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巨觀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工作任務,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著力穩增長、促轉型、抓改革、治環境、惠民生,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經濟類
指標較快增長,全縣實現
地區生產總值306.47億元,增長8.5%;
農業總產值32.36億元,增長5.6%;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3.82億元,增長7.3%;
服務業增加值111.28億元,增長11.2%;地方
財政收入23.91億元,增長8.0%;
固定資產投資209.64億元,增長2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33億元,增長13.9%;自營
出口12.59億美元,增長12.9%。民生類指標完成良好,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66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20627元,分別增長10.3%和11.3%,
城鎮登記失業率3.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1.5%。節能減排等約束類指標全面完成,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7%以上。此外,我們還成功舉辦了電商發展大會、醫療設備產業發展大會、桐商大會、科技人才周、華夏中醫藥養生旅遊節、中國休閒鄉村旅遊季等活動,獲得了中華寶鋼環境獎、中國最美麗縣等榮譽,桐廬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戰略性
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1.9%,增速高於規模工業2.9個百分點。信息經濟、智慧經濟加快發展,海康威視、英飛特等智慧產業項目落戶。先進裝備製造業、針紡織業產值分別達149億元和176億元。完成工業投資68.25億元,增長15.3%。淨增規模企業25家,天松醫療、祥龍鑽探掛牌“新三板”。第三產業提速增效。電子商務發展“1234計畫”深入推進,阿里巴巴全國首個農村發展戰略試點影響廣泛,全縣電商骨幹企業銷售總額達12.50億元,增長108.3%,被列為“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單位。全域
旅遊改革成效顯現,“千萬遊客、百億收入”目標全面完成。
富春江大景區5A創建啟動,創成4A級景區2個,全域旅遊標識系統、縣旅遊服務中心建成使用,榮獲“浙江省旅遊發展十佳縣”稱號。快遞物流、金融服務等產業快速發展,特色街區建設有序推進。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新增糧食功能區1萬畝,發展設施農業6000畝,建成“一鄉一業”現代農業示範區14個,桐廬縣中部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通過驗收,被列入省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建制推進試點縣。新註冊家庭農場96家,新增市級以上規範化農民專業合作社21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5家。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占工業總銷售產值比重達24.9%,新產品產值率達32.8%。新增國家火炬計畫項目3個,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9家、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3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家、省市研發中心7家。中國杭州(制筆)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援助中心掛牌運行。專利授權量達1314件。創建省名牌產品2個、著名商標5個,“桐廬雪水雲綠茶”獲中國馳名商標。與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新增入選市“521計畫”專家各1名,柔性引進國外專家36名,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專技人才94名。
(二)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重點平台日益豐滿。富春江科技城啟動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創建,稅收收入達5.80億元,增長31.8%;新增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9家,醫療器械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迎春商務區樓宇入駐率達60.2%,成功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拓展區”和“杭州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在百個省級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綜合考評中位列第8名。富春山健康城完成總體規劃等編制,頤居智慧養生產業園等項目順利推進,被列入省級首批“特色小鎮”培育單位。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嚴陵塢慢村等項目穩步建設,3條慢道建成使用。富春山健康城、慢生活體驗區創成第三批市級服務業集聚區。
重點項目取得突破。實施重大項目突破“221”行動計畫。
杭黃鐵路(桐廬段)、
千島湖配水(桐廬段)工程開工建設,富春江船閘擴建工程順利推進。中歐城一期、江南國際養生中心等項目啟動建設,龍生股份汽車部件產業園、中通之家等項目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全年新引進項目80個,其中十億元項目4個、五億元項目2個,實到市外內資34.02億元、浙商回歸資金12.2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66億美元。
