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大力實施“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等戰略部署,堅定應對多重矛盾疊加、多種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重大進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9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發布單位四川省統計局
一、綜 合
  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GDP)4661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07.2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7365.3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24443.3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43.4%和5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774元,增長7.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3 : 37.4 : 52.3調整為10.3 : 37.3 : 52.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3.2%,其中醫療保健類上漲2.8%,居住類上漲1.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8%,食品菸酒類上漲8.9%。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2.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9.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0.4%,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2%,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上漲0.6%。
  二、民營經濟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6252.6億元,比上年增長7.6%,占GDP的比重為56.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93.1億元,增長1.4%;第二產業增加值11379.0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3280.5億元,增長8.8%。民營經濟三次產業對民營經濟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為1.2%、47.7%、51.1%。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5 : 43.5 : 50.0調整為6.1 : 43.3 : 50.6。
  年末全省民營經濟主體達到597.0萬戶,比上年增長9.5%,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7.4%,其中私營企業實有數量達到137.3萬戶,增長9.1%。
  三、農 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7.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49.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3%;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3.6萬公頃,增長9.5%;蔬菜播種面積141.3萬公頃,增長3.2%。
  全年糧食產量3498.5萬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小春糧食產量增長0.8%,大春糧食產量增長0.1%。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367.4萬噸,增長1.3%;菸葉產量16.0萬噸,下降1.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639.1萬噸,增長4.5%;茶葉產量32.5萬噸,增長8.2%;園林水果產量1000.8萬噸,增長5.5%;中草藥材產量49.0萬噸,增長9.4%。
  全年肉豬出欄4852.6萬頭,比上年減少26.9%;牛出欄291.7萬頭,增長5.6%;羊出欄1780.2萬隻,增長2.3%;家禽出欄78756.6萬隻,增長19.2%。豬肉產量減少26.5%,牛肉產量增長5.7%,羊肉產量增長2.9%。禽蛋產量增長8.7%,牛奶產量增長3.9%。
  年末全省共有濕地公園64個,其中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29個。年末森林覆蓋率39.6%,比上年末提高0.8個百分點。
  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9.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5%;水產品產量157.7萬噸,增長2.7%。
  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2萬公頃,年末有效灌溉面積294.2萬公頃。全年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4萬公頃,累計1042.8萬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696.9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205.8億千瓦小時,增長3.6%。
  四、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13365.7億元,比上年增長7.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7.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426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5%,輕重工業增加值之比為1:2.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0.4%,集體企業增長7.6%,股份制企業增長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5.2%。
  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41個行業大類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增長。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2.1%,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1.9%,金屬製品業增長10.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0.3%,醫藥製造業增長9.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8%,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7.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汽車製造業下降5.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7%,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8.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3%。
從主要產品產量看,原煤產量比上年下降6.1%,汽油增長44.8%,發電量增長5.1%,天然氣增長19.3%,鐵礦石原礦量下降2.8%,電力電纜下降13.2%,啤酒增長17.0%,成品鋼材增長11.9%,電子計算機整機增長6.3%,白酒增長3.6%,水泥增長2.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8.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3811.1億元,比上年增長9.2%。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2900.0億元,增長10.4%。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47.5億元,增長12.9%;股份制企業2562.5億元,增長10.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277.6億元,下降3.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2.9元,比上年下降0.2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8%,比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4123.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6437個,實現利潤總額522.6億元,增長8.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2932.0萬平方米,增長12.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5279.4萬平方米,增長5.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8703.5萬平方米,增長5.2%。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8.6%。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6.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9%,其中工業投資增長7.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1.7%。全年製造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1.3%。
  分經濟區看,成都平原經濟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3%;川南經濟區增長12.5%;川東北經濟區增長8.0%;攀西經濟區增長12.2%;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增長9.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5.4%。商品房施工面積49113.8萬平方米,增長11.5%;商品房銷售面積12978.6萬平方米,增長6.3%;商品房竣工面積4580.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7%。
  六、國內貿易及旅遊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
  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83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314.1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6989.0億元,增長10.0%;餐飲收入3155.3億元,增長12.4%。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013.2億元,增長23.1%。
  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比上年增長13.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5.0%,日用品類增長15.2%,化妝品類增長14.1%,金銀珠寶類增長11.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4.8%,中西藥品類增長18.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0%,汽車類增長4.8%,石油及製品類增長3.5%。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1594.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接待國內遊客7.5億人次,增長7.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1454.5億元,增長14.4%。接待入境遊客414.8萬人次,增長12.4%;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0.2億美元,增長33.9%。旅行社組織出境遊客人數為184.4萬人,增長9.5%。
