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馬懿,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一、“十二五”成就及“十三五”主要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全國找坐標、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樑”的總要求,搶抓航空港實驗區和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大力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積極作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乾成了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順利完成了“十二五”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十二五”時期,我市保持了年均11.2%的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全省3.4個和1.6個百分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全省保持了升級晉位態勢。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7315.2億元,總量比2010年增長70%,占全省比重由17.5%提高到19.8%,對全省增量的貢獻率達到26%,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2.9億元,是2010年的2.4倍,占全省比重由28%提高到31.5%,對全省增量的貢獻率達到40.3%,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7位前移至第6位。鄭州在全省的首位度持續提升,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
——改革創新步伐明顯加快。通過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增創區域發展新優勢。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五單一網”制度改革、產業集聚區管理機構套合改革等為標誌,著力構建“小政府、大服務”的政務服務新格局;以投融資體制改革、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六統一”制度改革等為標誌,政府性資源市場化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以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兩金一扶”政策體系和“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畫”為支撐,營造了有利於人才集聚、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持續增強。
——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3.1︰54.5︰42.4調整為2.1︰49.5︰48.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6.5%提高到24%,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由36.5%提高到49.4%,實現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超過工業、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超過傳統資源高耗能產業兩大歷史性轉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城鄉面貌發生質的飛躍。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建設全面展開;捷運1號線開通運營,1號線二期、2號線一期、5號線、3號線一期加快建設;14個環城高速出入口、266條支線路網建成投用;“兩環三十一放射”、10條市域快速通道等一大批交通道路工程建成通車,“井字+環線”快速路網初步成型。市區85%的區域用上南水北調優質水源;新增天然氣用戶60萬戶,新增供熱面積5588萬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90%提高到95%,污水日處理能力由90萬噸提高到170萬噸,城市承載能力持續增強。全市1994個行政村已有1107個被納入“四類社區”建設,回遷民眾100萬人。市縣兩級城市建成區面積5年增加2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63.6%提高到69.9%。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風貌初步展現。
——開放平台支撐更加堅實。航空港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年打基礎”目標基本實現。機場二期建成投用,貨郵吞吐量增速連續4年居全國大型機場前列。綜保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不斷拓展,汽車、肉類等進口口岸投用,我市成為內陸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鄭歐班列境內外集疏分撥範圍、貨運總量和滿載率均居中歐班列前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走貨量居全國試點城市前列。富士康、國家專利審協河南中心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國家級功能平台落戶鄭州。鄭州成為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躋身全國十大通信網路交換樞紐。全市累計利用境外投資167.3億美元,是“十一五”的2.6倍;進出口總額由51.6億美元增長到570.3億美元,占全省76.7%,年均增長61.6%,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17位躍升至第3位。特別是圓滿完成了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14次會議服務保障任務,充分展示了我市的整體形象和實力。鄭州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民眾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2889億元,年均增長26%。城鎮就業人數淨增72萬。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165所、幼稚園416所。“五險合一”市級統籌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5%以上,新農合參合率99.5%。34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村村通自來水目標。精準扶貧成效顯著,全市24.5萬扶貧對象已有20.6萬人實現脫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萬元提高到3.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225元提高到1.7萬元,年均分別增長10.5%、13.2%。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上下開拓創新、務實重乾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中央駐鄭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鄭州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經過“十二五”時期的探索實踐,我們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體現在:堅持科學發展。把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與鄭州實際相結合,把握大勢,遵循規律,堅持走好以“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為支撐的“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科學發展路子。堅持開放帶動。充分發揮區位加交通比較優勢,搶占先機,主動作為,著力打造開放載體平台,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積極構建內陸開放高地。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以“雙創”為帶動,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堅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突出集約集群集聚發展,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努力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產業布局和合理的就業結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堅持共享發展。