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1月10日在東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東莞市人民政府市長梁維東,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回顧及2016年主要工作
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市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的五年,是東莞加快建設國際製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五年。五年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巨觀形勢和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全市政府系統和社會各界一道,在上級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強化“三個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凝心聚力,砥礪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這五年,是東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高水平崛起、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的五年。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力推動東莞經濟行穩致遠。經濟實力穩中有進。全市生產總值相繼突破5000億元和6000億元,預計達到6770億元,比2011年增長46.6%,年均增長8%。來源於東莞的財政總收入、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分別達1569億元、545億元和11500億元,是五年前的1.87倍、1.74倍和1.77倍。三次產業比例從0.4:50.7:48.9調整為0.3:46.5:53.2。東莞經濟總量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21位。在中國社科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布的報告中,東莞城市競爭力排全球第154位、全國第10位(含港澳台)、廣東第3位。園區實力持續提升。松山湖納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由第53位升至第29位。東莞港吞吐量從58萬標箱增長到350萬標箱,成為全國第十一大沿海港口、珠三角第二大內貿港口。松山湖與生態園、沙田鎮與東莞港、長安鎮與濱海灣開發區統籌整合,水鄉經濟區、大學創新城、銀瓶創新區等“三大增長極”初具雛形。鎮村實力繼續壯大。鎮街平均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300億元以上鎮街由1個增至7個,3個鎮街進入400億元俱樂部。村組兩級總資產和經營純收入分別達到1508億元和124億元,比2011年增長22.2%和57%;資產負債率17.4%,五年下降5.3個百分點。企業實力穩步增強。“三重”建設紮實推進,五年來累計引進重大產業項目268宗、完成投資1015億元。全市市場主體增至84萬戶。主營收入1000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5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企業分別增至3家、11家和31家,超10億元企業數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擁有境內外上市企業3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68家,總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全國地級市第三。“星月同輝”的格局逐步形成。城市影響力不斷提升。東莞先後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蟬聯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榮獲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等稱號。
這五年,是東莞打造創新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質量效益提高的五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金融產業融合步伐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紮實成效。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全市R&D比重預計達2.4%,增速連續五年排全省第一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413家增加到1500家,省級創新科研團隊從9個增加到26個,總數均居全省地級市首位。新增新型研發機構17個、科技孵化器4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平台44個,總數分別達到32個、48個和68個。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率先對接國家戰略實施“東莞製造2025”戰略,智慧型製造等“六大工程”全面推進,“機器換人”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8.5%和38%,比2011年提高6.6和9.3個百分點。服裝、家具、五金模具等傳統產業加速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新增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2個。省級專業鎮達34個。省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名牌名標達到247個和558個,分別增長165.6%和62.7%。“四新”經濟蓬勃發展。智慧型手機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2016年出貨量達到2.55億台,約占全球20%。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等產業加快發展,為產業升級注入了新動力。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預計全市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分別達11000億元和6500億元,穩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和第4位。“一帶一路”戰略紮實推進。加工貿易自主性、根植性增強。外資企業新設立研發機構1265個,總數達到1712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內銷比重超過外銷,民營工業占比提高17.8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稅收與增加值貢獻率逐年提高。