  七、對外經濟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1%。新批(備案)外商直接投資企業676家,累計批准(備案)12984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92.3億美元,增長2.3%。
  截至2019年,在川落戶世界500強累計達到352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強累計達247家。年末駐川外國領事機構19家。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契約金額18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0.0%;完成營業額63.7億美元,增長4.0%。新增境外投資企業90家,境外投資企業累計1155家。
  全年實際到位國內省外資金10955.1億元,增長4.4%。
  全年進出口總額67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出口額3892.3億元,增長16.8%;進口額2873.6億元,增長9.9%。
  以美元計價,全年四川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0.5億美元,增長9.0%。其中,出口563.8億美元,增長11.9%;進口416.7億美元,增長5.4%。
  全年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4111.1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0.8%;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790.8億元,下降1.4%,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26.5%。
  八、交通、通信和郵電
  全年通過公路、鐵路、民航和水路等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573.3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8.7%;完成旅客周轉量1949.1億人公里,增長8.2%。年末高速公路建成里程7520.9公里;內河港口年貨櫃吞吐能力233.0萬標箱。
  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199.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9.1%。其中私人汽車1061.4萬輛,增長8.7%。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5602.8億元,比上年增長53.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47.8億元,增長28.5%;電信業務總量5155.0億元,增長56.4%。年末擁有局用交換機容量(含接入網)18.3萬門;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15321.5萬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871.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9443.5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22.4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113.2部/百人。固定網際網路用戶2811.8萬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7283.4萬戶,長途光纜線路長度12.2萬公里,本地網中繼光纜線路長度149.6萬公里。
 九、財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70.7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7.7%,其中稅收收入2888.8億元,增長6.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49.6億元,增長6.6%。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1783.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3214.2億元,增長12.5%。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1089.0億元,增長12.9%。其中,住戶貸款餘額20552.9億元,增長17.6%。
年末共有保險公司98家,按業務性質分,有產險公司42家、壽險公司46家、養老險公司5家和健康險公司5家;按資本國別屬性分,有中資公司74家,外資公司24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2148.7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83.6億元,增長7.6%;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565.1億元,增長10.6%。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634.8億元,增長0.3%。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341.7億元,增長10.1%;人身險賠付支出293.1億元,下降9.1%。
  年末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61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證券投資諮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營業部427家、期貨公司營業部51家,證券開戶數1839.0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5.6%。全年證券交易額127385.5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在校生1593.1萬人(不含非學歷教育註冊學生及電大開放教育學生),教職工112.5萬人,其中專任教師91.9萬人。
年末共有國小5725所,招生93.4萬人,在校生555.8萬人。國中3734所,招生94.3萬人,在校生273.7萬人。普通高中779所,招生48.4萬人,在校生139.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29所,招生0.3萬人,在校生(含附設特教班)1.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含技工學校)498所,招生37.7萬人,在校生92.7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4158個,職業技術培訓註冊學員202.1萬人次。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26所。全年普通本(專)科招生52.6萬人,增長8.6%;在校生166.2萬人,增長6.2%;畢業生40.3萬人,增長2.3%。研究生培養單位36個,招收研究生4.1萬人,在校生12.2萬人,畢業生2.9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4所,成人本(專)科在校生32.7萬人;參加學歷教育自學考試54.0萬人次。
  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6%。年末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9個。全年共申請專利13152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9539件;PCT專利申請444件;專利授權8206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2053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0231件,商標申請281564件,商標註冊225104件,國外商標申請93件,商標的質押融資金額30.6億元,作品著作權登記171087件,地理標誌產品核准使用專用標誌企業830家;行政機關立案處理專利案件3488件,審理結案3356件,結案率96.2%;專利新增實施項目14245項,新增產值2102.4億元;專利質押融資金額63.5億元。
  年末有高新技術企業566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6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0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5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23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5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65個(其中專業化示範眾創空間2個),省級眾創空間125個;國家級星創天地96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2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4個。全年共登記技術契約13232項,技術契約認定登記額1216.2億元。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965項。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51個,藝術表演場所41個,公共圖書館206個,文化館207個,美術館46個,綜合文化站4412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試驗)園區1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2個,國家級動漫遊戲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1個,省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59個。
  年末共有博物館25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7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36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處,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333個,公布為四川省級傳統村落的有104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11項。
  年末廣播電視台171座,中短波轉播發射台39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9%,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1076.2萬戶。
  全年出版地方報紙107種,出版量11.8億份;出版期刊365種,出版量5262.0萬冊;出版圖書14547種,出版量34676.0萬冊;錄像製品92種,電子出版物590種。
  年末納入統計的檔案館250個,其中國家綜合檔案館204個。國家綜合檔案館全年向社會開放各類檔案678.6萬卷,306.0萬件。
  年末全省醫療衛生機構83757個,其中醫院2417個(民營醫院171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80499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3.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0.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8.5萬人,執業助理醫師3.6萬人,註冊護士27.1萬人。婦幼保健機構201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8萬人,註冊護士1.1萬人;鄉鎮衛生院4416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6萬人,註冊護士3.3萬人。