以辦好民生實事為重要抓手,著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做文章、在服務質量和服務方式上求提升,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以凝聚民心匯聚民力,以匯聚民力共促發展。這些經驗是全市人民智慧的結晶,彌足珍貴,必須倍加珍惜、發揚光大。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搶抓機遇、奠定基礎、確立地位”的攻堅期。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時代緊迫感,準確把握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鄭州建設國際商都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大會,提請審議。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搶抓航空港實驗區和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入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以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確立鄭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全球智慧型終端(手機)製造基地 “三個地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和人均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力爭到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部分區域和領域初步實現現代化,綜合競爭力跨入國內城市第一方陣,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產業發展水平邁向中高端,質量、效益和協調性明顯高於“十二五”;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社會治理能力和城市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城市歸屬感穩步提升,實現國際商都規劃階段性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強化國際化、智慧化引領,著力構建“十大體系”,即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大樞紐體系,“買全球、賣全球”的大物流體系,智慧化、國際化、高端化的大產業支撐體系,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大都市城鎮體系,與國際接軌、國內領先的大開放體系,全民創業鏈、科技創新鏈、人才支撐鏈“三鏈融合”的大創新體系,自然之美、田園風貌、綠色低碳的大生態體系,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大民生保障體系,具有國內外影響力、親和力、感染力的大文化體系,高質高效、公平正義、責任有序的大服務體系。
各位代表: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人民攜起手來,凝神聚力,砥礪前行,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不動搖,矢志不渝促發展,按照“十三五”總體謀劃,一件一件抓落實,咬定青山不放鬆,我們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2015年工作回顧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一年來,按照市委決策部署,我們堅持抓改革創新、強投資開放、促結構轉型、求民生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1%,分別高出全國、全省3.2個、1.8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1%,分別高出全國、全省4.7個、3.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6%,分別高出全國、全省9.6個、3.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增速居全國35個大中城市第4位;進出口總額增長22.9%,增速居全國35個大中城市首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
(一)抓住關鍵求突破,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集聚、大樞紐建設為抓手,堅定不移打好實驗區建設攻堅戰。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複製上海自貿區海關制度創新11項、檢驗檢疫制度創新8項;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三證合一”、電子營業執照登記管理等創新改革。加快推進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智慧型手機產量突破2億部,約占全球供貨量的七分之一;富士康液晶面板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強力推進大樞紐建設。鄭徐高鐵主體完工,鄭萬、鄭合高鐵開工建設;鄭焦、鄭機城際鐵路通車運營。鄭州機場已開通客貨航線171條,客運量1729.7萬人次,貨運吞吐量40.3萬噸。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一期建成運營,“四港一體”合作發展機制初步確立。大力推進航空大都市建設。空港、古城、雙鶴湖、會展物流“四大片區”聯動發展。成功舉辦2015鄭州航展,通用航空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二)深化改革激活力,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持續深化“五單一網”制度改革。公布實施“五個清單”,明確市本級權責7478項、調整行政審批147項、壓減行政事業性收費275項,政府性基金壓減至11項、確認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106項,全市四級政務服務網啟動運行,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正在形成。持續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市場主體、註冊資金分別增長21.9%、15.8%。以“共保體”模式支持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小微企業發展,貸款餘額2455億元、增長32%;新增掛牌企業50家,掛牌上市公司累計118家,居中部六省會城市前列。持續提升政府性資源市場化配置能力。不斷深化經營性土地網上招拍掛和土地統收統儲統供新模式,加快存量閒置用地清理處置,盤活土地13萬畝;以融資工具和模式創新為重點,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開發利用資本市場,累計融資804億元。
(三)統籌城鄉強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提質增效。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新型城鎮化邁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強力推進“暢通鄭州”工程。南四環至機場城郊鐵路工程順利推進。未來路下穿金水路等工程竣工通車,南三環東延二期、國道107輔道快速化等工程加快建設。完成支線路網138條,市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8.3萬個。加快大棚戶區改造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全年累計啟動村莊拆遷改造359個,開工建設安置房4414萬平方米,回遷民眾42.6萬人,基本實現圍合區域內及縣城、產業集聚區、組團新區規劃區範圍內村莊拆遷改造大頭落地;市場外遷58個,三年177個市場外遷的目標基本完成;啟動建設新型農村社區156個,建設安置房1177萬平方米,回遷民眾19.9萬人。持續提升中心城區功能。一大批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或建成投用,以“三級三類”便民服務中心為依託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城市精細化管理紮實開展,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四)最佳化結構促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堅持擴大優質增量、調整最佳化存量並舉,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工業結構最佳化。