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在池州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池州市人民政府市長趙馨群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5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巨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思路,轉變方法,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初步測算,全市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增長9.2%左右;財政收入92億元,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2億元,增長13.5%;進出口總額4.4億美元,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
一是堅持加快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定位,在轉型升級中做大總量。規模工業增加值166.3億元,增長12.5%,增幅居全省第三;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9戶;工業化率38.5%,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
進一步明晰園區特色定位。制定實施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推動工業園區集中、“兩高一首”產業集聚、科技創新集成、轉型發展集效,全市園區完成投入370億元,主導產業集中度82%,對全市規模工業的貢獻率77.7%,同比分別提高2個、1.3個百分點。江南產業集中區產業承載功能持續完善,新引進落戶項目90個,其中投產2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5億元、增長18.2%,實現財政收入4億元。市開發區列入首批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縣區工業園區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前江工業園區銷售收入率先突破百億元。
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特色發展、錯位發展,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97億元,增長18.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40億元,增長30%,增幅居全省第一。電子信息產業新引進項目27個,建成投產11個,實現產值70億元、增長18%,初步形成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整機及電子基礎材料全產業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新增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企業技術研發機構8家,新認定國家重點新產品2個,榮獲省科技一等獎項目1個,列入全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團隊1個,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16件、省名牌產品5個,青陽縣列入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東至縣被評為全省發明專利授權量“十強縣”。
多措並舉增強企業活力。堅持分類施策、精準用力,紮實開展政策落實“專項集中推進行動”,綜合運用政銀企對接合作、市場重組、完善政策、依法處置等措施,18家企業招商重組盤活存量資產7.6億元,結構性減稅等減免緩企業資金7.2億元,融資性擔保公司在保餘額40.3億元、增長7.5%,為200戶企業提供到期信貸周轉資金15億元,規模工業利潤增長3.4%。增強金融服務和創新能力,交通銀行池州分行獲準設立,石台、東至揚子村鎮銀行開業運營,九華股份IPO預披露,7家企業在“新三板”、“四板”掛牌,企業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取得重大突破。全年社會融資總量125億元,其中銀行新增投放96億元,中小微企業新增貸款39.5億元、增長17.7%。
二是堅持發揮特色優勢,旅遊經濟帶動力不斷增強。制定出台了貫徹落實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推進商貿活市戰略的政策措施,突出政府引導、市場主體,以遊客需求為導向,統籌推進旅遊項目、景區創建、宣傳行銷、服務配套以及旅遊環線建設,接待國內外遊客4133.3萬人次、增長20.1%,旅遊收入421.9億元、增長22.3%,服務業增加值185億元、增長8.2%。
著力完善旅遊綜合交通體系。攻堅克難構建快速便捷的大交通格局,對外打開通道,內部暢通循環,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開工建設,望東長江公路大橋完成投資過半,寧安城際池州段完成軌道鋪設,東九高速主體工程完工,濟祁高速連線線秋浦河大橋建成使用,國省幹線公路新開工19.2公里、建成27.1公里,完成交通投資32.8億元。4條過江通道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列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
全面推進旅遊核心區建設。堅持引進市場主體增加旅遊產品供給,列入省“861”計畫的40個文化旅遊招商項目完成投資18.9億元。杏花村文化旅遊區起步區生態本底建設基本完成,簽約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148.5億元,8個項目開工建設。九華山文明燃香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大願文化園接待遊客47.7萬人次。新增4A級景區3個,四星級以上農家樂17家。舉辦旅遊行銷推介活動60餘場(次),與3家境外旅遊集團建立合作機制,九華山機場旅客吞吐量22.2萬人次,池州港接待長江遊輪163航次、遊客13.2萬人次。平天湖入選央視十佳“中秋最美賞月地”。
持續加強旅遊服務業態融合。堅持推進旅遊與體育、文化、商務融合發展,利用市場化運作方式舉辦了第四屆全國綠運會、第六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2014中國會展業年會等重大賽事展會,引進落戶大型電子商務企業5家、總部經濟項目3個、現代物流項目18個以及設計、諮詢等中介服務機構8家,石台縣列入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獲批省電子商務示範園區,新增限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單位67家、億元流通企業2家。
三是堅持推進統籌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實施創新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的若干意見,突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統籌推進人居城市、新型城鎮化、美好鄉村“三大建設”,創建省級生態市通過考核驗收,市轄三縣完成國家級生態縣創建目標任務,列入全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第一批試點城市,生態宜居的城市特色進一步彰顯。
