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淮安市清浦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淮安市清浦區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1月9日在淮安市清浦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區長張笑清浦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淮安市清浦區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淮安市清浦區區長張笑
  • 報告時間:2014年1月9日
  • 報告背景:清浦區第八屆人大第三次會議
  • 報告地點:淮安清浦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工作回顧,2014年工作安排,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巨觀經濟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壓力,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圍繞科學跨越發展目標,全面落實區委 “1236”戰略部署,著力推進“3+2”重點工作,全力以赴保增長、惠民生、促和諧,全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區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億元,增長1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增長22%;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37億元,增長19.45%,比達82%。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6.2:33.7:60.1,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成效顯著。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全年列統工業增加值、開票銷售分別達32.2億元、4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2%、40.4%,新增列統工業企業13戶,銷售超億元工業企業達17家。生物醫藥、冶金機械、新材料三大產業實現產值162億元,占全區列統工業產值總量90%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5億元,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開發省高新技術產品8個。服務業發展進程加快,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87.6億元,同比增長17.1%,淮安現代商務集聚區成功獲批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高效設施農業占比繼續全省領先,蔬菜主導產業產值突破15億元,“淮安紅椒”成功獲批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13戶,新註冊家庭農場22個。開放型經濟平穩運行,累計新批外資項目14個,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12億美元,開工項目實際到賬7749萬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1.06億美元。項目建設有力推進,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4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2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8個。海普達機械等項目開工建設,寧淮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國際新城等項目加快推進,菸草薄片、中石化油庫、洛斐爾建材產業園等項目主體竣工,天士力生物醫藥產業園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向上爭取工作成效顯著,獲批各類項目181個,到位資金3.4億元。
城鄉統籌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更加最佳化。全年實施中心城市建設項目102個,完成投資160億元。舊城改造強力突破,陽光徵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清江蔬菜批發市場地塊、服裝廠地塊、韓侯大道工程等完成拆遷,西南化工片區居民搬遷快速推進,文廟三期地塊徵收全面啟動。清江人家、燁宸廣場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府山大廈、維科皇家花園等4個項目主體竣工。清浦新城加快建設,陽光湖新天地、中央華府等項目提速推進,區規劃展覽館、清江浦歷史文化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清浦開明中學主體建成,浦南花園等安置小區順利竣工。農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累計投入5000餘萬元,新建泵站6所,建成高標準農田1.4萬畝,實施國家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區)項目,新增並改善灌溉面積1.98萬畝。創成全國農機示範專業合作社1個,全區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達92%。新建農村道路15公里、疏浚河道29條、改造農村橋樑35座。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四季青農貿市場,實施前進路農貿市場、新民路農貿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完成膠鞋廠宿舍、富春小區等4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任務,整治提升388個自然村莊環境,鹽河甘露、王元和武墩三閘等康居示範村創建成效明顯,王元村榮獲“江蘇最具魅力休閒鄉村”稱號。生態創建成效顯著,實施大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裏運河清淤疏浚等重點工程,打造蛇家壩、柴米河生態綠色長廊,建成省級森林示範村3個。成功獲批蘇北首批省級生態區,率先通過國家級生態區創建技術評估,5個鄉(鎮)全部創成“國家級生態鄉(鎮)”。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30元,分別增長14%和15%。民生10件實事全部得到落實。教育事業不斷進步,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創建通過教育部認定,提前通過校安工程三年規劃省級驗收,教育現代化創建經驗在全省推廣。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新改擴建5個省級標準村衛生室、2個省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創成2個省級示範鄉鎮(中心)衛生院,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體封頂。