汽車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戰略性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提升了2.6個百分點,傳統高耗能產業比重降低了2個百分點。七大主導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78%,千億級主導產業達到5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以E貿易、華南城等為帶動的新型商貿產業集群,以航空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等為帶動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以鄭州國際文化創意園區等為帶動的文化創意旅遊產業集群;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入駐金融機構達到265家,金融業增加值占現代服務業的比重超過20%。加快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糧食產量達到168萬噸,連續13年喜獲豐收,建成農業產業化集群28個,農產品加工業年銷售收入2000億元。持續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產業集聚區對工業增長、投資拉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6.7%、47.4%;經開區成為全省唯一的六星級產業集聚區,航空港區成為全省五星級產業集聚區。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新開工重點項目234個、竣工70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07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13%,投資率、審批率均居全省前列。
(五)開放創新雙驅動,厚植髮展新優勢。大力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以開放創新促轉型、促發展。著力打造開放載體平台。出口加工區B區通過國家預驗收,中國(河南)自貿區、經開綜保區申建工作順利推進;鄭歐班列全年開行156班,實現了每周“去三返二”的常態化運營;國際郵件轉運口岸及肉類、活牛、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進口指定口岸獲準運營。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國家批准;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業務迅猛增長,走貨量全年突破5000萬單。持續開展大招商。圍繞“四力”型項目引進,強化“五職招商”責任制,實際利用外資38.3億美元。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建成11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060家,培育科技創新團隊36個,引進科技領軍人才82名。
(六)多措並舉抓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堅持發展、保護兩手抓,強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大力實施藍天工程。拆改市區燃煤鍋爐110蒸噸,市區燃煤鍋爐拆改任務基本完成;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9.7萬輛;中心城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基本達到“六個100%”整治標準。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新增綠地1201萬平方米,新建公園遊園28個,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3%;建成森林公園9個、林業生態廊道467公里,植樹造林7.4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4%。大力實施碧水工程。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石佛沉砂池向西區供水工程順利開工,賈魯河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有序推進。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新增省級人居環境整治達標村(社區)100個、省級示範村(社區)50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
(七)保障民生增福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圓滿完成民生實事。創業就業成效顯著。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教育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37所、新建幼稚園47所,妥善安置5.6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一大批優質醫療資源項目投入使用,新增床位9300張;持續完善“片醫”基層衛生服務體系,成為全國推進醫療衛生改革示範城市。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四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路基本建立,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四個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項目開工,乙未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舉辦。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醫保、低保、居民基本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優撫對象撫恤標準穩步提高;新開工公租房1萬套,建成保障性住房4.85萬套。慈善事業加快發展,蟬聯全國“七星級慈善城市”。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1.3萬戶5萬多人、整村推進30個,脫貧民眾5.46萬人。
(八)轉變作風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全市會議費同比下降18%,“三公”經費同比降低7.2%。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21件、省政協委員提案44件,市人大代表議案6件、建議591件,市政協委員提案821件,議案、建議和提案全部辦結,滿意率99.3%以上。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備政府規章4件、其他規範性檔案67件。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堅持依法行政,加大效能監察和反腐敗工作力度,一批違法違紀人員受到懲處。深化規範提升格線化管理,積極推進平安鄭州建設,持續加強非法集資防範處置,狠抓安全生產、食品藥品、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外事僑務、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進展。統計、審計、檔案管理、修志編鑒、社科研究工作水平實現新提升。人防、氣象、防震減災體系不斷完善。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不夠,新興產業拉動能力有待提升;創新基礎和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高層次人才依然缺乏;城市綜合承載力亟待提升,城市交通、公共服務、精細化管理等方面與民眾期盼還有不小差距;生態環境約束加劇,大氣、水體、土壤、農村環境等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幹部不作為、不會為、不敢為的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直面矛盾和問題,採取有力措施,不斷加以改進和解決,努力讓人民民眾滿意。
