視,不過因為飛機出現技術故障,被迫取消了行程,折返而歸。不過,他仍準備再一次前往災區。與此同時,即將出任總統一職的土著人托萊多則宣布,他將推遲對美國的訪問,以便到災區視察,同時慰問當地災民
當地時間24日,位於美國夏威夷附近的南太平洋島上的海上災難預警中心發出警報說,預計可能將會出現強大的海嘯襲擊這一地區,可能遭到襲擊的國家和地區包括秘魯、智利、厄瓜多哥倫比亞尼加拉瓜薩爾瓦多以及墨西哥沿海地區法屬蓋亞那。當得知這一警報之後,秘魯沿海地區的當地居民紛紛逃離。

受災實情

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繼續增加,已達近100人。據估計有4萬多人受災,他們中的很多人無家可歸,連續兩夜睡在大街上和瓦礫之間。救災物資已陸續運抵災區,但紅十字會和其他國際組織要求緊急捐贈食品和毛毯。秘魯政府已宣布南部受災的3個區、2個省處於緊急狀態,並建立兩個專門委員會來處理災害事務,一方面安排災民的吃和住,另一方面組織人力到山上尋找倖存者。23日發生的地震據最新估計是芮氏8.1級,首次地震後在震中附近又發生了140多次餘震,是近30年來在秘魯發生的最強烈的一次地震。多數受災者和損失都集中在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周圍。那裡的古老大教堂和其他歷史建築物幾乎全被摧毀,有的整個村子都變成了瓦礫

蒙難之情

首都利馬,震感十分明顯,震級估計在芮氏2.0級以上。利馬的居民紛紛逃到街上避難,但未有報告說有重大傷亡。
最大港口卡亞俄市,秘魯最大的港口城市卡亞俄市市長阿萊克斯·庫里在努力穩定民心,如果因地震引起社會動盪,這個港口城市的損失將難以統計。他說:“現在社會上有傳言,說什麼會發生海嘯。我已經接到地震專家的通知,海嘯發生的可能性已經被完全排除。”莫克瓜市位於阿雷基帕西南約100公里的莫克瓜市,有16人遇難。兩座城市均有大量簡陋的民房、教堂,以及各類建築物倒塌或嚴重損毀。據莫克瓜市民介紹,地震造成山體大滑坡,將該市的一條幹道堵了個嚴嚴實實,許多房屋被埋進土裡。一位居民的房子只露出屋頂,他流著淚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房子沒了,路又被堵死,現在我們想逃都沒地方逃。"很多居民只好將家臨時安在坑坑窪窪的大街上,或準備在公園以及其他比較安全的地方過夜。莫克瓜市一位官員表示,據他所知,受災最厲害的是距離莫克瓜市不遠的丘基班巴,那裡的房子沒有幾座是完好的。小鎮奧科尼亞,秘魯南部小鎮奧科尼亞的集貿市場已經開始收攤,很多攤主都有在市場小棚子裡過夜的習慣。有些人已經打開了鋪蓋,在勞累了一天后準備休息。突然,大地劇烈抖動起來。“地震了!”這是市場裡的人的第一反應。好在市場周圍並沒有高大建築,只有一些用薄木板搭建的小棚子。這些小棚子根本經受不住如此劇烈的抖動,頃刻間紛紛倒地。幸運的是,雖然有很多商販被壓在木板下面,但地震過去後,大部分人都能靠自己的力量鑽了出來,除胳膊、大腿和腦袋被碰出血外,並沒有其他硬傷。智利阿里卡市,智利也有程度不同的震感。智利內務部長助理知奇·布爾戈斯表示:“我們已經接到30人受傷的報告,其中4人傷勢嚴重,但沒有生命危險。”據布爾戈斯介紹,在智利,地震持續了大約1分鐘15秒,距離首都聖地亞哥以北約1280公里的城市阿里卡震感最為強烈。

震級

根據美國地質所測得的強度是芮氏7.9級,但秘魯地質所則說是6級,震源在距地面82公里的深處。地震的餘波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維亞的西南部都能感覺到。據秘魯電台廣播,在距首都利馬以南1000多公里的小鎮莫蓋瓜、丘基班巴和阿雷基帕等地震動最厲害,受災最嚴重。在那些地方70-80%的房屋倒塌或受損。死亡人數已增加到47人,受傷者已達544人,另有8人失蹤。估計死傷人數還會增加。另有訊息說,連線南方和其它地區的公路,某些地段也由於滑落下的石頭和泥沙被阻斷。7月28日將宣誓就職的當選總統托萊多對災民表示關心,宣布為了去災區看望災民和視察災情而放棄星期日開始的去美國歐洲旅行的計畫。強震過後餘震不斷,到目前在阿雷基帕和莫蓋瓜已記錄到26次餘震。
秘魯處在太平洋火山活動帶上,秘魯大部地震都是由此引發的。在那裡有突出的地理景觀“納斯卡地貌”。1970年在秘魯安第斯地區發生的大地震曾造成7萬多人死亡。