重點改革持續深化。全面實施“桐改538計畫”。實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完成“個轉企”766家。推進省民間融資管理創新試點縣建設,組建民間資本管理公司2家。中小企業轉貸基金設立運行。建立用能預算化、水電氣差別化價格、差別化供地等制度。空心村“二次創業”、“兩權一房”確權和抵押貸款工作成效明顯,181個村完成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有償調劑使用等制度,成立公安環境犯罪偵查大隊,實現村級環保協會全覆蓋。
(三)最美城鄉更添魅力。
城鎮建設更富品質。開展縣城“一環兩城兩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和總體城市設計,建立美麗縣城指標體系,成為首個“浙江美麗縣城”。柴埠大橋(暫名)、疏港公路加快建設,春江西路、浮橋埠區塊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入城口環境品質全面提升。包山兒童公園、城市規劃展示館、洋塘路改造等項目全面建設,城北老年體育活動中心竣工。公園山等棚戶區啟動改造,“四改聯動”工程繼續推進,小區物業管理得到加強。縣城公共免費無線網一期項目建成使用。推行“清潔桐廬”格線化管理,開展城市管理問題“三清”集中整治,城市精細管理由中心城區向中心鎮輻射。分水小城市考核排名上升至第16位。中心鎮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9億元,城鎮功能日趨完善。
美麗鄉村更具活力。投入資金5.2億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609個。富春江詩畫山水帶、江南古風民俗帶、深澳國家級歷史名村區塊被評為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和精品區塊。建成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12個,其中環溪村獲國家級示範村,桃源等4個村被評為省級優秀示範村。深澳、石舍等9個村被列入全國傳統村落名錄。狠抓“四邊三化”、“美麗公路”建設,國省道沿線環境全面提升。村落景區建設啟動,民宿經濟加快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接待人次、營業收入分別增長99.2%和103.6%。開展環溪等6個村“智慧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實施“聯鄉結村”幫扶項目129個。
“三改一拆”強勢推進。以“無違建縣”創建活動為載體,深化“三改一拆”專項行動,出台農村宅基地管理細則,新違建行為得到全面控制。完成“三改”面積89.59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210.05萬平方米,清理整治農村非法“一戶多宅”7577戶,拆後騰出土地1439畝。堅持“有拆有保”,保留歷史文化古民居504幢,維修重點歷史建築50幢。成功通過杭州市“無違建縣”驗收。
(四)生態優勢不斷擴大。
“五水共治”全面開展。新建城鎮污水管網72.7公里,改造提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63處。整治提升重污染企業62家,關停拆除畜禽(水產)養殖場679家。落實“河長制”,境內83條河流全部達到Ⅲ類以上水質,富春江出境斷面水質近年來首次達到Ⅱ類水質,被評為全省首批“清三河”達標縣和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入選“浙江最具魅力新水鄉”,並獲第八屆中華寶鋼環境獎。橫村鎮、百江鎮、鐘山鄉入選全省“治水美鎮”50強。完成防洪水工程87個、排澇水項目39個、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22個,新(改)建供水管網59.9公里。17個節水項目和重點企業取水設施監控系統建成運行,縣城居民用水和企業階梯式水價機制全面實行。
治氣治廢深入推進。淘汰關停低端落後企業141家、機電設備295台(套),落後產能淘汰三年行動計畫圓滿收官。縣城無燃煤區建設有序推進,中心鎮無燃煤區建設全面完成。重點企業完成脫硫脫硝治理,淘汰黃標車2518輛。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PM2.5)比上年增加13天,PM2.5濃度下降6.8%。建成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工程146個,縣城小區、機關事業單位試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自然資源嚴格保護。深入推進“三江兩岸”生態景觀保護與建設,96個項目全面完成。完善林業分類禁伐機制,壓縮林木採伐指標2.8萬立方米,壓縮率達40%。完成綠化造林1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兩江”及小流域河道砂石管理全面加強,建成“生態河道”10公里。創成省級綠色礦山1座,修復廢棄礦山2座,自然石開採得到嚴格控制。
(五)民生幸福穩步提升。
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83.2%。城鄉居民醫療、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9.8%和94.8%。完善“三位一體”互助養老體系,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71家,提升老年人春節慰問金標準,被命名為“全國敬老模範單位”。降低大病致貧公益金髮放門檻。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省級扶殘助殘愛心城市”創建通過市級驗收。新增保障房源309套,完成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240戶。實施公積金“新政”,擴面新增3351人。
社會事業持續發展。繼續開展“桐廬百姓日”、“最美桐廬人”道德模範評選等活動。桐廬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成功舉辦省市村歌大賽,《相約深澳》等3首原創村歌獲“中國村歌十大金曲獎”。建成特色農村文化禮堂30家,培育“春泥計畫”示範村10個。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桐廬校區正式啟用。特色學校、標準化學校建設成效明顯,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上海瑞金、杭州市一醫院與我縣的醫療聯合體建設深入推進。“單獨兩孩”政策全面落實。全國文化先進縣、省衛生強縣複評順利通過,成功創建省級藥品安全示範縣,莪山畲族鄉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成功舉辦“誰是球王”華東和東南賽區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在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上位居縣(市、區)金牌榜第1名,創歷史最好成績。
