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瀋陽市于洪區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瀋陽市于洪區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瀋陽市
  • 時間:2013年
一、過去五年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全區經濟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民眾幸福指數提升最顯著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下,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牢牢鎖定全域城市化總體發展目標,有效應對巨觀經濟環境持續偏緊等不利因素,改革創新,拼搏進取,圓滿完成區十一屆人大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始終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過去的五年,是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五年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到2012年末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6億元,是2007年的2倍,年均增長15.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1億元,是2007年的2.35倍,年均增長18.6%;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084.9億元,是前五年的4.2倍,年均增長29.9%;直接利用外資累計15.8億美元,是前五年的3倍,年均增長10.9%;出口創匯3億美元,是2007年的1.8倍,年均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億元,是2007年的2.4倍,年均增長18.9%;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270元,是2007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1%;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6242元,是2007年的1.8倍,年均增長12.9%,穩居全市第一。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實現兩位數增長,2011年獲得全市唯一的“晉位突出獎”。
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全口徑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4%提高到9.6%;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由2007年的62%提高到81%;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增速高於GDP增速16.5個百分點;五年民間投資總額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達到91.7%。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同步提升。
(二)過去的五年,是發展思路全面確立的五年
思路決定出路。結合於洪發展實際,確定了“城市現代化、近郊城市化、遠郊城鎮化,最終實現全域城市化”的總體發展思路。
全域規劃科學編制。按照“世界的眼光、未來的高度、現代化的標準”,編制了于洪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全域發展規劃,明確了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的總體定位和“一區、兩城、三市鎮”①的發展布局,指導全區科學發展、統籌發展。在此基礎上,完成永安新城等新城新市鎮規劃、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瀋陽國際物流港等重點園區規劃、市政設施和城鄉路網等基礎設施規劃編制工作,建立了系統完善、覆蓋城鄉的規劃體系。
產業布局更加明晰。以全域規劃為統領,科學謀劃產業布局。在工業上,規劃建設“兩區、八園”②,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配套產業和新興產業,打造瀋陽市裝備製造配套產業基地;在服務業上,規劃建設“一帶、一核、五商圈”③,重點發展市場物流和現代商貿服務業,打造瀋陽經濟區商貿物流產業基地;在農業上,規劃建設“一軸、三園”④,重點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基地。三次產業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突出”。
規劃執行嚴肅有力。創新實施“三規合一”,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定目標”,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定指標”,通過城市發展規劃“定坐標”,各項規劃實現“協調統一、同編同調”。堅持定期規委會、每周規建會等制度,嚴格規劃審批;堅持跟蹤檢查、定期巡視等制度,嚴格批後管理,保障規劃權威性和嚴肅性。
(三)過去的五年,是改革創新突破進展的五年
始終堅持以改革增活力、促發展,全面開展體制機制創新,並成功獲批瀋陽經濟區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區,2012年全市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經驗交流會在於洪召開。
頂層設計科學構建。確定了“一五五”的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總體思路,即:突出以產業化、城鎮化、生態化推進全域城市化,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一條工作主線;著重建立統籌城鄉的規劃、行政管理、土地利用、投融資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五項機制;加快實現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五個一體化。