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建成10家數位化農家書屋,積極備戰第十八屆省運會,競技體育成績喜人,獲得省以上重大賽事金牌9枚,實現清浦全運會金牌零的突破。順利通過省“十二五”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區中期評估,建成全市一流的人口和家庭服務中心,“紅椒情”致富計生家庭項目獲全省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創新獎。關愛“馬路天使” 項目獲省社區公益服務創投大賽優秀項目獎。圓滿承辦“2013淮揚菜美食文化旅遊周”,“節儉辦廟會”做法被新華社等媒體專題報導。順利完成第五屆社區居委會、第十屆村民委員會和第四屆區殘疾人聯合會換屆選舉。積極開展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實現全區範圍單位和個人應保盡保。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1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290元。大力開展省級創業型城區創建活動,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854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86人。為1467對新婚夫婦提供免費婚前檢查。新建3A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8個。創成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區。全區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實現應補盡補。加大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力度,建立困難民眾幫扶救助綠色通道,救助重大疾病患者、困難學生、孤寡老人、困難民眾3799人次,發放救助金660餘萬元。
行政效能得到提升,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紮實開展“開啟新征程、爭當排頭兵”主題實踐活動,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機關工作作風明顯改善,行政效能不斷提升。積極開展市場準入與監管制度改革,推動全民創業活動向縱深發展。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高效運行。自覺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落實區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1件、政協委員提案73件。注重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溝通聯繫,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廉政建設得到加強,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升,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水平進一步提高。紮實開展軟環境建設和機關作風評議活動,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社區管理服務體系。順利通過省“六五”普法中期考核驗收,創成3個省級法治文化廣場。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三進三幫”、“三解三促”活動,及時就地解決民眾合理訴求,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成效明顯。“陽光清浦”及“12345”公共服務平台高效運行。110指揮中心主體建成,區社會治理服務中心主體封頂,完成4個鄉鎮(街道)社會治理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新建4個1000平方米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區公安分局被表彰為全省民眾工作視窗服務示範單位,區法律援助中心被表彰為“全省十佳法律援助先進集體”。強化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責任製得到進一步落實。省級“雙擁”模範區創建通過考核驗收。國防動員、人防、統計、紅十字、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機關事務、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平安清浦、法治清浦建設成效明顯,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實現“十二五”目標的衝刺之年,也是我區向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甦態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經濟下行、轉型升級的壓力加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困難仍然較多。但是,我們也應欣喜地看到,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區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特色逐步顯現,重大項目加速集聚,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加快,這些都為我們增創優勢,科學跨越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改革各項戰略部署的逐步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政策紅利的持續顯現,淮安城市東擴南連戰略的深入實施,這些都為清浦提速突破、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市第六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區委七屆四次全會以及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科學跨越發展總要求,以改革創新為統領,以落實“五大突破”為抓手,緊扣“三個定位”,實施“六項工程”,更大力度推動轉型發展,激發市場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設繁榮宜居幸福新清浦。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GDP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6%,列統工業開票銷售增長22%,註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4‰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市下達指標。突出民生保障和民生幸福,為城鄉居民辦10件實事。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圍繞三大特色主導產業,更大力度推進新型工業化,努力開創工業經濟新局面。