  全年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56024.2萬人次,其中醫院22241.3萬人次(民營醫院3749.7萬人次),基層醫療機構31579.2萬人次;出院1974.0萬人,其中醫院1393.3萬人(民營醫院332.5萬人),基層醫療機構516.9萬人;縣域內住院率97.4%。
  全年新增省級衛生城市(縣城)2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2.4%。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網上採購率100%。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分別降至17.69/10萬、5.38‰、7.40‰。
  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89.3億元,共籌集公益金22.5億元。年末國家級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18個,省級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27個;四川省幼兒體育基地50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64個。實施體育“十項惠民行動”,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244個。
  十二、環境保護和應急管理
  2019年,全省優良天數比例為89.1%,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38.6微克每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8%。全省87個國家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85個,占比97.7%,比上年提升9.2個百分點;無劣V類水質斷面。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全省地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為100%。
  全省共辦理環境違法案件5553件,適用《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及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機關五類案件總數為679件,涉嫌環境犯罪案件15件。全省累計完成10940張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工作,共審批危險廢物經營許可34家,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41.0萬噸/年。
  全省共安排省級環保專項資金23.6億元。實施大氣重點減排項目285個,新增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120.0萬千瓦,完成水泥行業深度治理36家。累計淘汰縣級城市燃煤小鍋爐542台,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3.2萬家。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建設,完成1841個村農村環境整治。納入全省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221家,對23條重點小流域實施掛牌整治,完成17座磷石膏庫整治。年末全省自然保護區166個,面積8.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7.1%。全省共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
  全年全省啟動應急回響9次。其中,“6.17”宜賓長寧6.0級地震1次,“12.14”杉木樹煤礦透水事故1次,其他省四級以上應急回響7次。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333.7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34.6千公頃。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73.8億元,因地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4.9億元,因乾旱和風雹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2億元。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314起、死亡1335人,受傷人數670人,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27.2%、20.5%和42.4%,沒有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全年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29人,下降29.3%;工礦商貿十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167人,下降14.1%;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0.325人,下降35.6%;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人數1.062人,下降5.4%。
  十三、人口和就業
  根據201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測算,全年出生人口89.4萬人,人口出生率10.70‰;死亡人口59.3萬人,人口死亡率7.09‰;人口自然增長率3.61‰。年末常住人口837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504.9萬人,鄉村人口3870.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3.79%,比上年末提高1.5個百分點。
  年末全省戶籍人口9099.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3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6.78%,比上年末提高0.91個百分點。
  年末全省城鄉就業總量為48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萬人。分城鄉看,城鎮就業人員17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萬人;鄉村就業人員317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8萬人。城鄉從業人員占比由上年末的34.4 : 65.6調整為35.1 : 6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171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6.3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員133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員1838.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7.2萬人。三次產業就業人員占比由上年末的35.9 : 27.2 : 36.9調整為35.1 : 27.3 : 37.6。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3元,比上年增長10.0%。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54元,比上年增加2938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20479元,增長7.6%;經營淨收入4393元,增長12.6%;財產淨收入2891元,增長7.2%;轉移淨收入8391元,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367元,增長8.0%。其中,居住支出增長6.1%,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2.3%,交通通信支出增長2.6%,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23.2%。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2.6%。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0元,比上年增加1339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工資性收入4662元,增長8.1%;經營淨收入5641元,增長10.2%;財產淨收入456元,增長20.3%;轉移淨收入3910元,增長11.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056元,增長10.5%。其中,居住消費支出增長9.9%,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增長6.7%,交通通信支出增長14.5%,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14.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4.7%。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00.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368.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616.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不含失地農民)950.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177.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954.9萬人。
  全年納入城市低保人數76.7萬人,農村低保人數354.3萬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分別為540元/月、350元/月,均比上年提高40元/月。城鄉特困人員47.6萬人,其中集中供養人數11.7萬人,集中供養率24.6%。年末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25133個,其中城市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13358個。全年銷售福利彩票98.8億元。
  十五、民族自治地方經濟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27.9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9.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808.5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1289.9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2 : 30.8 : 49.0。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72.7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5.8億元,增長9.7%。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2元,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3元,增長8.7%。
  註:
  1.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由於統計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剔除重複數據、企業改革剝離等因素,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4.2018年起,計畫總投資500-5000萬元投資項目由形象進度法更改為按財務支出法進行統計。
  5.公報中物價、林業、漁業、農業機械化、交通運輸、郵政、電信、金融、旅遊、對外貿易、財政、保險、證券、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應急管理、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等數據來源於相關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