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時期
1940年12月30日,
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前身)誕生。
1941年1月,“
皖南事變”發生,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反覆播出
毛澤東為中央軍委撰寫的《中國共產黨革命軍事委員會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1943年3月8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因機器故障停播,共播出了兩年零三個月。
1945年8月中旬,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恢復播音,9月5日正式廣播。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由鹽店子撤到
瓦窯堡好坪溝。編輯部設在距離好坪溝二十多里地的史家畔。3月21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
陝北新華廣播電台。3月28日,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編輯部由瓦窯堡向
涉縣轉移。在這期間,陝北新華廣播電台曾播出過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會議上作的報告《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許多重要文章和新聞。
1948年5月23日,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編輯部轉移至
太行山北上到
晉察冀解放區
平山縣西柏坡村。編輯部先後設在陳家峪、韓家峪 、通家口等處。
1949年3月25日,陝北新華廣播電台遷至
北平,改稱"
北平新華廣播電台"。9月27日 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北京新華廣播電台。12月5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1956年9月4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創辦《
小喇叭》節目。
1979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廣播長篇播出《岳飛傳》。
198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廣播長篇播出《夜幕下的哈爾濱》。
1988年3月27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始播出長篇連播《平凡的世界》。
1991年10月1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開始播出22集廣播小說《
北京人在紐約》,這部長篇連播採取了小說劇的形態,由六人分角色演播。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時期
2004年1月1日,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新聞綜合頻率以“中國之聲”的呼號開始播音。全天播音21小時30分,分八大節目板塊,由頻率總主持人和欄目分主持人合作全程直播。
2007年12月24日零點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開始實現全天24小時不間斷播出。成為覆蓋中國24小時播出的廣播新聞綜合頻率。
2008年,中國之聲借
北京奧運會的契機,加快改革、銳意進取,突出新聞內容的準確性,提高節目製作理念和手段的前衛性。為廣大聽眾奉獻豐富的精神食糧。1月21日,中國南方遭遇冰雪災害,中國之聲打破常規的節目編排,推出全天不間斷特別直播節目《愛心守望 風雪同行》。3月31日,現場直播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奧運會持權轉播。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中國之聲第一時間從震中發出報導,是溝通震區內外信息的渠道。8月8日,全方位直播北京奧運盛會。海陸並進,全視角報導
神舟七號飛天過程。12月23日,中國之聲召開2009年中國之聲全新改版新聞發布會。
2009年1月1日,中國之聲升級改版,新聞比例由40%提高到75%以上。《
新聞和報紙摘要》播出形態,由錄播改為直播。《
新聞縱橫》節目時長增加到一小時,欄目深入報導中國國內和國際焦點新聞。《
全球華語廣播網》欄目擴版至中午一小時。
2012年8月2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化發展工程啟動。9月2日起,每個周日19:30播出文藝專欄《
中國大舞台》。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推出“紅色暢想——迎接‘十八大’演出季”活動,該活動薈萃了高雅、經典的精品文藝廣播節目。
2013年12月30日,中國之聲在北京舉辦開播十周年發展講壇《創新與責任——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
2015年,中國之聲推出《隨習主席到美國》、《隨習主席訪英國》等企業家系列訪談專欄,中國之聲微信客戶端和央廣網推出了新媒體產品《
習聲迴響》。
2017年6月7日,中國之聲推出高考特別直播節目《今天我高考》。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時期
2018年3月初,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整合
中央電視台、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組建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對內保留原呼號,對外統一呼號為"中國之聲"。4月19日上午9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正式揭牌。5月11日,中國之聲播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導。
2019年10月15日,中國之聲全面升級。在品牌形象方面,中國之聲立足“速度為先,深度為要,創新融合”,致力於“打造具有新時代特徵、體現總台高度、更具影響力的新型廣播”。
2020年1月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播春節特別節目《
中國聲音中國年》12點到18點,在中國之聲直播。
2021年1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攜手中國各省市級廣播電台聯合推出特別策劃紀錄片《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
電台文化
●頻率形象
中央廣播電視台總台中國之聲以“立時代潮頭,發時代先聲”為形象,打造具有新時代特徵、體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高度和影響力的廣播媒體。
編排方案
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整體改版,除了早中晚三大新聞版塊之外,半小時一檔《
央廣新聞》全天滾動直播,播報解讀剛剛發生正在進展的新聞。全天31次整點新聞、半點快報為發展主線,早中晚三大新聞密集區為重點支撐,清晨、午前、午後、夜間、午夜五大板塊為延伸,30檔背景式新聞專題和談話節目為兩翼,上下貫通、前後呼應,共同構成立體推進的動態新聞模式,充分彰顯“與世界同步,與時代同行”的傳播特點。常播節目方面:《
新聞和報紙摘要》和《
全國新聞聯播》增加播出頻次,突出“國家立場、總台格局、前沿思考、專業精神”;《新聞縱橫》最佳化原有格局,突出獨家銳度和深度,節目整體更簡潔、更有力;《
新聞晚高峰》突出新聞時效,增加晚尖峰時段的節目市場占有率;《此時此刻》插播在不同的節目裡播報新聞簡訊。每逢整點和半點的前3分鐘播出;《新聞進行時》採用半小時新聞輪盤架構,利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資源,加大新聞更新力度,進一步加強深度解析與評論。晚間特色節目方面:《
今晚聽吧》用娛樂時尚刷新一天好心情;《小喇叭》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嘉賓雲集《
新聞觀潮》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說道;《
千里共良宵》聆聽美妙的音樂,用聲音在夜晚發光;每個周末,梁宏達妙語連珠2小時:《
老梁說天下》梳理新聞,剖析背景;《
體育評書》神侃一周體壇熱點,深入解讀體育事件。
主要節目
備註說明:中國之聲每周二2:00—4:30進行設備檢修,此時段暫停播出。
主持陣容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 | | |
| | | |
| 被評為“最受大學生喜愛的廣播媒體”,並連續多年蟬聯全國廣播單頻創收第一位 | | |
| | | |
| “時代之聲”(2019)全國廣播業綜合實力大型調研成果年度品牌影響力中央級廣播頻率 | | |
收聽頻率
覆蓋地區 | 播出頻率 |
---|
| 中波/AM:639、756、945、981、1008、1134 1377、 1422、1539、1593KH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會評價
中國之聲作為國家電台在文藝宣傳、演出領域發揮了良好導向作用。中央台把一些經典的文藝作品通過廣播,綜合的來傳播,這是培養有高度的人文素質的聽眾。這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楊承志評)
中國之聲在促進中國文化發展繁榮進程中體現了中國家電台應盡的社會責任。中央台推出紅色唱響演出季的活動,整個演出季內容非常豐富,形式非常多樣,積極地推出一些原創作品,把
中華民族最優秀最耳熟能詳的一些民眾最喜歡的精品進行了組裝配置,讓聽眾聽來耳目一新,節目非常好。
(中國文化部新聞發言人陳向紅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