這五年,是東莞推進重要領域改革、體制機制活力增強、各項改革全面深化的五年。穩步推進國家和省50多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面推進330多項莞版改革措施,努力向改革要動力要紅利,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行政審批改革深化提速。項目審批流程再造和直接落地改革成效凸顯。水陸口岸“三互”大通關改革減少企業一半以上手續和時間。“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五年精簡行政審批項目512項,向鎮街(園區)下放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546項,複製推廣自貿區改革政策63項。市場活力有效激發。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鋪開,東莞商改模式成為全國樣本,企業註冊時間平均縮短60%以上,市場主體比2012年改革前增加29.9萬戶,增長55.2%。五年取消、下調或免徵停徵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260多項。通過各種途徑累計為企業減負近280億元。東莞營商環境“加一”、綜合成本“減一”的努力得到廣泛認可。與此同時,土地生態利用制度、農村綜合改革、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社區格線化管理和微治理等一大批特色改革紮實推進,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更多改革紅利。
這五年,是東莞踐行以人為本理念、城鄉面貌不斷改善、社會民生事業長足進步的五年。加快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步伐,加強公共安全管理,推進幸福東莞建設,讓人民民眾享有更宜居的城市環境、更安定的社會環境、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東莞新火車站、捷運2號線、莞惠城際軌道常平至惠州段、沿江高速、博深高速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建成,市籃球中心、市民藝術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完成江庫聯網一期工程。茅洲河等跨界河和內河涌污染治理全面加強。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水鄉地區“兩高一低”企業加快退出。19.6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順利淘汰。推廣套用新能源汽車2800輛。超額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建森林公園、濕地公園17個,建成綠道956公里、休閒綠地1287處。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成效明顯。“黃賭毒”現象得到鐵腕整治,規模化、組織化“涉黃”犯罪強力清除,“兩搶一盜”等違法犯罪行為逐步下降,全市破案數上升34.2%,命案數壓減32.7%。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得到切實加強,勞資糾紛、民眾信訪等得到妥善處置,市民法治意識顯著增強,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高。社會民生事業全面發展。堅持每年辦好十件實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1782元,比2011年增加65.4%。文化名城戰略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一大批藝術精品獲國家級大獎,“音樂劇之都”的品牌更加響亮。連續五年提高基本養老金,城鄉救助及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險體系。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體育、醫療、就業、住房保障、住房公積金、武裝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全面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市內外對口幫扶任務進展順利,民眾在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這五年,是東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工作作風持續改進的五年。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民主法治和廉政建設,打造為民務實清廉政府。機關作風進一步最佳化。在政府系統相繼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專題教育,撤併72.7%的考核檢查評比表彰活動,壓減47%的節慶、論壇、展會活動,“四風”問題、“不嚴不實”問題得到積極整改。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物價、商貿、衛生、計生等職能調整理順。編制市鎮兩級政府權責清單,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梳理分類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1812項。市網上辦事大廳初步建成,各鎮街及園區辦事站建設實現全覆蓋,建成593個社區綜合服務管理中心。12345政府服務熱線開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不斷完善。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東莞正式獲得地方立法權,城管、環保、交通、文化等領域地方立法工作有序鋪開。“六五”普法順利完成。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在中國政法大學近年發布的法治政府評估報告中,東莞總分均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政府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和市委的決策部署,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205項具體任務高效落實,十件實事圓滿完成,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剛剛過去的2016年,也是東莞承前啟後、深化改革發展的一年,全市政府系統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統領,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為契機,開展八大專題調研,摸清了現狀,找準了短板,理清了思路,不少調研成果正逐步轉化為指導政府工作開展的系統方案。李克強總理蒞莞考察時,對東莞在動能轉換過程中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經濟結構和動能不斷最佳化表示了肯定,指出這一走勢很好地說明新舊動能正在加速轉換,希望東莞保持發展勢頭,讓新動能逐步挑起大梁,舊動能不斷煥發生機。一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著力保障經濟穩中向好,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1%左右,快於全國、全省增速。