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相關數據,位置,震源深度,洪洞縣概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歷史洪洞地震記載,2010年山西地震大事記,中國地震情況簡介,地震帶,中國曆次大城震,
相關數據
位置
震中緯度:北緯36.3度,震中經度:東經111.7度,
震源深度
14千米,目前無人員財產損失報告民眾情緒穩定。
洪洞縣概況
地理位置
洪洞縣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洪洞縣是原洪洞和趙城兩縣於1954年合併而成,縣政府在洪洞城。縣城東倚巍峨矗立的中鎮霍山,西屏峰巒疊嶂的呂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縱貫其間;這裡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12.3℃,年平均降水493.3mm;全縣共有74萬人口,轄16個鄉鎮,463個行政村,總面積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萬畝,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縣;這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自然風光雄偉綺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蹟星羅棋布,人文資源古老獨特,民俗風情絢麗多彩,是名副其實的文物重點縣和旅遊資源大縣。
洪洞縣
地形地貌
洪洞縣地勢總的來說是東西高、中部低。東部為霍山,最高峰老爺頂海拔2347米。西部為呂梁山系,山勢低緩綿長,最高峰泰山頂海拔1347.6米。中部汾河自北向南縱貫,平川輪廓也由北而南逐漸展寬。山地外圍布有大面積的丘陵,靠東西兩山自北向南連綿不斷,多形成梁、垣、峁黃土地貌。全縣可分山地、丘陵、山前傾斜平原、河谷階地四種地貌單元。山地占總面積的18.9%,丘陵占32.8%,山前傾斜平原占26.7%,中部河谷階地占總面積的21.6%。全縣平均海拔430米。
歷史洪洞地震記載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縣、趙城發生8級大地震,史稱河東地震。這次地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詳細記錄的地震。由於洪洞人口稠密,農業和文化發達,因此,地震造成的破壞和傷亡極其嚴重。山西、陝西、河南的幾十個府州縣的史書對此都有記載。受災嚴重的有山西、河南、陝西等地,範圍達數千平方公里。利澤渠等大型水利設施受到嚴重破壞。據吉縣《大帝廟碑》記載:“河東地震,壓殺者二十餘萬人,屋之存者什之三、四”。《臨汾縣誌》也記載道:“於時死者二十餘萬人,禍甚慘毒”。當時地震災區人口總共40餘萬,地震的死亡人數達到人口總數的50%。地震後,元成宗鐵穆耳發鈔9.6萬錠,派遣使者前去救濟,減免公差和稅務,開放山場河湖,聽民采捕,以渡災年。震後數年餘震不止,水渠震壞,三年後,糧食顆粒無收,人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
2010年山西地震大事記
從遠古至今,有史料記載的山西境內及邊界附近發生過5級以上的較強烈地震一百二十餘次,其中8級以上地震1次,7—7.9級5次,6—6.9級14次,5—5.9級百餘次。上世紀90年代以來,山西省境內發生過的較強地震記載為1991年,忻州地區5.1級地震,大同—陽高地區5.8級地震,1999年,大同—陽高地區5.6級地震,2002年,太原地區4.7級地震,2003年,臨汾洪洞地區4.9級地震。
1、2010年1月24日10時36分,東經35.6度,北緯110.7度,山西省河津市發生4.8級地震,震後,山西省地震局立即召開震情會商會,初步判定,該地震屬主餘震型地震。
截止24日13時00分,全省災情如下:
一、運城全市13個縣(市、區)普遍有感,運城市區、河津市區、萬榮縣震感強烈,房屋搖晃厲害,並拌有轟鳴聲,持續時間大約10多秒。運城市區很多人跑到室外,萬榮縣有人在室外摔倒,學校有玻璃震碎。截止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等災害損失。
二、臨汾市洪洞縣、鄉寧縣、曲沃縣、襄汾縣、堯都區震感較強。
三、晉城市城區、澤州縣、陽城縣、沁水縣震感較強。
四、長治市和呂梁市部分縣區有感。
五、河南省三門峽市市區、效縣震感強烈,許多民眾跑到室外;濟源市、焦作市和洛陽市都有震感。目前無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等災害損失。
2、台北時間2010年2月8日07時22分,在山西陽泉市盂縣,陽泉市市轄區,晉中市壽陽縣交界(北緯38.0度,東經113.4度)發生2.9級地震(有感)。
3、台北時間2010年3月28日19時11分我省原平發生4.2級地震,截止21時50分共發生餘震49次,餘震的最大震級為1.3級。原平市白石鄉、蘇龍鎮、中陽鄉、上莊鄉和代縣交口鄉震感強烈,忻州、朔州、大同、太原、陽泉等市有感。
4、台北時間2010年4月4日21時42分,在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大同縣交界(北緯40.0度,東經113.9度)發生4.5級地震。
5、台北時間2010年4月4日21時53分,在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大同縣交界(北緯40.0度,東經113.9度)發生3.0級地震。
中國地震情況簡介
地震帶
中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集中發生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在我國發生的地震又多又強,其絕大多數又是發生在大陸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內。因此,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也是蒙受地震災害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
