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會形式
晚會背景
歷史背景
1979年,
中央電視台錄製、播出了“茶座式”晚會,名為“迎新春文藝晚會”,不過,因為1979年全中國的電視機不過485萬台,沒有產生社會影響。1983年,中國的電視業進入到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快速發展的階段,電視業的快速發展,電視的普及,為春晚的產生提供了技術前提和保障。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的物質生活逐漸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終較為匱乏,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娛樂方式較為單一。基於此,中央電視台藉助電視手段向全中國人民演繹了春節這樣一個隆重的文化事件。
中央電視台第一次辦春晚的時候這場晚會一開始連名字都沒取,眼看著離節目上演還有10天,才有了“春節聯歡晚會”六個字。
2019年2月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成立後的首個春晚播出。
生肖形象
晚會上,“
兔圓圓”“
兔團團”等“
總台文創”產品共同亮相,帶上中國人期盼家國團圓的美好願景,陪伴全球觀眾喜迎新春,團團圓圓過大年。“總台文創”為癸卯兔年推出專屬原創生肖形象集合“兔團團家族”,其形象設計靈感均取自中國傳統文化。“兔團團”形象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兔子燈,採用陝西鳳翔泥塑的傳統紋樣作吉祥紋飾,寓意血脈豐盈,福氣滿滿。兔團團與兔圓圓,合起來就是團團圓圓,也代表著中國人期盼家國團圓的美好願景。“
兔團團家族”則包括“瑞兔春碗”“新春喜兔盤”“2023春節福禮”等。
吉祥物
《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的吉祥物形象是“
兔圓圓”。“兔圓圓”的造型設計,由總設計、關山月美術館館長
陳湘波和春晚視覺設計團隊歷時4個月打磨完成。整體形象在中國白兔的基本特徵基礎上,融入了傳統中國工筆的審美風格,並採用3D立體建模技術完成。豎直的耳朵,微昂的腦袋,挺起的胸脯,無不彰顯出奮進向上的精氣神。“兔圓圓”身上,不僅凝匯著大數據調研而來的全網客群的喜好和期待,包藏著傳統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蘊和美感,也創造性地呈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就。“兔圓圓”標誌性的四顆門齒,就取自於“
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態復原形象的典型特徵。春晚吉祥物“兔圓圓”,不僅僅是傳統文化意義上的生肖兔,更是凝結中國科學家求索精神的中國白兔“祖先”。
主視覺標識
晚會的主視覺標識從“兔圓圓”奔躍向上的姿態定格而來,同時又是書法草書“卯”字的幻化變體,整體設計充滿了踔厲奮發新征程的動勢和丰神俊逸的力道,彰顯出漢字亦字亦畫的獨特美感,將“奔躍向上的癸卯兔年”這一寓意和祈望演繹得意蘊無窮。
晚會標識的主設計師
顧永江結合吉祥物“兔圓圓”的姿態,定格奔躍向上的瞬間,從中國書法藝術的草書意象,幻化出一個全新“卯”字,於靜中生出動姿——卯字如開門之形,兔形躍動向上,卯兔躍開春門,新一年裡踔厲奮發的新氣象躍然紙上。
主視覺符號的色彩選擇上,色彩體系和配色標準由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
費俊和春晚視覺設計團隊構建完成。中國人歷來喜愛“取法自然”,古人認為只能從自然界提取原料製作的顏色青、赤、黃、白、黑是純正的色彩,所謂“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色彩觀念依託中國傳統色彩體系構建,以正色為經,間色為緯,追求傳統文化中柔和雅致、內蘊豐厚的色彩基調,織就春晚色彩體系的傳承與創新之美。
關聯節目
春晚衍生節目《2023春晚進行時》於2023年1月19日20:00在央視頻、春晚賬號、央視文藝、央視新聞同步播出。1月21日,9:00—19:00,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推出《瑞兔呈祥中國年》,春晚演員現身演播室分享各自的春節經歷。同日,央視頻獨家推出5小時春晚預熱直播《young在春晚》,特邀總台主持人和脫口秀演員聯合串場,直擊春晚一線。同日14:00—20:00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推出《傳奇中國節·春節》特別節目,直擊春晚現場。中國國際電視台新聞頻道推出五小時直播特別節目《2023超級夜看春晚》,匯聚英、西、法、阿、俄五個語種主持人,伴隨式呈現《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
晚會製作