切實抓好“三農”工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1個,糧食總產68萬噸,新建標準化蔬菜基地1000畝,新改建無性系良種茶園1萬畝,3家茶企進入全國行業百強,新增“三品”認證11個;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土地流轉7萬畝,新增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75個、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18家。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解決15.9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5處、排澇泵站工程2個、小型水庫除險加固19座,完成水利投資6.1億元;改造縣鄉道路157.3公里、農村公路危橋93座;升級改造農村電網1300公里;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8.1萬畝,土地整理新增耕地7125.6畝。兌現強農惠農政策補貼資金6.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著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97個市本級政府性投資項目完成投資9.1億元,新改建城市道路18.1公里、雨污管網29.5公里、燃氣管線96公里,地下綜合管線完成普查。制定平天湖和清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完成清溪河主河道清淤、生態駁岸、尾水改造及沿線22個溢流口、2條溝渠截污整治,清溪河水質明顯改善,論證確定平天湖為主城區應急備用水源。編制實施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規劃,天堂湖環境綜合整治進展順利。“數字池州”公共雲平台建成使用,市容管理不斷加強。主城區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紮實開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質達標行動,重點推進東至、青陽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完成縣城及集鎮改造投資7.8億元,新開通城鄉公交線路6條。
紮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按照“三美”標準,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民眾意願,整合資源要素,引導農民參與,以“四沿五片”為重點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10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改造農村危房6048戶,建成25個省級重點示範村,貴池區在全省考核中躋身“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以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的環境保護,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59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空氣品質居全省第二,人居環境在全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數分析評價中位居第一。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認真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植樹造林8.2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8.3平方公里。完成礦山環境綜合整治21家,整頓關閉非煤礦山36家,完成地質災害點避讓搬遷治理4處。依法、科技治超和整治非法采砂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依法清理閒置低效用地2500畝。
四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市場主體活力不斷迸發。突出轉變政府職能,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規範政府行為,公平配置資源,最佳化市場環境,招商引進規模項目460個,建成投產253個,億元以上省外項目到位資金29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吸引民間投資390億元,增長20%,占總投資的73%,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64%。
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堅持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加法”,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3%,建設項目聯合審批的平均辦理時限減少50%,緩徵、降標、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16項,取消建設項目前置中介收費3項。基本建立涉企收費清單制度,精簡收費項目24.2%。全面實施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改革,淨增私營企業1895戶、個體工商戶5655戶,分別增長20.6%、10.4%。兌現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資金1.05億元,2家民企進入全省企業百強。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基本完成,港航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
推進公共資源管理創新。制定出台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和目錄,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在全國首批試點實施污水處理及市政排水設施購買服務項目。制定出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政府性資金和債務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市屬投融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公共資源配置基本實現標準程式公開、市場競爭取得、結果公平公正。
五是堅持保障改善民生,社會建設和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堅持保基本、兜底線,紮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民生類支出111億元,增長9%,占財政總支出的80%。
著力提高民生工程質效。建立完善投入多元化、內容公開化、管理績效化機制,33項民生工程和10件惠民實事投入資金34.2億元,發放醫療、孤兒、貧困生、貧困殘疾人、生活無著人員等各類補助救助資金13.6億元,工程項目後續管養投入資金6600萬元,民眾滿意率居全省前列。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創業就業技能培訓1.23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8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161.6元,“老字號”群體工齡補助全面發放,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大病保險啟動實施。城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應保盡保,普惠制高齡老人津貼補助897.9萬元,市老年公寓一期工程主體完工,改擴建敬老院8所,新增社會養老床位1140張。保障性住房開工10019套、基本建成5155套,棚戶區改造11703戶,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6657戶,山區庫區農村住房保險試點參保34.8萬戶。530戶漁民全部上岸安居。建設工程農民工工資專戶管理制度初步建立。36個村整村扶貧開發完成投入5217萬元。
努力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完成主城區學校布局規劃編制,主城區新增中國小校2所,全市新建和改建鄉鎮公辦幼稚園11所,建設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73所,規範辦學行為專項治理深入開展。鞏固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藥品實現零差率銷售,引進設立2家非公立二級綜合醫療機構,建成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建1094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完成第三次經濟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認定工作。“單獨二孩”政策穩步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4.29‰。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供銷、氣象、地震、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檔案、保密、地方志、新聞出版、社會科學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強。