行政改革重點突破。推行經濟區⑤管理模式,組建了永安新城管委會和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在全國縣區中率先實行涉農機構大部制改革,實現職能整合、人員精簡、效能提升。根據實際調整城建城管部門職能,組建公用事業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中心和投融資中心等專業部門,實現“建管分離、管辦分離”。推行公推比選、雇員招聘等機制,營造出以能力用人才、以業績論英雄的選人用人環境。
資金保障紮實有力。依託優勢資源和良好發展前景,多方開拓融資渠道。一是以發展引投資,積極包裝項目向上級爭取土地儲備等資金;二是以回報引工程,吸引中鐵九局等有實力的企業以BT、BOT⑥等形式投資市政路網、生態景觀、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工程;三是以市場引投入,與電力、水務、燃氣、通訊等專業公司開展戰略合作,超前配套公用設施;四是以資源引資本,探索設立統籌城鄉發展基金,成功組建於洪永安村鎮銀行,創新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有效保障了城鄉建設發展資金。
土地利用集約高效。著力破解土地資源瓶頸,推行“四要、四集中”模式。向規劃要土地,合理布局空間功能,科學劃定重點、優先、限制、禁止建設等四類區域,促進土地向集約利用集中;向存量要土地,完成16個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盤活存量建設用地3.2萬畝,獲得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周轉指標4425畝,引導農民向新城新市鎮集中;向空間要土地,堅持招商項目“五個不準入”⑦,大力推進產業集群化,集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廠房62萬平方米,引入中小企業100家,實現產業向園區集中;向管理要土地,在全省率先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並獲批首家綜合運營試點,以農業園區和農事龍頭企業為重點流轉土地10萬畝,推進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成功獲批國土部縮小征地範圍制度改革試點區、省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區和市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區等稱號。
(四)過去的五年,是項目經濟爆發集聚的五年
堅持“項目強區”,擴大投資上項目,以增量調結構、促發展。
招商引資成效卓著。創新企業化招商模式,成立11個專業招商局和3個駐外辦事處,圍繞新城新市鎮及主導產業園區,以國內外知名企業為重點,採取以商招商、網路招商等方式,內資引進在全市持續名列前茅。五年來,共簽約3000萬元以上項目343個,協定投資總額超過3000億元,包括投資230億元的金馬凱旋家居CBD、投資170億元的工具機城、投資16億元的世界500強普洛斯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引進項目的規模、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以“企業當家”為主題,牢固樹立“企業做主人、政府做公僕”的服務理念,精簡審批項目、縮減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實行涉企事業性收費“區級全取消、市級區代繳”,成為名符其實的“無費區”,新註冊企業數量連年保持15%以上增長,2012年新註冊資本額是2007年的2倍,榮獲遼寧省最佳投資環境區稱號。構建“1+3”項目服務體制⑧,建立重大項目包保和調度機制,及時解決影響項目開工的各類問題。五年來,全區新建、續建3000萬元以上項目330個,累計完成投資858億元,瑪麗蒂姆五星級酒店、浙江電力電氣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形成對地區經濟的強力拉動。
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工業經濟加速集聚,工具機城、基礎件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迅猛發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突破千億元大關,穩居全市第四位,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產值占全區規模工業總量的比重達到51%,于洪區獲批瀋陽市首批“兩化”融合⑨試驗區,工具機城獲批國家級特種數控工具機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基礎件產業園獲批遼寧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現代服務業迅速壯大,商貿物流產業異軍突起,投資35億元的潤恆城、投資60億元的國際汽車城、投資15億元的傳化陸港物流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地,瀋陽國際物流港獲批遼寧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農業樹立典範,以都市農業為主攻方向,形成以德豐食用菌為代表的工廠化農業生產基地、以光輝種子基地為代表的優質種苗基地和以小韓溫泉為代表的溫泉觀光農業基地,農事龍頭企業發展到75家,帶動農業生產基地15萬畝,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級現代農業集成技術試點區。
(五)過去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的五年
將環境建設作為事關於洪生存發展的關鍵,全力打造“暢淨美安”新於洪。
生態建設塑造品牌。一是蒲河建設成績卓著。投入25億元,完成蒲河生態廊道建設任務,形成“一帶、四區、七園、十點”⑩總面積2000萬平方米精品景觀,全面拉開發展空間,成為瀋陽市靚麗的生態名片。二是綠化水平大幅提升。投入34億元,按照城市景觀路標準完成了沈胡路、於洪產業大道、沈彰產業大道等主幹街路綠化美化,新增城鄉綠化面積2400萬平方米,城區綠地覆蓋率達到38.5%,全區森林覆蓋率由2007年的8.9%提高到現在的16.1%。三是節能減排紮實推進。投入2.8億元,實施沙嶺等8座污水處理廠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率達到84%。2012年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7%,COD{11}排放量同比下降1.55%,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0.23%,2011年榮獲盛京環保獎,獲批成為國家生態區。
