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3年河南省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方案的通知》(豫政辦〔2013〕48號)精神,為推動我市
商務中心區和特色
商業區(以下簡稱“兩區”)加快發展,明確年度工作任務,促進服務業集聚發展,增強城市發展實力和支撐服務能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發展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兩區”作為加快服務業發展,提振城區經濟、增創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平台和載體,加快規劃編制論證評審,推進
招商引資,著力加快城市綜合體建設和樓宇經濟發展,強化特色商業街培育和新型專業市場建設,實施精品“兩區”創建工程和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健全統計考核體系,推動“兩區”儘快出形象、出規模、見成效。
(二)主要目標。力爭2013年全市“兩區”完成年度投資86億元以上,實現營業收入180億元以上,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以上,逐步培育一批產業高集聚、產出高效益、功能高複合、空間高密度、就業高容量的服務業集群。
——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在保證“三規一合”(“兩區”發展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銜接一致)和規劃質量的前提下,全面完成全市“兩區”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論證工作。
——產業集聚水平逐步提升。推動新建項目和企業(機構)集中布局,力爭禹州市特色商業區營業收入達到60億元、長葛市特色商業區營業收入達到25億元,魏都區特色商業區營業收入達到95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4億元以上,基本實現近期建設區域主幹路網和供電、給排水等主要市政配套設施全覆蓋。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兩區”規劃體系。強化協調服務,嚴格論證評審,提升規劃質量,年底前全面完成“兩區”規劃的編制論證工作。
1.發展規劃。市、縣兩級聯動,在保證選址符合“三規合一”、功能定位切合實際、產業發展方向合理明晰、開發建設與區域環境統籌協調的基礎上,統籌區域內“兩區”功能定位、特色主導產業發展方向,錯位發展,避免同質競爭,進一步提高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系統性,力爭8月底全面完成“兩區”發展規劃編制論證工作。
2.空間規劃和
控制性詳規。以“兩區”發展規劃和城市(縣城)總體規劃為依據,在空間上與土地利用規劃、
城鎮體系規劃、城市(鎮)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重大規劃精準銜接,加快“兩區”空間規劃和
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依照省“兩區”空間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大綱和評審辦法,年底前全面完成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論證工作。
(二)全面推進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兩區”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平台作用,加大對世界500強、國內500強服務業企業和知名商業地產商的定向招商力度,招大引強選優,以招商引資帶動“兩區”快速發展。
1.開展專題招商活動。立足一次開發成本與長期整體收益平衡、單個項目與總體功能格局平衡、項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平衡,超前謀劃篩選儲備一批“兩區”重大招商項目。積極組織各縣(市、區)、許昌新區參加第三季度全省“兩區”專題招商活動,搭建招商推介平台,爭取簽約、落地一批重大項目。各縣(市、區)可結合本地“兩區”主導產業以及項目謀劃情況,有計畫地組織開展一系列專題招商活動,全面提升“兩區”招商引資效果。
2.務求招商實效。各縣(市、區)、許昌新區要制定實施“兩區”招商引資方案,制定招商引資目錄,圍繞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大力開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商。將投資億元以上招商和在談項目納入省重大招商項目範圍,明確責任單位、工作班子和責任人,採取“一對一”方式加強對接推介,提高項目履約率。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強化整體規劃、整體招商和整體開發,加大對省內外知名商業地產公司的定向招商力度,吸引其參與“兩區”規劃編制和建設運營,力爭許昌市商務中心區和縣(市、區)特色商業區均新引進1個知名商業地產企業或投資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
(三)實施精品“兩區”創建工程。因地制宜,準確定位,突出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在資源發掘、建築風格、品牌集聚、業態提升等方面打造亮點、尋求突破,重點培育一批業態先進、個性鮮明、集聚效應顯著、支撐服務作用突出的精品“兩區”。