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多方參與、系統治理,主城區新創建標準化社區11個、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3個,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70個農村社區試點啟動建設,鄉鎮為民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97%的村建成村級代理工作站。“六五”普法深入開展,法律援助2288件。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食品安全、物價、市場秩序監管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均居全省第一,信訪秩序規範有序,科學預警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9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安徽好人榜”,貴池區、東至縣、青陽縣成功創建安徽省文明縣城(城區),石台縣榮獲安徽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成效明顯。
一年來,我們堅持“三嚴三實”要求,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市委部署,認真落實“10+5”的重點整改方案,認真查找並積極整改“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政府系統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堅持重大事項集體研究決定,新常態下防範處置金融、債務、經濟運行等風險能力不斷增強。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63件。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辦理政協委員提案344件,注意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深化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回復辦理市長信箱、市長熱線、網民留言6024條,市及各縣區政務服務民眾滿意度、信息公開工作連續兩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委“三十條”、市委“二十條”要求,嚴肅財經紀律,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和處置長效機制,強化政府投資、經濟責任、公共財政績效等審計監督,加大效能建設和責任追究力度,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面對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和各類要素約束的加大,在全國都面臨著超乎尋常的挑戰下,我們團結拼搏,砥礪奮進,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的結果,是我們主動適應、主動應對、主動作為,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池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池州發展的中央和省駐池單位,向在我市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向給予市政府高度信任和傾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池州發展的環境、條件和內涵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新常態下的速度變化是必然趨勢,結構調整伴隨陣痛是不得不過的關口,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經濟實力仍然較弱,經濟基礎還很脆弱;資源要素約束加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投資增速持續回落,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剛性支出不斷增加,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仍較嚴峻,地區生產總值等指標實際完成情況與年初確定的計畫有缺口;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還不適應,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職能轉變任務艱巨,對微觀經濟干預過多與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存在,運用老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慣性仍在延續,面對新常態,少數幹部還存在著不敢為、不會為的現象。對此,我們要以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敢於擔當,毫不懈怠,紮實有效地加以解決。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2015)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主動地適應新常態的“九大趨勢性變化”,按照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的要求,強化“五位一體”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思維,積極搶抓長江經濟帶和“三區”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今年(2015)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三區”發展總思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兩輪驅動”,強化工業、旅遊“兩大產業支撐”,推動轉型升級,統籌城鄉發展,注重民生改善,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綜合考慮,今年(2015)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550億元、增長8.5%左右,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增長8.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1.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節能減排達到省控目標,單位生產總值建設用地降低率5%。
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中增強實力
堅持市場調節、進退並舉、有扶有控,緊緊依靠市場配置資源、依靠創新驅動升級、依靠園區集群集效,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做強工業經濟,提升總體實力和競爭力。
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緊盯消費市場,實施主導產業提升計畫,分行業制定產業發展、技術升級和品牌培育路線圖,選準重點突破的關鍵點和終端產品,引導傳統產業通過招商重組和改造升級,加快技術、產品、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向中高端持續邁進,重點推進80個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以上,主導產業產值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著力在龍頭企業和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招商上實施突破,引進中高端項目20個以上,建成投產10個以上,產值增長20%以上。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以人為本、企業主體、產學研用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力爭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研發機構8家,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5%以上,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10件、省名牌產品2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健全人才引進市場化機制,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團隊、管理團隊、資本運作團隊。