進出口總額增長10%左右,增速在全國五大進出口城市中位居第一,其中出口增長2%左右。東莞成為全國第2個國稅突破1000億元的地級市。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全年為企業減負超200億元。產業供給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1%和17.8%。新增主營收入超10億元企業17家,總數達243家。新增500億元企業2家。華為終端率先突破千億元。全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439.4億元,超過計畫18.7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0.5%,完成情況近年最好。總投資99億元的19個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智慧型手機主營收入近3000億元,增長40%以上。華為、OPPO、VIVO手機出貨量均進入全球前六、穩居全國前三。在智慧型終端產業的帶動下,電子信息製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左右。全市新登記新興產業市場主體6207戶,增長113%。
——著力強化創新驅動,加快集聚創新要素。抓好高企培育“育苗造林”計畫和孵化體系建設。全市新增高企761家、高企後備企業819家,總量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用好相關政策,為高企減免稅款32.3億元,增長54.5%。新增新型研發機構6個、科技孵化器1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9個。促進科技金融產業緊密融合,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5家。實施“機器換人”帶動智慧型製造。全市申報“機器換人”項目577個,總投資72億元,其中莞產設備占16%。項目數和總投資額均居全省第一,帶動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5%。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松山湖生產總值、稅收分別增長16%和24.3%,綜合實力在全省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三。全國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經驗交流會、全省推進珠三角創新驅動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現場會、專業鎮協同創新工作現場會在莞召開,東莞相關經驗得到肯定和推廣。
——著力最佳化對企服務,促進外資和民營經濟協調發展。高規格召開非公經濟工作會議,制定實施提升外經貿水平45條和民營“親企清政”36條。紮實推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推動加工貿易企業提質增效,加快廣東(石龍)鐵路國際物流基地和中俄貿易產業園建設,成功舉辦海絲博覽會、加博會、智博會、台博會等展會。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超過1350億元。跨境電商貿易增長迅速,國際郵包出口量突破7000萬件,躍居全國第四。國際郵件互換局兼交換站落戶東莞。實施“親企清政”工程。建成“千乾扶千企”網路平台,開展“問暖企業總部”系列活動。民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3%,占全市比重達38.6%。民間投資增長13%,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0%。新登記非公經濟市場主體17.1萬戶,增長41%。毫不鬆懈加強招商引資。主動加強與周邊城市產業合作。組團赴歐美、日韓及全國各地招商。全市契約外資47.3億美元、實際外資39.3億美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分別增長8.8%和3.1%。協定內資1174億元。實際內資662億元,增長20%。
——著力促進區域協作,積極推動優勢互補、密切合作。主動對接廣東自貿區,深莞惠3+2經濟圈合作日益緊密,莞深產業合作不斷強化。實施新一輪市內幫扶工作,落實幫扶專項資金1.8億元,支持次發達村加快發展。對口幫扶韶關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三。推進韶關、揭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完成到村幫扶項目1026個,到戶項目36218個。啟動對口幫扶雲南昭通工作。援疆工作進展順利,兵團草湖廣東紡織產業園首期30萬錠項目建成投產。援藏援川工作成效明顯。
——著力最佳化城市環境,加速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軌道交通等建設。捷運2號線開通運營,累計客流量2160多萬人次。莞惠城際軌道常平至惠州段通車。啟動捷運1號線工程前期工作。與深圳、廣州加快研究捷運對接規劃。從莞高速主線、粵暉大橋等項目建成。虎門二橋、深圳外環高速東莞段、莞番高速紮實推進。打通了南丫大橋等5條斷頭路。實施信息基礎建設大會戰和電網大會戰,WIFI接入點建設規模全省第一,建成110千伏及以上電網工程項目15個。深入推進污水和固廢治理。全面打響新一輪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加強茅洲河、石馬河污染整治。建成260公里截污管網,完成4家污水處理廠擴建,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7萬噸/日。試點推進麻涌、清溪的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綜合整治橋頭大東洲等3個生活垃圾填埋場。完成厚街環保熱電廠二期擴建工程,一批環保熱電廠擴建工程紮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連續兩年全省考核第一。抓好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建設任務,推動水鄉地區101家污染企業整治和退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18天,同比增加11天。
——著力開展文明創建,全面實施“四大提升工程”和“十大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城市文明“補短板促提升”工作,集中整治戶外廣告、城市“牛皮癬”、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大力實施核心價值觀融入提升、市民素質提升等行動,廣泛開展“東莞好人”評選活動,著力打造“友善之城”,市、鎮、村一體化文明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增設核心價值觀等公益廣告17.3萬塊,公益廣告比例達到30%以上。實施文明創建工程項目311個、總投資額超過9.5億元。鎮容村貌更加整潔有序,清理衛生死角超過52萬處、關停處理“牛皮癬”號碼近1.3萬個,簽約“門前三包”責任書150多萬份。城市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加強,處理占道經營超過33萬宗、違章建築超過1萬處。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有效提升。