1.許昌市商務中心區。把商務中心區作為許昌新區建設的率先啟動區和優先發展區加快推進,加大信諾投資大廈、元鼎科技中心、金融大廈等在建項目的推進力度,完成芙蓉湖水系及周邊路網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任務,夯實商務中心區發展基礎。加大對金融保險、知名企業區域總部和科技服務、商務中介、商貿商業、文化旅遊等產業和業態的引進力度,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儘快形成與許昌新區空間規劃布局所涵蓋的特色主導產業相配套、專業服務突出的商業中心區。
2.特色商業區。重點支持鄢陵縣充分挖掘休閒旅遊及特色產業優勢,高水平搞好規劃,高標準招商引資,高起點建設營運,全面啟動特色商業區路網、水系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完成引黃調蓄湖的開挖及周邊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推進一批以生態休閒為主導的產業項目入駐,力爭進入全省10個精品特色商業區。重點推進商業商貿基礎較好的魏都區加快城市綜合體建設和特色商業街培育,突出空間利用立體化、經營業態多樣化、店鋪商品品牌化,加快業態、品牌集聚,完善購物、餐飲、休閒、娛樂、體驗等綜合服務功能,完成七一路電子數碼特色商業街的改造提升,啟動運糧河漕運文化特色街區的開發建設,打造一批風格鮮明、設施完備、管理規範、拉動消費能力強的特色商業街(區)。重點推動三國文化資源豐富的許昌縣,從格調品味、建築風格、生態景觀、休閒體驗等多角度突出魅力特色和文化內涵,加快實施北海公園周邊地帶以文化休閒產業為主導的項目開發,努力打造全省知名的三國文化旅遊商業區。重點推動禹州市、長葛市、襄城縣等一批具有特色商貿優勢的縣(市)改造提升市場業態,沿產業鏈雙向拓展交易範圍,創新交易方式,擴大輻射區域,帶動物流、金融、研發設計等產業集聚發展。上述三個縣(市)要結合特色商業區近期發展目標,年內儘快啟動一批老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和特色市場新建項目,儘快聚合發展能量,增強發展動力。
(四)加快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重點推進“兩區”道路、市政管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新建項目和企業(機構)集中布局,力爭全市“兩區”建成或完成改造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
1.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按照建設與配套同步、入駐與服務同步的原則,推動各地制訂“兩區”近期開發區域內村莊遷並和交通、熱力、電力、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力爭全市“兩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4億元以上,啟動5個村莊搬遷工程,建成或改造園區道路32.6公里、供水管網32.6公里,近期開發區域市政主要管網實現基本覆蓋,為項目入駐和人口集聚創造條件。
2.產業項目建設工程。按照“規劃預定功能,功能引導項目、項目集聚產業”的路徑,結合城市商業布局最佳化調整,強化項目準入、要素配置、評價考核,推動符合功能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的新建項目和商業拆遷項目在“兩區”集中布局。優先辦理“兩區”重點項目的備案、規劃、土地、環保手續,對區內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優先推薦為省重點建設項目,納入重大項目聯審聯批服務範圍,優先配置土地和環境容量指標,積極爭取省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文化產業、動漫產業等專項資金支持,力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3個。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圍繞產業結構調整,重點謀劃一批為主導產業服務的現代物流、科技研發、總部經濟、商貿商務等重大服務業項目;東城區要按照產業集聚的原則,搞好服務業項目的規劃布局,加大紅博商業廣場(紅星美凱龍)等服務業項目的推進力度,儘快形成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窪地。
(五)加快城市綜合體建設和樓宇經濟發展。認真落實省加快城市綜合體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許昌新區、魏都區和有條件縣(市)制訂實施加快城市綜合體建設和樓宇經濟發展的具體財稅、土地政策和推進工作方案。推動各地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在城市核心區或城市新區均衡布局城市綜合體項目。推動各縣(市、區)、許昌新區完善樓宇配套設施,提升物業管理、工商稅務等精細化服務水平,重點發展金融、商貿、信息、總部等特色服務樓宇,形成樓宇間和樓宇內有機結合的產業集合和產業鏈條,打造一批稅收超百萬的高品質商務樓宇。
(六)強化要素保障。圍繞破解資金、土地、人才瓶頸制約,加快投融資、土地收儲,人力資源三大平台建設,不斷增強要素集聚能力,保障“兩區”持續快速發展。
1.強化資金保障。分區域、分行業組織“兩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與金融機構對接。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發展表外業務,積極提供“信貸+租賃”、“信貸+基金”等
結構性融資服務。支持各地積極探索和推廣企業(項目)融資新模式,推動通過貸款、信託、融資租賃、
股權投資基金、發債、上市等融資方式和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PPP(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等項目建設方式,多渠道籌措“兩區”建設資金。支持各縣(市、區)和許昌新區充分發揮
