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四屆二次和三次全會、區委四屆三次和四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和“331”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突出抓好“三個一批”和統籌城鄉發展“五項重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
同時,也對2014年重慶的發展規劃制定了明確的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主要內容:13年的回顧,14年的任務
- 工業經濟特點:穩中有進
- 第三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四屆二次和三次全會、區委四屆三次和四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和“331”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突出抓好“三個一批”和統籌城鄉發展“五項重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發展質量得到提高
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2億元,同比增長12.5%。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5%、12.4%和13.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7.6億元,增長15.9%。固定資產投資507.6億元,增長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4億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4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618元、增長13.8%。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完成工業增加值293.2億元,增長11.6%。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8億元,增長17.5%。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戶,560戶企業納入全市“萬戶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15戶,其中30億元以上的6戶,重慶宜化年產值超過50億元。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69.2%。施耐德西部智慧型終端生產基地一期、中船重工船舶工業園一期、明邦建材新型牆體材料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神華神東萬州港電一期工程建設過半,西部紡織城場平工程完工,康師傅礦物質水、重慶經緯林油一體化、科創醫藥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詩仙太白酒業入圍市長質量管理獎提名獎,“詩仙太白盛世唐朝”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譚木匠公司主導制訂1項行業標準。新增重慶市著名商標4件,索特鹽化、長江塗裝等4戶企業的4個產品被評為重慶名牌產品或知名產品。
第三產業提質增效。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612.7億元,增長22.2%。住宿和餐飲業營業收入48.5億元,增長17%。萬達商業廣場及酒店正式營業,城市之星商業綜合體主體竣工。新增電子商務企業和經營戶2055戶,網路零售額10.1億元。鎮鄉規範化農貿市場實現全覆蓋。建成社區便民商圈2個、城區“早餐示範工程”網點4個。成功舉辦國際美食節、汽車消費展、房地產展示交易會等會展活動。全年銷售汽車3.25萬輛,銷售額39.8億元、增長28.2%。商品房竣工面積141.5萬平方米、增長9.4%,商品房銷售面積206.1萬平方米、增長3.6%。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743.4億元、貸款餘額378.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9.4%和24.7%,存貸比由上年的48.7%提高到50.9%。興業銀行萬州支行掛牌營業,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試營業。新增保險公司3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旅遊業接待遊客1228萬人次、旅遊收入46.5億元,分別增長9%和11.2%。甘寧鎮被評為重慶市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天城鎮成功創建市級農家樂休閒旅遊示範鎮。
第一產業穩步發展。糧食產量52萬噸,與上年持平。油料產量1.8萬噸,增長6%。蔬菜產量88.7萬噸,增長5.8%。肉類總產量7.8萬噸,增長2.8%。新建柑橘基地3萬畝、蔬菜基地5100畝、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場101個。新建名優小水果、名特水產、中藥材、林木花卉、茶葉、菸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4.2萬畝。孫家分水市級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完工項目18個,甘寧區級現代農業示範園新建成柑橘基地5000畝、蔬菜基地1500畝。
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新增外資企業2戶。淨增內資企業492戶、個體工商戶7091戶,市場主體達到7.9萬戶。新發展微型企業2365戶,累計突破1萬戶。探索建立企業反擔保、保險保證、聯保、商會授信等融資方式,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取得成效。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13%,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67.2%,上繳全口徑稅金35億元,新解決就業3.6萬人。
(二)城市建設擴容提質,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加快
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完成高鐵片區、雙松片區和沱口片區控規方案。經開區完成征地5000畝、場平整治3000畝,高峰片區建設開始起步。啟動密溪溝片區開發,江南新區格局進一步拉開。城市建成區面積57.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84.6萬,城鎮化率59.5%。