城鄉建設全面推進。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為目標,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工程。一是路網體系日益完善,完成沈彰、沈阜產業大道和沈胡公路等骨幹道路拓寬工程,新改擴建市政道路70條、農村道路158條,城鄉道路總里程新增257公里。二是公用設施同步配套,曹台、家具園燃氣站投入使用,新增燃氣管網27公里;實施平羅、物流港配水廠等4項給水工程,新增排水管網264公里、給水管網55公里;實施新立、廣源等4座變電所建設和30公里電力聯網工程;新建工具機城等2個熱源廠,完成12個熱源廠集中供熱改造。城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全面提升。
城鄉管理成績顯著。一是按照“城區精細化、近郊標準化、遠郊常態化”標準,在全市率先實行街路一體化、全時段立體保潔,實現市政道路專業掃保全覆蓋。二是建立數位化城管平台,全面監控重點城區,即時解決城市管理問題,綜合結案率穩居全市前列。三是以城市出口路和主要街區為重點,大力實施市容綜合整治,建立三級監督和即時拆除機制,清理各類違章建築280萬平方米。城鄉管理工作連續兩年在全省“四化”{12}評比中獲得最高的四星評價。
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在加速於洪新城和丁香湖新城建設的同時,啟動永安新城和平羅灣新城規劃建設,同步配套道路、水電熱等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等服務設施,商超、市場等生活設施,城市空間不斷拓展,功能不斷提升。五年累計投資150億元,整理土地5320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由2007年的45.5平方公里擴大到93.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49%提高到66.5%。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累計銷售商品房1238.6萬平方米,于洪區成為瀋陽西部置業安居首選區。
(六)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顯著進步的五年
始終堅持將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春風沐民”系列活動為載體,全面推進幸福於洪建設。
民生工程紮實推進。以被征地農民為重點,大力促進居民就業,五年來新增實名制就業382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以內,有就業願望和就業能力的被征地農民100%實現就業。推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並軌,建立繳費檔次自選、待遇標準合理、參保方式靈活的城鄉一體社會保險制度,成功推行“於洪·幸福卡”{13},初步實現各類保障一卡繳付、一卡支取,獲批遼寧省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險一體化實驗區。全面推進扶老、助殘、幫困工作,完成51個老年人日間照料站建設和225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工程,區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主體竣工,新建改造區社會福利院、救助站、中心敬老院和沙嶺敬老院,為2064戶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發放住房補貼922萬元,區慈善總會累計籌集捐款3877萬元,4萬多名民眾獲得救助。
公共服務全面進步。一是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五年累計投入20.3億元,新改擴建44所中國小、幼稚園,高分通過省“雙高普九”驗收,五十六中學成為首批市級標準化高中。實施名師名校戰略,培養市級以上教育專家、名師、優秀教師52名,成功引進東北育才等3所名校,獲批遼寧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驗區。二是衛生事業穩步發展。五年累計投入4.22億元,新建改造7所醫療機構,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5%,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在全市領先,成功引入醫大四院等優質醫療資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基本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全覆蓋,獲批遼寧省統籌城鄉發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試點區。三是文體惠民紮實開展。承辦、舉辦省首屆民眾文化節、“蒲河之夏”等大型文體活動,在全市率先建成2個高標準全民健身中心,“文化大篷車”成為民眾文化品牌,“百萬市民看於洪”成為生態文化旅遊品牌。新建區文化館、檔案館、圖書館並全部晉升為國家一級館。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遼寧省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區等稱號。
居民生活顯著改善。按照“八通、十有”{14}標準,突出文化、田園特色,啟動10個、203.8萬平方米“於洪新居”{15}項目建設,五年來,2.9萬戶居民喜遷新居。住房保障全面推進,為614戶低收入家庭發放經濟適用房補貼2277萬元,2269戶家庭享受到公租房、廉租房政策;實施老舊小區改造462萬平方米,接收棄管小區掃保135個;實施供暖拆除聯片195.7萬平方米,改造供熱管網179公里;建設8個市民休閒廣場,完成4.5萬戶有線電視數位化轉換;投資1500萬元實施光輝等地區安全飲水工程,全區自來水覆蓋率達到96.7%;新增、延伸公交線路11條。城鄉居民生活更加舒適便捷。