——著力維護安定和諧,以“智網工程”等為抓手提升社會服務管理水平。全面啟動“智網工程”。劃分基礎格線3201個,配置管理員9177人,首批推動公安等七個部門77個事項入格,在所有鎮街(園區)全面鋪開。全市實有人口公共基礎信息平台上線試運行。努力提升民眾安全感。深入開展“颶風2016”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突出違法犯罪,強化命案防範打擊,開展“以案說防”活動,提升“全民創安”參與度。狠抓安全生產、消防和信訪工作。嚴格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火災隱患重點地區“百村掛牌”督辦、“三小”場所和出租屋消防安全、建築施工安全等領域的專項整治,整改各類風險隱患20多萬處。加強信訪源頭防控和積案化解,妥善處置勞資糾紛、非法集資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著力加強民生保障,全面發展文教體衛等社會事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國家數字文化館試點建設。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出首部本土題材音樂劇《虎門銷煙》,完成大型電視劇《袁崇煥》現場拍攝。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注重民辦教育發展,新設6.5億元民辦教育專項資金,新創建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民辦學校39所。重視解決隨遷子女教育問題,鋪開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政策,為隨遷子女提供學位3.5萬個,增長23.8%。在22所學校實施託管改革,推進莞式“慕課”教學試點。高考各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東莞被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紮實推動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方便民眾就醫。對8家市屬公立醫院給予2.05億元補助,減輕醫院負擔。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20萬元增加到30萬元。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建立危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網路。市社會福利中心改擴建項目投入使用。發放就業創業補貼3.68億元。成功舉辦國際馬拉松賽和亞歐男子桌球全明星對抗賽。出台住房限購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認真做好颱風“妮妲”、“海馬”防禦工作。國防動員、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工青婦幼、民族宗教、檔案方誌、殘疾人、紅十字會、打私等工作有效推進。在2016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城市中,東莞名列第3位。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攻堅克難,銳意進取,邁出了轉型升級的新步伐,譜寫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這離不開上級和市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歷屆黨委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東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幹部民眾,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各駐莞單位、駐莞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參與和支持東莞建設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外部市場環境複雜嚴峻,高端製造回流和低端市場分流同時並存,引進的重大項目建成釋放產能尚需時日,新的經濟成長點仍較單一,穩增長的基礎有待加強。二是新舊動能轉換還處於膠著狀態。傳統的路徑依賴尚未根本轉變,集約發展水平有待提高,擴大優質供給和有效需求難度較大,一些企業和行業仍缺乏核心競爭力,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三是利益固化的藩籬制約了深層次改革的推進。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一些深層次矛盾和長期積累問題亟待攻堅破解。進一步解放思想的觀念束縛、局部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狀況、固化膠著的利益格局等,制約了全市改革向縱深推進,統籌發展、征地拆遷、城市更新、“兩違”整治等工作仍需加大力度突破。四是環境污染治理任務艱巨。大氣、土壤等污染治理以及垃圾處理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水環境整治歷史欠賬較多,深度治理刻不容緩。五是城市品質和內涵有待進一步提升。與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的需求相比,基礎設施和城市配套還需完善,精細化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化解社會矛盾和消除安全隱患的能力有待提升,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仍待最佳化。六是作風建設和履職水平仍需改進。一些幹部存在“順其自然”的工作心態,攻堅克難的銳氣和韌勁不夠,甚至消極對待、無所作為,影響工作推進。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醒,盡最大努力予以解決。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東莞加快經濟轉型、實現動能轉換的決勝時期,也是我市加速城市升級、促進和諧善治的關鍵時期。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了“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的價值追求,提出了全市發展的主要目標:一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邁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二是跨越生產總值萬億元;三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四是動能轉換與經濟轉型取得根本性突破;五是社會和諧善治水平得到根本性提升。