城市功能和品質不斷提升。經開大道全線貫通,上海大道延伸段竣工,玉城大橋主體完工。長江三橋江南連線道、中部路、連一路等項目竣工。萬雲高速公路天城入城大道、南濱大道上段等景觀綠化工程竣工,太白岩山頂公園建設、西山公園靜園改造、西山鐘樓修繕完工,南山公園、沱口九曲花街等建設加快。體育場功能積極發揮,游泳館向市民開放。啟動船舶廢棄物接收及清漂碼頭建設。完成機場片區天然氣安裝、青羊宮供水最佳化工程。增設環衛設施設備8000餘個(台)。新增和改造公廁12座。整治背街小巷15條。鴿子溝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天仙湖攔沙壩通車。最佳化公交線路4條,新建公交候車亭58個。新投放出租汽車209輛。新增停車場26個、停車泊位9027個。
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進有力。渝萬客運專線橋隧和路基工程全面開工。萬忠高速公路(南線)、萬利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萬州港區新田作業區一期港池工程基本完工,神華神東萬州港電大件碼頭泊位建成。實施國省道大中修97公里,完成47公里。萬州機場停機位由3個增加到5個。
(三)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大,農村面貌持續變好
“五項重點”成效明顯。實施縣鄉道大中修42公里,完成行政村通暢工程261公里,建成菸葉種植區公路100公里,行政村通暢率由上年的80%提高到85.3%。理順了集鎮集中供水和鎮鄉污水處理管理體制,集鎮集中供水技改項目完工20個、在建20個。新解決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開工鎮鄉污水處理項目6個,啟動7個鎮鄉污水處理新工藝試點。建立“鎮鄉收集、區運輸處理”的鎮鄉垃圾收運體系,16個鎮鄉垃圾收運系統試點運行。29個貧困村整村扶貧驗收達標,啟動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3萬人,悅君山片區扶貧開發項目完成39個,“雨露計畫”資助貧困家庭子女就讀中高職學校2530人次,全年新脫貧2.4萬人。
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推進。新增耕地3877畝。新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5.2萬畝。耕地流轉率39.4%,集約經營率31.6%。新發展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戶、農民合作社98個。培育和引進水稻、玉米等新品種10個。新增中國地理標誌商標3件。兌現農資、農機、良種等直補資金2.2億元。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大灘口水庫蓄水發電。除險加固病險水庫40座,整治渠道101公里。普里河余家河堤、彈子河堤整治工程完工。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3000口,改廁4000戶。建成和完善村郵站100個。新建自動氣象站21個。獲批部級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村5個、市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14個。太安鎮鳳凰村被評為首批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長嶺鎮龍立村被評為全國防災減災示範社區。
(四)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
重點改革穩步推進。開展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試行企業註冊資本貨幣零首付,開展微型企業社會保險補助。公務卡結算制度改革試點單位由5個擴大到95個。經開區核准發行企業債券10億元。完成重慶太白酒廠改制重組和渝東經濟發展總公司公司制改革。成功關閉插旗煤礦。以合資入股方式新成立3家基層供銷社。新增農村“三權”抵押融資12億元。完成地票交易1.7萬畝,直撥地票價款20.4億元。
招商引資效果良好。實施招商引資經濟合作項目120個,外方到位資金162.7億元。成功舉辦第九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經貿洽談會,萬州簽約項目9個,協定總投資148.3億元。成功舉辦長江流域商務協作會第十一屆年會,萬州簽約項目2個,協定總投資35億元。北京朗途融通落地式電子商務、復星星泓天貿城、五洲國際商貿城、縱橫國際機電汽貿城等大項目落戶萬州。實施對口支援無償援助項目68個,落實無償援助資金1.2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進出口總額突破4億美元,增長21.8%,其中出口3.4億美元,增長35.9%。服務外包執行額5230萬美元,增長49.6%。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範區創建通過國家驗收,“魚泉”榨菜、“譚木匠”梳子、“藍希絡”豬肉被命名為重慶出口暢銷品牌。萬蓉鐵水聯運貨櫃快班列開通運行。援助賴比瑞亞竹藤編及蔬菜種植第四期項目獲聯合國好評。
(五)環保“五大行動”全面實施,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實施污染物總量減排項目68個,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年度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3%。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37天。城區、鎮鄉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93%。薴溪河、龍寶河、五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推進有力,陳家壩污水管網工程一期投入使用,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1%,長江幹流萬州段水質總體保持Ⅱ類。垃圾焚燒發電廠主體竣工,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新建城區噪聲達標區7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綠化15.1萬畝,其中長江兩岸綠化9.8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47.5%。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平方公里。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地災防治“金土工程”搬遷避讓557人。成功處置孫家鎮滑坡險情。武陵鎮、龍沙鎮分別被評為國家級、市級生態鎮。
(六)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科技創新取得新成績。立項科技項目148個,其中國家級和市級30個。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授權專利324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新增市級高新技術產品4個。檸檬綜合利用集成技術等4項科研成果獲市政府科技進步獎。