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通過實行“一撤、兩分、三加強”{16}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平穩轉型;改善老舊小區社區辦公條件,完成13個小區社區用房標準化提升改造;試點推進社區標準化管理,陽光100社區成為創新社會管理示範點。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刑事案件發案率、火災和交通事故量大幅下降。建立區級領導包案、接訪和信訪聯席會制度,妥善處理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完善應急預案,強化應急處置,連續5年被市政府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區。
(七)過去的五年,是政府建設全面提升的五年
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切實增強科學發展、服務社會的能力。
法制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和參與重大決策,及時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重點工作,累計辦理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33項、人大代表建議334件、政協委員提案523件,辦復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高質量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啟動“六五普法”。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紮實推進政務公開,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民主。
制度建設紮實推進。以視窗單位為重點,建立專業、社會、媒體、對象“四位一體”監督體系,落實崗位責任,強化服務監督,政風行風廣受好評;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土地徵收等重點領域監察管理,實行“不招標不建設”“不驗收不結算”“不審計不付款”;對涉及街道和村集體的契約協定進行了清查整改,土地徵收實現“四統一”{17},政府行為更加規範有序。
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強化幹部隊伍思想教育,堅持每周“學經典”、樹正氣,提高綜合素質;落實“一崗雙責”,強化警示教育,嚴肅查處違法、違規、違紀行為,促進廉潔自律;選派大批幹部到徵收、信訪等工作一線進行多崗位鍛鍊,提升實踐能力;實行政企“角色互換”,聘請軟環境監督員,推行“服務好壞服務對象說了算”的以服務對象為主體的績效考核模式,政府服務更加快捷高效。 計生、統計、人防、兵役、民族宗教、紅十字會等工作均取得優異成績。
回顧過去五年的艱苦奮鬥和風雨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
一是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加快發展牢記城鄉統籌,經濟建設先行保護環境,產業發展注重配套同步,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產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事實證明,只有科學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必須統籌兼顧、貫徹始終。
二是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堅船遠航,尚需憑風借力。五年來,我們始終將堅持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永恆主題,全區上下思想統一,觀念解放,行動紮實,帶動了大企業、大項目、大資金的加速集聚,使於洪發展始終充滿生機活力。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於洪發展的不竭動力,必須一以貫之、堅持不懈。
三是必須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民生,是執政之基、發展之本。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將保障民生作為第一考量,將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要務,獲得了廣大民眾的信任支持,維護了發展環境的和諧穩定。事實證明,以民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銘刻於心、貫徹於行。
四是必須始終堅持提升環境。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環境建設先行,軟硬環境同步:在硬環境上堅決打造“暢淨美安”新於洪,在軟環境上全力推行“企業當家”做主人,使于洪區成為商務成本的盆地、生產要素的窪地、人才嚮往的高地、投資興業的福地。事實證明,環境就是生命力、就是競爭力,必須緊抓不放、一抓到底。
五是必須始終堅持同心創業。團結就是力量,實幹才能興區。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區委的正確領導,始終保持“四事四不”{18}精神,全區上下心齊氣順、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同心協力克難關,務實進取講奉獻,創造了於洪速度。事實證明,團結實幹是發展的寶貴財富,必須始終傳承、發揚光大。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和社會各界鼎力相助的結果,是全區人民拼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為推進于洪區經濟和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全區人民的期待還有差距,前進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幹部思想仍需解放,改革創新力度需進一步加強;主導產業規模仍需壯大,產業結構需進一步最佳化;社會保障體系仍需完善,城鄉統籌需進一步推進。對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搶抓機遇、全力前行的關鍵五年。目前,國內經濟形勢日趨平穩,各地都在奮勇爭先、競相發展,于洪區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激烈競爭態勢。為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奮勇爭先的衝勁、銳意進取的闖勁、埋頭苦幹的韌勁、拼搏創業的幹勁,變不利為有利,化競爭為動力,實現於洪區新一輪跨越發展。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總體工作部署,鎖定全域城市化發展目標,以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區建設為主線,以建設幸福於洪為根本,堅持“環境立區、產業強區、創新興區”發展戰略,乘勢而上,奮發有為,經濟總量進入全市第一集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實現全域城市化。