社會治理有序有效。開展村(社區)“五多”問題專項整治。社會組織孵化中心、道路交通事故調解處理中心建立運行,新建5個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深入開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六打六治”等專項行動,安全生產三項指標連續十年實現“零增長”。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成功處置“5·18”四氯乙烷槽罐車側翻突發環境事故。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平安創建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列杭州市第一名。
(六)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依法行政持續深化。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意見建議157件、政協委員提案239件。建立縣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和法律顧問列席制度。完善重大決策專家諮詢工作規程,合法性審查擴面提質,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評盡評”。完善府院聯席制度,行政複議和行政審判的銜接得到加強。推行行政複議調解和聽證制度,行政執法監督持續深化。開展規範性檔案清理。開通“桐廬發布”政務微博、微信平台。
行政改革穩步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制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政府行政權力清減率達61%。政務服務網投入運行。完成行政服務中心擴容提升,“中介服務超市”建成運營。市場監管局組建完成。推進“強鎮擴權”,中心鎮經濟社會管理事項進一步下放。政府投資項目精細化管理、國有資產公司融資管理得到加強,開展全口徑預算管理和公開工作,完成財政專項資金清理整合。
作風建設不斷加強。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抓好六大方面86項“四風”問題整改,推進作風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全面開展“重實體、興實業、辦實事”活動,解決企業各類問題400餘個。深化“基層走親”、“白訪夜談”,開展“三走進”、“三諾三比”活動。嚴格執行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等制度,“三公”經費下降41.8%。
與此同時,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台務等工作進一步加強,老齡、關心下一代、氣象、人民武裝、人民防空及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二、2015年工作安排
當前,
世界經濟仍處在
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
新常態”,處於“增長中高速、質量中高端”的發展新階段。面對新的發展趨勢和特徵,我們既要主動應對困難挑戰,更要積極搶抓桐廬在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美麗建設、生態文明、交通改善等方面的新機遇,在戰略上保持定力,在戰術上精準發力,推動桐廬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在新常態中實現新跨越!
201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總基調,深入開展“重大項目突破年、風景桐廬提升年、社會治理創新年”活動,深化“雙招雙引”一號工程,奮發有為,克難攻堅,著力加快“生態美、城鄉美、產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中國最美縣建設,全力開創綠色崛起、轉型發展新局面。
2015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自營出口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和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
杭州市平均水平以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各項指標繼續削減,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我們將重點把握好六個“更加注重”的總體要求:一是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趨勢規律的研究,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二是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把握,以美麗經濟為方向,狠抓轉型升級新成效;三是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科技創新作用的發揮,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四是更加注重美麗城鄉、生態文明的建設,積極打造特色發展新優勢;五是更加注重滿足人民民眾的需要,努力實現民生事業發展新普惠;六是更加注重苦幹實幹、創先爭優作風的弘揚,全面彰顯幹事創業新風貌。
為實現今年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發展智慧經濟、美麗經濟,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構築智慧平台。加強與濱江高新區的產業協作,加快智慧安防、智慧醫療、通信設備等產業園建設,打造以富春江科技城為核心的杭州智慧e谷拓展區。推進滙豐大廈、海陸世貿、農產品等電商產業園建設,提升分水、城南、江南、橫村等鄉鎮(街道)電商孵化園,打造以迎春商務區為核心的電子商務集聚區。加快富春山健康城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加速慢生活體驗區產業項目建設,打造以富春山健康城和慢生活體驗區為核心的智慧健康養生產業集聚區。