教育發展步伐加快。完成校安工程132個,建設鎮鄉中心幼稚園20所、農村教師周轉宿舍項目24個。學校“六大功能室”配齊率75%。高中階段入學率96.2%。高考錄取率86%。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開工建設。平湖技師學院(籌)建設、教師進修學院創建有序推進,重慶服裝工程職業學院建成招生,重慶三峽學院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落實教育制度性惠民資金近3億元,惠及學生20萬人次。
衛生計生服務加強。區第五人民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二甲綜合醫院,重慶三峽婦女兒童醫院、區人民醫院住院綜合大樓投入使用。竣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項目9個、村衛生室標準化項目217個。基本藥物專項補助523.6萬元。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4741萬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94.65%。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發放計生獎勵扶助金3362.8萬元,免費為8956人提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人口自然增長率1.61‰,符合政策生育率87.44%。
文化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川劇《鳴鳳》獲第十四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廣播劇《守護》獲第二屆中國微廣播劇大賽金獎。《萬州時報》正式創刊。區檔案館新館開館。三峽移民紀念館抓緊展陳品徵集。放映惠民電影8998場,“文化下鄉”演出285場。完成區博物館可移動文物基本信息採集1.55萬件。天生城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承辦第二十四屆全國城市中老年籃球賽、全國女子籃球俱樂部聯賽、全國青年男子手球錦標賽。組團參加重慶市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獲區縣組第一名。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46%,國民體質監測抽樣合格率93%。
(七)三峽後續工作穩步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三峽後續項目有序實施。2011年度~2012年度三峽後續項目竣工23個、在建40個,到位專項補助資金16.6億元。其中,經濟社會發展項目竣工10個、在建34個,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竣工6個、在建4個,地災防治項目竣工7個、在建2個。獲批2013年度項目91個、專項補助資金17.2億元。發放農村移民後期扶持直補、城鎮移民困難補助和特殊救濟5696.2萬元。完成移民技能培訓1.2萬人次。
就業再就業不斷擴大。小額擔保貸款5.2億元,扶持小微企業808戶、個體工商戶4242戶。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1036戶、帶動就業4100餘人。新創建“充分就業村”40個。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萬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6%。
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五大社會保險累計參保279.8萬人次,兌現社會保險待遇252.8萬人次、34.3億元。小額人身保險工作全面展開。補貼國有企業困難人員社保金1.8萬人、7570萬元。企業職工月人均基本養老待遇從1667元提高到1889元。發放城鄉低保金2.05億元,實現應保盡保。發放重點優撫對象撫恤金、五保供養金、長壽補貼、孤兒基本生活費、臨時救助金、困難民眾慰問金等1.98億元。維修改造敬老院13個、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5個,新增社會養老機構2家。殘疾人康復就業指導中心建設進展較快。實施法律援助1016件。住房公積金貸款5.5億元。建成廉租房公租房10.2萬平方米、征地安置房17.4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7620戶。
(八)平安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安全生產持續好轉。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大督查,公共安全支出3.8億元。安裝農村公路安防設施170公里,設立交通安全勸導站 443個。維修萬州大橋、楊柳大橋、王家坡天橋等城區橋樑(天橋)14座。247艘船舶安裝自動識別系統和船載全球定位系統終端。改造“三無”老舊住宅電梯30部。經開區消防特勤中隊能力建設得到加強,江南新區消防站主體工程完工,建成武陵、甘寧兩個鎮政府專職消防隊。成功開展萬州、開縣、雲陽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聯合演練。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下降40%,無較大以上事故發生。
社會治理明顯加強。化解區級排查的信訪突出問題和重大不穩定因素48件。市級交辦的16件疑難信訪案件全部辦結。幹部下訪民眾1.3萬人次,解決民眾具體問題1.4萬件。建成民眾工作信息管理系統並在全市推廣。區級信訪件次、人次分別下降10.4%和31%。各類突發性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置。恢復和新建公安派出所5個、村(社區)警務室85個,組建社區治安巡防隊87支323人。八類主要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17.6%,全年15起現行命案全部破獲,並破獲命案積案4起。刑釋解教人員安置率97.2%、幫教率100%。反恐演練獲得成功。成功創建全國法治先進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被中央綜治委授予全國綜治工作“長安杯”。
(九)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強,服務能力得到提高
圍繞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努力提高行政水平。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並接受審議專項工作10項,與區政協協商政府工作24次。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滿意及基本滿意率97%以上。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全區性會議次數減少12%,區政府發文減少19%,區本級“三公”經費下降19%。減少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88項,43個單位478項行政審批項目進入區行政服務中心。政務、村(居)務公開不斷擴大。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備案審查重大行政處罰案件278件,辦理行政複議案件202件。“六五”普法深入推進。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加大違法違紀和失職瀆職行為查處力度,政府機關廉潔度得到提升。