強化產業平台支撐。繼續推進園區基礎設施提升和生活類服務設施配套,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加快產城一體融合發展。按照園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大招商合作力度,嚴格資源節約集約和環境準入門檻,大力開展低效閒置土地清理,力爭省級以上園區各引進1個以上10億元工業大項目,畝均投資強度和稅收貢獻分別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重點推進江南產業集中區加強央企對接合作,集中精力招大引強,新引進2個以上20億元工業大項目,完成工業投資5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以上,實現財政收入4.5億元。
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產需銜接、銀企對接、用工服務、產學研合作平台,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和差別化政策,依法依規,分類施策,鼓勵企業兼併重組、靠大靠強,通過最佳化股權、改善管理走出困境。
(二)聚力提升以旅遊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水平,在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中展示魅力
堅定不移地打好生態牌、九華牌、長江牌,充分彰顯旅遊發展優勢,緊扣世界佛文化觀光勝地和國際生態休閒城市目標定位,加快建設“兩圈一帶”,構建“一主三輔”扇形旅遊集散體系,推進市、山、縣(區)聯動發展,進一步提升旅遊經濟競爭力和帶動力,接待國內外遊客4630萬人次、旅遊收入477億元,分別增長12%、13%,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
推進旅遊全域化發展。制定實施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推動旅遊與中心城市、城鎮、美好鄉村一體建設,與文化、生態、體育、會展、農業融合發展,加快20個5億元以上項目建設,新建一批旅遊停車場、自駕車營地,提升齊山-平天湖風景區、濕地森林公園旅遊功能。發揮九華山的龍頭帶動和輻射作用,推進九華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杏花村建設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升金湖創建國家濕地公園、牯牛降創建5A級景區等工作,新增4A級景區1家。紮實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新增省優秀旅遊鄉鎮5個、旅遊示範村6個、4星級以上農家樂8家。拓展航線市場和遊輪市場,開展高鐵沿線城市促銷,推進九華山機場國際直航包機和航線申報,全年旅客吞吐量25萬人次以上。加快發展智慧旅遊,提高旅遊消費便利化、信息化水平。深入推進旅遊改革,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完善區域旅遊合作機制。深入開展旅遊市場秩序整治。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堅持信貸投放與直接融資並重,引導實體經濟與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有效對接,新增社會融資總量130億元,其中銀行新增投放90億元以上。創新續貸、年審制貸款和循環貸款業務,縮短融資鏈條,確保涉農信貸投放總量持續增長,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大力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推進國有融資性擔保公司市場化參股運作,規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金融服務公司,引導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確保九華股份主機板上市,5家以上企業實現“新三板”、“四板”掛牌融資,力爭發行一批中期票據、私募債、企業債。切實防範金融和債務風險。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態。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設計、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快發展製造業物流、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新業態,促進電商、網購、快遞等融合發展,支持創建電子商務特色網路交易平台,引導企業、景區和創業者發展網際網路行銷。積極培育和引進會展主體,力爭全年舉辦各類規模展會20個。積極引進國內外總部企業及分支機構,新增總部經濟項目5個以上。
大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發展居住休閒、健康養生、綠色運動等生態產業,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遊、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消費工程,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健身、健康等服務機構,滿足民眾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鼓勵新能源汽車、節能產品等綠色消費。認真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促進旅遊休閒消費。
(三)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設中彰顯優勢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農業結構調整,分層次推進人居城市、新型城鎮化、美好鄉村建設,進一步展現美麗池州新面貌。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穩定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紮實開展糧油棉高產創建活動,糧食總產穩定在66萬噸以上;深入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完善蔬菜基地產供銷一體化體系;大力發展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加快生態優質特色農產品開發,建設無性系茶葉良種基地1萬畝,新增“三品”認證10個。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動計畫,開工建設3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解決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水利投資4億元以上;升級改造縣鄉公路80公里,實施村級公路網化工程147公里,加固改造農村危橋40座;加快500千伏涓橋輸變電工程等8項電網工程建設,升級改造農村電網730公里;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8萬畝,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98.7萬畝以上;加強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強化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健康發展,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萬畝,發展家庭農場200家,爭創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5個。