始終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不動搖,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攻方向,以“生物醫藥、冶金機械、新材料”三大百億元主導產業培育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全力推進產業提檔升級、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全區工業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堅持差別化發展的思路,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做大做強生物醫藥、冶金機械、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全力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開工建設天士力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厚道藥業等一批生物醫藥項目,確保科奧醫療器械產業園建成投產。大力發展冶金機械產業,圍繞淮鋼特鋼和大無縫鋼管抓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壯大奔航齒輪、鑫淮機械等企業規模。精心培育新材料產業,確保菸草薄片、洛斐爾建材、綠野建材等項目全面投產達效,菸葉梗絲切片等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全年三大主導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占列統工業總量90%以上。
培育壯大骨幹企業。加大現有企業培植力度,實行“一企一策”,扶持30戶重點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全力支持天士力等企業加快技改擴能和轉型升級步伐,引導企業通過兼併、控股等方式擴大企業規模,組建產業集團,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積極扶持菸草薄片、洛菲爾建材等新投產企業擴大產能、形成規模。加大列統企業培植力度,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畫,有重點地發展一批主業突出、實力較強的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雙高型”企業,引導企業找準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以小產品創造大市場、形成大配套。全年確保新增列統企業15戶以上,銷售超億元企業20戶以上,利稅超億元企業2戶以上、超千萬元企業20戶以上。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科技生產力,加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堅持把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緊密結合,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裝備、加快新品研發,自主開發和引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落實好科技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吸引省內外特別是套用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來清浦交流合作、投資創業。依託省級科技孵化器金字招牌,引進孵化一批技術含量高、增長潛力大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為全區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源頭活水。依託高教園區人力資源優勢,加強產學研聯合,深化合作共建,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開發和引進市級新產品85個,爭創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
二、發揮兩大平台優勢,更大力度推進服務業提速,全力打造服務業發展新高地。充分發揮省級現代商務集聚區、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平台優勢,大力實施服務業提速戰略,全力提升服務業發展質效。
加快高端服務業集聚。堅持產城融合發展,以現代商務集聚區為平台,著力吸引一批國際、國內著名服務業領軍企業、行業巨頭,形成高端服務業產業集群。力爭新引進投資超億元服務業項目1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4個。加快寧淮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蘇寧睿城、匯金廣場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高端城市綜合體。以創智天地等電商企業為龍頭,著力打造一批軟體開發、文化創意等服務業高端項目。依託宏進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現代食品城、禧徠樂國際商貿城等項目,打造區域性商品集散和物流中心。積極鼓勵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來我區設立分支機構,大力發展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新型金融業態。
加快傳統服務業升級。以老城區為主陣地,積極推進商業零售、休閒娛樂、生活服務等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加快紅星國際廣場、興業國際廣場、燁宸廣場等項目建設,打造高檔次、多業態、多功能的市級商業中心。以鼓勵創業為手段,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促進同類型行業集聚經營,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服務業街區,著力打造前進路汽車服務一條街、環城路婚慶禮儀一條街、東西大街服裝銷售一條街、文廟新天地古玩字畫交易一條街等。
加快新興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新型業態,加大對總部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確保新城CBD、特種設備檢測中心等總部大樓主體封頂,綠野總部大廈等項目開工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業,搶抓裏運河文化長廊工程建設機遇,以大閘口、都天廟、吳公祠等歷史古蹟和楚秀園、陽光湖等現代園林為重點,策劃包裝一批彰顯清江浦歷史文化底蘊和清浦現代城市魅力的旅遊項目。依託區內良好的生態資源和現代農業優勢,規劃建設一批生態旅遊和觀光農業項目,大力發展鄉村風情游、農業體驗游、觀光休閒遊。
三、聚焦三農發展,更大力度推進城鄉統籌,奮力推動新農村建設再上新台階。以城鄉統籌發展總攬三農工作全局,以新型城鎮化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組織化、精品化發展,全力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提升現代農業質效。大力推進農業部蔬菜標準園和“菜籃子”基地建設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萬畝,無公害蔬菜產量達40萬噸。加大“淮安紅椒”品牌建設力度,創成中國馳名商標,“淮安紅椒”深加工產品上市銷售,建成“淮安紅椒”品牌展示中心、冷藏倉儲交易中心。著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宏進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等5個億元以上農業項目建設,新增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積極培育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建市級農民合作示範社5個,新培育家庭農場10家。進一步加強農業機械裝備建設,加大大馬力農業機械推廣力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依靠科技支撐,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最佳化資源配置,集聚要素投入,促進農業現代園區提檔升級。