今後五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735億元,年均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73億元,年均增長13.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2億元,年均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573億元,年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億元,年均增長1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4270元,年均增長11%;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8620元,年均增長12%。城市建成區擴展至1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至90%。
圍繞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重點建設“五個新於洪”:
一是壯大產業,建設實力新於洪。最佳化提升建成區功能,以永安新城、平羅灣新城為重點推進新城新市鎮建設。推行“產城互動”{19}模式,做大做強裝備製造配套產業,同步發展新興產業,實現製造與“智造”融合;加快發展商貿物流產業,建成瀋陽西部商業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構建國家都市農業標準、樣板和品牌。實現一產業精細高效、二三產業並駕齊驅,成為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強區。
二是創新體制,建設活力新於洪。按照“一五五”總體架構,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突破,基本實現“五個一體化”,初步完成農民向市民、農村向城市、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創出於洪改革特色和統籌城鄉品牌,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
三是擴展優勢,建設文化新於洪。鞏固全國文化先進區建設成果,挖掘和提升文化底蘊,弘揚於洪傳統美德,培育塑造於洪精神,增強廣大幹部民眾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不斷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于洪區文化實力和競爭力,建成和諧文明的文化強區。
四是提升環境,建設美麗新於洪。堅持提升軟硬環境不動搖,深化“企業當家”軟環境建設,最佳化審批,強化服務,提升效能,營造最佳政務環境;深化“暢淨美安”硬環境建設,加大投入,提升內涵,加強管理,保護生態,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
五是改善民生,建設幸福新於洪。以提升百姓福祉為根本,著力消除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社會服務,不斷加大改善民生的軟硬體投入,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實現城鄉生活同質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年,更是于洪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實現全域城市化的“創新突破年”。
2013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480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45億元,增長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6.3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425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億元,增長15.2%;直接利用外資3.36億美元,增長5%;出口創匯3.15億美元,增長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160元,增長11%;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8190元,增長12%。
為實現上述目標,著力做好以下六項重點工作:
(一)抓項目開工,在招商引資上實現新突破
堅定不移地以項目為核心,全員、全力推進項目引進和開工建設。
強化項目開工。2013年是招商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的突破年,要繼續深化項目服務,落實包保責任,土地徵收超前完成,基礎設施同步配套,土地指標即時保障,手續辦理全程跟蹤,確保明發科技園、國美物流產業基地、寶能科技園、元貞機械城等38個市重點項目和永安大廈等區政府投資項目全面開工,全年新開工面積不少於1000萬平方米。
強化科學招商。著力實現“兩個領先、兩個突破、五個轉變”:保持內資引進和外貿出口在全市領先,力爭在外資和工業重大項目引進上實現突破,推進招商向選商轉變、引資向引智轉變、數量向質量轉變、低端向高端轉變、專業化向科學化轉變。組建香港、台灣常駐招商機構,推行“網路招商”等有效方式,圍繞蒲河生態經濟帶等重點區域和裝備製造配套等主導產業,確保簽約3000萬元以上項目不少於100個,總投資額不低於500億元。