今年是實施國際商都規劃和“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世界經濟仍在深度調整,總體上延續疲弱復甦態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我市與全國一樣,形勢比較嚴峻,環境複雜,任務艱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市多重機遇疊加匯集。以航空運輸為主導的“第五衝擊波”、網際網路、自由貿易時代到來和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為鄭州加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提供了重要機遇;鄭州成為“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國際商都規劃上升為全省戰略;特別是鄭州樞紐優勢、開放優勢、體制優勢逐步顯現,大發展的態勢和能量正在形成。我們既要正視問題、防範風險、迎難而上,又要搶抓機遇、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緊緊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持續提升“三大主體”工作,突出“大開放、大創新、大建設、大管理”,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節能減排降碳、環保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三、2016年重點工作
今年在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開放帶動主戰略,著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國際化為引領,不斷拓展開放的廣度深度,持續增強內外聯動發展能力。加快航空港實驗區建設。以建設航空、鐵路、公路“三網融合”現代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為基礎,重點提升“四港一體、多式聯運”物流功能,統籌推進區域聯動發展,協同推進產業集聚和城市功能完善,打造全省體制機制創新示範區,增強國際影響力和帶動力。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和自貿區政策複製,不斷完善以自貿區為標桿的“大通關”體系。加快打造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力爭國際貨運航線達到36條。加快鄭州—盧森堡航空物流雙樞紐建設。在改造提升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以上街機場為核心的通用航空運營網路。持續深化與富士康戰略合作,加快推進正威智慧型手機產業園、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年產手機2.5億部。確保生產總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加快開放載體平台建設。爭取中國(河南)自貿區近期獲批,確保新鄭綜保區拓展和經開綜保區申建順利完成。加快鄭州—波蘭鐵路物流雙樞紐建設,積極開拓鄭歐班列增值服務,確保全年開行200班以上。大力發展複合型多式聯運,謀劃實施國際陸港二期,力爭完成貨運吞吐量12萬標箱。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力爭全年走貨量突破1億單。加強口岸體系建設,實現汽車、郵政、肉類、活牛、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口岸規模化運營,糧食、藥品口岸建成運營;推動郵政集團加快對接萬國郵聯,構建輻射中西部的快件物流中心。突出抓好精準招商。堅持集群式招商、產業鏈式承接,圍繞“四力”型項目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招商,力爭引進“四力”型項目50個、實際到位資金1900億元。
(二)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把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進“全民創業熱土、國家創新中心”建設,著力構建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體系。
在創新方面。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重點在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快“雙創”支撐平台建設。積極推進中科院過程研究所鄭州分所等項目建設,新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型孵化器10家以上;確保政府主導的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建成投用120萬平方米、新入駐企業1500家以上,力爭年底前15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實現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全覆蓋。加快實施“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畫”。力爭年內引進培育高端人才和緊缺型高層次人才200名、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團隊20個。全面貫徹落實網路強國戰略。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及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建設;深入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促進網際網路與交通、醫療、行政服務等領域深度融合;以網際網路促進三次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拉動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在結構調整方面。以加快新舊動力轉換為核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推動鄭州製造向鄭州創造、鄭州速度向鄭州質量、鄭州產品向鄭州品牌轉變。突出高端引領,做大做強戰略性產業。以智慧型終端產業為引領,加快液晶面板、智慧型穿戴等相關產業發展,著力打造全球重要的智慧型終端產業基地、國內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智慧型終端產業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3600億元。以汽車及高端裝備製造為引領,加快推進東風日產第二工廠、中國中車軌道交通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達到6萬台、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以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為引領,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加快提升改造傳統優勢產業,推動現代食品、鋁精深加工、品牌服裝及現代家居製造三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建設。突出需求導向,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消費金融、金融租賃等新興業態,強力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和龍湖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紮實做好國家內貿流通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積極申報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提升電子商務產業規模和聚集程度,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500億元、增長25%。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促進教育培訓、健康養老、文化體育、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以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為帶動,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支持登封市建設以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工程為主導的世界歷史文化旅遊名城。突出轉型融合,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搶占農業制高點,建成高標準農田4萬畝、可追溯標準化“菜籃子”生產基地3萬畝、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6萬畝。突出集約集聚,推進產業集聚區晉星晉級。持續推進產業集聚區上規模上水平上層次,加快服務業“兩區”提速擴容,形成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產業集群6個。