其他信息

阿雷基帕素有“白色城市”之稱,去年該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地震發生後,該市許多著名石質建築遭到破壞,大教堂的一座頂塔倒塌。
據初步統計,重要建築文物約有30%遭到破壞,多處房屋倒塌,造成多人被砸死壓傷。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對阿雷基帕這座美麗城市的破壞隨處可見,很多殖民時期建造的著名的石頭建築和教堂上的尖塔受到嚴重破壞,還有一些教堂的牆壁出現裂縫,許多民房倒塌。地震發生以後,震中阿雷基帕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阿雷基帕素有“白色城市”之稱,現有居民100萬,去年該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540年,西班牙人首先發現了阿雷基帕。這座城市經歷過多次破壞性的地震,1600年發生的一次地震曾將該市徹底夷為平地。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該市相繼於1687年、1868年、1958年和1960年遭到過地震的襲擊,但修建於17世紀和18世紀白人殖民時期的一些漂亮建築和教堂竟然倖存下來。大教堂始建於1656年,曾毀於1868年地震,但重建後仍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全市陷入癱瘓,地震發生後,路透社駐阿雷基帕記者發回報導稱,該市殖民中心區的許多著名石質建築遭到破壞,大教堂的一座頂塔倒塌。該記者說:“這個城市已經陷入癱瘓,無線電里傳出的全是歇斯底里的求救聲。”當地民防發言人朱安·普托卡里羅表示,地震發生後5個小時,該地受傷的人數已經達到200人。據初步統計,重要建築文物約有30%遭到破壞,多處房屋倒塌,造成多人被砸死壓傷。
進入緊急狀態.市長朱安·圭林宣布全市實行緊急狀態。他透露,地震已經使該市的電力供應徹底中斷,全市陷入黑暗之中,給救援工作帶來巨大困難。一位紅十字會官員在阿雷基帕市中心廣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壓在房屋下面,但我可以肯定,人數肯定不少,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儘快將他們救出來。