2022年9月,《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在北京正式建組;12月初,慎海雄實地審看晚會舞美設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
王曉真、編務會議成員
姜文波一同審看;12月22日,晚會正式發布官方標識和吉祥物形象“
兔圓圓”;12月26日,晚會進行第一次彩排;12月29日,由
王海濤作詞、
彭飛作曲、
毛不易演唱的晚會首支定製歌曲《
你好陌生人》正式發布。
2023年1月3日,晚會進行第二次彩排;1月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舉辦“大春晚季”品牌授權與著作權文創暨“百人千創”合作計畫雲發布活動,活動現場,總導演
於蕾分享了晚會的創作情況;1月8日,“兔圓圓”“兔團團”等產品通過發布會對外亮相 ;1月9日,晚會完成第三次彩排;1月14日,晚會首支動畫宣傳片《
過大年看春晚》正式發布;1月16日,晚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官宣主持人陣容,首次發布春晚舞美宣傳片和吉祥物“兔圓圓”動畫短片,並進行了第四次彩排;1月17日,晚會官宣主創團隊;1月19日,晚會按正式直播標準流程完成了第五次彩排;1月2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正式發布晚會節目單;1月2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公布各節目海報。
晚會特色
整體編排
晚會主創團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用朝氣蓬勃、銳意創新的昂揚風貌,真誠清新、簡約質樸的藝術風格,全力以赴、傾情努力打造熱氣騰騰、暖意融融的春晚。
晚會的整體設計,依託內容創意追求技術創新,以為內容服務的技術運用,實現簡約清新、底蘊豐厚的藝術效果。晚會堅持守正創新,整台晚會類型豐富、形式多樣,通過歌舞、戲曲、雜技、小品、微電影等節目,傳遞各族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氣神。整台晚會堅持“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總基調,突顯開心信心、奮進拼搏的主旨,在生機勃勃、溫暖關愛、充滿希望的氛圍中,表達對新的一年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美好祝願。
晚會秉持“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傳播理念,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從真實生活中,從世界各國文明中攫取元素,輔之以現代藝術手法和光影技術,在約四個半小時的節目中,安排了歌舞類、語言類、戲曲類、武術類、雜技類、少兒類等多種節目類型,用創新創意的設計呈現新時代新征程蓬勃向上的新風貌新氣象。
晚會節目更加突出中國元素、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世界多彩文明之美,講述中國故事,謳歌偉大新時代,將思想性、觀賞性、藝術性集為一體,為觀眾奉獻一台“歡樂年夜飯”。晚會著眼於深化藝術水準和觀眾滿意度,強化“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總基調,打造沉浸式效果,讓台上台下渾然一體,實現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高度統一。
舞美設計
晚會舞美設計體現“滿庭芳”的理念,取意自中國古典文學詞牌名,通過演播大廳多個方位的設計,共同營造祈願圓“滿”的中華大家“庭”盡展“芳”華的主題氣象。其中,由四瓣花結構演化重構而成的演播廳頂部藝術裝置,既是根植於中華文明的美學創造,又是綻放著現代設計理念的創新呈現。創意取材自廟底溝彩陶標誌性的“花瓣紋”。
晚會選擇以“花”作為貫穿整台晚會的舞美主題符號,不僅僅是視覺的外化設計,還包括了節目內在的創意邏輯。舞美主題符號“花”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中國年裡的欣欣向榮、吉祥喜慶,更是中華大地無處不在的生機活力和堅毅頑強。
技術套用
晚會展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構建“5G+4K/8K+AI”戰略格局的成果,大量運用
4K/
8K、
人工智慧、
擴展現實等技術,持續推動“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創新。實現“8K超高清+三維菁彩聲”春晚直播;首次使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自主研發的8K超高清攝像機參與春晚攝製;利用智慧型伴隨技術實現高清/4K/8K版春晚同步製作;首次採用三維菁彩聲製作春晚音頻信號,最大限度還原春晚現場的音效,打造身臨其境的效果;虛擬現實三維影像繪製技術也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觀眾可實時欣賞到畫師繪製三維影像的生成過程。