一年來,其他各項事業積極發展。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科協、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外事、口岸、稅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統計、民防、防震、物價、地方志、檔案管理、機構編制、人事人才、機關事務管理等工作取得新進展,老齡、郵政、保密、新聞出版等事業實現新發展,國防後備力量建設進一步加強。2013年,我區工商行政管理、民眾體育、殯葬改革、人民調解、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工會職工法律援助、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等工作獲國家級獎16項。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是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是積極作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一年,是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民生第一目標、穩定第一責任取得新成效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區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科學指揮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和監督以及經開區銳意進取、加快發展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同心同德、克難攻堅、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向駐萬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萬州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萬州仍處於欠發達階段、仍屬於欠發達地區,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實際利用外資、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未能達到區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部分工業企業產能釋放不足,利潤空間收縮。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與民眾願望還有不小差距。困難民眾較多,民生改善任務重,維護社會穩定壓力較大。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後,生態文明建設還需加強。城市交通管理面臨挑戰,停車難、交通擁堵現象比較突出。少數幹部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消極懈怠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要求和發展目標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全面深化改革,將釋放更多紅利。中央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萬州發展空間更加廣闊。萬州作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重點開發區,將享受市里生態涵養和重點開發政策,並繼續享受西部大開發、三峽後續、對口支援、扶貧開發、重慶第二大城市建設、國家級經開區等優惠政策。區委四屆五次全會提出“123”總體思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們搶抓機遇,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夠開創生態涵養發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核心要求,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和“331”發展目標,堅持突出首要、彰顯特色、面上保護、點上開發,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生態涵養為前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民生改善為目的,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一批重大改革事項、一批重點民生實事、一批重大不穩定因素化解,著力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和三峽庫區經濟中心。
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生態環境指數保持在60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三、2014年主要任務
(一)增強工業發展競爭力
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持把工業發展放在產業發展首位,以新型工業化為牽引,立足生態涵養發展要求,圍繞五大特色產業,完善工業空間布局,最佳化工業內部結構,填平補齊產業鏈條,重點發展汽車製造、紡織服裝、裝備製造、照明電氣、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突出抓好能源建材、特色化工等產業的改造提升,大力培育臨港貿易加工業和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支持企業加強智慧型化、數位化、網路化建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加快經開區開發建設。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和城市規劃,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土地場平3000畝,建成標準廠房6萬平方米。經開大道、百安大道延伸段建成通車,竣工玉城大道,開工建設高峰大道、石樑大道、檬子環路,完善水電氣、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狠抓重大產業項目,促成華歌生物四大品種早日全面生產,神華神東萬州港電1號機組、大全西部電氣製造基地、希姆斯電梯萬州基地、迪鹿特種車改裝等20個項目竣工投產,加快西部紡織城、長安跨越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科創醫藥產業園、雷士照明LED燈筒燈盤、NSV(中國)智慧型閥門等50個項目建設,做好長德現代物流、優視高清鏡頭等項目前期工作。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8%,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招商引資完成協定投資160億元、到位資金60億元。