不斷彰顯中心城市特色魅力。嚴格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最佳化城市形態和空間格局,創新建設模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建設品質,讓城市環境更宜居、生活更方便、發展機會更多。堅持政府投資保基本、市場投資多元化,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暢通社會資本進入城市建設領域渠道,市本級安排政府性投資項目105個,其中市本級政府直接投資71個,年度計畫投資15.5億元,重點推進實施平天湖和清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路網及地下管網升級改造等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完善城市慢行系統。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建成社會治安視頻監控、“數字城管”等智慧城市信息套用系統。加強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整治。進一步明確責任、權利、義務,加大依法整治力度,不斷提升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水平。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推進“多規合一”試點,編制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督察,以“三治三增三提升”為突破口,加快提升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積極盤活存量資產資源,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著力打造特色縣城和產業城鎮。加快“三權落實”、“五有並軌”,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教育、醫療、就業、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引導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
持續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堅持點上示範與普遍受惠相結合,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第二批34箇中心村,啟動第三批38箇中心村建設,統籌抓好農村道路、公共設施、居住環境等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深入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加快垃圾污水、建築、廣告標牌、礦山治理和綠化提升,完成20家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建立分類考核指標體系,實施差別化的區域開發和環境管理政策。爭創國家生態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推進全國低碳城市、市開發區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和升金湖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加強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強化節能減排,全方位治理大氣污染,嚴格控制各類環境污染。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人工造林3.21萬畝,整頓關閉非煤礦山13家,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
(四)合力加強改革創新和法治建設,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贏得先機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創造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縱深推進簡政放權,繼續做好國務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審批項目的銜接落實工作,做到應減盡減。全面實施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加快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大力精簡前置審批,規範中介服務,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制定市級投資項目審批核准前置要件目錄,推行前置審批與項目核准並聯辦理,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繼續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其他各項改革。
大力加強法治建設。健全法治池州建設體制機制,完善法治池州建設考核評價體系。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行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質監、公共衛生、安全生產、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綜合執法,完善執法程式,規範行政裁量權標準,推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建立違法信息共享、失信懲戒機制。堅持“誰執法、誰普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進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著力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強化國有資產、財政性資金、政府性債務全口徑管理,推進公共資源配置、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招投標交易全過程規範,確保標準公開、程式公開、結果公開,各類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保障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落實職能部門法定許可權和職責範圍內的監管責任,全面實施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充分激活市場主體。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消除各種市場準入門檻,營造親商、安商、富商濃厚氛圍,讓社會資本、人才、勞動力等各種市場要素在池州集聚,催生新的增長點。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加快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各類創業創新基地建設,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淨增私營企業1600戶以上、個體工商戶5600戶以上。
(五)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在持續擴大有效投入中增強後勁
堅持以開放的胸懷集聚資源要素,以務實的作風加快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切實提升招商引資水平。制定主導產業招商導則,加大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和金融招商力度,強化產業鏈上下游“補鏈、強鏈”招商,推進現代農業、城鄉基礎設施、非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全方位招商,積極支持存量資產重組招商。梳理完善新常態下的招商政策體系,健全以質量、效益和產業導向為主的績效評估機制。堅持領導招商、行業協會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規範務實高效地開展招商活動。全年招商引進項目470個,到位資金480億元,建成投產300個;實際利用外資3.3億美元。
著力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效。堅持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和分級分類調度制度,落實項目工作責任,依法高效做好審批備案、徵收安置、環境保障等工作,確保全年億元以上項目開工80個,竣工45個。堅持政府投資做“減法”、市場投資做“加法”,在軌道交通、過江通道、礦石運輸專線、一級道路等領域謀劃一批能夠由市場主體投資建設的重點推動性項目。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謀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領域產業項目,力爭列入國家和省投資計畫項目100個以上。
加快互聯互通的開放大通道建設。對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推進長江乾支流航道整治,加強岸線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和港口建設,加快建設暢通高效的黃金水道。做好寧安城際鐵路通車準備,加快池州長江公路大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進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旅遊輕軌、六安-池州-景德鎮鐵路、梅龍過江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