我國大陸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4,但20世紀有1/3的陸上破壞性地震發生在我國,死亡人數約60萬,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數的一半左右。20世紀死亡20萬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兩次,都發生在中國,一次是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大地震,死亡23萬餘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餘人。這兩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了慘痛的損失。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中國曆次大城震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7.0)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7.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7.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8.0級)
2007年6月3日雲南普洱(6.4級)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區發生(5.5級)
2001年11月14日青海崑崙山地區(8.1級)
1999年9月21日台灣花蓮西南地震(7.6級)
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義地震(6.2級)
1996年5月3號內蒙古包頭市地震(6.4級)
1996年2月3日雲南麗江地震(7.0級)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7.2級)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7.8級)死亡24萬人
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地震(7.4級)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地震(7.3級)
1974年5月11日雲南大關地震(7.1級)
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地震(7.6級)
1970年1月5日雲南通海地震(7.7級)
1969年7月18日渤海灣地震(7.4級)
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地震(7.2級)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地震(8.6級)
1920年12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海原縣地震(8.5級)死亡23萬人
1556年中國陝西華縣地震(8.0級)死傷達83萬人
公元1303年9月1夕日晚9時左右(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戍時),中秋的黃土高原,顯得格外寂靜。忽然間大風驟起,聲如重雷,須臾地震發生,山崩滑坡、地裂渠陷、村堡移徙、城陷屋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洪洞縣8級大地震,也是我國有地震記載以來的第一次最強烈的地震。 深重的災難 這次8級地震,不僅洪洞及附近各縣破壞嚴重,而且四周各省都不同程度地受災。山西、陝西、河南三個省的五十一個地方志都記載了這次地震的破壞情況。破壞面積南北長達500公里,東西寬近2知公里,極震區烈度為H度(圖1),震源深度為13公里。 據震中附近上紀落村的一塊碑刻(公元1335年)記載:“遺於大德七年坤輿大震,觀洞屋廬摧紀為之一空。”距震中約7公里的廣勝寺《重修明應王殿之碑》(公元1319年)記載:“不幸至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夜,地震河東,本縣尤重,靡有孑遺。”另據萬曆《臨汾縣誌》記載:O5(j公里{~/’燕“於時死者二十餘萬人,禍甚慘毒,丘陵為池,城郭為肢”。可見當時災情的嚴重。 由於震中區處於臨汾盆地北部,中間是汾河流域平原,東西兩側由黃土階地和黃土丘陵過渡到基岩出露的山區,所以地震時的山崩地裂現象特別嚴重
山西地震大事記
從遠古至今,有史料記載的山西境內及邊界附近發生過5級以上的較強烈地震一百二十餘次,其中8級以上地震1次,7—7.9級5次,6—6.9級14次,5—5.9級百餘次。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山西省境內發生過的較強地震記載為1991年,忻州地區5.1級地震,大同—陽高地區5.8級地震,1999年,大同—陽高地區5.6級地震,2002年,太原地區4.7級地震,2003年,臨汾洪洞地區4.9級地震。
從史料看,臨汾盆地地震活動強度最大,1303年洪洞趙城和1695年兩次7—8級大地震均發生於該盆地。4次7—7.9級地震均發生於忻定—靈丘盆地。綿延不斷的小震群多發生於太原盆地,其餘分布於昔陽、和順、靈丘、代縣、天鎮、運城等處。
山西歷史上7級以上的大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縣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512年5月21日),原平—代縣間發生7.5級地震。這是山西省境內歷史記載的首次7級以上強烈地震。《魏書·靈征志》稱“京師及並、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殺5310人,傷2720人。”
宋景祐四年定襄—忻州地震
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1038年1月9日),定襄—忻州一帶發生7.25級地震。32308人死亡,5600人受傷。太原西南晉祠附近懸瓮山上的懸瓮寺遭到毀壞而廢棄。