鞏固發展現有企業。高度重視現有企業發展,全力搞好服務,確保存量穩、增量優。認真落實重點企業“直通車”、重點項目聯繫等服務制度。加強分類指導,鼓勵支持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切實幫助企業協調融資難問題,全力保障企業煤、電、油、氣、運及用工需求,促進企業增加生產、擴大銷售。穩步推進魚泉榨菜、東方藥業等城區工業企業搬遷發展。
(二)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加快商貿物流業上檔升級。完善商業規劃布局,著力建設大市場、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全力抓好復星星泓天貿城、五洲國際商貿城、縱橫國際機電汽貿城建設,開工建設糧油倉儲配送中心、索特龐大汽車城、江南CBD,加快新田港口物流園區建設。新培育一批區域性批發企業,新增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的企業2戶、10億元以上的企業5戶。培育和引進一批專業網路銷售企業。改造提升購物、餐飲、娛樂特色街區10條。新建社區便民商圈2個,抓好農村便民商業設施建設。加強市場價格和流通環節監管,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加快發展特色旅遊。圍繞打造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集散中心,完善旅遊發展規劃。依託濱江環湖,整合三峽移民紀念館、區博物館、區檔案館、革命烈士陵園、西山公園、太白岩、天生城等旅遊資源,打造都市旅遊景區和線路產品。依託國家4A級景區萬州大瀑布群等資源,打造高峰、甘寧、龍沙、瀼渡等以現代農業景觀為特色的鄉村旅遊示範區。完成潭獐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推進長灘鹽療溫泉項目建設。依託高山生態旅遊資源,規劃培育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太安、恆合、茨竹等高山生態旅遊度假區。依託“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依託長江三峽旅遊經濟帶,以辦好第五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為平台,加強旅行社、賓館、景區、旅遊商品等區域聯合,開發和推廣以萬州為集散地的特色旅遊線路產品。
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堅持市場配置與政府調控相結合,有序供給一批居住用地。支持自住型、改善型住房消費,活躍房地產市場。精心規劃小區開發,推行綠色建築標準,加強建築質量監管,建設經濟、適用、環保、安全、資源節約樓盤。力爭新開工商品房170萬平方米、竣工150萬平方米。
加快發展金融業。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加強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典當企業營運管理。積極引進金融機構,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新增金融機構3~5家。力爭三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批。
(三)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
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按照“一環兩翼”城市格局,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更新並重、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並舉,著力打造長江上游獨具特色的一流濱水宜居城市。完善高鐵片區、新田園區等拓展區控規編制及城市幹路網、慢行系統、地下空間利用等專項規劃。開展十大城市規劃課題研究,深化濱江環湖地區和高鐵核心區城市設計。加強城市風貌控制和引導,延續歷史文脈,彰顯城市特色。大力實施十大城市提質工程,精心打造濱江環湖特色景觀帶。提速推進高峰片區建設,有序推進高鐵片區開發,開工建設萬州北站(高鐵)綜合交通樞紐,啟動龍溪河道路建設。建成長青路至廈門路連線道、三峽學院至九池連線道、石峰路及支路,啟動天仙湖核心區環湖路建設。完成天仙湖廣場二期工程,抓好北濱公園、科技館建設,啟動山灣公園建設前期工作。實施復興路口拓寬等重點區域緩堵項目,規劃、建設和改造停車場,合理設定臨時停車位,加強主次幹道交通秩序管理,緩解停車難和交通擁堵狀況。開工建設楊柳水廠,竣工高峰水廠主體工程。加快桐元天然氣儲配站建設。城市管理向社區深化、向城郊拓展。完成10條背街小巷改造。堅持全域清掃,探索步道清洗,最佳化設定垃圾收運點,改造一批垃圾站。規範建築垃圾傾倒處理,加強餐廚垃圾收運處置。改造城區公廁30座,及時清理居民小區沼氣池。抓好揚塵、燃煤、機動車尾氣等治理,開展PM2.5監測試點,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0天以上。加強煙花爆竹燃放、喪事擾民等噪聲治理。持續整治違規占道經營、違規搭建棚亭等行為。完善城市燈飾工程,扮靚城市夜景。引導市民養成文明習慣,積極支持、參與、監督城市管理。
加快江南新區開發。全面推進沱口片區開發,啟動密溪溝生態人口安置轉移示範區建設。建成沱一路,建設南濱大道下段、長江二橋南橋頭北匝道,開工建設五橋河人行橋。建成南山公園,復建萬州古城牆。建成江南中學2號教學樓、盤龍國小復建工程。開工建設三峽文化創意產業園,開館運行三峽移民紀念館。
統籌推進小城鎮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規劃引導,推動城市和集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以中心鎮為重點、一般鎮鄉為支點,突出風貌特色,完善功能設施,打造經濟活躍、功能配套、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小城鎮。完工集鎮集中供水技改項目20個、啟動15個。啟動10個鎮鄉污水處理工程,完善5個鎮鄉污水處理管網設施。建成運行7個鎮鄉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基本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置。鎮鄉醫院醫療廢物集中規範處置實現全覆蓋。加強小城鎮交通管理,促進暢通有序。
加快重大交通和能源項目建設。全力抓好“三橋三路”建設,開展長江三橋南橋頭水下工程施工,加快長江四橋建設,啟動萬安大橋複線橋建設前期工作,推進渝萬客運專線、萬忠高速公路(南線)、萬利高速公路建設。抓好萬州至鄭州客運專線、達州經開縣至萬州鐵路(複線)、沿江高速公路支線新田至高峰連線線前期工作。完成85公里國省道大中修。竣工神華神東萬州港電港口工程一期,推進萬州港區新田作業區一期和長江大橋防撞工程。加快萬州機場4D級改造。建成神華神東萬州電廠500千伏送出工程。開工建設雅安至武漢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萬州段)、蒲葉林風力發電場、新長灘電站、新田鎮譚紹變電站。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發電。