強化項目服務。鞏固軟環境建設成果。一是“硬提升”,推進行政審批“三個三分之一”{20},建立健全網路審批體系,創新推廣移動審批平台,推進審批簡單化。二是“軟加強”,深化“企業當家”,推行“親情服務”,加強禮儀培訓,提升服務內涵,在高效、便捷基礎上實現用心、滿意服務,深層次提高服務質量,全力打造北方最佳投資環境區。
(二)抓試點創新,在綜合改革示範上實現新突破
完善頂層設計,推行重點領域、試點區域改革創新,形成於洪特色改革示範。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放大經濟區改革成果,組建平羅灣新城管委會。建立健全永安新城和現代農業示範區管理體制和用人分配機制,加強於洪新城和丁香湖新城管理,逐步構建三環內經濟區管理模式。探索大部制改革方向,使機構更精簡、效能再提升。擴大公推比選、競爭上崗比例,進一步推行以能力論人才、以業績論英雄的用人機制。試行公務用車和公務接待改革,實現效率提升、資源節約。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以東民村和陸家村為重點,總結提升“產城互動”的產業集群化發展模式;以全面推廣“於洪·幸福卡”為重點,加速推進城鄉保險保障一體化進程;以光輝街道為試點,全面推進土地確權和流轉,積極推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普遍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力;以紅旗台村為試點,加速舊城低效用地整理,推進中心城區改造提升。
深化“三爭”{21}工作成果。深度挖掘已獲批試點和稱號內涵,用足用好用活相關政策,緊抓資金落實、加速試點建設,使政策及稱號發揮最大效益。晉位升級現有稱號試點,爭取更多的市級以上審批許可權和土地儲備、基礎設施、產業扶持等專項資金政策。拓展“三爭”新領域,向廣度、深度、高度延伸,逐漸實現全覆蓋,工具機城爭取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試點。
(三)抓城建城管,在城鄉環境提升上實現新突破
推進“橫向貫通、縱向統籌”{22},高標準、高質量構建城鄉基礎設施體系。
加快基礎設施配套。重點實施三大工程:一是城鄉貫通工程。全力推進西北連線線、蒲河大道、永安大道、王秋線、光輝大道等主幹道路建設和雲龍湖大橋、太湖街、怒江北街等市政街路新改擴建,突破交通瓶頸,完善城市功能。二是配套提升工程。以“六通一平”為目標,完成平羅、物流港、蒲河溫泉小鎮3座配水廠及配套管網和造化熱源廠建設,確保新立、五金、家具3座變電站竣工投入運行。三是水系綠化工程。按照“河湖貫通”模式啟動小渾河和二道河水系綜合整治,重點完成如意湖拓挖和景觀工程。
提升城鄉管理水平。按照“城區抓提升、近郊抓規範、遠郊抓整治”的原則,擴大專業化掃保和數位化城管覆蓋範圍,搭建信息化、數位化無線城市管理平台。發揮蒲河管理局等部門職能作用,提高綠化景觀和市政設施管養水平,完成14萬平方米城市綠地景觀提升和7.5萬平方米市民公園建設任務,持續鞏固景觀建設成果。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建設行為。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是全面啟動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工作,細化分解任務,納入績效考核,保障各項指標達到標準。二是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造化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物流港污水處理廠達到運行條件。三是加強污染減排,逐步實施燃煤鍋爐脫硫改造,完成45萬平方米供熱區管網改造和拆除聯片任務,提升大氣環境質量。
(四)抓結構最佳化,在三次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按照集群化發展思路,最佳化產業結構,做大存量,擴大增量,提高質量。
最佳化提升工業產業。鎖定“一個千億、兩個五百億、兩個一百億”{23}目標,一是抓產業集聚,加快工具機城、基礎件產業園等產業集群建設,聚星數控工具機、派克漢尼汾等重點企業建成投產,新引入工業企業50家,園區企業數量和產值占全區比重分別超過40%和60%。二是抓政策扶持,制定出台服務外包、科技型項目、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推動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啟動高新技術產業園、智慧型物聯產業園,推進步長科技園、國際服務外包園等項目儘快建設。三是抓項目策劃,包裝啟動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食品機械產業園建設,在引入行業龍頭企業上實現突破。四是抓科技支撐,穩步推進“兩化”融合,加快“智源產業帶”建設,新增信息化深度融合企業不少於30戶。
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推進“一帶、一核、五商圈”發展。“一帶”抓培育。提升蒲河生態經濟帶產業發展規劃,突出三個新市鎮主體功能,引進發展文化、休閒、娛樂等項目,打造於洪旅遊品牌。“一核”抓突破。五洲工業博覽城、普洛斯物流園、深國際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力爭全面開工建設,潤恆城、永輝物流中心、瀋陽食品城等項目一期竣工投入運營。啟動建設兩大現代服務業平台{24},建成工具機城11萬平方米機電博覽中心。“五商圈”抓壯大。完成銀河城商業中心、卓爾瀋陽客廳等重點項目首期建設,紅星美凱龍、恆盛商業廣場、榮信財富廣場等重點項目投入運營,黃海路商圈成為瀋陽市西部重點商業中心。
做精做細現代農業。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核心,一是抓農業樣板,完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深化“一軸、三園”布局,突出三大主導產業特色,探索現代都市農業國家標準,建設國家都市農業樣板區。二是抓重點項目,加大現代農業項目招商力度,推進九大農莊會所{25}規劃建設,壯大小韓溫泉會所、蟲草農莊實力,啟動富禹溫泉等觀光會所建設,初步形成遼寧省現代農業1小時觀光圈。三是抓農業流通,依託潤恆城等重點流通項目,推進生產和物流對接,打造東北農產品和食品物流交易基地。
(五)抓城鄉均等,在社會事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立足城鄉統籌,切實加大投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和管理一體化。
