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42年,東晉鹹康八年,是我國沿用的一種紀年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342年
- 紀年:東晉鹹康八年
- 歷史大事:晉成帝死,康帝立
- 朝代:東晉朝
中國紀年,本年年表,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中國紀年
公元342年,東晉鹹康八年
本年年表
事件 東晉朝鹹康八年壬寅(公元342年),太守孔倫遷建郡城於今吉安市區孔家灣附近。
從晉成帝鹹康八年(公元342年)至穆帝永和二年(公346年)(《通鑑》卷九七《晉紀十九》),前後歷時4年。如果從晉成帝鹹康八年算起,到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後趙政權滅亡為止,石季龍以長安和洛陽為陪都的時間總計9年。
司馬衍,公元325年登基,公元342年去位。
東晉鹹康八年(公元342年),太守孔倫遷建郡城於今吉安市區孔家灣附近。
公元342年,鮮卑慕容又發動了對高句麗的戰爭後,鮮卑慕容軍隊重創高句麗軍隊。又把故國原王的先王美川王(好攘王)的墓給掘了,將高句驪歷代積累下來的金銀全部搜刮一空,虜走了高句驪百姓五萬多口,另外加上故國原王的生母周氏以及一眾妃嬪,最後一把火燒了高句驪皇宮,並將丸都城再次變為平地。
出生 廢帝(司馬奕)
出生:公元342年--去世:公元368年(在位6年)。
逝世 晉成帝,名司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明帝長子。明帝死後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21歲。葬於興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晉成帝司馬衍,於明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明帝於公元325年閏8月病死,他於同月己丑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鹹和”。 司馬衍在位期間,任用外戚庾亮執政,試圖排斥王導勢力,振作東晉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殺逐重要官員,引起統治集團內部衝突。公元327年,歷陽鎮將蘇峻、壽春鎮將祖約以殺庾亮為名,起兵叛亂,攻入建康。後被陶侃、溫嶠起兵平定,王導再次出山執政,東晉王朝又一次轉危為安。 公元342年正月,司馬衍起病。6月,病重,急忙宣召中書監庾冰、中書何充、武陵王司馬唏、會稽王司馬昱等入臥房接受顧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馬岳為太子。3天后,司馬衍病死於建康宮中西堂。 司馬衍死後的廟號為顯宗,諡號為成帝。
成帝(司馬衍),出生:公元321年--去世:公元342年(在位17年)。
歷史大事
晉成帝死,康帝立
鹹康八年(342)五月,成帝染病;六月,病情轉重。其二子丕、奕尚在襁褓。庾冰自以兄弟秉權日久,恐易主之後,庾氏為他人所間。所以極力勸成帝立其母弟岳為嗣。中書令何充反對,冰不聽。於是庾亮、何充及司馬晞、司馬昱、尚書令諸葛恢並受遺詔顧命。六月八日,成帝病逝,年二十二歲。司馬岳即位,是為康帝;封成帝子丕為琅邪王,奕不東海王。康帝即位後,委政於庾冰、何充。同年七月,葬成帝於興平陵;隨後任命何充為驃騎將軍、領徐州刺史,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十二月,立褚妃為皇后,征豫章太守褚裒為侍中、尚書;但裒因系皇后之父,不願居中任事乞除江州刺史,鎮半洲(今江西九江西)。
前燕遷都
前燕襲擊高句麗
前燕六年(342)十月,建威將軍慕容翰向燕王皝建議進攻宇文部,但因恐高句麗背後襲擊,所以先取高句麗,後攻宇文。皝以為然。同年十一月,慕容皝親率四萬大軍選擇險狹的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為前鋒,又派王寓率兵出北道進攻高句麗。南道兵很快與高句麗王釗接觸,乘勢大敗其眾,高句麗舉國震動。燕兵旋攻入丸都(今吉林集安西北),高句麗王釗單騎逃走;燕將慕輿埿獲其母周氏。北道王寓軍卻敗於高句麗。慕容皝入丸都,掘釗父乙弗利墓,載其屍體,收該國府庫積寶,並擄男女五萬口,盡雜毀丸都而歸。次年二月,高句麗王釗向燕王稱臣,燕將其父屍歸還,但留其母為質。
東晉改元建元
史料記載
顯宗成皇帝下鹹康八年(壬寅,公元三四二年)
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乙丑,大赦。
三月,初以武悼後配食武帝廟。
庾翼在武昌,數有妖怪,欲移鎮樂鄉。征虜長史王述與庾冰箋曰:“樂鄉去武昌千有餘里,數萬之眾,一旦移徙,興立城壁,公私勞擾。又江州當溯流數千里,供給軍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實江東鎮戍之中,非但扞御上流而已;緩急赴告,駿奔不難。若移樂鄉,遠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方岳重將,固當居要害之地,為內外形勢,使闚?之心不知所向。昔秦忌亡胡之讖,卒為劉、項之資;周圍惡檿弧之謠,而成褒姒之亂。是以達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取;正當擇人事之勝理,思社稷之長計耳。”朝議亦以為然。翼乃止。