晚會還運用擴展現實、
增強現實等前沿科技。5G雲連線技術搭建從雲端到現場的橋樑,讓春晚舞台現場內外同唱一首歌。自由視角超高清拍攝系統疊加智慧型插幀算法,快速生成更為平滑、連續、穩定的“時空流轉”“精彩定格”的瞬間。
“豎屏看春晚”共8個專用豎屏拍攝機位、5個攝像操作機位、1個遠程遙控機位、2個5G機位,畫面捕捉更精準,鏡頭切換更靈活。豎屏直播加裝L型安裝板,攝像機尋像器螢幕可以90度翻轉。不同於大屏的景別構圖,豎屏影像多以人物為視覺主體,更多提供近景或特寫鏡頭,著重展現人物細微表情和神態,營造仿佛面對面交流互動的擬態體驗,景別切換減少橫向推拉和遠景拉近,最大程度降低畫面移動帶來的眩暈感。
〔注〕僅列舉涉及該晚會新聞報導中重點提及的嘉賓人員,完整參演陣容詳見節目單。 |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為滿足客群多樣態的觀看需求,隨時隨地感受春晚熱烈喜慶的氛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採用“百城千屏+雲聽”雙平台同步直播。客群可在中國約500個城市的文化廣場“百城千屏”8K超高清公共大屏上,配合雲聽客戶端的三維菁彩聲觀看。2023年,“豎屏看春晚”首次推出多畫面同步觀看的新功能,為手機用戶帶來台前幕後更多獨特視角。央視頻客戶端也首次採用“豎屏+三維菁彩聲”和“橫屏+三維菁彩聲”兩種模式直播春晚,供網友選擇。
此外,觀眾可通過
抖音、
抖音極速版、
抖音火山版三個手機客戶端、抖音網頁版、抖音Pad端、
鮮時光TV觀看直播,也可投屏至電視大屏觀看。在直播過程中,抖音也準備了多種互動玩法:抖音直播間支持網友創建私聊頻道,邀請朋友一起看直播送祝福;同時,直播間也上線了春節氛圍點讚特效和燃放新年慶祝禮花功能,增加節日氛圍。直播結束後,觀眾可觀看2023年及歷年春晚回放。用戶還可以通過直播、點播和短視頻三種方式,在
快手、
快手極速版、
快手概念版等快手官方平台收看《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
根據中國
國家著作權局公布的2023年度第二批重點作品著作權保護預警名單,除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相關平台外,中國境內《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相關節目的授權情況如下:
收視規模
截至2023年1月21日24時,晚會電視端直播平均收視率達20.23%。新媒體直播用戶規模達6.55億人,相比2022年直播增加47.7%,豎屏看春晚累計觀看規模達1.79億人,相比2022年增幅超50%。央視頻客戶端晚會互動人次達1.08億次。中國國際電視台英西法阿俄全平台總計發布春晚相關報導超過500條,獲全球閱讀量超過2.22億,獨立用戶訪問量超過1.53億,視頻觀看量3601萬。央視網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播放量超4118萬。日本視頻平台Niconico連續第八次轉播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總觀看人數達12.4萬人,節目好評率達93%,觀看人數和節目好評率均超過2022年。晚會得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持續推介,覆蓋超過3.95億全球用戶。全球全媒體累計觸達162.16億人次。
晚會評價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伴隨著《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落下帷幕,這一全球華人的文化年夜飯,有傳承有創新,亮點頻現、精品迭出,在“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氛圍中,讓觀眾看到春晚創作者對創新的執著追求。文藝要服務人民,就必須積極反映人民生活,生活是文藝永恆的源泉。在生活中出新,晚會展現了人民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展現了平凡中的不凡。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粵春 評)晚會成功選取和構造了“花”的審美意象。花是吉祥而充滿生機的,花色繽紛花香沁人,自古有關花的動人詩篇不勝枚舉,無論是西式的花語還是中式的花中四君子,花的內涵總是重重疊疊、意蘊無窮。花的意象有機地貫通了全場,確定了整台晚會的主題符號。有形的自然之花有凋落的時候,而無形的人文精神之花則生命力持久。晚會以“花”之意象實現了家國情懷的交織、雅俗品位的共融。在古老而現代的中華文明照耀下,一朵精神之花仿佛從舞台中央冉冉升起,悄然綻放,映射出時代之光,給人們以慰藉、溫暖、信心和力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文藝評論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秘書長王庭戡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