(三)堅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增強發展活力。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為核心,各項改革任務、制度建設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焦、向構建發展新體制聚焦,確保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過剩產能優勝劣汰、重組兼併、嫁接提升,實現以增量帶存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去除商品房庫存,以縣(市)區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研究制定各區域商品房去庫存、促消費具體措施;探索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從今年起原則上不再新建公租房,新增公租房需求主要通過發放貨幣補貼、由政府購買或租賃存量商品房解決;完善大棚戶區改造安置政策,提高貨幣化安置率。全面落實國家、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電力價格等政策,研究制定降成本優供給推進發展政策措施,幫助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推動實體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投融資體制改革、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為支撐,以商事制度改革、營改增擴圍、消費稅改革和資源稅費改革為突破,持續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活力。力爭小微企業融資餘額達到2800億元,新增資本市場融資600億元。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大力發展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有資本效率;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改進政府調控方式,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設立50億元規模的PPP項目基金,爭取撬動社會資本100億元以上;積極向上爭取債務置換額度380億元以上,爭取年內債券融資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積極推動企業掛牌上市,力爭年內新增掛牌上市企業30家以上;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對創新創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
(四)堅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獨具特色的現代田園城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努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積極配合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建設,鄭徐高鐵年內開通運營,加快鄭萬、鄭合高鐵建設,儘快開工鄭太、鄭濟高鐵;開工建設高鐵南站、機場至洛陽城際鐵路。加快“暢通鄭州”工程建設,農業快速路(除鐵路代建部分)、京廣快速路二期等工程建成通車,107輔道快速化工程(北三環至南三環部分)開工並實現高架主體貫通,加快西三環北延、北三環東延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支線道路50條以上,建成通車30條以上;完成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畫鄉村通暢工程建設,持續完善縣鄉交通圈。加快公交都市建設,捷運2號線一期“十一”前試運營,1號線二期、南四環至機場城郊鐵路年底前試運行,加快捷運5號線、3號線一期建設,紮實做好4號線、2號線二期、7號線、8號線、9號線前期工作,爭取儘快開工;加快公交專用道、公交場站建設,新增新能源公車500台以上。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力爭6月底前圍合區域內改造村莊完成拆遷,確保“四優先”村莊拆遷大頭落地,力爭2015年前拆遷村莊安置房全部開工建設。全面啟動大圍合區域內市場外遷工作,大力推進城區公益性農貿市場建設。積極做好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村和自然生態風貌特色村的保護提升。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快侯寨水廠、雙橋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水電氣暖、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加快堅強智慧型電網建設;加快公共停車場、充換電站、充電樁、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注重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向城市薄弱地區和農村延伸。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圍繞打造“暢通、整潔、有序”市容環境、“天藍、地綠、水清”生態環境和“15分鐘便民生活圈”生活環境,加快“三級三類”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啟動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提升縣級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動計畫,突出“四亂”治理,狠抓20項重點任務落實,提高城市精細化規範化數位化水平。特別是要按照“大中小修並重、有序推進大修、集中開展中小修”的原則,積極推進市政道路及附屬設施整治。
(五)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齊抓共管,標本兼治,努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緊緊抓住燃煤、揚塵、機動車尾氣排放、散源排放四大污染源治理,以重點區域精細化治理為帶動,力爭市區禁燃區面積達到建成區面積的80%,中心城區機械化清掃沖洗率達到85%以上,市區建築工地文明達標率達到100%;積極做好第五階段標準車用汽柴油供應、機動車尾氣治理、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煙花爆竹禁放等工作;全面啟動大圍合區域工業企業外遷升級,三環內所有污染企業升級改造外遷或停產關閉;新力電力“熱電外遷”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完成鄭東新區熱電廠、高新區泰祥電廠、滎陽國電等5家燃煤電廠11台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切實抓好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賈魯河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完成石佛沉砂池向西區供水工程、環城生態水系循環一期工程主體建設任務,開工建設牛口峪引黃工程;持續開展城市河流清潔行動,對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進行清淤,實施索須河(中州大道—祥雲寺段)生態提升、潮河上遊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設;紮實做好“河長制”、“水長制”工作,努力實現“水清河美”目標。持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全面啟動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及配套設施建設,園博園主展館力爭年底前建成。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園林綠化,完成營造林10萬畝,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環城高速林業生態景觀帶和森林公園體系建設,完成隴海西路、機場高速、京港澳高速等6條生態廊道建設任務;突出抓好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青少年公園、植物園二期等一批公園、遊園建設,新建遊園20個。大力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公路兩側“雙違”整治,認真開展創建達標村和示範村活動,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加強生態環境管理。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守各級政府環保責任紅線,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實施一票否決。引入第三方治理,開展環境綜合督查、重點領域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六)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持續增強人民民眾的現實獲得感。