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保險業十大公司新聞

2013年內發生在保險業界的公司大事,人保財險躋身全球前列令人欣喜;“保險系”養老社區落成讓人對未來增強信心;“三馬”賣保險逆襲網際網路金融;4家中管險企共倡優良行風等等,這些事件共同譜寫著保險“中國夢”的華美篇章……盤點這一幕幕,讓我們牢記2013年那些閃亮的時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保險業十大公司新聞
  • 時間:2013年內
  • 屬於:保險業
  • 類型:十大公司新聞
1.躋身全球前列 人保財險年度保費破2000億
中國財產險行業在2013年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截至2013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突破2000億元,成為中國財產險市場首家年度保費超過2000億元量級的公司。
數據顯示,人保財險2008年保費收入為1016.55億元,5年內保費收入、總資產、經營利潤等經營指標穩步增長,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保費收入穩居亞洲第一,在全球單一品牌財險公司中排名第二,再次展示中國財產險行業的歷史性跨越。
保費突破2000億元、躋身全球市場前列,是人保財險發展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標誌著人保財險已經步入一個具有較強行業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全新發展時期。人保財險深入改革發展實踐,公司體制機制逐步完善,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經營活力和發展動力顯著增強。人保財險憑藉其領先的產品優勢、服務優勢、技術優勢等贏得了市場。
2.保險系基金闖入公募市場國壽安保掛牌
2013年11月6日,國內首家保險系基金公司——國壽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低調掛牌。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保險機構正式邁上向專業資產管理機構轉型的道路。
這是中國人壽首次攜手外資公司成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也是證監會保監會在2013年6月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辦法》後,首家由保險公司發起成立的基金公司。該公司的經營範圍涉及基金募集、基金銷售、資產管理和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
此舉引發了業界專家的高度關注,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系基金公司在產品設計方面更具優勢,“比如針對不同投資人的年齡段和承受風險的能力,可搭建更為細緻的投資組合。”保險公司進軍公募基金將加劇行業競爭,基金業或將面臨重新洗牌。除國壽資產成立首家基金公司外,多家保險資管公司都有意開展基金相關業務。
3.進軍國際一流 中國太平成功重組改制
2013年6月6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召開創立大會,成功重組改制,整體上市,標誌著中國太平在加快建設一流金融保險集團道路上又邁出關鍵一步。
2012年,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和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推進轉型發展,借著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金融改革的東風,中國太平啟動了重組改制工作,加快了建設國際一流金融保險集團的步伐。中國太平大膽嘗試,同步推進集團改制和整體上市,得到了國務院及有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此前,中國太平宣布,向在中國香港上市子公司注入核心優質資產,注資換股和整體上市取得重大進展。
4.直面行業痼疾 4家中管險企共倡優良行風
以“民聲民心”為鏡,積極落實整改、“洗澡治病”,2013年12月9日,4家中央直管的保險企業——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聯合向全行業發出了《為民誠信優質服務,倡導踐行優良行風》倡議書,強調針對廣大客戶反映突出的壽險銷售誤導、車險理賠難等行業問題採取切實的解決措施,積極推動行業痼疾的解決和行風的轉變。
誠信是保險業的生命線。只有社會公眾對保險公司和保險業形成持續、穩定、良好的預期,保險業才能成為受社會尊重和信賴的金融服務行業。
4家中管險企倡議各同業公司行動起來,發揮好保險機制在完善現代金融體系、社會保障體系、農業保障體系、防災減災體系、社會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並指出堅持一切從客戶出發、以客戶滿意作為檢驗保險服務質量的唯一標準。4家中管險企是行業公認的龍頭企業,他們面向消費者鄭重做出的服務承諾,必將對整個行業轉變作風產生重要引導作用。
5.電商公司揭牌 中國人壽擁抱網際網路
2013年12月6日,中國人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這是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印發後,保險業第一家正式掛牌成立的電子商務公司。至此,中國人壽已成為一家集壽險、財險、養老險、電子商務、基金、保險資產管理和投資於一體的多元化、現代化的綜合金融保險集團。
中國人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成立,使中國人壽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向前大大邁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人壽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戰略性布局,增強了中國人壽為廣大客戶和投資者提供現代化綜合金融服務的能力。中國人壽可以藉助電子商務公司的平台,推動形成不同業務板塊的協同效應和金融綜合經營格局,持續增強中國人壽的整體競爭力。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董事長楊明生也曾公開表示,大數據、雲計算是當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大趨勢,網銷是最有前途的渠道,渠道創新將大力推動中國人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6.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 中國平安獲國際認可