元大德七年洪洞趙城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趙城一帶發生8級地震。這是中國根據歷史文獻確定的第一個8級大地震。此次地震給平陽路、太原路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本次地震的傷亡人數,因災害嚴重,《元史》和諸多歷史文獻以“不可勝計”、“靡有孑遺”來描述,或概略為數萬、數十萬。
明天啟六年靈丘地震
明天啟六年六月初五 (1626年6月28日),靈丘發生7級強烈地震。震中區位於靈丘。據康熙《靈丘縣誌》卷二記載,地震時,靈丘“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壓死多人,枯井中湧水皆黑”。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崞縣(原平)地震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1683年11月22日),崞縣發生7級強烈地震。時任山西巡撫的穆爾賽奏報,太原府所屬15州縣,以代州、崞縣、繁峙災害最重。崞縣廬舍房屋被毀壞6萬餘間。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臨汾地震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1695年5月18日),臨汾發生8級強烈地震。震害極為慘重。清代檔案和地方志中記載,當時被災共臨汾、襄陵、洪洞、曲沃等28州縣,災害較重的有14州縣,死傷五萬二千六百餘名(實際死傷人數還要更多)。有人在其詩序中說,臨汾、襄陵“城郭房舍存無二三,居人死傷十有七八。更可慘者,斯時之烈火燒天,黑水涌地”。
山西境內地震帶概況
山西省地處黃河中游,東有太行山屹立,西、南有黃河逶迤東流,中間大同、忻定、靈丘、太原、臨汾、運城等一系列斷陷盆地呈雁列形分置南北;桑乾河、滹沱河、汾河流貫其間。這裡自古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國華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由一系列斷陷盆地構成的山西斷陷帶,也是強烈地震活動的區域。
山西境內的斷陷帶總體呈北北東走向的S形,屬鄂爾多斯斷塊東緣與南緣斷裂帶,夾峙於鄂爾多斯斷塊東部呂梁山隆起與太行山斷塊隆起之間,面積約35522平方公里。斷陷帶由兩部分組成:山西斷陷帶南起侯馬、北到河北懷來一帶,有懷來、蔚縣、大同、靈丘、忻定、太原、臨汾等斷陷盆地,絕大部分在山西境內;運城盆地,平陸、芮城所在的靈寶盆地,是渭河斷陷帶的東北部和東部。
據統計,近4000年中山西省內120餘次大於或等於4.7級的地震中,約66%發生在斷陷帶;占全省面積77.23的隆起區僅發生中級地震40餘次。
據國家地震台網測定,19日22時17分,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鹽亭縣交界發生了4.7級地震,成都市區震感強烈。
四川今日連續發生8次地震最高4.9級
中國地震台網速報微博:#地震快訊#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02月19日22時36分:在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鹽亭縣交界(北緯31.2度,東經105.2度)發生2.9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
02月19日22時17分:在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鹽亭縣交界(北緯31.2度,東經105.2度)發生4.7級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
02月19日19時37分:在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綿陽市安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交界(北緯31.7度,東經104.1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
02月19日18時13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北緯30.9度,東經99.5度)發生2.6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
02月19日16時25分:在四川省宜賓市珙縣、興文縣、長寧縣交界(北緯28.3度,東經104.8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02月19日15時55分:在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珙縣、長寧縣交界(北緯28.3度,東經104.9度)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
02月19日12時29分:在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交界(北緯27.1度,東經103.0度)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02月19日10時46分:在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交界(北緯27.1度,東經103.0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
中新網4月7日電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台北時間2010年4月7日15時30分,在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北緯36.3度,東經111.7度)發生3.7級地震。
中新網4月7日電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台北時間2010年4月7日15時30分,在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北緯36.3度,東經111.7度)發生3.7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