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按照“一鎮一特”的思路,以“多規融合”為基礎,全面完成武墩鎮、和平鎮、黃碼鄉、鹽河鎮鎮村規劃及集鎮控規的編制工作。全面提升鎮區建設和管理水平,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富有特色的新型小城鎮。進一步最佳化村莊規劃,建設一批配套完備、環境整潔、人口集聚的新型農村社區。不斷提升鎮村經濟實力,推進富民強村工程,所有行政村建成“四有一責”達標村,所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15萬元,村均集體收入超60萬元。深化扶貧開發,實現全區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7個經濟薄弱村全部達到新“八有”要求。加快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完成村級創業點所有標準化廠房招商招租,力爭實現稅收500萬元。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全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創建綠化示範村10個,新建森林生態示範村5個,建設高標準農田0.5萬畝,改造農村危橋36座。改造提升農村道路36.6公里,鎮村公交通達率達100%。實施楊廟泵站改造、分淮入沂整治等工程,有效提升區域防洪能力。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灌區節水改造等農村民生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6.5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達到12.5萬畝,節水工程控制面積達到7萬畝,全區農田水利現代化水平達85%。
四、緊盯三大環節,更大力度狠抓項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新活力。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將抓簽約、抓開工、抓竣工作為項目建設的三大核心環節,以更大力度招項目、推項目、建項目,以項目建設大突破帶動全區經濟科學跨越發展。
切實強化招商引資。堅持招商引資“第一抓手”,著力強化招商組織,深入推進全員招商,營造全區上下積極參與招商、主動服務招商的濃厚氛圍。不斷強化專業招商,充分發揮專業招商部門、專業招商隊伍引領作用,加強對優勢產業、重點板塊、特色行業的針對性招商,切實提升招商實效。繼續堅持駐點招商,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轉移重點區域,集中精力、長期駐點,跟蹤項目、收集信息。著力強化招商選資,瞄準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50強企業,引進一批“一步登天”的大項目和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新興產業項目。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0個以上,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依託北歐工業園和明憲產業園等新載體,不斷強化外資招商,加大對台、港、浙、閩、粵等外資富集區和歐美等境外地區的招商力度,不斷提高外資招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堅定不移地將抓開工、保竣工作為項目建設的關鍵,切實提高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按時開工率和竣工投產率。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加強定期過堂、現場會辦和跟蹤督查,保證項目推進有力有效。全力提升幫辦服務水平,加大土地、規劃和環保等協調支持力度,最佳化項目建設環境,力推簽約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竣工,竣工項目早達效。進一步強化項目考核導向,重點突出對投入和產出指標的考核,更加注重有質量、有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全年確保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0個,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5個,菸草薄片、中石化油庫、洛菲爾建材等重點項目投產達效,天士力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項目、菸葉梗絲切片等項目開工建設。
不斷完善載體功能。深入開展“特色園區創建年”活動,進一步完善工業新區配套,加快園區路網建設,實現園區與淮安主城區的多線貫通,工業區各功能組團間的無縫通達。全面啟動商住配套建設,實施一批商貿物流、設計研發等生產服務型項目,適度建設商住、餐飲、娛樂等生活服務設施,最佳化產業工人生產生活條件。有序推進發展大道以南地塊徵收。深入推進西安路園區“西拓南延”工程,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依託兩大園區平台,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園、冶金機械產業園、洛斐爾建材產業園、醫療器械產業園等特色“園中園”建設,加速優勢產業集聚。
五、主攻兩城建設,更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提升主城南大門新形象。堅持以規劃為引領,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目標,加大力度推進舊城改造,加快新城建設步伐,全力打造代表淮安城市形象的主城南大門。
強力突破舊城改造。以改善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品位為目標,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全年開工舊城改造項目15個,開工建設面積突破11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55億元。全力突破裏運河文化長廊建設,加大力度推進文廟三期地塊徵收,確保文廟三期安置房如期建設。加大房屋徵收拆遷力度,全面完成南門小街地塊房屋徵收、西南化工片區居民搬遷任務。以淮海南路、北京南路、延安路為重點,全力推進清江人家、武夷大廈等項目加快建設。強化舊城項目招商,力爭前進小區東側、實小西側等地塊落實投資主體。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新建改造10條市政道路,整治10條背街後巷,改造老舊小區30萬平方米。
加快建設清浦新城。把清浦新城作為提升清浦城市形象,打造靚麗淮安主城南大門的重要節點來抓,以提升品質為目標,以完善功能為重點,加大投入,全力推進。實施陽光湖公園亮化工程,提升市民廣場、紅旗河、蛇家壩乾渠及主次幹道景觀綠化水平。完善南苑路以北15平方公里區域“五縱四橫”路網框架,建設勤政南路、朝陽路、文化路等道路,實現新城道路南北貫通。加快吳圩花苑安置小區建設進度,確保福田人家、關城花苑等安置小區建成交付,清浦開明中學竣工招生。