大力發展智慧產業。全面實施“農村淘寶”項目,建成阿里巴巴農村電商全國培訓中心,運營淘寶網“特色中國·桐廬館”,提升“阿里巴巴·桐廬產業帶”,力爭全縣電商骨幹企業銷售總額達20億元。建成投產海康威視一期、英飛特電子等重點項目,培育數字安防、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快“三通一達”基地和蜂網公司快遞配套產業項目建設,努力辦好國際快遞產業發展促進大會,促進快遞物流業集聚發展。
大力推進智慧套用。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兩化融合示範試點企業,深入實施傳統行業“機器換人”,加大工業技改投入。發展“智慧旅遊”,推進景區、賓館、民宿等無線網路建設,鼓勵經營業主運用電子商務拓市場。打造“智慧城市”,建設數字桐廬地理信息套用平台,提升“數字城管”功能,加強交通組織智慧型化管理,推進“智慧環保”、“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建設。建成“智慧農村”100個。
大力培育美麗經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構建覆蓋一、二、三產具有桐廬特色的美麗經濟。加快頤居智慧養生產業園、瑞金—富春山居健康養生基地、江南國際養生中心等項目建設,努力把健康養生、旅遊休閒等新興產業打造成為主導優勢產業。依託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態環境和美麗城鄉資源,招引更多健康養生、文化創意、教育培訓、金融服務等項目落戶。積極對接浙江省百個“特色小鎮”計畫,深入謀劃電商小鎮、金融小鎮。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內涵,推進特色產業、民宿經濟、村落景區發展,加快從建設向經營轉變的步伐。
(二)強化精準發力、精準服務,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突出創新創優抓工業。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力爭全縣規模工業銷售產值突破500億元,邁入全省工業二類縣行列。著力建設重點項目66個,擴大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加快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磁性材料、綠色化工等特色產業發展。深入推進“四換三名”工程,狠抓水電裝備製造、針織服裝、制筆、箱包等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深化工業龍頭企業、成長型企業、小微企業的培育,新增億元企業4家、規模企業20家。最佳化工業用地規劃布局,有序開展“兩帶一城四區”平台建設,推進富春江科技城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工作。
突出做精做強抓服務業。開展省級服務業改革創新試點,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深化全域旅遊改革,啟動省級旅遊業發展示範縣創建,推進富春江大景區5A創建,以舉辦中國休閒鄉村旅遊季活動和《我們15個》電視節目等為抓手,進一步打響桐廬旅遊品牌。加快富春江慢生活體驗區、江南古村落風景區、分水旅遊度假區等平台建設,推進傳統景區提升改造,啟動建設3條旅遊風景道,實施絲綢文化博覽中心等休閒旅遊項目55個,完成投資21億元以上。推進中歐城等商貿綜合體建設,建成朝霞路美食街,中杭路服飾街創成市級特色街區。
突出高效生態抓農業。加強農業“兩區”建設,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8000畝。加強“萬元畝值”、“色彩農林業”的示範推廣,推進“一鄉一業”現代農業示範區提質擴面,新發展設施農業3000畝、農林高效示範基地6500畝。依託低山緩坡、山塘水庫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休閒農業、特色農業。開展省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建制推進試點縣工作,深化農作制度創新和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進一步推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三)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後勁。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雙招雙引”一號工程。強化精準招商,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輻射,緊盯央企、浙商和外資,加強主導產業招商,突出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力爭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60億元、浙商回歸資金15億元、利用外資1.75億美元。深化區縣協作,承接產業轉移項目投資4億元以上。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繼續實施重大項目突破“221”行動計畫,集中精力抓好20個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和10個以上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突出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工業技術改造、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著力最佳化投資結構。鼓勵和吸引民間投資,細化社會資本投資公建項目準入流程,提升社會投資比重。
加強要素資源保障。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推進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完成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復墾800畝,清理閒置、盤活存量土地500畝,新增建設用地2000畝。推進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升融資能力,實現多元化籌措資金。強化重大決策執行監察等協調推進機制,以優質高效服務促進項目建設提速提