2013年7月19 日,全球金融標準制定與執行的核心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公布首批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G-SII)名單。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成為開發中國家及新興保險市場中唯一入選的保險機構。這是我國保險業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重要體現,也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保險業在國際保險市場上影響和地位的認可。
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是指在金融市場中承擔了關鍵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徵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或經營失敗,會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造成系統性風險。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雷曼兄弟和美國國際集團(AIG)等大型複雜金融機構的倒閉或經營困境所產生的風險不斷溢出和蔓延,對全球經濟金融造成嚴重衝擊和破壞。如何解決此類機構“大而不能倒”的問題,降低其系統性風險成為危機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重點內容。
為維護全球金融穩定,FSB牽頭相關國際組織積極推進G-SIFI的評估與認定,並制定相關監管措施。而作為國際保險監管規則的制定者,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認定首批G-SII,提交FSB審議並公布。
7.保險市場跨界創新 首家網際網路險企眾安保險開業
“全國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馬雲馬明哲馬化騰合辦”……從來沒有一家保險公司開業會如眾安保險這般引人關注。2013年11月6日,“三馬”合作謀劃的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線上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開業。
眾安保險的定位是“服務網際網路”,但又不只是通過網際網路銷售既有的保險產品,而是通過產品創新,為網際網路的經營者和參與者提供一系列整體解決方案,化解和管理網際網路經濟的各種風險,為網際網路行業的順暢、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保障和服務。
眾安保險在探索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上邁出了第一步,其獲批為我國金融創新增加新鮮元素。眾安保險的強勢入場,不僅引發輿論的普遍好評,也讓中小保險企業感到危機四伏,或將對保險市場的格局產生巨大衝擊。
8.保險系養老社區群雄逐鹿 合眾人壽首家落成
2013年10月23日,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立的“合眾優年生活——持續健康退休社區”在武漢蔡甸建成。這是國內首個由保險資金投資興建,並正式投入使用的健康養老社區。
合眾人壽為此養老社區配套的保險產品“合眾優年生活實物養老保障計畫”同日發布,該計畫主要包含3款產品,實現了養老社區的實物(房子)與傳統的養老保險產品對接,即用房子的租住權替換傳統養老保險產品的現金收益。
業內人士指出,保險產品與養老社區有著天然的匹配性。保險公司有大量的長期資金,需要尋求有穩定回報的投資出路。養老社區具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滿足了壽險資金對於長期穩定收益的需求及壽險公司對於資產負債匹配的要求。另外,養老社區建設也成為壽險行業新的投資突破口,將帶動下游的老年醫學、護理服務等產業投資,進一步延伸和擴展壽險產業鏈,為保險公司帶來新的盈利點。
據了解,除合眾人壽外,泰康人壽、華夏人壽、中國人壽等多家壽險公司都正在或計畫建設養老社區。
9.舉牌招行 安邦財險創A股大宗交易之最
2013年12月10日晚,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於12月10日收到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其通過安邦財產保險傳統產品賬戶,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累計增持招商銀行11.3億股A股,總涉及資金136.78億元,增持後安邦財險持有招商銀行12.6億股A股,占招商銀行總股本的5.00000002%。這是國內大行首次罕見單日巨款舉牌事件,遠超2012年3月19日市值42.16億的花旗、太保換手浦發銀行的大,成為A股史上最大一筆大宗交易。
保險資金已經悄然從“旁觀者”變成了A股機構投資者隊伍中的“主力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等大型保險機構均紛紛看好銀行股,其中既包括財務投資,也不乏戰略投資。
有分析認為,大盤藍籌股的穩健和高流動性是其受保險公司青睞的主要原因,因為保險資金追求的是長期穩定回報,大盤藍籌股的特性與保險資金的投資目標最為吻合。
10.農銀人壽更名亮相 銀行系保險再添巨子
2013年1月8日,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並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嘉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農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51%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自此,我國五大行均有了自己控股的保險公司。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銀保是衝刺保費規模的最佳渠道,銀行系保險公司在銀保業務受政策限制的條件下依然可以獲得更好的渠道資源。農銀人壽依託中國農業銀行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龐大的經營網路,或將迎來新的契機。
對中國農業銀行來說,農銀人壽的成立標誌著農業銀行綜合化經營布局更趨完整,將進一步拓展農業銀行作為全能型金融提供商的服務功能,提升其價值創造能力和整體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銀行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的能力,為提升服務民生水平帶來新的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