(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和推進社會建設,在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促進和諧
堅持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計畫投入35億元,實施33項民生工程和10件惠民實事,重點解決好民眾急需的基本民生問題,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快共享改革發展新成果。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更好地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完善城鄉均等的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體系,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優質崗位,加快形成創業帶動就業良性機制,推進用工信息傳遞和崗位供需對接,組織就業技能培訓0.9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萬人。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鄉養老保險關係有效接續轉移,加強城鄉低保信息化管理,提高農村五保、優撫對象保障水平,做好醫療救助、孤兒救助、臨時救助、災害救助工作,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發展老齡事業,保障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合法權益,支持紅十字、慈善公益事業。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2146套、基本建成10739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6644戶。堅持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增強貧困地區內生髮展活力。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立規範辦學常態化管理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整合職教資源,加快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人才。繼續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格線化管理,繼續加強血防工作,鞏固血防成果,抓好重大傳染病、職業病防控。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積極申報和保護中國傳統村落。以創建和美文化為抓手,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啟動全國文明城市爭創工作。穩定適度的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推進全民健身,發展體育產業。擴大友城交流合作。夯實統計基層基礎,加強和完善部門統計,提高源頭數據質量。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加強僑務、對台、供銷、保密、檔案、地方志、防震減災、新聞出版、社科研究等各項工作。
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推進城鄉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主城區標準化社區全覆蓋,有序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加強社區格線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搭建社會管理服務綜合平台,動員組織城鄉居民有序參與社會治理。深化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推進鄉村為民服務。支持社會組織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等人民團體作用,大力倡導志願服務。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推進依法信訪。堅持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加強網路輿情監測處置和正面引導,完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增強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市場物價、建設工程質量監管,抓好超限超載治理、采砂整治、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依法維護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穩定。支持駐池部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推動發展轉型,首先要加快政府轉型;建設法治池州,首先要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報告,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誠懇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更加注重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廣泛接受人民民眾監督。
(二)持續加強作風建設。堅持“三嚴三實”,鞏固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抓好整改任務落實,堅決持續地治理“四風”問題。落實領導幹部包片聯戶制度,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加強調查研究。繼續精簡會議和檔案,規範檢查評比活動。紮實開展作風評議,加強行政監察,督促職能部門依法履職盡責,樹立作風建設新形象,確保政務服務民眾滿意度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
(三)嚴格落實工作責任。牢固樹立機遇意識、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堅持發展、主動作為,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健全分管領導抓分管、主管部門抓行業、地方政府抓區域的責任體系,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強化目標管理、督查推進、績效考核、責任追究,堅持褒獎先進、鞭策後進,激勵各級幹部進一步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
(四)保持清正廉潔形象。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廉政主體責任,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廉政建設落實到政府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委“三十條”、市委“二十條”要求,嚴格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公務接待管理等政策規定,壓縮“三公”經費,推進公務用車改革。強化審計監督,推進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政府性投資項目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加強對政府班子自身和公務員隊伍的教育、培訓、管理和監督,進一步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2015)發展目標,實現“十二五”圓滿收官,根本在於理念轉型,關鍵在於真轉實幹。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紮實工作,不斷開創“三區”發展新局面,為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生活富裕的幸福池州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