(四)深化改革創新、開放帶動,激發區域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實施“桐改538計畫”。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和機構改革,推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清單。實行差別化水電氣價格、土地供應等機制,深入開展企業綜合評價和分類服務,推進要素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深化省民間融資管理創新試點縣建設,組建民間融資服務中心。推進國有企業實體化運作,強化政府融資管理和債務管控。加快農村確權賦權改革,推進空心村“二次創業”,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制度。探索排污權初始登記和交易制度,推進重點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等建設。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科技創新“雙十”培育,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產學研聯合體,支持建設研發中心、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推進科技孵化園建設,發揮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科創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平台作用,提升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GDP比重。新培育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家,企業研發中心5家,新增省市名牌5個、著名商標7個,專利授權量1300件。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1315”工程,深化“百名碩博進桐廬”專項引才活動,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緊缺專業人才,引育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強外貿出口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大出口品牌培育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國際認證和註冊國際專利。最佳化出口市場結構,推廣跨境電子商務套用。支持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收購海外資產,建立企業行銷網路或加工基地。推動服務外包產業擴量提質。
(五)推進城鄉互動、統籌協調,加快美麗桐廬建設。
堅持精品理念,深化最美縣城建設。完善美麗縣城建設規劃,更加注重重大區塊、重點地段、重要節點城市設計。全力推進杭黃鐵路(桐廬段)及站場建設,有序實施杭黃鐵路站場綜合體、柴埠綜合體等區塊拆遷改造。加快柴埠大橋(暫名)、疏港公路、城市規劃展示館等項目建設,完成城北入城口景觀工程、洋塘路改造,統籌推進春江東路、城南路、梅林路、濱江路等道路改造建設。推進開元街、浮橋埠區塊拆遷安置房建設和項目招引,繼續開展“四改聯動”工程,分期實施主幹道兩側建築立面整治。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共管、公眾參與的“大管理”機制,深化城市管理問題“三清”集中整治,擴大精細管理覆蓋面。
提升完善功能,深化魅力城鎮建設。加快分水小城市建設,改造提升武盛古街,做靚小城市東入口景觀,建成開放分水文體中心等公共設施。實施富春江鎮市民休閒廣場、橫村鎮舊城改造、江南鎮深澳至青源道路建設等46箇中心鎮政府投資項目,加快中心鎮集聚工程建設,創新城鎮落戶管理,有序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瑤琳、百江、鐘山等鄉鎮特色化發展,支持莪山“中國畲族第一鄉”、合村“全域旅遊先行鄉”、新合“紅色經濟”開發建設。
圍繞村美民富,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堅持分層分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新一輪培育村、精品村建設,建成市級風情小鎮2個、精品村10個。推進美麗鄉村連線成片,橫村產業風情帶、瑤琳運動休閒帶、富春江慢生活體驗區創成市級精品線路和精品區塊。啟動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掛牌保護農村50年以上歷史建築,完成重點歷史建築維修40幢,推進首批國家傳統文化村落、“杭派民居”等試點建設。鞏固清潔桐廬、美麗庭院建設成果。全面建設村落景區,壯大鄉村旅遊、民宿產業,創成2A村落景區5個,建成民宿經濟示範村20個。重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轉化集體經濟薄弱村30個以上。深化“聯鄉結村”活動,實施幫扶項目100個。
(六)堅持環境立縣、低碳發展,彰顯綠水青山魅力。
深入推進“五水共治”。深化“河長制”,加強水質巡查監測,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程有效運行,全面完成城鎮截污納管任務,鞏固深化“隨時能游、隨處能游”治理成果。實施強庫固堤工程,開展中小河流和小流域治理,做好縣城和鄉鎮(街道)排澇整治工作。推進千島湖配水工程桐廬縣域配水項目,建成分水供水一期項目。落實城市居民用水和企業階梯式水價制度,抓好重點領域節水,爭創節水型城市。
著力深化“三改一拆”。結合重點區塊、重點項目建設,分類實施舊住宅、舊廠區、城中村改造,全年完成改造面積20萬平方米。鞏固深化“無違建縣”創建成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強化農村宅基地和農民建房管理,嚴控新違建、新超建發生。加強拆后土地規劃利用,完成土地復耕100畝、復綠200畝,新增宅基地100畝。
持續抓好生態治理。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改造,完善重污染行業長效管理制度,實行企業刷卡排污和總量控制。深化大氣複合污染防治,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鍋爐,完成縣城建成區“無燃煤區”建設。做好高污染機動車限行和黃標車淘汰工作,加強秸稈焚燒、建築揚塵、餐飲油煙、煙花爆竹燃放等治理。深化“四邊三化”、“三江兩岸”工作,推進美麗公路、生態河道等建設,完成綠化造林1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構建土壤環境監測體系,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和土壤修復工程。推進礦山治理復綠。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七)加強公共服務、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幸福。