夏,五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寅,疾篤。或詐為尚書符,敕宮門無得內宰相;眾皆失色。庾冰曰:“此必詐也。”推問,果然。帝二子丕、弈,皆在襁褓。庾冰自以兄弟秉權日久,恐易世之後,親屬愈疏,為它人所間,每說帝以國有強敵,宜立長君;請以母親弟琅邪王岳為嗣,帝許之。中書令何充曰:“父子相傳,先王舊典,易之者鮮不致亂。故武王不授聖弟,非不愛也。今琅邪踐阼,將如孺子何!”冰不聽。下詔,以岳為嗣,並以弈繼琅邪哀王。壬辰,冰、充及武陵王晞、會稽王昱、尚書令諸葛恢並受顧命。癸巳,帝崩。帝幼沖嗣位,不親庶政;及長,頗有勤儉之德。
甲午,琅邪王即皇帝位,大赦。
己亥,封成帝子丕為琅邪王,弈為東海王。
康帝亮陰不言,委政於庾冰、何充。秋,七月,丙辰,葬成帝於興平陵。帝徒行送喪,至閶闔門,乃升素輿至陵所。既葬,帝臨軒,庾冰、何充侍坐。帝曰:“朕嗣鴻業,二君之力也。”充曰:“陛下龍飛,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議,不睹昇平之世。”帝有慚色。己未,以充為驃騎將軍、都督徐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徐州刺史,鎮京口,避諸庾也。
冬,十月,燕王皝遷都龍城,赦其境內。
建威將軍翰言於皝曰:“宇文強盛日久,屢為國患。今逸豆歸篡竊得國,群情不附。加之性識庸暗,將帥非才,國無防衛,軍無部伍。臣久在其國,悉其地形;雖遠附強羯,聲勢不接,無益救援;今若擊之,百舉百克。然高句麗去國密邇,常有闚?之志。彼知宇文既亡,禍將及己,必乘虛深入,掩吾不備。若少留兵則不足以守,多留兵則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觀其勢力,一舉可克。宇文自守之虜,必不能遠來爭利。既取高句麗,還取宇文,如返手耳。二國既平,利盡東海,國富兵強,無返顧之憂,然後中原可圖也。”皝曰:“善!”將擊高句麗。高句麗有二道,其北道平闊,南道險狹,眾欲從北道。翰曰:“虜以常情料之,必謂大軍從北道,當重北而輕南。王宜帥銳兵從南道擊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別遣偏師出北道,縱有蹉跌,其腹心己潰,四支無能為也。”皝從之。
十一月,皝自將勁兵四萬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為前鋒,別遣長史王寓等將兵萬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麗。高句麗王釗果遣弟武帥精兵五萬拒北道,自帥羸兵以備南道。慕容翰等先至,與釗合戰,皝以大眾繼之。左常侍鮮于亮曰:“臣以俘虜蒙王國士之恩,不可以不報;今日,臣死日也!”獨與數騎先犯高句麗陣,所向摧陷。高句麗陣動,大眾因而乘之,高句麗兵大敗。左長史韓壽斬高句麗將阿佛和度加,諸軍乘勝追之,遂入丸都。釗單騎走,輕車將軍慕輿泥追獲其母周氏及妻而還。會王寓等戰於北道,皆敗沒,由是皝不復窮追。遣使招釗,釗不出。
皝將還,韓壽曰:“高句麗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潛伏山谷;大軍既去,必復鳩聚,收其餘燼,猶足為患。請載其父屍、囚其生母而歸,俟其束身自歸,然後返之,撫以恩信,策之上也。”皝從之。發釗父乙弗利墓。載其屍,收其府庫累世之寶,虜男女五萬餘口,燒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
趙王虎作台觀四十餘所於鄴,又營洛陽、長安二宮,作者四十餘萬人;又欲自鄴起閣道至襄國,敕河南四州治南伐之備,並、朔、秦、雍嚴西討之資,青、冀、幽州為東征之計,皆三五發卒。諸州軍造甲者五十餘萬人,船夫十七萬人,為水所沒,虎狼所食者三分居一。加之公侯、牧宰競營私利,百姓失業愁困。貝丘人李弘因眾心之怨,自言姓名應讖,連結黨與,署置百寮;事發,誅之,連坐者數千家。
虎畋獵無度,晨出夜歸,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侍中京兆韋謏諫曰:“陛下忽天下之重,輕行斤斧之間,猝有狂夫之變,雖有智勇,將安所施!又興役無時,廢民耘獲,吁嗟盈路,殆非仁聖之所忍為也。”虎賜謏谷帛,而興繕滋繁,游察自若。
秦公韜有寵於虎,太子宣惡之。右僕射張離領五兵尚書,欲求媚於宣,說之曰:“今諸侯吏兵過限,宜漸裁省,以壯本根。”宣使離為奏:“秦、燕、義陽、樂平四公,聽置吏一百九十七人,帳下兵二百人;自是以下,三分置一,餘兵五萬,悉配東宮。”於是諸公鹹怨,嫌釁益深矣。
青州上言:“濟南平陵城北石虎,一夕移於城東南,有狼狐千餘跡隨之,跡皆成蹊。”虎喜曰:“石虎者,朕也;自西北徙而東南者,天意欲使朕平盪江南也。其敕諸州兵明年悉集,朕當親董六師,以奉天命。”群臣皆賀,上《皇德頌》者一百七人。制:“徵士五人出車一乘,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匹,調不辦者斬。”民至鬻子以供軍須,猶不能給,自經於道樹者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