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用,提升資本運作資本經營水平,擴大融資規模、提高資金保障水平。
2.強化土地保障。支持開發存量土地,鼓勵各級政府將實施城鎮規劃和舊城改造中收購儲備的存量土地優先用於“兩區”開發。充分發揮土地收儲平台作用,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引導各地探索通過限期開發、協定收購等方式,最佳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統籌安排使用土地利用計畫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重點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和招商項目用地。各縣(市、區)、許昌新區要制定“兩區”投資強度、建築容積率和投入產出率等方面的標準或準入門檻,健全監督管理機制,提高投資強度,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強化人力資源保障。圍繞金融保險、文化旅遊、研發設計、電子商務、諮詢策劃等產業發展需求,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以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實用人才為重點,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力爭為“兩區”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63萬人次。“兩區”要加強
人力資源需求的動態監測,定期發布“兩區”高層次人才需求目錄,組織開展“兩區”專場人才招聘會,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亟需緊缺人才。繼續組織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與“兩區”建設發展緊密相關的專題培訓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本實施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要求,制定“兩區”建設發展具體工作計畫,細化時間節點和推進措施。市發改委要加強對“兩區”功能定位、特色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統籌協調,明確牽頭單位和各相關職能部門年度工作任務,落實目標責任制,定期協調服務和督促檢查。市“兩區”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按季度對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許昌新區“兩區”規劃建設進展情況進行通報。各部門要針對“兩區”龍頭企業引進、人才引聚培育、融資能力提升等關鍵環節開展專項培訓,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創新發展經驗。
(二)健全統計考核體系。市統計部門要按照省“兩區”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監測方案的要求,加強“兩區”統計基礎工作,配備相應統計人員,適時對各縣(市、區)、許昌新區“兩區”建設開展統計監測和調查工作,並根據省統計部門反饋的數據,及時公布我市“兩區”季度統計監測數據。進一步完善與中心城市組團、許昌新區、產業集聚區的綜合考核和競賽晉級辦法相協調的考核評價辦法,加強“兩區”發展考核評價工作。對綜合排名進入全省前30位的“兩區”進行表彰獎勵。各縣(市、區)、許昌新區要建立考核機制,將“兩區”建設發展情況納入幹部考核體系,將各部門服務“兩區”建設情況納入績效考核範圍。
(三)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理順“兩區”與所在行政區域的管理關係,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按照“小機構、大服務”的管理模式,組建精簡、統一、高效的工作團隊,各縣(市、區)可依託本地的產業集聚區、城市新區等現有的管理體制,成立“兩區”管委會,專門負責推進“兩區”規劃建設、招商引資、運營管理。建立健全“兩區”空間開發、項目建設、主體引進的決策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嚴格規劃實施。
(四)落實扶持政策。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許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許政辦〔2013〕39號)精神,強化政策扶持,有效破解“兩區”建設中存在的土地、資金、拆遷等瓶頸制約。市“兩區”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要對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許昌新區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導,對落實不力的相關責任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各縣(市、區)、許昌新區要結合自身實際,出台支持“兩區”發展的財稅、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快推動“兩區”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