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實施教育強區戰略,推進各級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提升、塑膠操場鋪設、校安工程和幼稚園新建改造等29項工程,170中學創建市標準化高中,啟動建設學生實踐和素質教育實訓中心。實施名師名校戰略,培養市級以上名師、骨幹教師30名;以大學區制為依託,探索組建名校集團。
提升衛生服務水平。以統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最佳化衛生資源,完善服務體系,推行鄉村衛生院一體化建設,爭創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單位、省衛生應急示範區,陵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晉升國家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新農合籌資標準、報銷比例提標工作,實施新農合大額保險,提高城鄉居民醫療受益水平。
提升文化事業水平。推進省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努力打造文化於洪。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完成城東湖等5個街道文化中心及50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配套建設,完成市藝術惠民大學於洪分校和藝術惠民服務站建設。二是培育於洪文化,圍繞於洪發展主旋律,探索構建集基本信念、價值標準、行為規範、管理制度、工作作風、團隊意識等於一體的核心價值體系,提煉升華於洪精神;三是發展文化產業,啟動建設蒲河休閒文化產業帶,完成朝鮮風情街一期建設,包裝策劃滿族、錫伯族民俗文化項目。繼續開展“文化大篷車”“文化講壇”等主題活動,做好“十二運”相關活動組織工作。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目標,一是促進居民就業,繼續以被征地農民為重點,針對主導產業和項目需求開展就業培訓,健全就業信息平台,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試點推進創業帶動就業。二是強化社會保障,不斷擴大社保覆蓋面,逐步實行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體系、標準、管理、待遇“四個統一”,基本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三是做好老齡工作,提高高齡老人補助標準,探索居家養老模式,新建6個示範性老年人日間照料站,五彩養老城一期投入使用,爭創全國老齡工作示範區。四是開展扶貧幫困,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供暖補助標準一體化,完成區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建設和200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區中心敬老院爭創國家級先進敬老院。
提升社會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提升社區軟硬體水平,以城東湖、陵西街道為試點,推進標準化社區建設,改造提升社區用房,充實加強社區力量,推廣“數字社區”格線化管理服務模式,創建“五星級和諧社區”。二是繼續推進農村基層組織轉型,根據城市化進程,科學量化、保值增值村集體資產,穩步實施撤村建社區,創造城鄉社區管理全省典範。三是依法依規做好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保障農民民主權利,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四是鼓勵引導民間社團有序有效參與社會公共服務,擴大基層社會管理的廣度和深度。
(六)抓行政效能,在政府自身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執政為民,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積極採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完善與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聯繫制度,提高建議提案辦結率。堅持政務公開、信息公開,建設陽光政府。做好各項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工作,維護良好發展環境。
提高政府效能。在深入開展“企業當家”活動基礎上,開展“區民當家”活動,樹立“親情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滿意度。推行“平衡計分卡”{26}模式,細化落實目標任務,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能。初步構建“數字於洪”基礎平台,使社會管理和服務更加全面精細。完善督查督辦,嚴肅政務紀律,確保政令暢通,做到人人高效率、事事快節奏、件件有實效。
強化作風建設。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五大系統{27}建設,建立健全懲防腐敗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審計監督,科學規範經濟秩序。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大力弘揚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甘挑重擔、心堅石穿的奮鬥精神,忠誠為民、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打造廉潔高效、真抓實幹、創新進取的幹部隊伍。
各位代表,“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當有為”,於洪發展的新征程已經開啟,神聖的使命告訴我們,於洪正在爬坡,我們絕不能有任何退卻;於洪正在衝刺,我們絕不能有任何減速;於洪正在實現超越,我們必須奮力前行。讓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開拓奮進,為實現全域城市化、創造於洪光輝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1}一區、兩城、三市鎮:“一區”,即三環以內主城區,重點建設丁香湖新城和於洪新城,規劃建設成為“浪漫之城”和“快樂之城”;“兩城”,即三環外、四環內的城市近郊區,重點建設永安新城和平羅灣新城。永安新城定位為物流航母、商貿旗艦、工業基地、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成為“希望之城·如意之都”;平羅灣新城定位為新興產業和健康產業,規劃建設成為“智港·康城”,打造瀋陽經濟區的新興產業集聚區、生態濱水宜居新城;“三市鎮”,即四環以外城市遠郊區,重點規劃建設蒲河溫泉、九龍河和光輝三個新市鎮,突出生態自然的理念,重點發展溫泉旅遊、生態休閒、農產品加工等產業。