繼續加大財政投入,認真辦理民生實事,切實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深入貫徹精準扶貧基本方略,突出旅遊引領、規劃先行、分類實施、政府主導、社會化市場化推進,以易地扶貧搬遷為抓手,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實現脫貧3.2萬人,滎陽市、新鄭市實現扶貧對象全部脫貧,確保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畫兩年大頭落地。積極推進創業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做好退役軍人和下崗職工安置工作,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突出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億元,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加快發展教育事業。以實現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為核心,進一步最佳化各階段、各層次教育資源配置,制定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30所,新增學位3萬個。紮實推進健康鄭州建設。持續加快宜居健康城和“十一中心”等一批醫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增床位1400張以上;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落實全面兩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創新發展文化產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和精品文化重點工程,加快建設“書香鄭州”;強化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打造繁榮清朗網路空間;加快推進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四個中心”、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認真籌辦好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16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和首屆中國考古大會;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持續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紮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五險合一”,農村五保、城鄉低保應保盡保;持續完善養老、優撫、助殘、救孤、濟困等制度,新建社區養老中心20個,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以上。健全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支持慈善和紅十字事業健康發展。切實加強社會治理。深化規範提升格線化管理,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完善反恐工作和打擊犯罪機制,強化對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暢通信訪渠道,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處機制,切實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加強社區建設,推行政府購買社區社會服務試點。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監管部門責任,集中解決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非法集資、融資擔保等金融風險。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強化日常檢查和督查抽檢責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遏制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及農產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快平安鄭州、法治鄭州建設,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加強國防動員、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支持駐鄭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工作。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宗教和諧和睦。全面做好統計、審計、地方志、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科研究、檔案管理、防震減災等工作。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全面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重大決策法定程式。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務公開。科學設計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大力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政府立法公眾參與度。創新普法教育機制,大力推行“七五”普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和工作監督,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實行人大代表議案建議辦理“一把手”負責制,規範辦理程式和標準,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切實做好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二)持續提升行政效能。規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完善政務服務網功能,力爭6月底前,實現便民服務網點覆蓋率、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率、已發布政務服務事項網上申報率“三個100%”;年底前,實現行政權責事項網上運行率、電子監察系統監管率、公共服務事項進駐大廳率“三個100%”。圍繞實現“四個轉變”和砍掉“五個一批”的目標,統籌推進行政審批、投資審批、公共資源交易制度等改革,著力解決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重大問題。
(三)加強政府作風建設。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紮實開展“雙學一做”學習教育,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加強公務員平時考核,實施公務員能力素質提升工程,深化爭創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提升公務人員素質能力。強化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持續開展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專項治理,大力整治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
(四)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繼續加大糾風懲腐力度,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強化審計、監察等部門監督,嚴肅查處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房地產開發、國有資產管理、礦產資源開發、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的腐敗問題。加強對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政府權力的監管,嚴肅處理涉及民眾事務時吃拿卡要、與民爭利甚至欺壓民眾的行為,以反腐倡廉的實效保障發展、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目標任務已經確立,路徑重點已經清晰。時代在召喚,民眾在期盼。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埋頭苦幹,乘勢而上,為實現“兩個率先”目標、加快國際商都建設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