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全市政府系統必須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緊密結合東莞實際,以清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抓好工作落實,促進全市經濟結構更優、發展動力更足、體制機制更活、城市環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奮力譜寫東莞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今後五年,要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練好內功,率先突圍,促進城市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從當前態勢綜合判斷,今後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並存的格局難以根本改變。國家正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擺脫“粗放發展”,努力實現“內涵增長”。實踐證明,這是適應新常態、應對下行壓力的最佳途徑。無論對一個企業、還是一座城市,今後幾年都是練好內功、加快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保持定力,堅定轉型,毫不動搖地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切實最佳化產業供給結構,不斷增強東莞先進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造好環境、打好基礎,以提升城市品質和內涵為核心,沉下心來,更高水平地推進新一輪規劃建設,加強精細化管理,增強綜合承載力,把東莞打造成創新創業熱土和宜居生態城市。力爭未來五年,隨著轉型成效的逐步顯現和新動能的逐步釋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8.3%以上,到2021年超過萬億元,東莞的綜合實力與城市地位進一步提升,繼續處在全國地級市前列。
今後五年,要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以最積極主動的態度集聚高端資源,強化創新驅動,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和轉型升級的突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珠三角城市群正處於區域分工格局調整的關鍵時期。周邊中心城市作為產業高地和創新中心,輻射帶動能力日益增強。東莞依託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堅實的產業集群優勢,正日益成為高端產業加速和產能擴張的首選之地,迎來了新一輪產業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必須正視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開通後發展格局的變化,以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抓住這3—5年的視窗期,努力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占據先機、贏得主動。在產業增量上,以最積極主動的態度,騰挪發展空間,狠抓招商引資,集聚高端資源,引進一批支撐城市未來發展的重大優質項目和先進產業集群。同時,推動已列入“十三五”規劃、總投資5779億元的317項重大項目落地,最快速度釋放產能。在產業存量上,出台實施倍增計畫,市鎮兩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存量優勢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形成市鎮聯動、以點帶面的良好態勢,促進全市產業總量擴張和集約發展。在產業動力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培育高企2500家以上,新型研發機構50家以上,科技孵化器加速器100家以上,讓東莞製造插上科技與金融兩大翅膀。深入實施“東莞製造2025”戰略,加快“機器換人”和智慧型化改造,不斷提高東莞製造的自動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水平。深入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促進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民營經濟提質增效,推動一般貿易占比提高到4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內銷比例55%以上。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到52%和50%,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創新型城市,在全省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中走在前列,動能轉換與經濟轉型取得根本性突破,實現東莞製造向東莞智造、東莞速度向東莞質量的跨越。市場主體超過100萬戶,其中既有3—5家超千億的大型企業、500多家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也有大量創新型、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智慧型手機、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等超千億元的新產業、新動能挑起大梁;新一代電子信息、半導體、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形成氣候;服裝、家具、鞋業等傳統製造業占據高端、不斷煥發生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外資和民營“比翼齊飛”、出口和內銷“兩分天下”的格局全面形成,東莞作為國際製造名城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今後五年,要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計畫,全面提高城市承載力與核心競爭力。東莞是一個組團式的現代化城市,在後工業化時代,這種特殊格局很好地順應了高端產業和人才嚮往魅力小城和美麗鄉村的追求,是我們參與區域競爭的重要優勢和基礎。但東莞也是一個地處穗港深經濟走廊的典型通道城市,只有把城市品質和承載力提升上來,才能發揮自身優勢,產生先進制造業“窪地效應”,與周邊中心城市形成分工明確、聯動發展的良好格局。否則,高端產業和人才過境而不留,優質要素反倒因周邊中心城市“虹吸效應”而流失。我們必須強化“有什麼樣的城市、就有什麼樣的產業、就有什麼樣的人才”的理念,堅定“產城人”融合的方向,力爭通過三五年時間的努力,實現城市品質內涵的跨越,全面提升城市承載力和競爭力。首先是推動城市總體格局大最佳化。完善一中心多組團的城市結構。通過功能軸線打造、重點單元建設提升和城市更新改造,適度強化城市中心和組團中心的集聚度,提升城市集約發展水平。因地制宜推動各組團片區打造一批以“產城人”融合為特徵的魅力小城。推動一大批村(社區)打造成為設施完善、整潔有序、和諧宜居的美麗幸福村居。其次是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大提升。抓緊推進捷運1號、2號等線路新建續建工程規劃建設,配合推進穗莞深、佛莞惠等城際軌道以及贛深、深茂等鐵路的規劃建設,全面對接深圳、廣州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力爭儘快形成網路。加快虎門二橋、深圳外環高速東莞段、莞番高速等建設,進一步完善“五縱四橫六連”的高速路網。加快環莞快速路、桑茶快線等建設,形成“8”字形環城路網+多條放射狀的市域快速路格局。