(四)紮實抓好“三農”工作
積極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根據“一圈三帶多園”產業空間布局,圍繞優勢資源和居民消費需求、龍頭企業加工需求,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完善“136”產業體系。穩定發展糧油基礎產業,實施10萬噸糧油產業化項目,糧食產量穩定在52萬噸左右。大力發展柑橘、蔬菜、畜禽三大主導產業,新建柑橘基地2萬畝、蔬菜基地5000畝、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場80個。因地制宜發展六大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改善農業物質裝備條件,推廣農業新品種和先進適用新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能力。
完善農業經營機制。尊重農民意願,推進承包地有序流轉,新增集中規模經營2萬畝。完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新發展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戶,新增農民合作社50個。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供銷社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台的作用,深入實施“新網工程”。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支持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發展農民網店。完成農村“三權”抵押融資10億元。直撥地票價款15億元。新增地票1500畝。
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新開工縣鄉公路改造35公里,完成行政村通暢工程250公里、撤併村通達工程45公里,行政村通暢率提高到90%。加強村級公路管護。完成22座小(2)型水庫除險加固,整治山坪塘2800口。全年新解決8.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000口。穩步推進農村電網改造。
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圍繞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探索完善扶貧方式,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5萬人,完成28個貧困村整村扶貧建設,啟動18個村整村推進建設,完成悅君山片區扶貧開發年度任務,深入實施“雨露計畫”,扶貧培訓5000人,新脫貧2萬人。
(五)增強生態涵養功能
著力面上保護。堅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制度,大力實施環保“五大行動”,創建一批市級生態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
加強節能減排。大力倡導節能意識,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促進機關節能、企業節能、家庭節能、全社會節能。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推進無煤街道、基本無煤集鎮創建。關停淘汰一批落後產能,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大力削減污染存量,嚴格控制污染增量,完成主要污染物削減年度任務。
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搞好長江清漂、消落帶綜合治理,開展中山杉栽植試驗。持續開展薴溪河、龍寶河、五橋河等次級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有序關閉搬遷沿河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竣工薴溪河流域污水管網工程、申明壩污水處理廠尾水管網工程,開工建設經開區五橋園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工程、沱口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加快污泥處置項目建設。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防治農村面源污染。
加強造林綠化。新造林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8%。長江兩岸綠化著力“增綠、增色、增效”,消除綠化“斷檔”,豐富樹種色彩,發展特色經濟林3萬畝,加強現有經果林管護。進一步抓好荒山綠化、天然林保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切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綜合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
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土地開發整理,新增補充耕地3000畝,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3萬畝。嚴格土地規劃和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嚴格水資源管理,節約利用水資源。科學開發礦產資源。加強再生資源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加強災害防治。認真實施三峽後續工作地災防治規劃。地災防治“金土工程”搬遷避讓300人。落實地災防治責任,堅持群測群防與專業監測相結合,堅持排查巡查,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抓好暴雨、洪澇、乾旱、風雹、雷電、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防災減災工作。
(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全國、全市統一部署,統籌兼顧、紮實有序推進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完成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最佳化配置衛生計生服務資源。按照依法、高效、規範原則,完善經開區運行服務機制。清理規範議事協調機構,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減少由政府核准的企業投資事項。推進工商註冊便利化,增加市場主體。完善工商、稅務、房管信息平台,並對統計和金融系統開放。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成大埡煤礦關閉工作,做好三峽水利集團和常柴萬州公司增資擴股、江東機械公司國有股權改造、萬江化工公司債務回購工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穩步推進預算公開,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實現公務卡結算制度全覆蓋。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以農民工為重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制度保障,促進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