{2}兩區、八園:“兩區”即新興產業區和裝備製造配套產業區;“八園”為中國·瀋陽國際特種工具機裝備城、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園、電氣設備配套產業園、電力設備配套產業園、化工靜設備產業園、建材機械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智慧型物聯產業園。
{3}一帶、一核、五商圈:“一帶”為蒲河休閒旅遊產業帶;“一核”為永安新城核心區;“五商圈”為丁香湖商圈、北陵商圈、黃海路商圈、於洪新城商圈、沙嶺商圈。
{4}一軸、三園:“一軸”為九龍河現代農業發展軸;“三園”為工廠化農業示範園、優質種苗和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園、溫泉休閒和農業旅遊觀光園。
{6} BT、BOT:BT(building-transfer)模式,即建設——轉讓,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BOT是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特殊的投資方式,包括建設(Build)、經營(Operate)、移交(Transfer)三個過程:建設——經營——轉讓。
{5}經濟區:按照區域功能和產業定位,打破街道區域分割的行政管理體制,規劃主城區經濟區、永安新城經濟區、平羅灣新城經濟區、現代農業經濟區四大經濟區,將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土地徵收、經濟運行四項職能納入經濟區管理,突出主體功能和產業特色。
{7}五個不準入:即投資強度不足不準入、建築密度不夠不準入、容積率不高不準入、環保不達標不準入、方案未經審定不準入。
{8} “1+3”項目服務體制:“1”即實行從項目引進洽談、簽約落地、開工建設直到竣工投產的全過程“保姆式”跟蹤服務;“3”就是手續辦理、基礎設施配套、土地供給三個階段的專業化服務。
{9} “兩化”融合:即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更多的融入信息化技術、手段和設備,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10}一帶、四區、七園、十點:“一帶”即蒲河休閒旅遊產業帶;四區即文化休閒體驗區、歷史風情展示區、生態濕地景觀區和溫泉旅遊度假區;七園即蒲河文化主題公園、琴棋書畫傳統文化展示園、花泊觀蓮生態歷史展示園、滿清文化展示園、兒童生態歡樂園、生態濕地展示園和溫泉旅遊主題園;“十點”即御林疊翠、蒲風水韻、平湖望月、水泊觀蓮、琴棋書畫、御道神橋、永安秋水、憑欄賞鷺、龍泉聖湯、濕地物語。
{11} COD: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簡稱,即污水有機分解需要的氧化劑量,其值越低水污染程度越輕。
{12}四化:綠化、淨化、亮化、美化。
{13}於洪·幸福卡:是于洪區首創的具有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新農保、城鄉低保、糧食直補、綜合繳費等多項功能的磁卡。
{14}八通、十有:“八通”即路網、供水、供電、供暖、煤氣、排水、公交、通訊八項基礎設施,“十有”即居民活動中心、商超配套、就業服務站、衛生服務站、中國小校、幼稚園、社區服務中心、警務室、居民健身廣場(公園)、社區物業十項公共服務設施。
{15}於洪新居:按照全域城市化要求,為加快農村人口集聚,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結合各地區現有人口情況,按照城市社區標準規劃建設的集中居住區的統稱。目前于洪區規劃了15個“於洪新居”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惠及38個村,2.3萬戶居民。
{16}一撤、兩分、三加強:“一撤”,即撤村建社區;“兩分”,即將社區行政職能和經濟職能分離;“三加強”,即加強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建設。
{17}四統一:統一安排部署,統一補償標準,統一工作流程,統一拆違控違。
{18}四事、四不:“四事”即事必躬親、事不過夜、事無巨細、事半功倍;“四不”即不用揚鞭自奮蹄、不達目的不罷休、不獲全勝不收兵、不折不扣地執行。
{19}產城互動:與產業園區同步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和生活配套設施,實現產業化和城鎮化互動、互促,協調發展。
{20}三個三分之一:廳內集中審批項目增加1/3、審批要件減少1/3、審批時限縮短1/3。
{21} “三爭”:即向上級爭取榮譽稱號、政策扶持和資金項目。
{22}橫向貫通、縱向統籌:橫向貫通是要突破沈山、秦沈鐵路瓶頸,實現於洪區北部和西部區域的貫通;縱向統籌是在沈彰、沈阜等道路基礎上建設與之並行的連線二、三、四環的主幹路網,實現城鄉路網統籌。
{23}一個千億、兩個五百億、兩個一百億:即工具機城綜合產出達到1000億元,電力設備配套產業園和電氣設備配套產業園綜合產出達到500億元,基礎件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綜合產出達到100億元。
{24}兩大現代服務業平台:裝備製造配套展銷平台、國際物流港電子商務平台。
{25}九大農莊會所:按照現代農業示範區規劃,建設9個觀光農業重點項目,包括錫伯族、朝鮮族、滿族風情等3個民俗文化農莊;小韓屯、現代農業體驗、蟲草等3個現代農業莊園;蒲河溫泉、威龍紅酒、寶能生態等3個特色會所。
{26}平衡計分卡:眾多企業和部分政府機關採用的績效考核模式,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將組織的戰略落實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和目標值、落實到每個組織成員的一種新型績效管理體系。{27}五大系統:行政權力運行制度系統、公共資源交易系統、行政績效管理系統、行政權力電子監察系統、民意訴求反饋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