加快打通與深圳、廣州等城市及市內各鎮街(園區)之間的斷頭路,大力推動東莞港建設,進一步強化內暢外聯的交通網路。全面完善水、電、氣、通信等基礎設施網路。基本完成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東莞項目建設,科學推進江庫聯網工程,初步形成雙水源保障新格局。第三是打好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突出以水環境治理為核心,“十三五”完成不少於200條內河涌以及6公里海岸線的污染整治和生態修復,累計建成4500公里左右的截污管網,新建擴建15家集中污水處理廠及上百家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形成廠網一體化運營管理的截污治水格局。主要河流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力爭四個國考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2%以上,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全焚燒零填埋處理,存量垃圾逐步消化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穩步推進。第四是再造宜居生態環境新品質。從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出發,充分發揮生態本底好的優勢,著力加強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體育公園、農業公園、濱海公園及現代漁港等建設,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切實完善城市配套,進一步彰顯宜居生態之城的特色。力爭經過三五年努力,體現東莞都市形象的大市區、體現魅力特色的各組團、體現基層活力的村容村貌都得到質的提升,“環莞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實現,深莞惠3+2經濟圈合作更加密切,東莞與穗港深一體化、同城化的態勢更加明顯。全市天更藍、水更清,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更加優越,對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東莞成為珠三角乃至全省全國最適宜創新創業的城市之一。
今後五年,要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堅持民生優先導向,讓人民民眾有更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把執政為民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建設更加平安和諧、更加幸福美好的東莞。社會服務管理方面,突出以“智網工程”為主抓手,促進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實現根本性變革,將格線化管理延伸到市域各個片區、拓展到社會治理各個層面,做到精準服務、精準管理、精準執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友善之城和平安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民眾安全感。強化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全面排查整改各類安全隱患,妥善解決好民眾的利益訴求,營造安定和諧的良好環境。公共服務配置方面,按照適度超前、循序漸進、實事求是的理念,提升最佳化公共服務的供給結構和質量,並根據組團格局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大對次發達鎮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非戶籍常住人口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鈎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機制,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民生事業發展方面,堅持每年辦好十件實事,帶動民生事業全面發展。著力打造東莞“慧教育”,提升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加快高等教育發展,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打造教育現代化強市。深入推進“健康東莞”建設,積極構建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全民參保機制,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保體系。構建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一體化的公共運輸體系,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提升城市文明方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東莞城市精神,推進文化名城建設,全面提升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把發展民眾文化、民眾體育作為基本方向,建設城市“十分鐘健身圈”、鎮村“十里文化圈”,承辦好男籃世界盃、亞洲馬拉松錦標賽,進一步打響籃球、莞香、音樂劇等品牌。深入改進作風,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和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良好環境。力爭用五年時間,全市社會服務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得到更好體現,在東莞工作生活的廣大市民民眾感到更加安全、舒適、開心和幸福。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統領,以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為方向,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為契機,以“十大行動計畫”為抓手,深化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強化執行落實,突出抓好實施倍增計畫、加強招商引資、提升城市品質、最佳化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努力推動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8—8.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3%。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到50%和40%,R&D比重提高至2.5%。全面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與全市人民一道,務實創新、真抓實幹、團結奮進,為推動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而不懈努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