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由生態環境部於2023年5月29日發布。

發展歷史,內容解讀,

發展歷史

2023年5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並發布《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內容解讀

2023年5月29日,《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公報顯示:
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處於健康或亞健康狀態
海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我國管轄海域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4%,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全國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保持改善趨勢,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比例為8.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綜合治理攻堅戰海域總體年均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63.0%,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塑膠是海洋垃圾的主要類型。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和海底垃圾的主要種類均為塑膠,分別占86.2%、84.5%和86.8%。
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處於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監測的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中,7個呈健康狀態,17個呈亞健康狀態,無不健康狀態。監測的河口、海灣和灘涂濕地生態系統均處於亞健康狀態,珊瑚礁和紅樹林生態系統均處於健康狀態。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狀況總體穩定。遼寧大連斑海豹、廣東徐聞珊瑚礁、廣西合浦儒艮和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Ⅰ級,整體狀況優良;山東黃河三角洲、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和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Ⅱ級,整體狀況一般。
海洋生態災害多發問題依然存在。中國海域共發現赤潮67次,累計面積3328平方千米。四大海區中,東海海域發現赤潮次數最多且累計面積最大,分別為29次和1815平方千米。2022年4-8月,綠潮災害影響中國黃海海域,引發大面積綠潮的主要藻類為滸苔。
直排海污染源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存在
公報顯示,入海河流國控斷面水質狀況總體良好。Ⅰ~Ⅲ類水質斷面占80.0%,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占0.4%,同比持平。2022年入海河流斷面總氮平均濃度為3.92毫克/升,同比上升8.9%。230個入海河流斷面中,76個斷面總氮年均濃度高於平均濃度。
直排海污染源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存在。457個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為750199萬噸。開展監測的各項指標中,個別點位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糞大腸菌群、氟化物、懸浮物、化學需氧量和總氮超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