進一步擴大開放。充分利用萬州綜合優勢和經開區平台優勢,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引進一批符合生態涵養發展要求的大企業、好項目。加強項目跟蹤,力爭中國建材產業園、LED產業園、中邦科技動物科學產業鏈等項目正式簽約。招商引資外方到位資金160億元以上。深入開展對口支援,爭取無償援助資金1.2億元。加強與周邊地區、對口支援省市、國際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健全口岸協調機制,力爭水運口岸升級為國家一類口岸。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擴大進出口總量。推進市級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示範區創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調整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進一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造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輿論環境。放寬投資領域,降低投資門檻,吸引民間投資。培育一批民營骨幹企業,積極發展中小微企業。進一步探索融資新模式,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充分尊重企業家,依法保障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引導和鼓勵企業家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反哺社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守法誠信經營。
(七)加強三峽後續工作
精心實施2013年度三峽後續項目,著力建好生態農業園、生態工業園、水利設施、移民鎮鄉居民點對外道路、移民安置小區基礎設施完善、地災防治、文物保護等91個項目。切實加強項目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抓好2014年度三峽後續項目申報,編制第二期實施規劃項目庫,最佳化完善三峽後續規劃。啟動雙河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工程,建成雙河口建材市場。開展一批移民小區綜合整治。繼續做好農村移民後期扶持、城鎮移民困難扶助和城鄉移民特殊救濟工作。加強三峽水庫萬州段管理。配合做好三峽工程竣工總驗收。加強移民安置統建房、移民土地等資產清理管理,確保移民資產保值增值。
(八)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調整最佳化中國小布局結構,抓好城區義務教育擴容。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和鎮鄉中心幼稚園建設,加快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開展中國小校長和教師交流試點。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中職學生就業能力。建成平湖技師學院,推進萬州電大新校區建設和教師進修學院創建。支持高等教育發展。落實教育制度性惠民政策,促進教育公平。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創新扶持政策。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立項和推進一批國家級和市級科技項目。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制、轉化機制,調動全社會智慧和力量推動創新發展,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推進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開工婦幼保健院遷建、中心血站擴建工程。啟動分水中心衛生院遷建,完善武陵、走馬、牡羊等農村片區醫療衛生中心條件,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14個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調整完善基本藥物目錄,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加強醫藥費用綜合控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積極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依法維護醫療機構正常秩序。全面落實計畫生育政策,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健全網路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路輿論工作格局。積極打造舞台藝術精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實施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辦好區第四屆運動會,積極承辦第11屆東亞手球俱樂部錦標賽、全國青年男子籃球聯賽。開展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達到48%。
(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大民生投入。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和“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的總要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公共財政預算財力支出50%以上用於民生。
促進創業就業。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於創業新機制。抓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支持創辦微型企業,新發展3000戶。推進“充分就業村”創建。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5萬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萬人。