加強社會保障。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0個,適當提高老年人春節慰問金標準。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開辦養老機構。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力度。推進醫保智慧型審核和視頻監控系統運用,加強醫保就診監控管理。建立健全困難民眾幫扶長效機制。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探索創新拆遷安置方式,多渠道供給保障性住房和拆遷安置房。
發展社會事業。深化與浙江工商大學的全面合作,加快杭商院二期項目建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名師名校長分類培養機制,加強與名校的合作,提升各級各類教育質量。推進浙江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創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建成“春泥計畫”示範村10個。深化上海瑞金、杭州市一醫院兩個醫療聯合體建設,加強衛生人才的培養引進和重點學科建設。開展省級慢性病防治綜合示範區創建。推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加強越劇、剪紙、故事、書畫等特色品牌培育,推進“中國書法之鄉”創建。舉辦全縣第五屆運動會。
創新社會治理。全面開展省社會治理創新試點縣工作。深化“桐廬百姓日”、“政府開放日”活動,啟動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落實“社區減負”制度,推進社區工作轉型。深化“樓下書記”、村級商會、村級慈善分會等組織建設,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提高社會組織參與基層自治水平。推進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縣工作,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實施縣內信訪事項終結、信訪積案分類管理考核機制,實行訴訪分離制度。加強公安工作“四項建設”,推進平安格線與信息網“兩網融合”,完善110社會應急聯動中心功能,努力打造與中國最美縣相匹配的社會治安環境。全面落實新《安全生產法》,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誠信機制建設,開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全全生產三項指標繼續保持“零增長”。
政府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了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的新里程。我們將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高效施政、科學理政、廉潔從政的能力和水平。
強化法治理念,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律底線不可觸的法治思維。實施領導幹部法治意識提升工程,全面落實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和政府法律顧問等制度。加強公務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強化法制隊伍建設和管理。深入推進全民普法,努力培育社會法治文化。
強化法律執行,提升高效施政能力。強化政府執行力建設,紮實推進重大決策、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落實,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加強執法協作配合,推行綜合行政執法和多種形式的部門聯合執法,健全行政執法爭議糾紛解決機制。加大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食品藥品安全、資源環境保護、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嚴格行政執法程式,推行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實行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推進規範文明執法。
強化法治為民,提升科學理政能力。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強化公眾參與,對涉及民生的重大決策事項公開徵求意見,推行公眾意見採納情況反饋和重大決策新聞發布制度。落實重大決策事項聽證和專家諮詢制度,實現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全覆蓋。加大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切實維護民眾合法利益。
強化制約監督,提升廉潔從政能力。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嚴格預算管理,厲行勤儉節約,“三公”經費再壓縮10%。嚴格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公共資源轉讓等權力集中領域的制約監督,加強審計監督。加強紀律執行和制度落實,推進行政監察和行政複議能力建設,嚴格監督執紀問責。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各位代表,新形勢、新目標、新任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始終堅定創先爭優、跨越趕超的信念,始終弘揚迎難而上、鍥而不捨的精神,始終胸懷定則必做、做則必成的氣魄,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奮力拚搏,為推進“一個目標、五大桐廬”建設,打造“中國最美縣”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