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推進數位化城管,繼續高標準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加大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建築渣土等整治力度,著力提升市容景觀和園林綠化水平,促進城市淨化、亮化、綠化和美化。實施精品帶動戰略,完成城市出入口景觀提升和城區主幹道、遊園、廣場、河岸風光帶等綠化提升工程,建成2個城市綠色遊園,打造省市級精品示範路段3條、省級示範社區1個。加強源頭防控,依法處置違法建設,堅決嚴厲打擊違建行為。
六、重抓十件民生實事,更大力度創新社會治理,著力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把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民生實事為主抓手,努力讓人民民眾分享更多的發展成果,感受更多的公平正義,體驗更多的和諧幸福。
紮實辦好民生十件實事。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提高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維護好人民民眾利益的一件大事來抓,不斷完善各項機制,確保民生實事推進有力,成效明顯,人民滿意。完善領導機制,強化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全力抓的責任體系,優先部署、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完善推進機制,堅持定期過堂、跟蹤督辦、全程督查等制度,確保實事項目推進速度快,建設質量好;完善投入機制,確保新增財力用於改善民生的投入不低於75%,堅持多元化投入,積極向上爭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確保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有穩定的資金保障。
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全區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教育公平。著力推進教育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新建3所標準化幼稚園,創成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1所惠民示範醫院,建成9所省級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創成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省示範鄉鎮衛生院各1所。大力實施文化體育惠民工程,建成38個城市“10分鐘體育健身圈”、4個村民文化健身活動廣場,節儉辦好清江浦廟會。全力做好第十八屆省運會備戰工作,力爭奪取金牌7枚、獎牌23枚。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實施文廟“狀元橋”修復工程。不斷加強市場價格、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立完善的人才體系,招聘100名急缺專業和高層次人才。完善穩定低生育水平長效機制,推進省“十二五”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區創建。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加強雙擁優撫安置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撫恤、優待等政策規定。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及關工委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發展老齡事業,規範管理民族宗教事務。
持續改善民眾生活。加大創業型城區的創建力度,深入推進“全民創業、淮商崛起”行動,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居民增收。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強化技能培訓,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8000人以上,實施困難人員再就業600人。加大各項社會保險擴面提標力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應保盡保。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提高大病救助標準。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創建星級養老院2所。完善殘疾人保障救助機制,開展殘疾人康復“四進”家庭活動,為全區1000名殘疾人進行免費健康體檢。繼續加強紅十字工作,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加大對重大疾病、特困民眾的救助力度。
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生態文明機制創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確保在蘇北率先創成國家級生態區。大力實施淮安南出入口水環境最佳化、關城大溝生態修復等一批重大生態環境項目。進一步完善農村污水管網,著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所有自然村莊環境整治任務,打造環境整潔的美麗鄉村。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確保秸稈禁燒禁拋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紮實推進低碳城市創建,積極引導低碳產業發展,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制度,切實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
著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不斷完善區、鄉、村三級社會服務治理體系,區社會治理服務中心交付使用,完成3個鄉鎮(街道)社會治理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培育5個村級規範化建設典型。深入推進“六五”普法,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加大法律援助惠民力度,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嚴格落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制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建設,及時就地化解社會矛盾。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深入推進大防控體系建設,築牢平安清浦的堅固防線。鞏固省級“雙擁”模範區創建成果,著力增強軍政軍民團結。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監管措施,堅決預防和杜絕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