強化社會保障。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保障水平。加強五大社會保險基金徵收和管理,按時足額發放保險待遇。健全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紮實抓好小額人身保險工作。調整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項目,落實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加強低保動態管理,推進誠信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嚴格執行全市最低工資標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新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7個。加強困難民眾救濟救助,力爭普通疾病、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分別提高到65%和75%。做好優撫安置工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加快推進殯儀館遷建前期工作。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竣工殘疾人康復就業指導中心主體工程。推進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規劃)實施工作。建成留守兒童關愛中心40個。法律援助應援盡援。完成棚戶區改造350戶、農村危房改造5000戶。建成征地安置房102萬平方米、廉租房公租房14萬平方米。
深化平安萬州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細而又細、實而又實、嚴而又嚴抓好安全生產,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監管,力爭全年無較大以上事故發生。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增強本質安全能力。啟動鐵峰山脈森林防火阻隔帶建設,實施重點林區防火電子監控。改造萬州商貿城消防安全系統,建成分水、龍駒、余家3個鎮政府專職消防隊。改造“三無”老舊住宅電梯51部。創新民眾工作方法,深化幹部下訪,充分發揮民眾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全面推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著力化解一批信訪突出問題。推動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引導民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處理好維穩與維權、活力與秩序的關係,強化法律法規的權威地位。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加強社會治安巡邏防控,做好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推進城市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加強鎮鄉公安派出所建設。抓好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預案演練,充分發揮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和區政府應急應戰指揮平台作用。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支持駐萬部隊現代化建設。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強化職能轉變。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認真履行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事項,承接好上級行政審批許可權下放,加快“串聯”審批向“並聯”審批轉變。發揮電子監察系統作用,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透明度。全面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防範和化解風險,確保全全可控。規範村、社區事務,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強化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區委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區政協的民主協商,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凝聚各方智慧,科學民主決策。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完善行政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切實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加強和改進行政複議。嚴格依法治稅,加強精細化管理。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增強全民法制觀念。
強化作風改進。按照中央和市委、區委的部署,認真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促進政風根本好轉。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乾,敢於擔當、積極作為。進一步精文簡會,提高檔案質量,增強會議實效。壓縮會議、節慶、論壇等一般性開支,“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下基層輕車簡從,不搞迎來送往。強化公僕意識,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效率。狠抓工作落實,努力做到定一件乾一件、乾一件成一件。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接受民眾監督。
強化廉潔從政。堅持懲治和預防腐敗兩手抓、兩手硬,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市委七條實施意見和區委實施細則,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制度規定。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監督,充分發揮公共資源綜合交易中心源頭防腐、廉政教育中心教育警示作用。健全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機制,支持紀檢、監察、司法、審計機關開展工作,運用和規範網際網路監督。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和解決發生在民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