再發地震

據外電報導,格林尼治時間24日下午6點左右,秘魯北部發生芮氏6.8級地震,震中位於首都利馬東北約350公里處。
目前尚未收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美國預警中心沒有發布海嘯預警。
2007年8月15日,利馬南部的伊卡省發生7.9級地震,造成約600人死亡,大量建築物被毀。
從1746年10月28日那個難忘的夜晚開始,近266年的時間中秘魯發生了上千次的地震,但是從沒有哪一次的強度比那次劇烈。由於處在地殼板塊運動活躍的地帶,在經歷過相當長的“地震間歇期”後,秘魯首都必將遭遇一場劇烈的雙重撞擊引發的強烈地震,以及由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這次的強度不亞於去年在日本智利等地發生的地震,並且地震學家預測地震將會在近一年內發生。
但是這個擁有9百萬居民的城市顯然沒有任何的準備,城市人口稠密、住房結構簡單、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秘魯國家民防組織預測,如果秘魯遭遇8.0級地震將會造成至少50000人喪生,686000人受傷,20萬座房屋倒塌。根據災害研究和預防中心(PREDES)的負責人建築師Jose Sato介紹:該情況在南美洲這是最危險的,該組織是由Oxfam 提供資金的非政府組織,長期致力於減少利馬在地震中可能造成的破壞。利馬人口占秘魯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擁有全國70%的產業、85%的財政部門以及全部中央政府機構和大部分的國際商務。
利馬的地震防務高級官員加布里埃爾·普拉多(Gabriel Prado)表示,如果利馬遭遇到像之前在聖地亞哥發生的8.8級地震,那么會對秘魯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破壞。秘魯國家地震研究院的地質學專家埃爾南多·塔韋拉(Hernando Tavera)認為秘魯是個地震多發國家,每年能被察覺的就近170次,而一次強烈的地震即將來襲。地震發生是由於構造板塊強烈碰撞引發的,而目前該地區的海洋板塊正以每年3英寸的速度向歐洲板塊靠近,相同板塊碰撞引發的大地震,就是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9.5級地震,那次地震就發生在利馬海岸附近。
1974年發生在距離利馬一天車程的布蘭卡山脈的7.5級地震,引發的山崩掩埋了附近的村莊,造成當地70000人喪生,而首都利馬也有78人死亡。2007年在更近的南部重要沿海城市皮斯科發生的7.9級地震,有596人喪生。除了部分擺脫貧困的秘魯人將房屋建造在山坡上,大部分的秘魯人還是居住在殖民時期留下的土坯房中,利馬居民中平均每5人就至少有2人是住在結構不穩的房屋中,當地的沙質土壤和濕地又會放大地震的破壞力量。
而在其他地震多發的國家,通常都有嚴格的建築法規來抵抗地震破壞,如果智利的設計師和建築商沒有嚴格遵守法規將會有牢獄之災,而秘魯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舉措,秘魯人大都還是按照17世紀的方式建造房屋,環境條件和人為因素使秘魯人將面臨巨大威脅。利馬是個處於沿海沙漠地帶的城市,全市的供水僅靠一條里馬克河,一旦地震引發山崩城市供水將被阻斷,並且目前這條河正受到附近礦場金屬污染的威脅。
利馬的交通要道就在里馬克河附近,最近的機場和碼頭是在地震學家預言中會被海嘯襲擊的卡亞俄,如果有地震發生,運送物資的各種渠道都有可能陷入癱瘓。此外,利馬還沒有完善的處理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地震發生後當地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及時開展救援,也不能為居民提供基本的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
從1746年10月28日那個難忘的夜晚開始,近266年的時間中秘魯發生了上千次的地震,但是從沒有哪一次的強度比那次劇烈。由於處在地殼板塊運動活躍的地帶,在經歷過相當長的“地震間歇期”後,秘魯首都必將遭遇一場劇烈的雙重撞擊引發的強烈地震,以及由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這次的強度不亞於去年在日本和智利等地發生的地震,並且地震學家預測地震將會在近一年內發生。
但是這個擁有9百萬居民的城市顯然沒有任何的準備,城市人口稠密、住房結構簡單、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秘魯國家民防組織預測,如果秘魯遭遇8.0級地震將會造成至少50000人喪生,686000人受傷,20萬座房屋倒塌。根據災害研究和預防中心(PREDES)的負責人建築師Jose Sato介紹:該情況在南美洲這是最危險的,該組織是由Oxfam 提供資金的非政府組織,長期致力於減少利馬在地震中可能造成的破壞。利馬人口占秘魯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擁有全國70%的產業、85%的財政部門以及全部中央政府機構和大部分的國際商務。
利馬的地震防務高級官員加布里埃爾·普拉多(Gabriel Prado)表示,如果利馬遭遇到像之前在聖地亞哥發生的8.8級地震,那么會對秘魯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破壞。秘魯國家地震研究院的地質學專家埃爾南多·塔韋拉(Hernando Tavera)認為秘魯是個地震多發國家,每年能被察覺的就近170次,而一次強烈的地震即將來襲。地震發生是由於構造板塊強烈碰撞引發的,而目前該地區的海洋板塊正以每年3英寸的速度向歐洲板塊靠近,相同板塊碰撞引發的大地震,就是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9.5級地震,那次地震就發生在利馬海岸附近。
1974年發生在距離利馬一天車程的布蘭卡山脈的7.5級地震,引發的山崩掩埋了附近的村莊,造成當地70000人喪生,而首都利馬也有78人死亡。2007年在更近的南部重要沿海城市皮斯科發生的7.9級地震,有596人喪生。除了部分擺脫貧困的秘魯人將房屋建造在山坡上,大部分的秘魯人還是居住在殖民時期留下的土坯房中,利馬居民中平均每5人就至少有2人是住在結構不穩的房屋中,當地的沙質土壤和濕地又會放大地震的破壞力量。
而在其他地震多發的國家,通常都有嚴格的建築法規來抵抗地震破壞,如果智利的設計師和建築商沒有嚴格遵守法規將會有牢獄之災,而秘魯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舉措,秘魯人大都還是按照17世紀的方式建造房屋,環境條件和人為因素使秘魯人將面臨巨大威脅。利馬是個處於沿海沙漠地帶的城市,全市的供水僅靠一條里馬克河,一旦地震引發山崩城市供水將被阻斷,並且目前這條河正受到附近礦場金屬污染的威脅。
利馬的交通要道就在里馬克河附近,最近的機場和碼頭是在地震學家預言中會被海嘯襲擊的卡亞俄,如果有地震發生,運送物資的各種渠道都有可能陷入癱瘓。此外,利馬還沒有完善的處理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地震發生後當地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及時開展救援,也不能為居民提供基本的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
1970年5月31日,秘魯最大的漁港欽博特市發生7.6級地震。在地震中有6萬多人死亡,10多萬人受傷,100萬人無家可歸。欽博特遭受地震和海嘯的雙重襲擊,損失慘重。該市以東的容加依市,被地震引發的冰川土石流埋沒,全城2.3萬人被活埋。
這天,秘魯最大漁港欽博特以及它東面的楚基卡拉、瓦廉卡、容加依等城市,地下忽然傳來沉悶的行車聲,地面物件跳動,懸掛物墜落,房子倒塌。最機敏的人們,就在塌房前
的一剎那衝出房屋,奔逃到曠野外而保全了生命。
這次
地震7.7級,死亡66794人,受傷10萬人,喪失家園的100萬人。容加依徹底覆滅,欽博特基本毀滅,楚基卡拉、瓦廉卡半毀滅。欽博特位於震中,又受次生災害海嘯的洗劫,因而災情特別嚴重。容加依卻是被意外的冰川土石流覆沒,全城2.3萬人均被活埋;地震觸動欽博特以東130公里的瓦斯卡蘭山的冰帽,1億噸的冰體挾帶土石流覆在山麓15公里的容加依城上,從冰崩到覆城全過程僅僅4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